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垃圾车,为什么有些人宁愿多花几万买新能源车,也不愿意买燃油车

我现在开的是新能源宋DM新能源垃圾车,从以下几点来说一下为何宁愿多花几万买新能源车也不买燃油车:

新能源垃圾车,为什么有些人宁愿多花几万买新能源车,也不愿意买燃油车

首先,新能源起步快,加速爽。新能源车在纯电时的起步,提速,操控是相当舒服的。脚到力量来,开过纯电的基本都不再愿意回到燃油状态。就这么说吧,你开过电单车之后还习惯自行车吗?

其次,新能源车综合油耗低。要说油电混合车,没有里程焦虑,短途用电,长途用油。上下班短途通勤,相当便宜,长途用油,油耗仅因车重而比燃油车稍微高点。综合下来相当划算!下图是我的综合油耗,上海的高架早高峰,各种加塞,猛开算是电耗高的了

最后,新能源车有电,基于电的车载多媒体就能充分发挥作用。

总之一句话,开习惯了新能源车再也不想开燃油车!

新能源垃圾车,为什么有些人宁愿多花几万买新能源车,也不愿意买燃油车

維什么权啊,在咱们这个环境里比这个更不公平的事儿多太多了。而且你要买电动汽车就要做好冬天巡航里程打对折的思想准备。多听听消费者的心声,多上车友会论坛看看,别光听汽车销售顾问的忽悠,人家说的续航里程往往是在电池最理想的工作气温(25℃),经济时速巡航驾驶下的续航里程。

新能源垃圾车,为什么有些人宁愿多花几万买新能源车,也不愿意买燃油车

新能源垃圾车,为什么有些人宁愿多花几万买新能源车,也不愿意买燃油车

最近我刚和一个买了比亚迪元EV的车主聊过,元EV号称续航能达到300公里以上,但在北京的冬季上下班开着如果开暖风续航里程确实是到不了150公里。去年我还参加了一个比亚迪的电动汽车长途试驾活动,是从北京开到秦皇岛附近的某个海滨度假村,全程315公里,虽然我们驾驶的比亚迪元都顺利在没充电的情况下完成了这个行程,并且有的车居然还可以再续驶30公里左右,但前提是全程50-60km/h的车速,且夏天一直没开空调。我很庆幸回程时我开的是燃油车,可以正常时间到家。

所以我并不反对你去维权甚至诉讼,如果成功了算是给所有电动汽车消费者创造了一个成功案例。但现实往往很骨感,汽车企业都有完善的法律咨询体系和律师团队来帮助他们规避法律上的风险,所以有那精力去做无用功,不如自己武装下头脑,多学多看,电动汽车里面的猫腻还多着呢,擦亮双眼别被轻易忽悠了。

比亚迪【4.9S】是否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这一问题的答案很容易寻找:同级别同价位的车是否能找到第二台性能接近的量产车。答案至少在现阶段没有任何争议,能实现5秒内破百的SUV为唐Dm以及新款宋Pro旗舰版,主力版本的指导价均在20~30万之间是,在这一范围内没有第三台能接近这一标准,比如以下几台SUV。

新能源垃圾车,为什么有些人宁愿多花几万买新能源车,也不愿意买燃油车

领克01PHEV,破百7.3秒。

新能源垃圾车,为什么有些人宁愿多花几万买新能源车,也不愿意买燃油车

长安CS75PHEV,破百8.6秒。

新能源垃圾车,为什么有些人宁愿多花几万买新能源车,也不愿意买燃油车

新能源垃圾车,为什么有些人宁愿多花几万买新能源车,也不愿意买燃油车

新能源垃圾车,为什么有些人宁愿多花几万买新能源车,也不愿意买燃油车

传祺GS4PHEV,破百10.34秒。

途观L-PHEV,破百8.1秒。

宝马X1-PHEV,破百7.4秒。

奥迪Q7-PHEV,破百5.9秒。

宾利添越-PHEC,破百5.5秒。

……

在这些匹配中有被视为“技术帝”的德系车,也有老牌国产车企以及自主合资,每一台都在以性能标榜性价比,然而每一台加速都比唐宋Dm两车慢,而且其中还有一些只是前置前驱,用车体验会差的多。

为什么这些技术帝做不到高性能呢?答案在于三电系统的研发生产能力,比亚迪之所以能做到让542平台发光发热,原因在于早了这些车企20年左右研发了电池;动力电池不仅是作为储能使用,对于车辆的性能体现也有重要的作用,在2003年已经成为全球电池供应商第二强的比亚迪在动力电池领域有绝对优势,IGBT芯片在行业的领先总不能无视。在掌握电池技术后又早了很多车企十年左右研发永磁同步电机,在各大车企逆向或自主研发内燃机的同期比亚迪已经在为未来做储备,这是成功的必然。

两大总成在长期的市场检验中不断发现并完善存在的不足,技术到第二代542平台时已经足够稳定,电控系统的稳定性表现也是可圈可点的;尤其是在升级到第三代542增压了BSG电机之后,这台电机首先实现了轻混MHEV的起步辅助加力模式,其次为REEV增程式行车发电,这两种模式均可以独立使用制造混动汽车;再者HEV油电混合模式也是一种独立的车型,代表品牌是两田的HEV-ECVT油电混合。

一台车同时实现了三种混合动力汽车以及纯电动汽车的运行模式,在很多知名车企连其中一种都还没闹明白时比亚迪做到了高度集成,并且将各自系统中的极限状态调整至同一模式输出实现了4.9S,不过三代542平台已经是4.5s了;而功能繁多的控制系统复杂程度可见一斑,然而这一系列并没有出现过普遍性的质量问题,这是不是技术的体现呢?

电动汽车以及插电式混动汽车并不是一般理解的“油改电”,如果真的那么简单唐Dm能够以每月数千台的销量,从中端合资品牌的高价车中抢占份额吗?

那些合资车企但凡有能接近的技术水平也早就推出量产车抢占市场了,所以强大的性能背后一定是强大的技术,在汽车电气化时代不用妄自菲薄。

(上文由天和Auto撰写,禁止站外转载,平台内欢迎转发留言关注。)

2022-06-12

2022-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