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装了,法国要限制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

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撰文:曾浩森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法国政府计划重新分配电动汽车补贴的资金,未来5000欧元的补贴发放将与电动汽车生产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直接挂钩。补贴对象从企业端转移到消费端,对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进行奖励。

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法国此举并不是贸易保护主义者,法国不会关闭市场,但是我们不希望使用法国纳税人的资金来加速非欧洲国家的工业化。”

而根据法国目前新能源市场的表现,此举将很有影响在中国生产的新能源汽车。

1.扶不起的法国新能源

数据显示,法国4月纯电动汽车品牌占有率榜单中,中国生产的汽车占了大于四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其中,雷诺在中国投产的DACIA SPRING占比最大,以2432辆的销量分得14.2%的市场份额。另外还有特斯拉在上海超级工厂出口的Model Y(配置|询价)车型,也是欧洲的畅销车。只有上汽名爵MG4才是真正的中国汽车。

法国政府今年一季度的补贴,有近40%都给了“中国造”的新能源汽车,所以,法国人才有了上面的言论。

可经过多年的政策补贴与环境引导,法国本土新能源并没有太大起色,作为传统的燃油车国家,法国消费者对新能源的认可度始终不高。根据芝能数据显示,法国4月新能源渗透率为21.1%,且长时间在20%左右波动,与中国的27.6%,德国的28%,挪威的74%且保持增长态势的国家有着明显的差距。

而法国汽车在中国市场的颓势再也无法挽回,法国政府此举已经表明,不论中国政府是否有反制措施,都不会寄望法国车能在中国有什么起色。

2.欧洲能源政策与保护主义

今年2月1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正式提出《欧盟绿色协议工业计划》,以提高欧洲净零工业的竞争力,并支持欧洲向气候中和的快速转型。该计划被认为是对标美国拜登政府《通胀削减法案》的重要产业保护计划,防止欧洲工业以及相关产业链转移到其他国家。

在众多的政策条款中,值得注意的是《净零工业法案》和贸易防御工具,法案能够更快地批准和制定欧洲标准,支持工业制造能力以及净零产品的战略和多国项目。贸易防御工具就是用来保护欧洲清洁能源领域不受国外“不公平”贸易的影响的各种手段,包括但不限于投资审查、反胁迫工具、针对性标准等。

模棱两可的“欧洲标准”,此次算是法国率先发难。另一欧盟领袖德国仍在观望,德国汽车工业更加发达,大众、奥迪、宝马、奔驰在中国的新能源战略仍在推进,可预见的是暂时不会跟进法国做出这样的决定。

3.欧洲新能源退补

欧洲国家对新能源的补贴逐渐减少,以英法德三大老牌工业国家为例,英国去年取消了所有的新能源补贴,政府把资金从补助消费者购买汽车转移到建设充电网络上。

德国此前取消了PHEV车型的补贴,并且预计到2024年初,对售价低于4万的纯电新能源汽车补贴从4500欧元降至3000欧元。法国则是从6000欧元减少到今年的5000欧元。

就算是欧洲渗透率最高的挪威,也不再对所有新能源汽车进行免税,高于50万挪威克朗的新能源汽车需要增收增值税。

欧盟国家现在一方面由于产业的竞争,必须继续发展净零工业,另一方面各怀鬼胎,由于俄乌战争和经济大环境的原因,各国都不约而同的对新能源汽车减少补贴。只能说,作为燃油车企大本营,欧盟自身的发展不平衡在此间被放大,新能源的推进阻力增大,矛盾只能向外转移。

4.中国汽车出海之路

2022年,中国汽车出口成绩喜人,总出口数达到311.1万辆,成为仅次于日本的世界第二大乘用车出口国。其中新能源总量为67.9万辆,长城、奇瑞、上汽、比亚迪均有不错的出口成绩。根据中汽协预测,今年中国汽车出口有望实现20%的增长,向400万辆发起冲击。

但是汽车工业作为人类工业技术的结晶,其上下游牵涉的产业之巨大,任何一个有着整车生产力国家都不可能轻易放弃,欧洲、美国等地的贸易保护主义是注定的,除了上汽名爵、沃尔沃这种本身就是欧洲品牌,有着完善的销售网络和消费者思想烙印,中国汽车往欧洲出口更多的是混个脸熟,推高品牌价值和认可度。

反而像东南亚的马来西亚、泰国这样有着基础汽车工业,但是没有研发能力,只有组装能力的国家,中国汽车的出口建厂能够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或者是新西兰、澳大利亚、中东等依靠贸易全球化的经济实力不错的国家,不会有贸易保护主义的干扰,中国汽车在这些市场的表现都十分不错。

希望中国车企能选择合适的市场进行出海,发达国家并不是文明的伊甸园,第三世界国家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部分图源自网络)

2023-05-18

2023-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