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打入日本本土市场,意义有多大?

作为全球最大的单一汽车市场,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有目共睹。尽管自主品牌在海外市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赶超欧美日韩还尚需时日。

不过,比亚迪汽车的出海,让我们看到了新的希望。

7月21日,比亚迪宣布进入日本乘用车市场,并将在2023年内导入SEAL(海豹)、DOLPHIN(海豚(配置|询价))、ATTO 3(元PLUS(配置|询价))三款纯电车型。

很显然,比亚迪这一次并不是试水,而是下定决心要在日本乘用车市场折腾出个名堂来。

实际上,这并不是比亚迪与日本汽车市场的首次“结缘”。早在1999年,比亚迪便以二次充电为起点,服务日本客户,随后即导入商用车业务,包括纯电动大巴、新能源储能系统以及纯电动叉车等,多年来已具备了一定的品牌认可度。

不过这一次进入的是日本乘用车市场,情况显然要复杂得多。

要知道,在日本市场的畅销车型,几乎是清一色的本土品牌。不是丰田就是本田或者日产等,其它品牌的市场份额整体不足10%。因此,在这种本土品牌强势的国家内,汽车业务的开展并不容易。

而对于比亚迪来说,当下切入日本本土市场却是最好的时机。

首先是日本汽车产业在电气化转型的浪潮下,并未能抓住机遇。再加上,日本车企对混动技术的痴迷,在纯电动方向并没有太大的突破。相比国内的自主车企,在技术上慢了半拍。

其次,比亚迪掌握着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不管是e平台3.0技术、刀片电池,抑或是CTB技术的加持,都让比亚迪拥有了与特斯拉相庭抗衡的实力。

选择“先啃”日本这块“硬骨头”,也正是基于先难后易的原则。既然混动技术拼不过日本车企,那就在纯电市场大展宏图。

另一方面,对于日企而言,它们更倾向于氢能源的研发,从而进一步忽略纯电动路线的转型。当比亚迪、特斯拉等车企做大做强后,日本汽车制造商才回过味儿来,显然为时已晚。

尽管此前,丰田和本田均发布了多款纯电汽车,但绝大多数还处于概念车阶段。落地仍需时日。而当前的日本乘用车市场,纯电动汽车的份额仅占1%,且主销车型均为特斯拉的产品,日系品牌几乎毫无建树。

从整体大环境看,日本是一个高度重视节能减排的国家,而混动汽车却无法完全消除对环境的影响,再加上氢能源汽车普及难度较高。目前,只有全面电气化更具现实意义,这也是比亚迪所看中的。

作为全球最早研发新能源汽车的企业,比亚迪经过27年研发,全面掌握了电池、电机、电控和车规级芯片等全产业链核心技术。

比如元PLUS,作为基于比亚迪e平台3.0技术打造的首款A级潮跑SUV,该车采用Dragon Face 3.0新一代“龙颜”设计美学,内饰为全球首款以GYM健身房理念打造的智能座舱。

再加上,刀片电池、全球首款深度集成的八合一电动力总成,以及全球首创的宽温域高效热泵系统、智能域架构等技术加持。该车“破百”仅需7.3s,CLTC工况续航510km的的出色表现。

而另一款车型海豚,除了上述的动力配置外,还有最高效率达97.5%的扁线电机,以及自主研发的最高效率达99.7%、功率密度提升近3倍的高性能SiC(碳化硅)电控,更是实现了全球首创的电驱升压快充技术。

与此同时,海豹则是在e平台3.0的基础上更进一步,采用了业内领先的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让空间利用率、被动安全性、驾驶操控性等得以大幅提升。得益于dTCS分布式扭矩控制系统、iTAC牵引力智能控制系统等技术的加持,该车的响应速度和操控稳定性,以及驾乘舒适性和驾驶极限均得到了显著提升。

当然,比亚迪自家的IGBT模块、DiLink智能网联系统、DiPilot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甚至空调系统、变速箱、减震器、制动器等配置,比亚迪均实现了自主可控。即便是面对日本市场的“苛刻要求”,比亚迪汽车依旧能够满足不同消费者的用车需求。

核心技术在手,比亚迪还有何惧?我们也期待比亚迪在日本市场早奏凯歌。

2022-07-27

2022-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