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国内车市回顾:新能源企业靠谱榜

十月份的中国车市,居然有些波澜不惊。在芯片荒仍未缓解的背景下,只有新能源车市仍然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从9月数据看(10月数据尚未公布),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5.3万辆和35.7万辆,同比均增长1.5倍。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产销均刷新单月记录。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达到17.3%的历史最高值。

国务院办公厅2020年11月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提到,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如今这个目标已经接近于实现。

新能源车快速发展,新能源企业也始终把握行业的话语权,所以索性盘点一下这个月诸多新能源车企的动态。

第一部分:特别靠谱的

10月份最火热的新能源车企当然是特斯拉。就在10月25日,受赫兹10万台车大订单的刺激,特斯拉股价一举冲上1024美元(似乎是向1024程序员节致敬),成为了第一个市值突破万亿美元的车企。9月特斯拉在中国的销量为52153辆,仅有的两款国产车型Model Y和Model 3分居乘用车销量第4和第7位。由于出口少,本月特斯拉得以充分放量。这说明,诸多创新企业都在以挑战和超越特斯拉为目标,然而特斯拉仍然是无可超越。

最有希望在市值层面赶超特斯拉的就是宁德时代和比亚迪。比亚迪也是9月新能源汽车的销冠。比亚迪乘用车9月销量79037辆,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销售70022辆。值得注意的是,DM车型(混动)销售33716辆,占比42.7%。如今长城、奇瑞、长安、吉利等自主品牌龙头企业相继决定大力推广混动车型,比亚迪的市场表现为这一趋势开了好头。

小鹏汽车在1024程序员节这天举办了科技日,发布了一系列研发成果。最引人注目的第六代飞行汽车引发了不少争议,不过对消费者而言最有价值的是超高压充电补能技术,包括车端的800V高压碳化硅平台,以及桩端的480kW高压超充桩,以及储能体系。小鹏P7在9月已经跃居新势力单品销量第一,而小鹏的科技形象也越来越深入人心。

9月上汽大众重夺乘用车销量第一,但是最让这家企业扬眉吐气的是,在中保研最新公布的一期碰撞测试结果中,上汽大众ID.4 X成为首个四项指标均为优的产品。这对于ID.产品,乃至大众强推电动车的决心来说,都是有力的助攻。10月,南北大众ID.系列产品的销量之和再度突破一万,环比增长25.8%,在合资企业中算是最佳。当月,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为36.1%,而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仅有3.5%。大众算是为合资新能源车型保留了一些面子。

10月31日,吉利汽车发布了全球动力科技品牌雷神动力,其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智能混动平台雷神智擎Hi-X,此次推出了1.5TD和2.0TD混动发动机,匹配DHT和DHT Pro混动专用变速器。吉利还发布了五年规划,将围绕“一网三体系”打造智能吉利。预计2025年集团总销量为365万辆,其中新能源车90万辆,占比30%。近几个月,长城、长安等主流自主品牌相继发布了2025年规划,对于中国汽车行业来说,2025年将是转型的重要节点。

近日,蔚来在河南开封新建的一座换电站遭遇强拆风波。蔚来方面表态认为,双方对换电站设施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已展开积极沟通和探讨,蔚来将迁址重建。换电站到底是充电设施还是建筑,不同地区可能存在政策解读问题。作为推广换电技术力度最大的汽车公司,截至10月31日,蔚来换电站总数已超过560座,在国家强力支持换电的背景下,此类风波不过是一个小插曲。

10月19日,在小米的投资者日上,董事长雷军宣布,小米造车及团队各项工作进展都远超预期,预计小米汽车于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产。从会上的背景图片可以看出,第一款车很有可能是新能源三厢轿车。舆论分析,小米大概率首先整合强势资源,采取代工的方式。小米收购宝沃以取得生产资质的可能性也相当大。不论如何,在科技企业造车这件事上,小米是最被人看好的。传统汽车企业应当反思,为什么小米这个“圈外人”振臂一呼,就能获得如此高的期待呢?

第二部分,比较靠谱的

10月29日,上汽集团发布公告称,将成立“飞凡汽车”,注册资本70亿元。并将上汽乘用车的R品牌独立出来,由飞凡汽车进行市场化运作。飞凡汽车独立运营后,将和智己汽车在不同市场区间承担向高端智能电动车突破领域的重任。R品牌诞生时间只有一年,如今更名为飞凡汽车,一方面是和上汽乘用车既有品牌,特别是荣威进行有效区隔,强化新能源产品的独特价值,另一方面也是希望与极氪、岚图等品牌一样,有更加灵活的发展机制。

此外,上汽近期申请了近百条包含“车元宇宙”字样的商标。不久前Facebook宣布改名为Meta,体现了面对未来虚拟世界的转型决心。对于汽车行业而言,虽然以实体产品为基础,但尽早关注虚拟世界绝不为过,相信不久会有更多元宇宙与汽车结合的概念产生。

10月23日,极氪正式开启ZEEKR(配置|询价) 001的首批交付,还为用户提供了交付权益礼包,极氪方面表示希望年内实现1万台交付。在行业面临芯片荒等诸多挑战之下,极氪192开启交付,速度并不慢。而且ZEEKR 001产品力出众,预售两个月后,年内可交付订单就完全售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发生了和价格、配置、交付周期有关的用户争议。极氪是吉利集团迈向智能汽车时代的重要布局,在吉利发布2025年战略时,也单独提到了极氪65万辆的目标,占新能源汽车销量的40%。从1万到65万,极氪面向宏伟目标,解决“好事多磨”的争议,才能建立用户的信心。

