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汽车,困在“科技日”?

三年前,小鹏汽车破天荒地在10月24日这一天举办了首场科技日活动,将这个原本独属于程序员们的关怀节日,第一次跌跌撞撞地带进了中国汽车圈。

这不由得让人发问,一家汽车公司的员工需要在这一天被关怀吗?

当然需要。

大概就是在同一年,车辆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们在人才市场开始越来越不受待见。有的车企甚至专门发邮件劝退专业对口儿的求职者,并称今年只招收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办公室里坐着的不是车辆工程师而是程序员,将会是许多车企的新常态。

工作量不分昼夜,就像地中海不分年龄。

同样引人深思的,一家汽车公司有必要大费周章举办科技日吗?

当然也需要。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新能源汽车专利申请总量的41.2%,半壁江山都是中国车企的。这还要归功于新造车企业从诞生之日起就注入了互联网基因,无数传统车企又纷纷跟风向科技型企业转型。

科技领先的壁垒,自然要靠科技日来铸。

也正因为如此,这种类似“科技日”的活动很快便被大家普及了。什么广汽科技日、长城汽车科技节、长安汽车科技生态大会都一股脑儿地冒了出来,举办时间也不再只拘泥于“1024”这一天,让小鹏汽车科技日再也没有了独一份儿的期待。

这种现象的背后,不仅是逐渐被越磨越平的活动形式,还有小鹏正在消失的差异化优势。

科技日猎奇

话虽如此,但不得不承认,小鹏汽车科技日还是国内这帮企业里面最有看点的。从业内领跑的智能驾驶技术分享,到新一代全场景语音交互系统,以及充满了何小鹏个人想象力的马形机器人和飞行汽车,不可谓不吸睛。

在本届“1024小鹏科技日”上,小鹏汽车依然展现了对科技和智能化方面的执着追求。

-高阶智能辅助驾驶

高阶智能辅助驾驶技术方面,小鹏自动驾驶副总裁主要分享了在城市NGP场景下所做的工作。他分享了一组很有意思的数据,“相比高速NGP,城市NGP的代码量提升6倍,感知模型数量提升至4倍,预测/规控相关代码量提升至88倍”。

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小鹏自动驾驶研发团队把大量精力放在了预测、规划和控制算法的调优上。

事实上,特斯拉在今年的“AI DAY”上也花了大量时间来介绍这方面的内容。国内某头部造车新势力的智能驾驶算法工程师在看完特斯拉“AI DAY”后向星车场表示,“决策规控的优化一定是接下来大家主攻的方向”,如今看来可谓是一语中的。

在城市NGP大范围落地的愿景下,无高精地图的场景一定是所有玩家需要去重点攻克的难关。吴新宙在今年科技日上也公布了具体的技术细节。

他表示当高精地图和事实场景完全不一样的时候,会让车辆降级到增强版的LCC功能(车道保持辅助),通过视觉能力来通过这一段路程;而在没有地图标线的十字路口区域,小鹏会选择把高精地图的几何信息全部抹掉,根据车流壁来确定接下来车辆的行驶轨迹。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都得依靠强大的感知系统作为支撑。

小鹏汽车在本次科技日上还带来了全新一代感知架构XNET。和第一代感知架构相比,XNET的关键词是360度、前融合、大模型。新的感知架构可以直接输出三维空间里面的静态和动态输出,提升了对各个传感器近位盲点的检测能力,甚至还可以直接检测物体的速度和预测未来的运动轨迹。

尽管激光雷达的风潮是小鹏率先在国内带起来的,大大力发展视觉感知算法已经是国内多家智能驾驶企业的共识。

-新一代全场景语音系统

语音系统向来凝结着小鹏汽车对于交互方式的全新思考。

小鹏汽车在本次科技日上发布了全场景语音2.0系统。和目前市面上流行的操作逻辑明显不同的是,全场景语音2.0省去了繁复的唤醒指令,一次对话最多可以理解4个指令,并且车内4个音区都可以连续不间断地进行上下文对话。

开发全场景语音2.0系统的底层逻辑是,小鹏希望在高阶智能驾驶大范围普及之时基本能够完全实现用语音代替点触。这和理想专为家庭打造的后排体感交互,实际上代表了两家企业在同一件事上完全不同的思考模式。

-智能机器人“小白龙”

小白龙这次仿佛是穿上了一套宇航服。

为了能让“小白龙”更好地被家庭接受,小鹏这次为它的四个蹄子包裹上了特殊工艺打造的发泡材质和耐磨橡胶,可大幅度降低在运动时发出的噪音;“小白龙”还在头顶上集成了AR投影,并且在尾部集成了机械臂,提升了机器人与外部环境的交互能力,不再像上一代那样只能作为小孩子的玩伴。

