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全系降价:新势力销量第一,也愁卖

熬过了年初几个月的疫情,车企又迎来了每年的传统销售淡季。

今年的销量似乎尤其惨淡,据数据显示,在7月4日到10日这一周,乘用车上险量为340041辆,比6月27日到7月3日这一周降了34.39%,而在2021年,整个7月的数据,比当年6月才下跌了2.5%。

而从大环境来说,2022年上半年GDP的增速仅为2.5%,未来当然无限光明,但是光明前的黑暗,才是各个车企现在要度过的。

价格战,是车企通常会采用的最简单的方式,而率先打响价格战的,是小鹏汽车。

对,就是去年在新势力排行榜上力压群雄的小鹏汽车。

据149号公路去小鹏体验店实地探访,小鹏汽车全系车型都开始促销降价,不同车系降幅不等,但是基本上是在5000-10000之间;而实际上,如果算上其他的优惠活动,比如某些车款还会赠送高级辅助驾驶功能,这项功能的售价是3万6。

实际上,早在7月16日,就有博主爆出了这个消息,而且还“顺便”说明了此次降价的原因:产能爆发,订单储备不足。

“说人话”就是,工厂的生产速度要远大于售卖速度。

这并不能单纯等同于“卖不动”了,在小鹏体验店问询的20分钟里,还有不少顾客进店询问,甚至试驾。

但是另一方面,小鹏汽车也费尽心思“拉”顾客进店,甚至包括只要一些试驾礼品:只要满足一定条件前来试驾,小鹏汽车就会给金额不小的网购平台代金券。

而在另一个自媒体的文章中,因为写到小鹏汽车降价原因是“产能爆发,订单储备不足,被小鹏汽车投诉:“您发布的帖子:(此处省略链接)被企业投诉侵权。投诉事实摘要如下:该文章中提到的权益调整,是为了实现高等级智能辅助驾驶向更多用户的普及,为智能辅助驾驶下一步发展提速,因此小鹏汽车决定对车型售价、配置和权益进行调整,让高等级智能辅助驾驶向更多用户开放。目前该内容在缺乏实据考证的情况下进行传播。部分内容已误导了用户对小鹏汽车品牌形象及其旗下产品服务的正确认知,一定程度上误导了该事件的真实情况。管理员根据举报用户提供的材料,依据社区规范已将内容做屏蔽处理。”

口碑、用户、销量,对于新势力车企,或者说,对于现在的小鹏来说,一个都不能少,如果再加一项,就是“现金”。

6月28日,据港交所披露,小鹏汽车遭摩根大通于6月22日在场内以每股平均价120.7484港元的价格,减持了302.08万股,合计约3.65亿港元。

这个消息,在6月28日收盘,小鹏股价下跌了2.1%,为135.1港元/股,总市值为2316亿港元。而实际上,在7月27日收盘,小鹏汽车的股价已经变成了96.800港元/股,总市值比一个月之前,又少了650个亿。

销售降价、股价下跌,两个消息叠加在一起,外界就会得出一种“错觉”——小鹏的日子不好过了。

小鹏汽车的日子真的不好过了吗?

今年上半年,小鹏汽车继2021年新势力销量状元之后,又成为了上半年的新势力销量冠军。

要知道,在上半年经历了“缺芯”、疫情导致的供应链紧张等影响,各家车企都不好过,但是小鹏汽车的交付量,仍然已经达到了2021年的70%。

今年6月21日,小鹏汽车的累积交付量已经突破了20万辆。

也许是为了迎接之后的新能源汽车的“爆发”,也许是蝉联冠军的给了小鹏汽车“勇气”,小鹏汽车自建(含在建)工厂一共有三个:肇庆工厂(年产能20万)、广州工厂(年产能10万,预计2022年8月投产)和武汉工厂(年产能10万)。

据何小鹏2021年11月表示,三大工厂总设计产能达到40万,而通过双班生产能达到60万辆的年产量。

而另一方面,据7月21日何小鹏在内部电话的消息,六月底有1.5万订单在手(六月交付了1.53万辆),7月上半月交付了7500台,目前在手订单(有新增)大概1.1万左右,降价预计能增加大概3000台左右,7月新增订单大概1.2万。

而如果广州工厂顺利投产的话,现在小鹏汽车的月产能在3万左右,而到了年底能达到5万左右。

一边是已经准备好的产能,一边则是小鹏汽车“卖得多,赔得多”。

小鹏汽车今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第一季度整车毛利率10.4%,交付了34561辆车,净亏损17亿元,而2021年全年整车毛利率为11.5%,亏了48个亿,亏损规模从2019年36.9亿元一路上涨。

相比之下,不但低于蔚来和理想汽车的20.1%和20.6%,甚至低于亲民品牌的比亚迪17.39%。

在赚钱这方面,除了卖车,小鹏汽车也曾寄希望于软件售卖。

但是,能卖多少软件,完全取决于卖了多少车。

以P5(配置|询价)为例,2021年12月,购买P5的车主中有超过50%选装了XPILOT 3.0或XPILOT3.5。而当年12月5030辆的交付量来计算,选装量只有2515套。

这比小鹏汽车一直“对标”的特斯拉,相差甚远,或者说,小鹏汽车想要和特斯拉一样,靠着卖软件“支棱”起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用户的角度来说,小鹏汽车曾经在3月有过一次涨价,涨幅是1万到3万不等,这次降价,等于把之前的涨幅给降了回来——但是用户并不会这么想——涨价证明“珍贵”,降价证明“难卖”。

可以说,在外界资本市场意向不明的情况下,小鹏产能过剩,订单不足,又用降价伤害到了自己的品牌,这一次降价,如果不能够获得何小鹏预期的订单数量,可以说,是得不偿失。

但是,现在,小鹏汽车已经打响了价格战的“第一枪”。

2022-07-28

2022-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