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汽车发展趋势将如何影响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有哪些解决方案?,

关于未来城市交通发展预测:所有交通全部下地将地面空间还给人类

城市本质上是为人而存在的场所。纵观古今中外那些令人难忘的著名城市,无不是因为具有优美、舒适、连续的人性化城市空间而令人留连忘返。城市的内涵和魅力往往是由在城市中细致而深入的慢行体验而得来的。然而,在当今中国城市化与机动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很多城市为了解决越来越突出的城市机动车交通问题,把大量的建设资金投入到机动车道路体系的建设之中,却严重忽略了提供给城市中的主体——人,一种安全、宁静、连续,具有生活和休憩氛围的慢行空间系统。如何使城市从“车性”回归“人性”,进而重新“唤醒对街道生活的感觉”,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长期以来,我国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一直延续着“车本位”的思路。这种思路从宏观的交通战略规划到微观的道路设计一以贯之。我国目前所开展的城市交通规划,主要的着眼点在于解决机动车交通的问题。

城镇规划君何方洪就想问,城市是车的城市还是人的城市,这个问题事关城市的发展方向。城市交通应该为谁服务?城市交通的目标是什么?这个问题越来越成为需要不断反思和讨论的话题,因为越来越多的城市在追求机动车畅通和快速化的过程中迷失了发展的方向。

城镇规划君何方洪认为,世界城市的未来,应该是把所有地面的空间还给人类,让所有城市的地面空间成为居住的空间和慢行的空间。而所有的交通和车辆都“下地”,地下空间才是未来车辆和交通的归属。以后的城市,地面上再没有车辆,没有城市车行道路,没有停车场,没有滴滴滴的喇叭声,只有漂亮的公园和住宅,舒适的步行和非机动车漫道。为什么城镇规划君何方洪有这样的预想呢?请听城镇规划君何方洪分析如下:

一、城市与交通简要概况

伴随历史发展,城市经历了起源、发展、演变、衰落、消亡或新生等城市生命周期律,在不同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等背景下,城市与交通呈现出显著的时代特征。

一是工业革命以前。工业革命以前,由于科学技术的制约,城市功能简单,规模普遍偏小,社会发展缓慢,交通问题不突出。城市的空间布局模式为单中心,城市之间联系较弱,多为封闭型或半开放型;而交通动力主要为人力与畜力,力量与效率的有限制约城市的规模与人的出行距离。

二是工业革命以后。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社会、经济环境发生剧变,城市交通问题日益凸显,尤其在大都市、特大城市,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快速发展的重要制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城市交通拥堵的现象正从特大城市逐步向大城市和中小城市蔓延。高速的城市化进程、机动车爆炸性的发展、交通政策乏力、交通建设与管理的无序,使中国城市在短短十几年内交通问题的概念从无到有,现在已经开始望到世界上交通问题最严重地区的项背。

三是城市与交通的时代特征:城市的结构开始产生变化,由单中心向多中心、甚至是都市区、城市群、大都市连绵带转变,城市的开发强度急剧增加,功能越发复杂,城市之间相互竞争相互促进,发展由原来的封闭型、半开放型转变为开放型;由于机械的使用,交通出行突破时空限制,出行几乎可达全球任何地方,交通的多元、大量的需求成为城市发展的一个难题。

二、车辆的增多未来城市带来了越来越严重的城市病

曾经听说过一个故事,就是在清末时期,袁世凯给慈禧太后的生日庆典献了份洋贡品,也就是一辆美国造的小汽车。慈禧听说最高时速19公里,惊问:跑这么快要吃多少草?这算是传入中国的第一辆汽车吧。但老佛爷排斥这个舶来品,因为司机开车与她平起平坐是对她权威的挑战,逼令人家跪着开车。那个来自哈德门的高手司机孙富龄踩不上油门和刹车,吓得只好调鬼逃跑。慈禧觉得还是十六抬大轿抬着她前呼后拥过瘾,洋玩意就成了摆设。

