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G新能源车之殇:是战略偏离还是策略失误?

新能源一片向好,但并非每家企业都尝到了甜头。

9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9月份新闻发布会。会上,发改委政研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保持快速增长,1-8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97万辆和386万辆,同比增长1.2倍和1.1倍;出口34万辆,同比增长97.4%;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部汽车销量比重达到22.9%;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1000万辆。

不过,这386万辆当中,中国品牌内部之间的差距可谓天壤之别。

据乘联会发布的1-8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厂商销量排行榜显示,比亚迪汽车销量高达96.16万辆,市场份额29.5%,独占市场近1/3的份额;新势力表现突出,特斯拉中国销量超24万辆,哪吒与小鹏销量均超过了9万辆,分别排名在第3、第8和第9位;除此之外,奇瑞汽车、长安汽车、广汽埃安3家传统国企同样跻身前十,在传统品牌普遍并不擅长的新汽车市场逐渐开始回归主流。有人欢喜有人忧,上汽集团、一汽集团、东风汽车这3家最大的国有大企业表现却差强人意。

以国内第一汽车集团上汽集团为例,1-8月新能源销量为39.2万辆,其中28.5万辆(约占73%)由上汽通用五菱贡献,后者主要依靠五菱宏光MINI EV一款低价车来支撑销量。宏观来看,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结构已经突破了此前的“哑铃型”结构,即A00级与高端车两头增长,转为A00-C级车各细分市场均衡发展的“纺锤型”结构。有分析认为,从上汽集团过高的低端A00级车销量占比来看,其新能源步伐并未跟上行业整体结构升级的节奏,这与它整体销量第一的身份明显不符。

分析同样认为,对比国内各大汽车公司的新能源战略,上汽集团新能源业务难以摆脱“哑铃型”结构,与其旗下MG等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战略滞后不无关系。

MG,这家将打造“最强行业上限”作为目标的品牌,在关乎未来企业命脉的新能源战略上却迟迟并未作出明确。9月13日,MG MULAN(配置|询价)上市,作为基于上汽星云架构打造的全新纯电车型,MG MULAN承担着复兴MG新能源版块的重任,销往全球80多个国家——问题抛给MULAN,它是否会像木兰出征一样寸草不生?MG的新能源发展能否从此崛起?

01

是什么导致MG新能源发展成困局?

业内普遍认为,2021年是新能源汽车大发展元年,而2022年将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分水岭。孟玮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已经进入全面市场化拓展期,产销量快速增长,关键技术水平大幅提升,充电基础设施等配套服务体系不断健全,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一是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和规划政策体系;二是有比较完备的产业支撑体系;三是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

于行业整体而言如此,于企业自身而言同样如此。

明确新能源发展战略是第一位的。4月3日,比亚迪汽车宣布自2022年3月起停止燃油汽车的整车生产,未来将专注于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业务,比亚迪成为全球首个正式宣布停产燃油汽车的车企;8月22日,长城汽车旗下最大整车版块哈弗品牌发布新能源战略,基于森林式生态布局,哈弗、魏牌、坦克、欧拉、皮卡、沙龙六大品牌新能源战略全面展开。除此之外,吉利、广汽、奇瑞、东风均发布了完善的电气化动力品牌升级战略,雷神动力、钜浪动力、鲲鹏动力、马赫动力……等动力品牌层出不穷。总之,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自主品牌普遍对新能源研发态度都是应上尽上。

但令业界纷纷直呼意外的是,在中国品牌开启新一轮新能源化转型的当下,MG作为上汽乘用车中流砥柱,却并未将战略重心放在新能源上,反而是执着于燃油运动型车小众市场。MG的品牌战略,表现出它对于新能源发展方向的抗拒——品牌及产品打法屡次变更,但从始至终没有形成完整的新能源发展战略。

在MG MULAN上市之前,MG的新能源战略主要包括MG6(配置|询价) PHEV、HS PHEV、领航PHEV 等插电式混动车型,以及一款在2018年广州车展推出的纯电车型MG ZS(配置|询价)。但无论是PHEV还是MG ZS,由于“油改电”技术本身在市场上的接受度不高,MG迟迟未在新能源市场形成影响力。从媒体公布的销量表现看,MG6 PHEV 在今年8月国内仅销售56辆;MG HS PHEV 8月销量仅46辆;而21年初便已上市的名爵领航PHEV,如今在各大垂直网站上均未搜索到销售数据。

“中国品牌新能源化在短短几年时间之内经历了‘油改电’、纯电平台发布、智能化算力竞赛、高压快充技术迭代、混合动力品牌发布等一些关键节点。在这几个关键时期,MG在PHEV车型上耽误了过多时间,并没有跟上主流中国品牌新能源大发展的步伐,本质上是对新能源方向的不重视。”一位了解MG的车企资深从业者对一品君说道。

黑标战略的发布,再一次令舆论失望。

8月17日,MG品牌正式发布MG黑标。在中国品牌大举进军高端新能源化的今天,MG黑标却并没有像此前不少人预测的那样做成一个新能源品牌,而是誓要将运动化进行到底——“与极致较真”。首款黑标车型MG7搭载2.0T燃油发动机,百公里加速可以跑到6.5s。MG高层领导表示,黑标是MG品牌年轻化的全面体现与终极表达,MG的态度,就是要拒绝汽车成为两点一线的自动驾驶电器,而是要为年轻人提供极致的驾驶激情。

