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车排名较前的车有哪些改进?,

打破高校排名“妖魔化” 52所世界著名高校主动退出,原因耐人寻味

在当今高等教育领域,大学排名既是风向标,也成为大家争议的焦点。随着全球教育竞争的日益激烈,排名成为衡量高校声誉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吸引着学生、家长以及学术界的目光。


然而,随着排名体系的不断演进,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纷纷割席,逐渐远离国际大学排名。这一趋势的背后,折射出高校和排名之间复杂而深刻的互动关系。在此背景下,近日发布的2023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再度引发了人们对大学排名的思考,让我们进一步审视排名在当代高等教育中的角色与影响。

多所国际高校割席排名


根据最新统计,已经有多达52所重点大学退出了大学排名体系。



1. 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2023年初,这两所顶尖高校的法学院和医学院相继退出了U.S. News排名。哈佛大学医学院表示,过去因为排名的影响导致学校偏离了更高的目标,追求排名可能会影响到教育和研究的真正价值继哈佛医学院宣布不再提供资料给U.S. News排名后,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及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医学院也表示,不再与U.S. News 排名计划合作。共同理由是:U.S. News排名作法过于狭隘主观,这是对医学教育的狭隘判断和精英主义观点


2. 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2022年,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都宣布退出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学校表示,排名体系可能偏重某些指标,无法全面准确地反映学校的整体质量和特色,因此决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内部提升上。兰州大学也对外表示,未参加过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


3. 南京大学:2022年,南京大学明确表示拒绝国际排名。近日,南京大学校方明确表示,学校发展和学科建设均不再使用国际排名作为重要建设目标,专心将经费用于学生培养和科学研究


最新的2023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


近日,2023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显示,中国高校虽在全球前1000名中超越美国,但在top500和top100的名次上仍稍逊于美国。尤其在前100名中,美国高校达38所,而中国内地高校仅有10所。



有网友对于“2023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侧重医学、理工、学校体量以及其影响程度的看法,引发了一些值得关注的讨论。这种侧重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排名体系对于医学和大学规模的特定偏好。然而,这样的偏向也可能导致其他领域的学术贡献被忽视,从而引发一些高校和学术界对排名的批评和质疑。




由此可见,对排名的评价需要更加全面和客观的视角,同时鼓励排名机构进一步优化评价指标,确保更准确地反映不同领域的学术实力和贡献。否则高校排名又会和高校食堂排名一样,成为社会的调侃对象!



大学排名对高校的影响


大学排名,作为信息传递和比较的工具,对高校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排名是学生和家长在高考、考研选择高校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对招生产生直接影响。在排名的驱动下,高校争相提升自身在排名中的位置,以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


其次,排名也成为高校之间竞争的战场之一,不仅反映了学术实力,还涉及到财务支持、研究投入等各个方面。高校为了争夺更好的排名,可能在招聘、研究项目和设施建设上加大投入,但也可能为了“上榜”而做出不合理甚至不道德的改变。


此外,排名还能影响高校的国际声誉和社会影响力,从而吸引国内外合作与投资。


然而,排名也可能引发过度竞争、数据篡改、资源浪费等问题,导致高校在追求排名的过程中失去了更加崇高的教育使命。


综上所述,排名对高校产生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存在着潜在的负面效应,需要更加谨慎的看待和应对。


大学排名对个人的影响


大学排名在当今社会对个人产生了深远影响,涉及到教育、职业发展和社会认知等多个层面。


1. 教育选择:大学排名常常成为学生和家长选择高校的重要参考依据。一些人可能会倾向于选择排名靠前的学校,希望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机会。


2. 就业竞争:一些雇主可能会参考大学排名来评估求职者的学历和能力。在某些领域,毕业于排名高的学校可能会受到更多的关注和机会。因此,排名可能会影响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笔者就业时也遇到了大学排名的影响:在申请博后的单位只招收指定榜单上全球排名前500高校的博士毕业生。)


3. 社会认知:大学排名也影响着社会对个人的认知和评价。毕业于知名高校的个人往往会受到更多的赞誉和社会认可,而毕业于排名较低的学校则可能面临一定的负面刻板印象。


4. 自我价值感:就读于排名靠前的高校可能会增强个人的自我价值感和自信心,认为自己是在顶尖学府接受教育的一员,从而在职场和社会中表现更加自信和积极。这一点也是笔者工作后感受到的。


5. 学术和研究机会:在一些领域,就读于排名高的学校可能会获得更多的学术研究资源和机会,如科研项目、导师资源等,有助于个人的学术和研究发展。


为何多所高校割席国际大学排名?


高校割席国际大学排名,正是对排名体系及其影响的一种回应。


首先,一些高校指出,排名体系逐渐商业化,排名机构倾向于以商业利益为导向,这可能导致排名标准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受到质疑。指标的选择和权重分配可能受到商业利益和市场需求的影响,从而影响到排名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其次,排名体系过于依赖某些指标,可能忽视了高校的教学和社会责任。高校作为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综合实力和影响力不应仅仅用少数指标来衡量。


此外,排名带来的竞争压力也是高校割席的原因之一。为了追求更高的排名,高校可能会采取一些不正当手段,包括虚假数据报告、夸大研究成果等,这不仅影响了排名的公正性,还可能损害了高校的声誉。


最后,一些高校对排名的客观性产生质疑,认为排名并不完全反映高校的实际情况,其中可能存在主观因素的介入,从而影响了排名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综合上述原因,多所高校选择割席国际大学排名,应该引起我们对排名体系现状和局限性的反思。高校希望通过割席来强调教育使命的重要性,更专注于提升教学和研究水平,而非盲目追求排名的虚荣。




高校割席的影响与展望


高校割席国际大学排名,凸显了对排名体系和高等教育发展的深刻思考。高校割席可能有助于减轻排名导致的竞争压力,可能推动评价体系的改进。然而,高校割席也可能面临一些挑战。退出排名可能导致高校失去了一种与全球同行交流和合作的平台,减少了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机会。同时,高校需要在割席后找到更合适的评价和交流途径,确保自身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和声誉不减反增。


综合来看,高校割席在某种程度上促进类排名体系和高校之间更加均衡、合理的关系,也为高等教育指明了一条有益的探索之路。


结论


高校与国际大学排名的割席行动,凸显了排名体系在当今高等教育领域所引发的广泛关切。这一举措反映出高校对于排名合理性和公正性的质疑,同时也反映了对教育使命的重新思考和重视。高校割席所传递的信息,呼吁排名机构加强透明度、优化评价指标,以更准确地反映高校的特色和综合实力。


笔者建议设定一个排名公示周期,排名机构可以公开评选数据和方法,让高校核查并提出异议,从而确保数据准确性和公正性。这种做法能够增加高校和公众对排名结果的信任,促进合作和监督,推动排名体系朝着更公平和客观的方向发展。考研、考公结果都有公示周期,凭啥大学排名要“一言堂”,甚至还要公众自己花钱购买排名报告,这些报告内容又是否已经获得了大学的确认呢?



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023-10-18

2023-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