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辆汽车下线后有哪些改进措施?,

逆境中成长的奇瑞汽车(4)

奇瑞轿车产品被打压在3-10万元的低端市场,对SUV、跨界车的尝试又接连碰壁,从2003年的辉煌过后,这几年奇瑞过的着实有些郁闷。一个品牌面对提升形象的压力时,往往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是纵向发展,苦练内功,逐渐在高端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另一条路就是横向发展,以产品数量、种类赢得市场。从某种角度来说,横向发展其实是企业发展的误区,这种发展模式往往非常注重量的增加,盲目扩大产品线、生产规模及销售区域,却不注重质的提升,最终会导致品牌形象进一步下滑。很不幸,奇瑞最终选择了后者,走上了横向发展的道路。


2006年4月,奇瑞并购了同在芜湖的一汽扬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86.55%的股权,并将其更名为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正式进军商用车领域,最初定下的目标是高端微面、微卡、轻卡以及皮卡市场。收购一汽扬子后,奇瑞迅速展开了商用车的研发生产,并于2007年3月15日迅速推出了一款名为奇瑞开瑞的经济型多功能轿厢车。但由于价格、市场定位、人们认知程度等原因,奇瑞开瑞的销售情况自然也不乐观,不过由于其非常低廉的售价,在二三线城市的低端市场也并非没有销路。


从轿车形象逐渐走低,到进军SUV、跨界车领域,再到进行商用车尝试,奇瑞在国内汽车产业爆发式增长的阶段却似乎陷入了迷失的状态。除了QQ系列车型销量稳定,支撑着奇瑞的根基外,奇瑞在各个领域进行的各种尝试似乎都不怎么奏效,有些甚至进一步拉低了奇瑞的品牌形象,这个阶段奇瑞遭遇了品牌发展的瓶颈期。


尽管有着这样那样的不如意,但奇瑞这些年的成长是人们有目共睹的。2007年8月下旬,奇瑞汽车公司迎来了第一百万辆汽车下线,这台车便是奇瑞在新时期推出的全新车型A3。2006年北京车展上,一台名为奇瑞A3的概念车出现在人们视线中,当时这款车给人们留下的第一印象便是圆润流畅的车身线条与年轻时尚的外观设计,从那时起,有关奇瑞A3的传闻便不绝于耳,消费者们也对奇瑞的这款“颠覆形象之作”充满了期待。


这种期待一直延续到2008年4月的北京车展上,由奇瑞汽车公司主办的一场名为“十万公里不间断公开测试”的活动再次向人们揭开了奇瑞A3的神秘面纱。这次活动由18位专业试车手及三辆奇瑞A3测试车组成,历经66天连续不断的往返于北京-芜湖两地,最终于2008年6月25日顺利结束。也正是因为这么个有些让人出乎意料的活动,吊足了消费者们的胃口。



经过几次“跳票”,奇瑞A3最终在2008年9月26日正式上市,除了售价一如既往的没有让人们失望外,奇瑞A3的造型着实给了消费者一个惊喜,由意大利著名设计公司宾尼法利纳操刀设计的车身圆润、比例协调、线条流畅动感,前脸炯炯有神的大灯、蜂窝状格栅以及用动感线条勾勒的方格状雾灯非常讨年轻消费者的喜欢,A3颠覆了以往奇瑞老气、陈旧的造车风格,使其变得年轻、时尚起来。



看到曙光的奇瑞再次准备在产品整体部署上做文章,2009年初,奇瑞汽车公司董事长尹同跃宣布了全年四大品牌、15款新车的宏大计划,并向人们描绘了企业的美好愿景。2009年,“奇瑞”二字成为这家企业下属的一个品牌名称,与开瑞、瑞麒、威麟三个定位不同的品牌一起组成了奇瑞汽车公司。


首先经历变革的是市场表现一直低迷的开瑞,奇瑞此番将“开瑞”二字由车型名称升级为品牌名称,并为其添加了Karry的英文名。与此同时,奇瑞又将开瑞品牌进行了重新梳理,将其定位为“亿万城乡居民切实需要的精品微车”,开瑞优派与开瑞优优是开瑞品牌发布后的首批新车。



2009年3月15日,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发布旗下两大中高端品牌,分别为高端乘用车品牌“瑞麒Riich”以及全能商务车品牌“威麟Rely”。从这两大品牌在奇瑞阵营中的定位我们不难看出,奇瑞始终在想尽办法摆脱低端、廉价的品牌形象,从此前推出中高端产品,到现在打造全新品牌,都表明了奇瑞要向更高端市场进军的决心。