“从战略上讲,在2022年中国品牌智能制造、品牌向上、新能源渗透率等方面取得巨大进步的今天,MG的品牌逻辑是滞后的。”一位从事新能源产业研究的专家提出自己的疑惑,“这与它要成为中国汽车品牌年轻化最佳范本、成为中国汽车工业顶流之作的口号不是自相矛盾吗?尤其随着魏牌、领克也开始发力混动新能源市场,MG的黑标依然没有新能源战略规划,表明其再一次错失了市场机遇。”

02

不妥协新能源市场,结局真的能够承担吗?

MG作为一家传统车企,对于新能源转型多少带点抗拒情绪是在情理之中的,但带有相同情绪的丰田、PSA、大众却无一例外地选择了在减碳压力下对市场妥协,从MG的品牌战略来看,它显然还没有做好妥协的准备。

但市场机遇不会为谁而等待。

数据显示,今年1-8月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已经达到了42%,8月份达到了49%。自主品牌车企纷纷推进品牌焕新和品牌升级——长城汽车已开启全面新能源化战略,基于“森林式生态”研发体系,纯电、混动、氢能三轨并行;广汽埃安今年上半年销量10.03万辆,同比增长134%,并完成广汽埃安新能源工厂20万辆/年产能扩建;比亚迪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两条腿走路,今年1-8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已超97万辆,海洋网与王朝网形成超强产品周期;吉利汽车通过“纯电+混动+换电+甲醇”的多元化能源布局,已经开始渐入佳境,8月新能源(含吉利、几何、领克、极氪、睿蓝)销量达37500辆,新能源渗透率破30%,创历史新高,较上半年近乎翻番。

“保有量迈过1000万辆的门槛,意味着新能源汽车不再小众,是一个需要被车企重视的板块。而且国内新能源市场还具有持续快速增长的趋势,这对于在初期和关键时期,没有把握国内电动化趋势的车企来说,后面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上述新能源专家认为,“中国品牌都在加速布局新能源市场,MG等一些前期没有重视新能源战略的品牌,在面对接下来成递增趋势的新能源市场发展情况时,将感受到更大的市场压力,这对于其接下来的发展占位是极为不利的。”

随着MG在新能源市场投放的全新车型MG MULAN全球上市,标志着MG终于有一款达到主流产品力的纯电车型。这款车能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吗?

“同一款车用不着和国外比价格,没啥意义,厂家在发布会上用国外补贴前的价格对比国内补贴后的价格,就是为了搞一个噱头,好让你下订。与海豚、ID.3、AION Y等竞品车型横向比较,这款车在性能、续航、底盘质感、品控方面都没有什么优势。”上述车企资深从业者对一品君说道,“名爵自从归上汽以来,还从来没有任何一款四驱车,四驱不仅仅是增加一个电机那么简单,其他硬件包括处理器的算力,都应该全面提升才行。名爵并没有比亚迪那样的全电解决方案,比较怀疑名爵第一次接触四驱就有这个能力。”

在他看来,MG MULAN平平无奇的产品力表现根本难以支撑起MG品牌的新能源形象。如今的中国汽车市场是最大且最前沿的智能网联实践基地,中国新生代汽车用户对于汽车的感知更是引领着全球汽车工业的前进。市场不会拒绝一个新汽车品牌,但也没有理由去记住一个压根不想经营新能源汽车的新汽车品牌。在各大汽车品牌纷纷转型的今天,一个不去“混圈子”的老品牌,消费者对其的认知度与信任度会加速下滑,前途可想而知。

“老”,并不是新汽车的敌人。在电动汽车时代,实现弯道超车的传统车企并不少见。比如依靠东风小康燃油车起家的传统车企小康股份,其旗下新能源车主力车型赛力斯的销量已经超越燃油车;广汽埃安通过自主科技研发,成功实现混改,在销量上也取得了令新势力们艳羡的成绩;再比如五菱宏光MINIE、奇瑞冰淇淋EV等A00级产品,通过爆款策略拿下微电动车市场。市场已经作出证明——有特色、有毅力的新能源产品,也可以不问出身。

写在最后

据知情人士透露,MG在上汽完整的出口体系之下,养成了“以渠道增销量”的习惯。2021年,MG的全球零售总额超过47万辆。其中,MG ZS纯电版在2021年的海外总销量为11821台,而大多数出口海外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仅仅维持在几百台左右。这让MG愈发盲目自信,虽然一点点地错失了国内新能源发展良机,却自以为逐渐掌握了全球市场。

从“产品不行靠营销”,到“产品不行靠渠道”,这些有悖于长期主义的销售手段,终将在这个巨变的时代车轮下落幕。渠道的拓展,不应该取代产品成为拉动销量增长的主引擎。“生而全球”的MG在出海之前,或许应该实事求是地把国内市场做好。

2022-09-24

2022-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