到了1927年,时任贵州省长的周西成,从香港购进一辆美制雪佛兰7座轿车。可惜当时的贵州没有公路,这辆车由水路溯都柳江而上运到黔南的三都县,然后就大卸八块,人背马驮历时50天才运到贵阳城。重新组装起来后,轿车只能玩具似的在街上遛一遛。

人类仅仅用了一个世纪,汽车已经由稀奇贵宝变成大众的寻常消费物品。如今机动车辆的生产突飞猛进,道路的建设日新月异。交通方式多样化,交通线路立体化,通行速度高速化,道路设计便捷化、人性化,交通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在发达的大城市里,以前在科幻童话中看到的画面,已经成为现实……地球,越来越变成一个村的概念,苏轼的名词“明月几时有”,我不得不给他改写了一番——因为人类交通的革命,已消失了人们因距离产生的离愁别恨。170年前,林则徐由广州贬往新疆伊犁,路上走了4个月,如今乘坐飞机只用半天就够了。

然而,在人们远距离出行越来越便利,上月球旅游一遭也即将成为现实的时候,近距离的移动却成了人人头痛、苦不堪言的大问题。城市交通拥堵已成为当代城市严重的现代病,人口密度大的城市无一幸免。各大城市都在针对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进行了多种的尝试,通常的做法就是修建更宽的城市主干道,拓宽城市次干道和支路,往空中增加高架桥等方式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然而遗憾的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路再宽也赶不上车增速度。我们国家几乎每一座城市的车辆数量每十年就会翻一番。拥堵导致城市办事效率严重下降,正常思维设计全打乱,城市像一个人得了肠梗阻,陷入瘫痪状态。

三、无车城市理念的产生

小汽车在给人们带来方便和快捷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人车矛盾的激化。过去100年里,汽车已经逐渐主宰了城市景观。许多城市拓宽了街道以容纳汽车,并留出大量空间供汽车停放。私家车彻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但也带来了从空气污染到交通事故等诸多问题。城市交通应该为谁服务?城市交通的目标是什么?这个问题越来越成为需要不断反思和讨论的话题,因为越来越多的城市在追求机动车畅通和快速化的过程中迷失了发展的方向。将汽车驱逐出城市地区,意味着碳排放减少、空气污染减少以及道路交通事故减少。

首先,我们要明确无车城市的定义。无车城市并非是指城市没有任何车辆,而主要指大型城市市中心和闹市区禁止或限制小汽车通行,人们主要依靠公共交通、步行或自行车出行,用以改善城市交通质量和人居环境,增加城市步行公共空间面积。一些城市有一个或多个禁止机动车辆通行的区域,称为无车区。

据城镇规划君何方洪了解,目前全世界已经有不少城市正在试点“无车城市”理念,比如世界闻名的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威尼斯这座水城几乎不为大家所知。家家有水,户户有船,一排排五颜六色的房子矗立在水中,数不清的桥梁连接着建筑,运河和水道穿梭其间。威尼斯有很多观光船。在著名的窄船贡多拉上,游客可以在狭窄的水巷中自由穿梭,让人不禁忘记威尼斯是没有汽车的。

还有荷兰的羊角村,这是一个位于荷兰东北部上艾塞尔区小镇。它与韦里本-威登郡公园的一部分接壤,有荷兰威尼斯的美誉。村子里到处都是旧茅草屋,家家都住在河边。这里没有公路通车,运河和船只是主要的交通方式。还有连接房屋的步行道和自行车道。

我国也有不少无车城市,比如香港南丫岛。香港通常以其高耸的摩天大楼和繁忙的城市街道而闻名,但南丫岛是一个无车岛。南丫岛是香港第四大岛。游客从市中心乘坐渡轮只需25分钟就可以到达,因此它可以被称为逃离复杂城市、享受海滩和山脉的绝佳去处。还有就是厦门鼓浪屿,城镇规划君何方洪曾经在2012年去厦门市学习时,从此前往鼓浪屿观察了当地的无车概念。鼓浪屿岛上除了有消防车救护车外和电瓶车外,没有其他的任何的车辆,出行全部靠步行。