10月27日,哪吒汽车宣布完成D1(配置|询价)轮融资,共计40亿元,其中360集团领投20亿元;建银国际、中信证券投资、申万宏源香港旗下新能源产业基金、吉富创投等多家投资机构跟投。360集团已连续两轮投资哪吒汽车,总金额29亿元。如今360集团合计持有哪吒汽车16.594%股权,成为了哪吒汽车第二大股东。不只是财务投资,360如何在业务上为哪吒汽车赋能,才是最值得关注的。

10月18日,富士康发布了三款电动车,分别是SUV Model C、轿车Model E和巴士Model T。有人说这一命名是为了蹭特斯拉的热度。其实名字只是个代号而已,如今富士康并无造车资质,也未发布汽车品牌。富士康高管强调,三款车是“参考原型车”。从富士康近年来与多家车企合作的经历可以推断,以代工著称的富士康发布汽车,可能会引导一种新的造车模式。富士康已经声称,希望成为电动汽车的Android。

近日,威马汽车宣布即将获得由电讯盈科和信德集团领投的超3亿美元D1轮融资,加上其他机构签署D2轮融资协议,共计将获得5亿美元融资。按此轮融资额推算,威马当前估值约为41亿美元。本轮融资方向说明威马正在谋求登陆港股。威马首款轿车M7也正式亮相,搭载3颗固态激光雷达,采用四颗英伟达Orin X自动驾驶芯片,最大算力达到了1016TOPS,预计2022年量产交付。在舆论口中,已经被第一集团抛下的威马,正在竭尽全力争取最后的机会。

10月27日,北汽蓝谷发布了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前三季度净亏损26.44亿元,总销量为16974辆,同比下滑19.5%。但是次日,北汽蓝谷股价依然涨停。舆论认为,这依然是受华为概念刺激。据相关负责人透露,搭载华为鸿蒙操作系统的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新车将于11月小批量产交付。9月份,北汽蓝谷还曾经表示,今年年底前,这款车将在华为线上线下渠道销售。另外,在10月28日举办的百度“Apollo Day”技术开放日上,Apollo Moon极狐版首次开放试乘。百度方面表示,Apollo Moon将和北汽极狐等国产新能源车企品牌合作推出三款车型。不过,在概念之外,北汽蓝谷的业绩依然拖后腿,1-9月极狐累计上险数为2582辆。近期,北京现代副总经理樊京涛已调任北汽新能源常务副总经理,未来一段时间,对北汽蓝谷和极狐品牌都是决战时刻。

10月13日晚,本田在中国发布了电动车战略。本田宣布,纯电动车和燃料电池车的销量占比,在2030年要达到40%,2035年达到80%,2040年停产内燃机,、2050年实现碳中和,未来五年预计在中国市场投放10款纯电动车。此外本田还发布了纯电新品牌“e:N”。在内燃机和混动技术领域有出色口碑的本田,义无反顾的提出转型目标,也可见国际巨头对电动化的认识已经趋于一致。

第三部分,不太靠谱的

10月22日,恒大集团主席许家印表示,恒大集团将在10年里完成由房地产向新能源汽车的产业转型,形成新能源汽车为主、房地产为辅的产业格局。按既定目标,恒大汽车2025年产销实现100万辆。10月11日,恒大汽车总裁刘永灼在恒大汽车战略合作伙伴大会上表示,要确保明年年初首款车型恒驰5在天津工厂下线。据恒大内部透露,恒驰5已进入试产阶段。恒大汽车迟迟未能量产,股价也一路下跌,截至11月1日上午,恒大汽车股价报3.63港元,从年内最高72.45港元暴跌近95%,市值蒸发超6800亿港元。网上也有传言曝出恒大汽车出现的工厂临时停工,员工欠薪等情况。

在特斯拉市值突破万亿美元的当天,贾跃亭也在微博上表示祝贺,他认为FF汽车一定会得到广大用户和资本市场的不断认可。目前,FF中国区员工表示,2019年拖欠的工资已经补发。10月20日,FF宣布,公司已经启动位于加州中部的汉福德工厂的建设工作,并且已经完成有关准量产车安装产线的准备工作。但是就在这之前,美国做空机构J Capital Research发布了一份28页的沽空报告,认为FF不可能卖出一辆汽车。贾跃亭回复称:冷饭热炒,无稽之谈,坐等打脸。按照FF的承诺,公司通过SPAC成功上市后,将在12个月内完成FF 91的量产交付,FF必须在9个月内给用户和股民一个交代了。

近日有媒体报道,OPPO和vivo将联合造车, 由OV系“教父”段永平操盘,将成立新的公司。但是目前三方面对此均予以否认。从同类型企业的动作,以及造车的强大诱惑力来说,OPPO和vivo不会忽视这个机会,并且肯定有很多实质性动作,至于最终以什么形式实现,恐怕还需要进一步消息了。

如果说有哪家企业宣布造车,能让特斯拉感受实质的威胁,恐怕只有苹果了。然而,苹果造车的进程并不顺利。近日有报道称,苹果向比亚迪和宁德时代提出,针对新能源车电池开展合作,但条件是要在美国建厂。这一建议先后被两家企业拒绝。从现在的情况来看,预想中的汽车企业争相与苹果合作的情况并未出现。

梳理了18家企业在10月的动态,可以看出,新能源车领域正处在“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喧嚣之中,从各家企业未来的目标可以看出,建立在新能源、智能化基础上的新一轮竞争,还远远未到决战时刻。

2021-11-02

2021-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