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换电站,推广换电站是不是更适合当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状况?

新能源汽车换电不可行新能源汽车换电站,解决续航的问题不单纯依靠车企新能源汽车换电无法普及的原因有三点,概述如下。

新能源汽车换电站,推广换电站是不是更适合当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状况?

电芯类型

新能源汽车换电站,推广换电站是不是更适合当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状况?

电池组容量与换电站成本

新能源汽车换电站,推广换电站是不是更适合当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状况?

换电的损伤与用户成本

新能源汽车换电站,推广换电站是不是更适合当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状况?

这三个因素决定了汽车换电是绝对不可行的,即使存在也只能在小范围的单一品牌内实行,下面进行简单的分析。

新能源汽车换电站,推广换电站是不是更适合当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状况?

1:电芯类型

新能源汽车换电站,推广换电站是不是更适合当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状况?

新能源汽车换电站,推广换电站是不是更适合当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状况?

乘/商用新能源汽车使用的电芯类型包括镍钴锰,镍钴锰酸锂、钛酸锂、镍钴铝、磷酸铁锂甚至镍氢;在这些不同类型的电芯中最差的是镍钴铝和镍氢,前者是能量密度过高导致晶体结构不稳定,热失控导致车辆自燃的概率是非常高的;镍氢有记忆效应且稳定性也不理想,这两种进口车与车辆高一席的合资车使用的电池应该进入换电站吗?其次钛酸锂电池的成本极其高,量产车使用这类电池的续航里程总会很低,那么使用这种电池的车辆是不是非常期望去换电呢?

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芯有各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电芯在能量密度、一致性与热失控极限方面均存在很大的差异。如果换电站普及则必然带来问题,用户在换电过程中如果更换到镍钴铝导致车辆出现问题,这一问题应该由哪一方担责呢?届时必然出现车险换电站与用户的三方冲突,而这种情况又是几乎无法避免的。

其次电池组的PACK工艺水平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有些车企的电池包封装水平很高可以保证稳定,而有一些车企的电池包则会存在设计不合理甚至线束布局有问题,这种情况也是无法避免的。设计存在缺陷的电池包也会引起车辆行驶中出现故障,亦或者是车辆在充放电过程中出现自燃的问题,电芯与电池组(包)的技术与工艺差异决定了换电方式不会普及。

2:电池组容量

量产车的NEDC续航里程最低250km,最高已经超过了600km;其中有300/350/400/420/450/480km等等标准,这些标准是绝对不可能统一的。因为电芯的制造成本非常之高,即使是性价比最高的磷酸铁锂电池也在1kwh/1k以上,镍钴锰酸锂与镍钴锰已接近1kwh/1.5k的标准。一组40kwh的镍类三元锂电池包的成本即6万元左右,量产车价格自计入其他成本后自然会更高;为了保证每一个消费层级都有合理的新能源汽车可选,所以容量则会有40/50/60/70/80~100kwh不等的标准。

假设所有的车企都使用同样类型的电芯与同样方案的电池组,这点可以解决换电站需要准备多种类型电芯的问题,但是谁又能解决了电芯本身的高成本问题呢?一旦电动汽车大梁铺开,一个换电站储备一个标准的电池包最起码要准备10包以上吧;容量等级按照5个划分,仅仅电池包的硬投入就要接近千万,加上其他硬件设备与场地费用则需要几个千万。而新能源汽车充电的成本极低,使用家用桩在夜间充电不过0.3元1度;试想换电站如使用成本过高则必然不会有人选择,换电租赁成本过低则不会有资本去投入换电领域,这个问题同样无法解决。

3:换电池对车辆的损伤必然存在

动力电池包有IP67级的密封标准,频繁的拆装是否会造成密封等级下降;电池包多固定在底盘位置,频繁的拆卸是否会影响线束插头与固定螺栓的稳定性与刚性,在智能温控系统成为电池包标配之后,电池包的冷却升温循环系统使用的冷却液是否类型一致。这些问题必然会带来车主的忧虑,出于爱惜汽车的考量换电站的潜在用户基数会很小。

综上所述,换电站普及的可能性几乎是零,未来实现汽车续航里程与无限续航的方式只有两种。第一种是短期内依靠行业竞争与电池类型的转变提升续航,在补贴结束后相信低成本的磷酸铁锂电池会成为主流,外企知名品牌陆续转型会展开与自主品牌的竞争,这两点会被动的提升续航。未来实现无限续航则需要道路的配套升级,小微型载客汽车可利用低功率无线充电,中重型客货运车辆可使用低成本高效率的架空接触网充电系统,没有更理想的方式了。

编辑:天和Auto

内容:原创发布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2021-10-24

2021-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