四、何方洪预想的未来城市交通

城镇规划君何方洪预想的未来城市,并不是目前各地实践的“无车城市”,也就是说城市里仍旧有汽车、地铁等各种交通工具,只不过这是一种车辆交通下地的模式。说到未来的城市交通,城镇规划君何方洪首先需要来预想一下未来城市。

科幻小说对未来城市的描写大致如此,一座座高得令人难以置信的高楼大厦,各种各样的飞行器在它们中间穿来穿去。但是城镇规划君何方洪认为,未来的城市并不是交通上天,而是交通下地,将城市的目光投向地下空间。

在土耳其的卡帕多西亚,有一座名叫德林库尤的神秘古城。这座古城有着3千多年的历史,城市中充满了酒窖、油坊、学校和教堂。但德林库尤最令人惊叹的地方不在于它的历史,而在于“位置”。德林库尤是一个完全隐藏在地下的巨大城市——城市拥有超过1200多个功能各异的房间,这些房间分布在20个深度不同的“楼层”,一直延伸到地下90多米的深处。

“德林库尤”在土耳其语中意味着“深井”,这是一个非常恰当的名字,因为地下城中有许多直通地面的水井。居民不仅可以站在井边打水,而且可以呼吸到从这些水井透入地下的新鲜空气。这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抗日战争“地道战”中的画面,民兵从水井出入地道,在蜂窝状的通道里与敌人作战。德林库尤和“中国地道”的建筑系统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稳定的水源、连通的密道以及良好的通风。

没有人知道德林库尤这样的地下城是为何而修建的,考古学家们猜测,也许一切始于基督教尚未被当地人所接受的年代,当时的基督徒们为了避难,依靠着原始的工具一点一点凿出了这座地下城。这启发了现代城市中的建筑师——如果提出合理的规划,付出足够的努力,在我们脚下完全可以开辟出舒适的“生存空间”。而为了缓解人满为患的城市路面交通问题,将目光投向地下的想法已不仅仅是儒勒·凡尔纳式的科学幻想,它更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在这半个多世纪里,人们过于强调出行二字,以此为出发点建立起发达的汽车基础设施系统。即使人们开始将出行的关注转向自行车领域值得肯定,可过去出行的理念过于侧重车行交通,导致我们忽略了出行的起点和终点本身。我们一直局囿于如何从A抵达B,而常常无视了A与B本身的品质。令人无奈的是,或正因如此,机动车堂堂正正地大举入侵,社会相机而行,仿佛机动车方才是城市第一要务,从而将城市拱手让给了车辆。

面对当前越来越严重的城市交通问题,比如城市交通堵车和停车难问题,我们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采取了很多的办法,比如修建更多的城市道路和停车场,增加更多的轨道交通,规划建设更多的友好型城市。但是即使有再多友好型城市规划,汽车销量仍然蒸蒸日上,市场经济显然并不能控制汽车数量的增长。因此,未来世界城市都会走向一个死胡同。

城镇规划君何方洪认为,未来我们要解决城市交通问题,那么就是将所有的交通放到地下空间,毕竟目前我们对地下空间的使用率还很低,我们拥有广阔的地下空间来承载未来的交通需求。而地面空间原本就属于人的空间,并不是汽车的空间。因此,城镇规划君何方洪预测的未来城市交通,应该城市开发边界以外的空间,允许有地上交通,比如高铁、普铁、城际铁路、高速公路、普通公路连接每一座城市,但是当这些交通在进入城市开发边界后,所有交通都转入地下空间,在城市的地下运行。人民可以通过电梯等从地下交通到达地面空间。

而地面上再没有车辆,没有城市车行道路(没有城市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没有停车场,没有滴滴滴的喇叭声,没有地面轻轨和有轨电车,只有漂亮的公园和住宅,舒适的步行和非机动车漫道。真正让城市回归“以人为本”的目标。

2024-02-15

2024-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