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本文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需求与潜力

电动汽车是能源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必须对中国—东盟国家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现状、经验、做法以及发展需求、潜力、政策等有所了解,以更好地了解目前的发展态势,为未来的合作奠定良好基础。

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能源联通部主管马修·威腾斯坦:

为了实现国际能源署设定的到2030年清洁能源使用率达到60%,中国和东盟国家都在积极发展电动汽车。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对各国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机遇在于,目前全球超过20%的排放量来自于交通行业,要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就要更多地使用清洁能源,这加大了对电动汽车的需求。对投资者而言,这是非常重要的机遇。尤其是很多东南亚国家要发展国内的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这是未来电动汽车非常重要的潜在市场。

挑战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技术和服务。电动汽车的电池需求在逐年上涨,须加快发展电池技术和关键材料技术。同时,电动汽车的服务也非常重要,比如充电服务、换电池服务等,需要更多积极的行动来支持。另一方面是要考虑到供应链的安全性和可负担性。

要应对这些挑战、使化石能源逐渐向可循环能源方向发展,需要各国在电动汽车及相关支持性行业作出更多部署和安排。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

中国电动汽车已经发展了十多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电动汽车的产业化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市场化水平都快速提升,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可以说成绩斐然。

具体来看,电动汽车实现了三个突破。

一是技术突破,技术水平提升了产业化的水平。充换电设施持续建设,建成了全球最大规模的充电设施网络,车电分离模式也在加快创新,换电站已经开始发挥作用。同时,中国电动汽车培育了整车和零件企业,通过政府支持示范推广拉动了创新和发展。

二是产品有所突破,续航里程大幅度提升,很多产品车型达到了续航里程500公里以上,且达到1000公里续航里程的产品也在陆续出现,车型日益丰富。电动汽车的成本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已经可以和燃油车进行市场竞争,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认可度也日益提升。

三是市场突破。中国电动汽车产销连续7年全世界第一。截至2021年末,电动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784万辆,占到全球保有量一半以上,而且2021年考虑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用户已经上升到63%。消费者在日益认可的同时对车型也非常关注,私人消费者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同时,传统汽车企业在积极拥抱新能源汽车,影响力在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市场得到良性发展。

新能源汽车也面临一些挑战。一是在产业链方面存在着产能过剩的风险。二是在产品方面,电动汽车的安全可靠性、低温实用性和使用便利性亟待提升,其完全替代传统燃油车的优势还没有完全形成。三是在使用环境方面,充电设施虽然已经达到了2.9∶1的充电桩和汽车的比例,但随着电动汽车数量的快速增长,充电设施不足问题依然存在。同时,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渠道不够通畅的问题也存在。

总之,全球汽车供应链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中国汽车行业也要加强与各国各方开放合作。中国和东盟国家过去就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和发展,汽车产业合作比较紧密,中国汽车产业愿意与东盟国家就新能源汽车合作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青: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自身的驱动力在稳步增强,逐渐进入快速持续增长的轨道。

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之所以能够高速增长的原因,除了技术进步、供给改善和政府政策推动之外,还有三个因素值得关注。

一是我国汽车消费正处于普及化的中后期阶段。一般而言,在市场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消费者在汽车消费思维和习惯上,其固化的惯性和路径依赖不是很强,更容易接受新事物。新能源汽车市场在这一时点进入市场、快速增长,基本上可以分享到整个中国汽车消费扩张的红利。

二是我国拥有庞大的消费群体规模,特别是年轻消费群体。他们往往具有个性化、时尚化、圈层化的消费特征,而且对未来具有更乐观的收入和就业预期,拥有更强的消费倾向,更加注重产品的科技感、体验参与和绿色环保,这些特征都与新能源汽车消费有比较高的契合度。他们不仅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扩张中发挥着一些重要的创新引领作用,而且是未来中国能源汽车消费的主力群体。

三是从区域结构来看,中型城市和乡村市场份额出现快速提高的趋势。2021年,人口在50万—100万的中等城市和县乡市场新能源汽车份额分别提高到19%和13%,与5年前相比分别提高了5个百分点和7个百分点,是近年来中国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

2022-05-12

2022-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