完成多品牌战略的部署后,奇瑞将更多精力放在了品牌打造与海外市场的拓展上,2009年7月10日,奇瑞瑞虎进入巴西市场;一个月后进入罗马尼亚市场;次年3月登陆塞尔维亚,奇瑞威麟车队甚至还参加了2009-2010年举办的达喀尔拉力赛,最终卢宁军驾驶的威麟X5赛车以总成绩78小时16分47秒的成绩排名第28位。同样是在2010年,奇瑞与中集集团、玉柴集团、法士特集团、富华重工等企业合资成立了联合卡车及玉柴联合动力两个品牌,并于当年12月推出了旗下首款旗舰产品U460重型卡车。然而现实却给心气儿很高的奇瑞泼了盆凉水,定位高端市场的联合重卡刚刚现身市场便遭遇了重卡市场的“冬天”,市场的快速萎缩加之市场饱和度高、消费者对新兴品牌很难认可等问题,使得联合卡车品牌的销量非常惨淡。



与此同时,奇瑞在国内不断推出新车的步伐并未停止,改款A3、E5、瑞虎3、瑞麒G3等新车型的上市让奇瑞品牌在消费者眼中依然保持着很高的曝光率。奇瑞品牌车型的销量也在2010年底、2011年初达到了高峰。



2011年,奇瑞汽车公司开始与以色列集团进行接洽,并加速推动奇瑞旗下量子汽车有限公司的乘用车合资项目。同年6月,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公告,同意奇瑞量子乘用车合资项目建设地点从安徽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迁至江苏省常熟市,建成后的奇瑞量子工厂将生产轿车及运动型乘用车,生产规模为年产整车15万辆。与此同时,“观致”的名字也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线中。


2011年11月28日,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与与以色列集团按照50:50投资成立的独立合资汽车企业发布了其全新的汽车品牌——观致,英文名Qoros。观致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4亿元人民币,由中方与以方各出资50%建立。这家公司的前身是2007年注册的奇瑞量子股份有限公司,经过合资重组后,观致汽车拥有了高度国际化的管理团队,前宝马MINI的设计总监何歌特先生(Mr. Gert Hildebrand)更是担任了观致汽车的首席设计师。观致品牌的发布引起了汽车行业,特别是自主品牌“大地震”,业内人士、媒体、普通消费者无不睁大眼睛盯着这个有望逆转奇瑞品牌形象的观致。


那边观致品牌发布打的火热,这边奇瑞却被几年前的多品牌战略拖的步履维艰,起初奇瑞发布多品牌战略是希望通过品牌的扩张与重塑,对企业进行转型。然而两年多下来,企业转型非但没有成功,这四大品牌的销售情况也令人堪忧,庞大的开支以及同品牌间不同车型的“自相残杀”更是几乎将奇瑞拖垮。2012年8月,奇瑞宣布将停止多品牌战略,回归一个奇瑞的发展方向,从“多生孩子好打架”转变为“攥起拳头好打架”,认识错误并改正错误,奇瑞似乎找到了通往成功的正确道路。


沿着这条正确的发展道路,奇瑞在此后干了几件漂亮的大事儿。在宣布回归一个奇瑞发展战略之前,奇瑞已经在2012年3月21日与英国捷豹路虎秘密签署了合资协议,双方计划以股比对等的形式建立合资公司。协议内容包括:生产捷豹路虎品牌车型以及合资自主品牌车型、生产配套的发动机、销售合资公司生产的汽车产品、建立研发中心等。



2013年1月9日,第1000001台奇瑞QQ下线,这台车的下线同时也意味着奇瑞经典车型QQ迎来了全新一代车型,自主微车先行者将继续在微型车领域与竞争对手们激烈拼杀。


2013年11月21日,观致汽车正式宣布观致3轿车上市,圆润、稳重中不乏时尚的造型,低调却富有吸引力的整车质感,观致3的竞争对手直指一汽-大众速腾。值得一提的是,奇瑞似乎和观致品牌刻意保持距离,以免影响其“高大上”的品牌形象。


出身还算“穷苦”的奇瑞起初是个有背景的好学生,虽然不是腰缠万贯,但政府的帮助还是让奇瑞度过了企业刚刚成立时的难关,奇瑞也因此少走了许多弯路,一度走在了国内自主品牌的前列。然而辉煌过、骄傲过的奇瑞却在国内汽车市场遇冷时迷失方向,在汽车市场井喷式发展时手足无措、处处碰壁。好在经历了合资、跨界、多品牌战略的失败洗礼后,奇瑞已经深谙企业发展进步之道,开始踏下心来苦练内功,力求在未来国内汽车市场上站稳脚跟。而那些曾经的失败与挫折,无疑是奇瑞这个年轻品牌成长道路上必须经历的烦恼。

2023-10-24

2023-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