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不赚钱,电池厂商不赚钱,那新能源汽车接连涨价的钱去哪了?

文\秦叔宝

“动力电池成本已经占到新能源汽车的40%~50%,甚至60%,那我现在不是在给宁德时代打工吗?”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如此抱怨道。而最大的电池厂商宁德时代把责任都丢给了锂的涨价太猛,听起来两头都没赚到钱,而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集体涨价的情形还记忆犹新,那么钱到底去哪了?

原材料对外依存度高,价格大幅上涨。

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暴涨有多夸张呢?我们来算一笔经济账。目前全球动力电池行业主要以三元锂电池为主,电池关键的正极材料占整个电池成本的四成左右,其中三元正极材料主要以镍盐、钴盐、锂盐为主。

而锂电池中,三元正极材料消耗主要以碳酸锂为主,每吨三元材料消耗碳酸锂0.38吨左右。碳酸锂每涨价10万元,动力电池每GWh成本增加6000万左右。而今年碳酸锂价格一度飙升至51.5万元/吨,一年多的时间涨幅超10倍。为什么会涨价呢?因为锂电池原材料并没有掌握在国人手上,我国锂资源的对外依存度高达85%。

另外在新能源车的动力电池对镍材料的需求量也非常高。当镍的单价每吨涨1万元,三元锂电池每GWh成本增加700万左右。而全球硫化镍主要分布在南非、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我国的镍材料储量较小,并且开发难度大。

补贴退坡,由政策驱动转为市场驱动。

本着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的美好愿景,我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已经开启了完全退出倒计时。根据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的《2022年新能源汽车推广补贴方案》要求,自2022年1月1日起,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30%,2022年12月31日之后上牌的车辆不再给予补贴。

这意味着,2022年将是新能源补贴政策实施的最后一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已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不少车企上调旗下新能源车型售价,也有品牌限时“自掏腰包”为消费者承担补贴差价,但涨价也只是或早或晚。

于是更多的消费者开始抢购新能源车,消费需求上涨,刺激锂电池需求旺盛,进一步打开了锂电池涨价的空间,形成一个尴尬的局面。

对于中国汽车产业而言,如今动力电池成本居高不下,可能会影响到许多车企的生死存亡。如何解决难题,急需行业给出应对方案。

车企延长产业链,增大上下游投资。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命脉,如今我国电池过度依赖外国原材料,无疑是将命运交到了他人手里,而车企过度依赖动力电池厂,也不是明智的做法。所以,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道路上,为了避免长期受制于人,车企应该选择投入动力电池赛道,加大在电池领域上下游的投资,增强对原材料的开发和研发,这样不仅消费者受益,车企也受益。就像家里有锂矿的比亚迪,去年盈利就跑赢了特斯拉。

发展电池回收产业。

说完开源再说节流,新能源汽车的“新”不仅在于清洁无污染,还在于能源可回收,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能源供应部件,报废的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是发展可持续电动汽车产业的必要条件,回收利用率的提升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资源需求的紧张。

虽然发展电池回收产业的需求紧迫,但实现起来困难重重。一是技术门槛高,动力电池的回收与利用有两种做法:一种是梯次利用;另一种是拆解回收,这两种都对工艺和环保都有着较高的要求。

二是回收渠道乱。目前动力电池的回收渠道主要包括小型回收公司、专业回收公司、政府回收中心等。由于回收标准不统一,市场散乱,大量违规企业挤占了正规企业的市场份额。

小结:

钱去了哪里?钱去了矿坑里,去了资本运作的手中。涨价是一时的,还是长期的,这就要取决于我们的生产开发能力什么时候上来,科技研发能力什么时候进步,产业布局什么时候合理,回收市场什么时候规范,我们要做的事情还很多,要走的路还很长。

2022-07-30

2022-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