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峰强怼余承东用户体验“零差别”的技术,为何还要一决雌雄?

一则微博关于纯电和增程电动车之间,看似技术争论的话题上了热搜,主角分别是:李瑞峰VS.余承东,魏牌和华为两位大佬隔空唱起对台戏。一品君也有关注到,但就问题本质想讨论一个话题,两家车企高层隔空的背后,看似针尖对麦芒,实则真正争议的点完全不是技术本身,因为站在企业自身角度看都没有错。

追求行业技术趋势就一定是对的吗?如果按照销量来说,貌似魏牌也不是一个优秀的代表。增程电动车按照技术划分属于“落后”,但从产品体验端来看,貌似也并没有受到消费者的排斥,并且一些车型的销量还很可观。那么问题的本质究竟在哪?

讨论技术优劣的背后,不应忽视使用场景

其实在网络上有大量关于纯电、插电混动、增程电动车技术的文章。所以一品君不想在此赘述,主要焦点还是回到问题本质,大家站在哪个角度看技术。一品君想从用户的角度来简要分析技术的主要亮点与差异。

余承东是站在用户使用角度来看这个问题的,它认为增程电动车更好,发动机仅作为补能装置,大部分情况下消费者的驾驶体验还是以电动为主。而魏牌CEO是站在技术趋势和复杂程度来说,他也言之有理。毕竟增程发动机相对PHEV搭载的发动机等于死重,PEHV的发动机还能参与到车辆驱动,有多种不同工况。

PHEV在技术上,相当于保留了混动的复杂工况,并且将电池放大容量,增大电动机功率可实现纯电长距离行驶。增程电动车就像随车携带一个充电宝,免去了充电桩的束缚。这两种技术从用户角度看,都很不错。解决了充电焦虑、没有私人充电桩、对长途出行有顾虑等问题。其实在一品君看来,作为普通消费者完全可以将这两种技术视为“一种”,因为在产品端,它们都是一个共同目标,缓解电动车使用制约导致的焦虑。但有一点不同的是,在电驱使用比例上,增程电动车占比更大,更接近电动车的感觉。

增程电动车,在使用场景上更接近电动车

而增程电动车,类似船用全电推进(IEP),燃气轮机相当于是一个超级充电宝,用来驱动发电机发电带动船桨,而且驱动装置和船桨非物理连接,没有传动轴,这相当于增程电动车发动机不链接传动半轴,是一个道理。所以在船用领域,也是一种十分受欢迎的动力方案。

PHEV本质上从使用体验来说,还是一辆混动车。而增程电动车拥有将近200公里的纯电续航,任何情况下发动机不参与驱动,永远保持在经济工况转速,且没有复杂的传动结构。比较有趣的是,PHEV目前也进入了电池续航的竞赛,将电池升级到150-200公里续航,以此削弱在纯电里程上的差异。但其实,在使用场景来说消费者更愿意选择增程式,因为结构相对简单,大部分情况下还是电动车一样的驱动方式。PEHV在结构更复杂的情况下,纯电里程太长感觉失去了混动的价值,还不如选择增程电动车更适合。

理想One(配置|询价)月均过万的销量,已经证明增程电动技术在用户体验端是经得起考验的,在此基础上理想以L9车型,继续坚持增程电动路线。所以问界貌似也没有理由不抄作业。真正的痛点不在技术先进与否,而在于能否解决用户使用场景需求。显然,理想One、问界M7(配置|询价)通过智能化终端、座椅、大屏幕等方面的设计优化,突破了传统品牌在此领域的局限性。

任何先进的技术背后,本质还是能否增强用户体验,甚至实现改变和突破。假如让消费者选择搭载PHEV技术的摩卡(配置|询价),和搭载增程技术的问界M7,谁更省油?谁能缓解里程焦虑?谁的产品驾乘体验更加破圈,显然大家心中已有答案。而在明年,插电混动以及增程式电动车或将会被取消获得绿牌的资格,不知道到时PHEV和增程式路线还能走多远?我想这才是真正应该担心的问题吧。

2022-07-11

2022-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