-飞行汽车

小鹏的飞行汽车最能还是没能逃过“大号无人机”的魔咒。

这次亮相的飞行汽车将旋翼增加到了4个,巨大的尺寸也不再支持车内收纳,只能通过折叠摆放在车顶上方。无论小鹏的CG动画做的再怎么富有科幻气息,都阻止不了折叠起来的旋翼宛如“大行李箱”般的既视感。

何小鹏表示这是为了提升飞行汽车的动力和安全性,更接近最终的量产形态。但他同时也承认这样夸张的尺寸的确大大降低了飞行汽车的实用性,就比如在交通拥堵的路面根本无法做到展开旋翼起飞。

抛开科技日?

本届科技日,何小鹏依然使用了他惯用的开场白,这也是作为一名技术出身的产品经理,何小鹏心底最朴素、最坚实的人生理想:

“我一直认为通过科技和创新,可以更好地改变每一个人的生活。”

何小鹏一直以来也是这么做的。就比如,你可能不知道如今几乎成为智能汽车标配的“全场景语音交互系统”,其实是小鹏汽车在2020年的科技日上率先提出来的;还有如今遍地开花的激光雷达,最早也是被小鹏汽车率先装上了车,为此何小鹏还不惜和马斯克隔空互怼试图证明激光雷达在技术上的优越性。

(何小鹏曾在央视《对话挑战者》栏目畅抒他的人生理想)

作为一名独具理工男气质的企业领导者,何小鹏的夙愿自然是无可辩驳的,这也恰恰在最开始铸就了小鹏汽车的差异化优势,凭借“中国特斯拉”的标签吸引了大批投资者。

但如今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你可能不知道”这六个大字。

智能化水平,是新能源汽车人尽皆知的下半场对决。任凭是新造车企业还是传统车企都不敢在智能化水平上掉队,猛砸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研发投入的大有人在。在这样一场轰轰烈烈的大趋势下,小鹏汽车辛苦建立起的差异化优势很快便被吞没了。

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前文所述的全场景语音系统,就先后被多家车企通过或自研或供应商的方式装载了自家车上,实际体验效果也和小鹏大差不差;激光雷达更是不到短短几个月,就别其他人以更花哨的营销和更多的数量,一并也搬了过去。

对新造车企业来说,消费者才不会去翻历史,好用就完了。

(某品牌激光雷达宣传语)

当然,这么多年的技术积淀肯定不是白做的。小鹏至今在很多智能化方向上依然保持着绝对的领先。就比如智能驾驶,小鹏是目前唯一一个真正做到落地量产城市NGP的企业;智能机器人和飞行汽车在车圈更是独一份儿。

但这些项目距离真正大规模的商业化仍然很远,不仅仍然需要持续的巨额投入,且对于拔高企业“科技领先”的形象也着实有限。

何小鹏在科技日上明确表示,正是因为低估了城市场景的复杂度和相关部门审批的进度,才导致城市NGP在今年9月份才正式官宣;而飞行汽车大概率又要被无情吐槽了,神似大疆无人机的外观远比不了马斯克的火箭和高铁来得更加科幻。

这更像是一个技术人员对未来世界的美好想象。只不过这个技术人员经历了多此艰苦卓绝的创业之后,最终有了让这些美好想象具象化的实力。

一直以来,小鹏给人的感觉更像是在做一款电子消费类的产品。从最开始的小鹏G3(配置|询价)、小鹏P7(配置|询价),再到后来的小鹏P5和小鹏G9(配置|询价),小鹏似乎在每一个价格区间、每一个细分品类都想做一款成功的产品,但这无形当中造成了产品序列的割裂,以及供应链整合难度的增加。

可相比电子消费类产品,汽车是大宗消费,不是赢者通吃,而是百花齐放。由科技领先铸造的优势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杀死”所有竞争对手,一款产品成功的逻辑也不可能复制到所有价格区间。

抛开科技,小鹏还剩下什么?

从本届科技日发布的信息来看,小鹏依然没有丝毫减缓众多科技项目研发进度的迹象,相反在某些方面小鹏依然给出了明确的落地时间;而在另一边,却是接连下滑的销量,竞争对手的大幅降价,以及公司内部紧促的人事变动。

科技和创新的确能够改变人们的生活,但是科技救不了一家已经站在悬崖边儿上的企业。

2022-10-28

2022-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