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油车有多便宜?同级丐版贵过油车顶配,买电车是人傻钱多?

当今车市,燃油车遇到了巨大挑战。一方面整体车市在萎缩,而新能源却在翻倍增长,另一方面是以国产新能源车企仗着充足的订单量悍然涨价,而一些合资燃油车降价五六万,以高折扣来挽回多变的消费者。

从市场关注度来看,理想L9(配置|询价)、问界M7、比亚迪海豹、长安深蓝SL03(配置|询价)等新能源车吸引了无数流量;而燃油车却罕有人谈论,即使曾经接近封神的丰田、大众品牌也不例外,譬如凌放、新朗逸、宝来、奥迪Q6,即使燃油车如今更具“性价比”。

相比新能源

现在的燃油车有多便宜?

“感谢大家对理想L9的期待,500万以内最好的家用旗舰SUV?是的!”

“有人跟我说我们车(问界M7)有很大的缺点,就是价格太便宜了。”

“希望蔚来在豪华品牌奔驰、宝马、奥迪的市场,五年时间里实现三分天下有其一。”“如果意向选BBA,不如选蔚来。”

这是当前不少新能源车高管的言论,野心勃勃,行动上也不落后。所推出的车型往往向奥迪、宝马、奔驰看齐,追求更大、更高、更智能,定价也不甘落后,动辄三四十万,乃至比亚迪推出百万级的仰望品牌。

和同等级别的燃油车相比,电动车的“性价比”并不高。业内人士拿合资 A 级车、本土 A 级车、中高级轿车以及中高级 MPV进行对比,发现纯电动车差不多的配置,往往会比燃油车偏贵。

比如别克微蓝 6 和本田思域(配置|询价)

前者纯电版的价格区间为 17.79~19.69 万元,后者燃油版的价格为 12.99~16.39 万元,丐版微蓝6还要比顶配思域贵一万多块。

再比如魏牌摩卡

燃油版起售价为19.28万元,插电混动版则为29.5万元起,后者是前者的1.5倍;如果是纯电版本,售价估计得到燃油车的两倍。

不仅如此,新能源车的成交价格非常坚挺。由于库存和业绩压力,燃油车经销商和4S店有可能给予一定的折扣和优惠,而对于多采用直营模式的新能源车来说,其价格刚性更强,一般不轻易降价,涨价也更为直接。

再加上近一两年来,上游动力电池材料价格暴涨,所有新能源车企均宣布上调价格,进一步削弱了新能源车在“性价比”纬度上的竞争力。

拐点尚未到来

尽管“性价比”不高,但新能源汽车具备电驱优势,加速更快更平顺,静音性更好,另外,如果在家里充电,一公里的行驶成本可做到不到一毛钱,在油价不断走高的现在,挺有吸引力。

另外,由于节能减排的优势,新能源汽车也获得了极大的政策支持。比如说免征购置税、消费税,加上国家补贴,特别因为疫情的冲击,不少地方出台的新能源汽车购买优惠政策,使得其在价格上拥有了较强的竞争力,缩小了与燃油车的差距。

但新能源车的缺点和优点一样突出,比如续航短、冬季电量衰减、充电慢、容易自燃等,在续航、充电、安全等方面还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换电池的成本也非常高。

而且新能源车支持政策也随时会发生变化,例如今年年底国补到期,买插混一辆要多付4800元,买纯电则要多付高达12600元。另外,免征购置税政策到今年底或会终止。如果这两项政策同时终止,新能源汽车在价格上的竞争力就要受到较大影响。

燃油车尽管在智能化体验层面可能将被电动车超越,但在续航,稳定性、安全性、品控与高质量产品层面,相对电动车还存在一定的优势。经过多年发展,燃油车技术以及基础设施发展更加充分,无论是买车、修车都更加方便,价格也更具性价比。

虽然燃油车的“价格优势”无法抵挡新能源车的进攻。以燃油车为主的合资车企遭遇重创,除广汽丰田外,销量均同比大幅下降,份额被以新能源车为代表的中国品牌夺走。但是,目前新能源车,尤其是纯电动车,是许多家庭的第二台车。

在不少消费者看来,考虑到性能稳定性与保值性、耐用性,仍首选燃油车。每到节假日,大量买了新能源车后悔的声音,以及在高速路上排队充电的场景往往引发热烈讨论。

还好现在还有油车

否则新能源的价格真要上天了

即使燃油车仍占新车销售70%、占存量车型超90%的比重,仍然已经有人或组织对其喊打喊杀。

特斯拉CEO马斯克表示:“我们看待燃油车的方式就好像看待蒸汽机”。华为副总裁余承东说,燃油车是功能机,建议尽早淘汰燃油车。

这些“大佬”,甚至政府机构向燃油车发起来“追杀令”。2016年,荷兰首个提出禁止燃油车,英法德、美国加州、以色列纷纷跟进,给出了时间表,2022年10月,欧盟则正式宣布2035年禁售燃油车和柴油车的计划。在中国,海南一马当先,称到2030年,全岛全面禁止销售燃油汽车。

但是这种一刀切式的“消灭燃油车”,最终买单的还是消费者。没有了燃油车这个竞争群体,电动车在定价、软件服务收费也可能会更加肆无忌惮。那些叫嚣着要比肩百万级豪车的造车新势力,真的会涨价,可能会把价格提到百万级别。此前担心的动辄“锁定充电量”、“开机先看10秒广告”、“加速需充会员”未来都可能成为现实。

如今,不少电动车制造商拼命在营销上打击、贬低燃油车,如果是单纯的商业“碰瓷儿”也无可厚非,但如果妄图以舆论引导政策,剥夺消费者的选择,那真的非常坏。

新出的电动车消费者买不买账,要植根于市场,立足于产品,产品好不好,消费者不傻,自然会自己决断。只谈趋势没用,电动车暂时竞争不过燃油车,这是事实。

2022-12-05

2022-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