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产业链厂商纷纷布局电池回收业务 政策鼓励下产业发展痛点仍在

图据新华社

近日,宁德时代的一体化新能源产业项目的开工再次引发市场关注,被认为是布局动力电池回收业务的又一动作。除了宁德时代,近期也有多家产业链厂商宣布加码电池循环再利用。

面对即将到来的动力电池退役潮,电池回收或将面临广阔的市场前景。

多家厂商布局电池回收业务

12月4日,宁德时代邦普一体化新能源产业项目开工仪式在宜昌高新区白洋工业园举行。据了解,宁德时代邦普一体化新能源产业项目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正极材料为核心,整合“磷矿—原料—前驱体—正极材料—电池循环利用”等环节业务,覆盖电池全生命周期。

事实上,这不是宁德时代第一次布局动力电池回收业务,2013年,宁德时代收购邦普循环,切入电池回收业务。2018年,上汽集团与宁德时代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进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今年10月12日,宁德时代公告称,其控股子公司计划在湖北省宜昌市投资建设投资总额不超过320亿元的一体化电池材料产业园项目。

12月2日,华友钴业公告,与孚能科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协议同样包含废料及废旧电池回收、三元前驱体的采购与合作等。今年11月,格林美与全球超200家整车厂及电池厂签署了动力电池回收协议并展开合作后,也与瑞浦能源签署合作协议,以实现锂离子电池安全回收、贮存和绿色处置。另外,SK集团旗下电池生产子公司SK创新早在2019年宣布,公司新技术能够从废弃的电动汽车电池阳极材料中回收高浓度的氢氧化锂。

2014年前后,我国进入新能源汽车普及期,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到了动力电池退役的第一个高峰期。

“一般情况下,使用6年以上的纯电动汽车可能就需要更换电池,而高频次使用的营运车辆,如电动出租车、公交车等车辆的动力电池寿命更短。”南京一家二手车回收商告诉天目新闻记者,另外,容量剩余80%以下的动力电池已经不再适用于电动汽车,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需要进行退役处理。

退役并不是说动力电池已经完全报废,里面很多材料可以用来回收利用。真锂研究(一家锂电产业链市场研究分析公司)创始人墨柯在接受天目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随意丢弃,对环境的污染很大,必须要进行专业的回收处理。”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退役总量约为20万吨,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上升至78万吨。东方证券测算,这么大的动力电池退役量,它带来的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将会达到370亿元。

政策鼓励下发展痛点仍在

“碳排放追溯已经是确定趋势,这是各大厂商对动力电池回收愈加重视的根本原因。”墨柯认为,参与资源回收,对各大厂商的资源保障战略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各大锂电产业链厂商的积极性还在于相关政策的鼓励。12月3日上午,工信部召开“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发布会。《“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工业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显著成效,并提及发展退役动力电池智能化拆解及高值化回收利用装备。

此前11月23日,工信部就《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第三批“白名单”征求意见。若算上此前的两批企业,目前废旧电池综合利用白名单已扩充至47家。

北方工业大学汽车创新中心研究员张翔在接受天目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动力电池回收的痛点仍然存在,规模经济效应尚未形成,回收成本居高不下。另外,关于动力电池回收的相关细则尚未完善,很多小作坊回收的现象仍然存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也很严重。

墨柯提到,车主是否愿意把废旧电池给车企或车企指定的回收方,仍是一个大问题。现在很多车主是不太愿意把电池交给正规的回收方,有价格太低、运送麻烦等诸多问题。接下来,一方面,没有回收资质的中小作坊应该坚决依法打击。另一方面,还需要通过实践探讨出合适的商业模式,从而保障车主、回收方以及相关各方的利益。

来源:天目新闻

2021-12-07

2021-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