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池品牌从0到1 如何实现的弯道超车?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国制造”理念逐渐深入人心。5月7日,在以“中国品牌,强国有我”为主题的第五届中国品牌发展论坛系列活动上,公布了“消费者最喜爱的中国品牌TOP100”名单。中国品牌日的开展,进一步推动了国内优秀企业的发展与建设。

其中新能源汽车无非是其中最为出彩的行业之一了,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最核心的技术就是“三电系统”——电池、电机和电控。其中电池的研发至关重要,在整车的成本中占比40%以上。同时全球新能源对于动力电池性能和产量的需求日渐攀升,国内的电池品牌得到了极佳的发展机会。

本文让我们一同了解下国内动力电池的前世今生,以及中国动力电池企业是如何攀上高峰的。 

被碾压的过去

要知道,中国的汽车行业在新能源时代之前一直是被碾压的状态。国产率久久得不到提高,大部分的利润都被合资企业赚走,国内汽车企业处于极其被动的落后形势上。直到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中国车企获得了“弯道超车”的机会。多数企业看准了将来的发展前景,将筹码压在了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投入之中。

日本松下电池工厂

比亚迪和宁德时代为这时期的主要代表。比亚迪起家于电池代工厂,在发展初期,由于国内市场资源较差,研发资金受限等因素,中国动力电池的成绩不愠不火,日韩企业生产的电池占据了国内的大部分销量,像是锂电池负极材料,由日本人一手把持,其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90%。凭借着绝对实力压制中国电池企业的发展,低价从中国买入天然石墨,之后又高价卖出,牟取高额的利润,中国电池企业只能受人宰割。

早期比亚迪主要研发安全性、循环寿命有着不错表现的磷酸铁锂电池,其凭借不懈的努力,和老本行电池代工经验的加持,逐渐掌握了当时国内动力电池的话语权。

之后在抉择发展方向时,创始人王传福毅然决然的选择了现在看来无比正确的路线:坚持新能源方向,开展自主研发战略。王传福在2007年就曾公开喊话:“未来的天下是混合动力、电动车的,不是汽油车的。”

超前时代的眼光注定了要坐多年的冷板凳,其中的过程一定是寂寞难耐的。但比亚迪坚持了下来,凭借着其自主研发的刀片电池,到了2021年终于在新能源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

宁德时代相对于比亚迪来说入局稍晚,但后来者居上。2011年,时任新能源科技公司CEO的曾毓群开启了自己的二次创业之路,在自己的家乡福建宁德创立了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整个过程也是一场逆袭之路,和比亚迪一样,当时国内市场主要被日韩厂商霸占,其推出的三元锂电池有着更有优势的能量密度。国内电池企业处于危急存亡的被动状态。

比亚迪选择重点研发磷酸铁锂电池,而宁德时代将发展转向三元锂电池,中国企业伺机而动,等着合理时机的到来。

在2015年,一份“白名单”把占有国内市场60%的LG、三星等外资企业直接拦在了中国市场的大门外。政策的倾斜加上产能扩张的时间差,为中国电池企业的发展创造了一个绝佳的窗口期。宁德时代抓住机会,直接打入宝马供应链,做到了一战成名。

中国电池企业腾飞

至此,中国的电池行业走出了规范化的道路,无论是从同比增幅还是市场份额上来看,国产电池企业在全球市场都收获了优秀的口碑。宁德时代凭借着上市三年多股市大涨25倍的战绩,赢得了“宁王”的称号。

在2022年第一季度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TOP10排行榜中,中国电池企业多达6家,占有率达到56%。中国电池企业做到了真正的“半壁江山”。

结合这些企业的历程分析,中国电池的成功崛起是由以下几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

1、着力推动技术创新。

2、产业链垂直一体化布局。

3、与众多优质客户深度绑定。

4、国家政策的支持,大力发展新能源。

在中国电池企业腾飞的同时,目前在形势上也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克服。首先电池成本上涨的问题。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2022年一季度有色金属行业运行情况显示,受新能源产业需求增长、锂资源供应紧张等影响,一季度国内镍、钴、电池级碳酸锂均价分别为19万元/吨、52.5万元/吨、42.1万元/吨,同比上涨43.2%、54.4%、456%。

电池成本持续的居高不下导致各家新能源车企纷纷上调车型售价,受其影响,各家电池厂商的利润或多或少产生了下滑。

原材料供应方面遇到的瓶颈还需要车企供应链和电池企业加强供需对接,合理匹配,同时加强企业的产能布局。

其次当前国内的电池行业还处于一家独大的局面,除了宁德时代连年“独占鳌头”,其下的二线电池厂商洗牌情况比较剧烈,部分二线电池企业的动力电池业务仍处于亏损的边缘。当下的市场格局还尚未稳定,应当给二线的厂商更多的发展契机,发展为健康的“纺锤型”市场结构。

国内电池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这场能源革命,我们凭借着新能源技术的加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实现了弯道超车,但这仅仅是开始,未来的发展依然道阻且长。

首先,在市场布局方面,国内电池企业不仅满足于立足国内,更要走向世界。

宁德时代在德国图林根州建立了第一家电池工厂,投产在即。北美同样大力投资建厂,为特斯拉等客户提供电池供应。而远景动力、蜂巢能源和国轩高科等电池厂商也纷纷布局,或以独资或以合资的形式建设电池工厂,进行海外领域的扩张。

其次,在电池类型选择上,或许在向大圆柱电池方向转变,当下动力电池市场形成了方壳/刀片、软包、圆柱三种形态三分天下的局面。相比其他两种电池类型,其由特斯拉首次公布的大圆柱电池有着高能量密度、高充电效率、高安全以及低成本优势。

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金成也表示,“基于对电池安全性和经济性的认识,大圆柱电池会成为未来高中端车型的主要电源方向。基于电化学和美学,铁锂电池的使用寿命等优势明显,对普及性的车型和长期的使用提供了廉价优质的电池。”

同时,电池企业要继续加速迈向 “碳中和”。当前的市场,消费者的渗透率还不是很高,各家厂需要继续努力,通过良好的口碑和可靠的品质进一步改善消费者的观念。

未来,整车厂商的碳中和压力将向上下游产业链逐层分解,建立新能源汽车全行业的碳足迹评价体系将是迟早的事情。作为新能源汽车排放的大头,动力电池产品建立碳足迹评价体系,不仅重要,而且紧急。

宁德时代的全资子公司四川时代获得了SGS颁发的PAS2060碳中和认证证书,其宜宾工厂成为电池零碳工厂。因为所在地水资源丰富,宜宾工厂80%以上能源来自于可再生能源水电。宁德时代还提出未来全球十大基地将陆续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远景动力也发布了零碳电池,同时为自己的电池产品准备了在全球贸易中的绿色通行护照——零碳绿码。蜂巢能源也正在做供应链的碳足迹管理。蜂巢能源董事长兼CEO杨红新告诉汽车商业评论,目前碳足迹管理没有什么统一标准,不过,国外整车厂有一些体系和信息化系统可以借用。

建立碳足迹评价体系必将成为全球汽车行业的共识。而动力电池企业要参与国际竞争,势必要入乡随俗。与其被动应对,不如主动出击。早一步出击,就早一步掌握了主动权。

写在最后

在新能源时代,动力电池就是整车发展的命脉。国内电池企业抓住时机,掌握了动力电池方面的话语权,迎来了“中国制造”的霸主时代。

但新能源汽车和电池的发展仍然任重道远,我们仍需继续努力,继续放大拥有的竞争优势,顺应产业的潮流,期待中国品牌有着更多的“高光时刻”。

2022-05-13

2022-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