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成本逐渐离谱,车企纷纷自研、自产、自建厂

撰文|宋雨婷

当前,新能源产业前景非常可观,方向也很确定,在双碳战略成为全球共识的大背景下,全球新能源产业持续迅猛发展,我国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实力、市场地位、产能规模也不断迈上了新的台阶。

#贵的离谱#

但始终,上游原材料、整车企业、环境保护、其他环节的协调发展,以及动力电池技术突破,没有找到平衡点,直接影响到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本应是让消费者在购车、用车中能降低成本的电动汽车,似乎随着动力电池技术的进步,渐渐背离了初衷。然而,当电动车价格增长的幅度要高于新技术带来的体验改善,恐怕就成了“无效科技”。

日前,据《华夏时报》报道,一位极星2(配置|询价)双电机长续航版车主,在驾车途中发生意外撞山,导致大灯与底盘件受损,电池板向内凹陷。在随后的维修过程中,该车主被4S店告知,无法单独更换底部铝板,只能将整个电池组进行更换,4S店给出的更换电池组报价为54万元。

但值得注意的是,于2020年上市的极星2,新车售价区间为25.78万元—33.8万元。也就是说,事故后更换电池的费用,比买一辆新车还要高。

海外也有类似案例发生,芬兰一名特斯拉车主,因为更换电池所需费用过于高昂,约需要2万欧元(约14万元人民币),一怒之下点燃了自己的特斯拉。

不可否认,当下的电动车市场,进入了一场技术革新狂潮,各类电池技术到超充技术,以及智能技术等日新月异。但对消费者而言,遇到事故后的维修成本也确实“离谱”。

#广汽开启电池自主化道路#

对车企而言,这些技术成为了“弯道超车”突破高端的新方法,但在新技术背后,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也让车企苦不堪言。不可否认,车企正面临新能源产业新周期和新挑战。

不久前,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在公开活动笑称在给电池厂打工引发业内广泛讨论。不仅如此,他还表示,动力电池成本占到汽车总成本的40%、50%、60%,并且在不断增加,所以广汽集团已经在自研自产电池。

8月25日,广汽集团公告两项重要议案,成为广汽集团开启电池自主产业化的关键。

一是同意设立自主电池公司,开展自主电池产业化建设,项目总投资109亿元,由控股子公司广汽埃安、全资子公司广汽乘用车及广汽商贸分别持股51%、40%、9%。

二是通过《关于巨湾技研建设电池生产基地的议案》,同意参股公司广州巨湾技研有限公司建设电池生产基地项目,量产极速充电动力电池的电芯、模组以及PACK系统,项目总投资36.9亿元。

根据规划,自主电池产业化将在今年底开工建设,至2025年建成26.8GWh量产线,可覆盖纯电及混动车型市场需求。

可以肯定的是,随着自主电池公司成立以及巨湾技研电池生产基地建设两大项目的落地实施,广汽集团将加快实现在动力电池供应上的稳定性,进一步降低核心零部件的采购成本,提升盈利能力,利好该企业在新能源领域的长期稳定发展。

#自研、自产、自建厂#

事实上,不想给电池厂打工的企业并不止广汽集团。为了降本增效,以及掌握更多话语权,吉利、长城、上汽、一汽、东风等国内整车厂,以及特斯拉、大众、奔驰、宝马、通用等海外车企,甚至是蔚来这样的新势力造车,都已经自研、自产电池,或者通过与电池企业合资建厂生产电池。

据了解,去年4月,蔚来开始在合肥建设汽车产业园NeoPark,计划建成100GWh年产能的电池工厂。今年5月,蔚来宣布在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投资2.185亿元用于新建电池研发项目。

近日,有媒体报道,蔚来汽车正在自主研发磷酸锰铁锂和4680电池,并计划量产这两种电池,供给蔚来及子品牌阿尔卑斯。这意味着蔚来将实现从制造到充换电、电池回收全生命周期的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6月,在蔚来2022年第一季度财报会议上,蔚来董事长李斌透露,蔚来现已拥有超过400人的电池研发相关团队,正在深入参与电池材料、电芯与整包设计、电池管理系统、制造工艺等研发工作,并计划将在2024年推出自研的800V高压平台电池包。【iDailycar】

2022-08-30

2022-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