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发布全球最强自动驾驶芯片,极氪居然是首发?!

————————

出品:电动星球 News

作者:毓肥

昨天深夜,英伟达年度发布会——GTC 2022 正式举行。

除了游戏党翘首以待的 RTX40 系以外,黄仁勋还往智能驾驶世界扔出了一枚「核弹」——正式发布了 ORIN 的下下代、Atlan 的下一代产品——Drive Thor。

顾名思义,被命名为「雷神」的 Drive Thor,具备目前智能驾驶世界最大的「雷霆之力」:超过 2000TOPS 的 FP8 精度算力!一颗就相当于  8 颗 Orin!

不过,更令我们惊讶的,是这次首发 Thor 方案的厂商,居然是一家我们很熟悉,但此前从来没有跟英伟达扯上关系的车企:极氪。

除了 Thor 芯片之外,英伟达本届 GTC 还有哪些与自动驾驶息息相关的「猛料」?

我们专访了英伟达自动驾驶技术营销总监 Tim Wong,结合黄仁勋在 GTC 2022 发布会上的发言,开始今天的文章。

下面马上开始。

一、最强芯片,统一汽车市场?!

2000T,到底是个什么概念?

以小鹏 P5(配置|询价) 使用的英伟达 Xavier 为例(30T),一颗 Thor 相当于 66.7 颗 Xavier;以目前霸屏的 Orin 为例(254T),一颗 Thor 相当于 8 颗 Orin;如果和这两年传统车企爱用的 Mobileye EyeQ4 比较,那 Thor 是它的800 倍。

Orin 发布现场

Orin 时代最强的方案,目前是蔚来的 ADAM,4 颗 Orin 一共达到了 1016T 算力——而一颗 Thor,就相当于两辆蔚来 ADAM 的总算力。

即使是与遗世而独立的特斯拉 FSD(144T)相比,Thor 也是它的接近 14 倍。

不过,如此强悍的算力,需要到 2025 年才会有车企首发。可以充分享受 Thor 的智驾性能,可能要等到2026 年了。

有朋友已经发现了,2025,那不是和 Atlan 同一时间吗?

英伟达也发现了,他们可以在同一时间实现翻倍性能(Atlan 号称算力过 1000),于是顺理成章地,Atlan 就被取消了。

而且 Tim 告诉我们,Thor 的单芯片功耗,实际上会比 Atlan 更低。那到底有多低呢?我们拿 PC 端的 RTX30 系和 40 系开一下脑洞。

RTX30 系和 Orin 一样,使用了三星的 8nm 工艺,而 40 系使用了台积电的 N4 工艺。

虽然 Tim 没有承认 Thor 会使用何种工艺打造,但结合 Atlan 当时宣称使用台积电 N5 工艺推测,使用台积电 N4 工艺的可能相当大。

那么以 4090 比 3090ti 翻倍的能耗比换算,Thor 的实际功耗应该是 Orin 的 4 倍,也就是单芯片 180W 左右。考虑到 Tim 的自信,我们盲猜一个 150W 以内(脑洞算法,不负任何责任)。

可能是英伟达也知道,Thor 单体能耗明显增长,所以这一代智驾芯片不再提供四芯片互联选项,而是使用 NV-Link C2C 芯片组成双芯方案,也就是超过 4000T 的总算力。

除了算力,Thor 这次还代表了英伟达的终极阳谋——统一汽车市场。

其实早在今年 3 月,我们专访英伟达汽车业务副总裁 Danny Shapiro 的时候,他已经透露 Orin 某种程度上,可以替代智能座舱芯片,接管车辆有关智能的一切计算。

到了今天,黄仁勋宣布 Thor 是英伟达第一代,专门为「统领全车」设计的 Superchip 超级芯片。

统领全车什么意思?就是 Thor 不仅可以成为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的 SOC,还可以执掌驾驶员监测、电子后视镜、主被动安全功能等等传统汽车需要单独控制器,才能掌握的功能。

同时,Thor 还可以同时运行 QNX、Android、Linux 等主流车载系统——软硬件同时统一汽车。

这意味着,英伟达的对手几乎只剩下高通——同时涉足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两大领域,而且刚好,两者是分别从两头开始发力。

这同时意味着,智能汽车芯片大决战,2025 正式开始。

二、车企的爱恨交织?

首发 Thor 的车企,是极氪,英伟达官方确认的。

英伟达的老朋友小鹏也没有缺席,中间是轻舟智航

这不禁让我们好奇,已经使用 Mobileye 方案的极氪 001 和几乎板上钉钉的 009,是不是会面临「断更」的危险?更换智驾芯片成本越来越大的现在,极氪为什么要狠下心来抢英伟达的首发?

答案我们无从得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车企和芯片厂的关系,将会越来越复杂。

我们还是以今天的主角英伟达为例吧。昨晚黄仁勋除了 Thor 芯片以外,还掏出了一整套完成的工具链,让 NVIDIA Drive 子品牌成为号称「端到端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

这其中包括了新一代 NVIDIA DRIVE SIM 道路仿真系统。Tim告诉我们,如今 DRIVE SIM 已经可以模拟出相当于从乡间小路到高速公路的现实世界,从人类、交通工具再到动物的道路参与者也不在话下。

「如果你想采集印度的地图数据,你就得开车去印度的公路,遇到路上的牛。DRIVE SIM 相当于人类可以不再重复那些极度痛苦的工作」,Tim 这样说。

而 NVIDIA DRIVE 的终极目标,则是「我们提供计算平台、训练工具,用户决定上市时间」。

这套平台+工具组成的产品序列,到底包括了什么?简单总结一下,NVIDIA DRIVE 包括:

Omniverse replicator 标注数据生成器;

Drive SIM 驾驶仿真模拟系统;

Drive Map 定制绘图;

Active-Safety AV stack 主动安全自动驾驶堆栈;

Pre-Trained Models(配置|询价) 预训练深度学习模型;

AI Computer 计算芯片(如 Orin、Thor)

Hyperion 自动驾驶公版架构(包括定制传感器、规划传感器位置等)。

这意味着,英伟达已经事实上成为了目前几乎唯一的「自动驾驶一站式解决方案供应商」。

到了这个地步,英伟达除了不造车以外,已经有能力成为智能汽车的 T0 级供应商——但 T0 级,意味着「车企」的主观能动性,会被大幅度削弱。

以英伟达呼风唤雨的消费级显卡市场为例吧,即使是华硕、微星这样的老牌顶级 OEM,也几乎在产品上逃脱英伟达的定义权——英伟达定义的 GPU 等级,OEM 厂商完全无法通过设计实现产品价位段的改变。

即使是智能成本还不占大头的汽车市场,英伟达也已经展示了其统治力——从研发到量产,NVIDIA Drive 的吸引力都是空前的——几乎是交钱就有的智能驾驶全套方案。

那么,车企们会不会经不起诱惑?还是会坚定地把英伟达只当做芯片供应商,走软件全栈自研的道路,甚至自研芯片摆脱黄仁勋的「掌控」?

昨天的 GTC,今天看来更像是乱局的序幕。

2022-09-22

2022-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