马斯克电动汽车,世界第一辆的电动汽车是怎么来的

谢邀马斯克电动汽车!

马斯克电动汽车,世界第一辆的电动汽车是怎么来的

虽然现在21世纪是电动EV汽车的潮流时代,可是第一辆电动汽车的发明可以追溯到180年前,这个事实还是挺让人吃惊的。

世界第一辆电动汽车的发明1830年代(具体时间不明),苏格兰的发明家罗伯特安德森发明了搭载一次电池(不可充电)的电动汽车。在汽车的黎明期,欧洲各国对于采用蒸汽机还是内燃机的争论十分激烈。1899年电动汽车的百米加速超过了内燃汽车,被当时的人认为十分有竞争力的选项。

1900年的巴黎世界博览会上,费迪南德·保时捷展出了由轮内马达驱动的4轮电动汽车。看名字我想各位读者也都知道了,这位大神就是保时捷的创始人,就是这个人奠定了后续汽车设计的基本理念。

被人熟知的发明大王“爱迪生”也曾经对电动汽车进行改良,开发了充电电池。但是和现在一样,面临着续航里程的问题。在爱迪生身边一直研究内燃机亨利福特开发了福特T型车,在市场上一举取得成功,逐渐支配了汽车市场,而电动汽车也逐渐在市场上消失了身影。

更多资讯欢迎关注笔者头条号:日本二三事部分文章介绍:

《日本制造业“晚节末路”:真的只能沦为下游供应商?》

《雷克萨斯豪车随意换!丰田即将推行新业务,汽车界变革来临》

《年年亏钱,索尼为何还要坚持做手机?背后是老谋深算》

PS:近期有很多读者私信询问关于日本的问题,这里再次说明:免费为在日本或者即将到日本的读者提供各种咨询,如签证、入管、旅游等,有任何问题可以私信或者留言,任何以咨询收费的人都是耍流氓!

特斯拉品牌电动汽车_代表美系汽车最高水平(美国不代表世界)特斯拉汽车的网络评价普遍为好评,而给予好评的往往不是用户,因为那些用户没有那么多时间来扯淡……基本都是些崇洋媚外又缺乏常识的家伙的评价,如此评价还别觉得不好听。单纯从技术角度分析特斯拉汽车,其水平可以说是非常之低的;评价电动汽车的基础是「三电系统」,特斯拉有哪项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了呢?

马斯克电动汽车,世界第一辆的电动汽车是怎么来的

马斯克电动汽车,世界第一辆的电动汽车是怎么来的

马斯克电动汽车,世界第一辆的电动汽车是怎么来的

马斯克电动汽车,世界第一辆的电动汽车是怎么来的

NCA电池_自燃王者NCA指镍钴铝电池,特斯拉装备的是松下电池。全球范围内没有第二家车企使用NCA,原因为此类电池的单体能量密度超高,导致热失控极限很低。而且成组的电芯多达上千节,如此之多的电芯是极难达到理想均衡效果的,特斯拉自然也是不例外的。松下期望以美系品牌特斯拉带来更多的B端客户,然而作为电动汽车全球自燃率最高的品牌,松下电池的人设崩塌了,这中间还流传一个趣闻。

马斯克电动汽车,世界第一辆的电动汽车是怎么来的

马斯克电动汽车,世界第一辆的电动汽车是怎么来的

马斯克电动汽车,世界第一辆的电动汽车是怎么来的

特斯拉曾经意图更换电池供应商,然而松下初期一美元一截的NCA本就是极低的供应价格,一旦失去特斯拉之后则会彻底失去汽车市场。于是在特斯拉还没有找到下家之前,NCA电池的供应价格出现了暴涨,特斯拉也是一度面临危机。最终不得不继续合作关系,所以至今特斯拉的动力电池还是非常糟糕的。

电动机异步电机_台湾富田供应同步电机_核心零部件9成来自大陆企业特斯拉在电动机技术领域也没有任何值得吹嘘的,富田电机作为供应商自然水平不差,但这与特斯拉并无关系。至于主流的永磁同步电机也比较尴尬, 且不论核心零部件来自哪里,其「6级单V磁极」充其量是中等水平,一般品牌的电动机多采用8级磁极,优秀发动机会有10/12级选项。与这些机器对比,特斯拉的永磁同步电机在NVH方面的控制怕是很难达到理想水平。

IGBT电动汽车最核心的复合全控型电压驱动式功率半导体对于电动汽车而言,IGBT的水平高低直接决定了车辆的性能与功耗,然而绝大多数车企都不具备自主研发的IGBT的能力,特斯拉自然也是不例外的。该品牌采用的是「英飞凌」供应的“TO247”标准封装的IGBT,这是一种低成本的选项;重点是低成本的IGBT自然很难达到高水平,所以这些电动汽车的稳定性并不是那么理想。

总结:特斯拉能够吹一吹的只有自动驾驶系统,但很尴尬的是model系列某款车只需要几分钟就被攻破了防火墙,网络安全不能保证的自动驾驶汽车,其潜在安全隐患是非常高的。而且目前国内执行的法律法规压根不认可无人自动驾驶汽车的合法性,可以说所有标榜“无人/自动”的汽车都涉嫌违法宣传。

这就是特斯拉的真实水平,洋人的技术不见得都先进、国人的技术不见得落后,优秀的动力电池供应商基本都在中国,除了进口车以外的外资品牌用的都是国产电池,电动机也基本不例外。现阶段已经到“技术大爆炸”的时代,技术的发展已经不能用常规思维来理解;而且起跑线基本都是同一水平线,这不是清朝了。

编辑:天和Auto

内容:共享天和MCN头条号

欢迎转发留言讨论,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2022-05-29

2022-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