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月只卖出1.05万辆,飞凡汽车“飞”不动了!将回归上汽乘用车

9月12日有媒体报道称,上汽集团正计划将飞凡汽车的部分业务部门整合到上汽乘用车体系,以解决飞凡品牌独立运作后市场表现不佳的问题。其中,飞凡汽车的经销商管理、采购等部门则会被整合到上汽乘用车体系内,但用户发展中心、用户运营中心和新零售中心将仍然保持独立运作。上述报道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此轮整合预计将在本月完成,但最终决定尚未在内部正式公布。

对此,飞凡汽车方面在9月12日进行了否认。但是一位接近上汽集团的知情人士表示:“合并是肯定的,只是具体如何合并还在讨论。”飞灵汽车就此向上汽求证,但未获得准确回应。

飞凡汽车是上汽集团旗下的新能源品牌,其经历了三次换名的曲折历程。2018年4月,上汽集团为了冲击高端新能源市场,推出了定位“纯电动高性能豪华SUV”荣威MARVEL X,这款产品汇集当时上汽的斑马智行 3.0-MARVEL 专属系统、AR-Driving 实景驾驶辅助系统等尖端技术,起售价为26.88万元,对标特斯拉Model 3(配置|询价),目标成为“将成为消费者除BBA之外的另一种豪华车选择”,但是该车的销量却不及预期。

随后的2020年5月,为了跳出荣威的品牌限制,荣威启用“新狮标”和“R标”双标战略,Marvel 系列化身“R标”与消费者见面。在上汽乘用车的体系内,R牌与荣威、MG并列,但R标车的表现依旧距离预期很远。为了将R标盘活,2021年10月,上汽乘用车又宣布R品牌命名为飞凡汽车独立运作,并设立飞凡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对新品牌进行公司化运作。由此,飞凡汽车也成为与上汽乘用车、智己汽车并列的一级子品牌。

据上汽集团当时发布的公告,飞凡汽车定位于“用户导向的数据驱动型科技公司”,以“科技兑现想象”为品牌主张,通过提升“汽车智能化体验和用户场景挖掘能力”,并探索运用创新的公司运营方式、商业运作模式和市场化的激励约束机制,实现独立运营、自负盈亏,努力成为上汽创新转型发展的新引擎。从目前的飞凡汽车的处境来看,完全未能实现上述的目标。

在独立的近两年的时间里,飞凡汽车先后推出了F7和R7两款车型,但两款车型销量难以拿出手。其中,首款车型R7市场声量微乎其微,今年8月仅卖出400辆。在首款车型失利过后,其二款车型F7从舒适性入手,打造了“巴赫智能座舱”,目标做最舒适的汽车品牌,这款车在今年8月销量也仅902辆。今年1-8月,飞凡汽车累计销量为1.05万辆。这个销量,甚至比起智己汽车来,都差了一大截。但智己产品的价格是飞凡的两倍左右。

为了刺激销量,飞凡汽车此前推出限时优惠,至9月30日截止,购买F7车型可享立减1.5万-2万元不等的限时优惠,优惠后售价区间为21.49万-28.19万元。不过以目前F7的市场声量和市场竞争激烈程度来看,此次降价对飞凡汽车销量提振的效果有限。另外,由于飞凡的存在,上汽在新能源品牌上存在定位重叠的情况。

在上汽集团内的品牌定位中,智己明显要高于飞凡汽车。此前,智己汽车主打30万元以上的高端新能源市场,而飞凡汽车则主打20万-30万元的中高端新能源市场。但随着智己后续产品的推出,飞凡的空间已经被挤占干净。智己首款车型L7售价36.88万-40.88万元,而第二款车型LS7售价为30.98万-45.98万元,是目前智己旗下的主销车型。而智己旗下第三款车型LS6也已经开启预售,预售价在23万-30万元,这直接与飞凡汽车所在的市场重合。此前刚上市的飞凡F7(配置|询价)的售价20.99万-30.19万元。

可以看出,飞凡和智己的定位和产品存在严重的重复性,而考虑到智己目前在市场、品牌上都比飞凡更有成长性,让飞凡回归上汽乘用车也是正确的战略选择。

除此之外对上汽而言,在飞凡独立之后,其在内部拥有了MG、荣威、飞凡和智己四个自主乘用车品牌,其中飞凡和智己都是新品牌,处于前期投入之中。这种多品牌战略也会影响上汽的财务表现。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上汽集团营收为 3265.55 亿元,同比增长 3.34%;归母净利润为70.85 亿元,同比微增 2.54%。

在这种情况下,收缩在飞凡上的投入也可以理解,但是当飞凡重归上汽乘用车后,下一步要怎么走这才是关键。而同期,像比亚迪、长安汽车、长城汽车和吉利汽车等传统民营车企,在品牌上也执行的多品牌战略,不断的新增加品牌。比如长安,今年8月又增加了启源,在定位上也和深蓝非常相似。目前,长安已经有长安、深蓝、启源、阿维塔、欧尚等多个品牌,相信此后的压力也不会小。

即便是新造车企业,也在推动多品牌。比如蔚来就有蔚来、阿尔卑斯、萤火虫三个品牌,而小鹏近期收购了滴滴造车项目也会推出新品牌,按照其规划后续还将有一个品牌。

但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在增加品牌数量,比如在去年底长城此前收缩了其在品牌上的布局,对高端品牌沙龙进行整合与欧拉并入一个团队,这是第一家重新进行品牌整合的自主。而此次飞凡的回归虽还未证实,但也展现了上汽对品牌进行了裁减的迹象。这是否意味着,自主品牌的多品牌已经进入新阶段?

2023-09-14

2023-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