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发展,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错了吗你怎么看

新能源车到底错没错,有人说好有人反对各种声音都有,其实我们也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性的分析一下这个问题新能源车发展。首先,到底是什么是新能源车,是以现在丰田研制的马上要上市的以氢燃料为动力的车叫做新能源还是以现在大家所熟知的以电池储存电力为动力的车叫新能源汽车还是值得商榷的,其实有点知识就会知道,用煤发了电再给汽车充电根本也谈不上节能环保,而且电池成本太高,充电时间太长,续航里程太短,这三个硬伤不解决,现在所谓的的新能源车也只能昙花一现。

谢邀!

新能源车发展,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错了吗你怎么看

新能源汽车取代燃油汽车有以下几大优势:

一.宏观优势:

优势一:国家战略,政策扶持,包括补贴、路权、免购置税等;

优势二:环保立国,极大减少尾气排放,响应“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为子孙后代留下生存环境!

优势三:减小石化资源的消耗及被欧美制约,首先石化资源稀缺,而燃油车燃烧率只有20%,是极大的浪费;其次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而全球石化资源乞今为止主要还掌握在列强手中,极大的制约了中国的崛起!

优势四:中国汽车产业弯道超越将依靠新能源汽车的崛起!

微观优势:

优势一:驾驶舒适感强。零到100公里可以在4秒左右完成,无极变速易操作。

优势二:集大量创新科技于一身,车联网,轻量化车身,无人驾驶等。

优势三:使用成本低廉。只有燃油车的1/20。

综上:无论从政策还是性能,新能源汽车都完胜燃油车,今年纯电汽车工况续航里程已普遍超越400公里,两年后将普遍超越600公里,行驶公里焦虑症将得到彻底解决。充电桩已经比较普及,随着中石油中石化加油站加入充电桩行业,未来充电难问题将得到彻底解决。随着双积分实施,2025年前车价也将在市场大量运用及车市的激烈竞争中低于燃油车,2030年新能源汽车取代传统燃油汽车将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后续中景还有氢燃料电池新能源汽车的不断成熟及大量应用,远景核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应用。新能源汽车必将成为中国屹立世界的骄傲!

新能车悦:刘亚伦

欢迎关注!

先说结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一定会对新能源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可能超出大多数人的想象。

新能源车发展,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错了吗你怎么看

新能源汽车大家应该都比较了解,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目前最主要的也是规模最大的就是纯电动汽车,它需要把外界的电储存在电池中,然后驱动车辆。

新能源车发展,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错了吗你怎么看

现在还有一项技术,叫V2G,它是Vehicle-to-grid的简称,描述了这样的一个系统:当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或是纯电动车没有运行的时候,可以将其电池的能量传送到电网;反之,当电动汽车需要充电时,电池可以从电网获取电能。

新能源车发展,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错了吗你怎么看

把上面两段话结合起来看,就能发现一个更有意思的地方,电动汽车其实可以是一个移动储能设备。

新能源车发展,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错了吗你怎么看

接下来我们看看另一方面,新能源。

新能源车发展,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错了吗你怎么看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新能源研究方面的结果,如果我们要实现能源革命,到2050年实现碳平衡,我们必须大力发展风电和光伏发电。

其中,到2035年,我们的光伏要从1.8亿千瓦发展到20亿千瓦,煤电的比例要从现在的69%降低到31%,而风电、光伏可再生能源要提升到63%。

如果从成本的角度来看,光伏、风电都已经可以大规模发展,尤其是光伏上网的电价已经降低到0.2元人民币,已经低于煤电的价格,所以大规模上光伏,在经济可行性和技术可行性上都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可再生能源发电有一个最大的瓶颈,就是它波动的负荷很难平衡,必须要储能。储能技术成为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一个瓶颈。

换句话说,就是发展新能源可以,问题是如何把新能源的能源更好的加以利用。

而锂离子电池,它是分布式、小规模、短周期储能的最佳方式,它的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现在的装机规模也最大,发展潜力巨大。

畅想一下未来,新能源汽车全面取代燃油车(2019年上半年我国的汽车保有量约为2.5亿辆),按照现在的增幅,我们按照3亿辆来计算,也就是说中国有3亿辆新能源汽车。假设平均每辆车装电量为50度电(实际可能比这个数值高),仅仅车辆上就能储存150亿度电。

再看另一组数据,2013年全社会用电量累计为53223亿度电,平均每天为146度电,这一数据的增长也有放缓的态势。基本可以认为,如果全部的汽车都换位新能源汽车,那么车辆储存的电量基本就能够支撑全社会的用电。

这对于新能源的意义,想必就不用多说了。

2022-06-10

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