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卖不出1000辆!中国造车新势力,怎么在欧洲吃了闭门羹?

位于东半球西北部的欧洲,称得上是纯电动汽车的天堂。由于地理环境等影响,欧洲消费者更容易接受纯电动汽车。2021年,欧洲的纯电动汽车市场渗透率,超过中国市场6个百分点,已经接近20%。其中挪威渗透率最高,达到惊人的89.32%。登陆欧洲市场,也就成为中国造车新势力的重要发展战略。欧洲电动汽车市场固然美好,但谁说钱就那么好赚呢?

从2020年开始,造车新势力们陆续吹响出海号角,组建团队、发布战略,试图要让每一位欧洲消费者,都见识下中国车的厉害。可两年过去了,砸下去的真金白银,几乎都石沉大海。率先出海的蔚来和小鹏,2021年在欧洲的交付量分别为474辆和200辆。据悉,一部分造车新势力见势不妙,已经开始大刀阔斧裁员,又或是调整欧洲市场计划。当然,也有造车新势力高调宣布赴欧淘金。

那么问题来了,在中国销售火爆的造车新势力,怎么到了欧洲吃了闭门羹?

一个原因,渠道建设尚不成熟。小鹏和蔚来,都是参照特斯拉走“线上+线下”的零售模式,意味着前期必须进行充电网络体系、服务网络和IT体系等搭载,这些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且短时间内不可能完成。特斯拉进入海外市场时,几乎都要提前4年做准备。显然,小鹏和蔚来目前没能搭载好成熟的销售模式。

另一个原因,市场授权不够充分。中国传统车企进入欧洲市场,大多是与当地经销商合作,充分授权他们操盘经营。有钱赚,他们自然愿意放手一搏,这就是比亚迪唐EV(配置|询价)在欧洲卖得好的缘故。当然,一年仅卖出千余辆,似乎也不值一提。回头再看小鹏和蔚来,前者部分授权合作,后者坚持自营发展。初来乍到不攀地头蛇,销量低迷也在所难免。

但更重要的原因,还是汽车产品力不够硬。

欧洲是汽车工业发源地,欧洲消费者对汽车拥有更深厚的认知,对产品力要求也相对更高。而纯电动汽车的最大卖点,是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恰好这一块造车新势力陷入水土不服的境地。欧洲对用户数据管理十分严苛,欧盟出台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对这一方面有非常严格的规范。造车新势力登陆欧洲,必须在欧洲搭建数据中心,这需要投入相当大的资金和人力。

不过最关键的是,造车新势力打造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短期内没办法适应欧洲道路环境。进入挪威的小鹏G3(配置|询价)i,虽然做了英语语音识别优化,但辅助驾驶仅保留了自动泊车辅助功能。说直白点,就是相当于阉割版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明明在国内可以实现城市NGP,怎么到了欧洲就“缺胳膊少腿”?这就要说一说系统运转模式了。

小鹏等大多数中国造车新势力,采用“高端设备+高精地图+AI算法”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比如搭载了激光雷达等外设的小鹏P5(配置|询价),通过精准细化的地图,在高速封闭场景可以实现城市NGP功能。特斯拉是走图像视觉算法路线,依靠摄像头感知+AI学习的方式,通过“吸收”大量路况数据,实现高阶智能辅助驾驶。特斯拉和小鹏,就好比超人和钢铁侠,前者靠的是智慧天赋,后者靠的是科技力量。

欧洲道路环境与中国天壤之别,不能再使用中国道路数据和高精地图,没了科技力量加成的小鹏等,唯有重新收集数据训练辅助驾驶系统。特斯拉也要面临重头再来,但Autopilot辅助驾驶系统,本身主打数据算法能力,对欧洲道路环境有更强更快的理解。靠参考书解题的高手,和知识储备丰富的学霸一起上考场,谁能笑到最后,不言而喻。

目前,中国造车新势力尚未铺开欧洲市场,仅靠测试车和外包渠道收集欧洲路况数据,显然不能完全让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大展拳脚。唯有自动驾驶成功落地,造车新势力才可能在欧洲市场立足。而这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中国造车新势力们要好好努力了。

2022-04-22

2022-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