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公里长测:在BEV上受的罪,都被这台HEV治愈好了

长途自驾,是汽车生活中必然会遇到的场景。这可以是一件无聊、枯燥,甚至充满焦虑的事情,也可以是一件开心、愉悦,并且令人兴奋的事情,途中体验和心情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开的是什么车,在跑完一次长途之后,你也大概知道自己是否买对了车。

那关于“哪种电动化车型最适合主流用户”这样的问题,通过一次长途来解决就最好不过了。

上周,我们找来了三辆不同动力类型的电动化轿车(小鹏P5(配置|询价)、秦PLUS Dm-i(配置|询价)、型格(配置|询价)e:HEV)进行了一次跨省自驾游。目的地是离广州市中心约870公里的福建平潭岛,算上当地的活动行程,往返里程约2,000公里。

以上均为官方数据

出发前,我们已作了周全的规划,走哪条高速,在哪个服务区充电、加油都已计划好,同时确保三辆车的车况良好,满油满电出发,过程中均保持空调开启,尽量以道路最高限速行驶。

我们的目的,并不是要比出三款车谁好谁坏,而是要测试不同品类电动化车型应对长途出行的能力。对于途中的艰辛,我们早已作好了心理准备,在完成所有测试之后,我们不仅对三种电动化车型的优缺点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还收获了意料之外的新体验。

哭着去,笑着回

“我现在只想回房间睡觉!后面两天我不想再碰这车了,谁爱开谁开吧!”到达目的地后,跟我一同驾驶小鹏P5的健波同学在不停地发牢骚。

我十分理解他的心情。按照他出发前的设想,高速路上的充电设施十分完善,全程下来的体验应该不会太差。但事实上,我们途中总共进了6次服务区,充了4次电,比另外两台混动车晚了近3小时才到达!当混动组的同事们在享受着海鲜晚餐,我们还在服务区吃着泡面。

▲根据导航显示,高速沿途有21个服务区,其中20个都设有充电站,单程平均40多公里就有一个,这样的充电条件对BEV并不苛刻。

▲三辆车都在早上7:30分准时出发,两台混动车在17:30左右就到达目的酒店,而我们的小鹏P5晚上19:30还在充最后一次电,一路上平均每走200公里就要充一次。

与吃不上晚饭相比,一路上的焦虑更让我们难受——充电站要不要排队?充电桩有没有故障?会不会充不上电?每当续航里程剩下100多公里,这种焦虑的情绪就会更加剧烈,这样的心情我们还要经历4次!比较幸运的是,我们每次充电都不需要排队,否则,可能连宵夜也要在服务区解决。

▲理论上,服务区的充电桩在全功率输出的情况下,可以让小鹏P5在半小时内补充60%的电量,但当有其他车辆共享同一个充电桩时,充电功率就会减半,我们遇到的基本都是这种情况。上图是第二次充电时拍摄的,充电功率只有约30kW,从20%的电量到充满需要一个半小时。

最让我们接受不了的是,小鹏P5全程的费用只比型格e:HEV省了70多块钱(具体费用见下表)!我们忍受着饥饿和疲惫,一路焦虑不断,才换来这70多块,怪不得健波下车后想骂人。

▲型格e:HEV的总耗时比小鹏P5少,补能费用比秦PLUS DM-i低。综合时间和成本,型格e:HEV是三车中经济效益最高的一款。

型格e:HEV和秦PLUS DM-i去程的用时基本一样,但前者的补能费用比后者省了约60元。于是,返回广州时我们强烈要求驾驶型格e:HEV,来一次畅快淋漓的“报复性返程”。

“要不先计划一下到哪个服务区加油?”健波在刚返程时问道,看来他还没彻底摆脱开BEV跑长途的焦虑。

“拜托,这可是混动车!油表亮灯了就顺路找一个服务区加油得了,完全不需要什么计划!”我果断回答道。

▲在出行自由度上,混动车与燃油车是完全一样的,加油就走,想去哪就去哪。但凡需要提前规划的,都是出行自由度受限的体现。

在返程路上,我都是能开多快就开多快,油门的控制也是十分随意,路况允许的情况下,还不忘来一脚地板油超车,再也不用因担心续航里程掉得太快而小心翼翼地掂着电门,能毫无顾虑地踩油门的感觉实在太畅快了!而无论我再怎么激烈驾驶,表显油耗也没超过6.0L/100km。

▲返程到达时,型格e:HEV表显油耗为5.6L/100km,这是我们在频繁急加速的驾驶状态下测得的数据,想把它的油耗开过6.0L/100km还真不是一件容易事。

能实现“补能自由”和“油门自由”,去程时所积累的焦虑情绪早已烟消云散了,更重要的是,搭载了第四代i-MMD混动系统的型格e:HEV,在高速上的静谧性和平顺性已能媲美同级别的BEV,行驶稳定性也比同行的秦PLUS DM-i要出色。体验不打折扣,却能获得更高的自由度,这才是真正的高效出行。

最终,我们比小鹏P5快了3个多小时到达广州,一路上也把秦PLUS DM-i远远甩在身后。到达出发点之后,纯电组的同事还在微信群里抱怨着各种充电烦恼,我和健波会心一笑,不约而同地露出了幸灾乐祸表情。

为何大家都抢着开这台HEV?

这次测试的结果,其实大多数都在我们的意料之内,毕竟混动车在长途出行上的优势确实比纯电动要高出许多。但作为油电混动车的型格e:HEV,综合驾控性能比另外两款新能源车都要好,而且不止好上一点点,这是我们意料之外的。

▲都知道型格e:HEV来头不小,但经验告诉我们,一款混动车再厉害,不外乎更安静、更平顺、更省油。没想到,它能用“好开”征服了我们所有人。

与BEV和PHEV相比,HEV提升驾控性能的难度是相对更高的,它既没有大尺寸电池组铺设在底盘以显著降低车身重心,又不能像纯电架构车型那样,能通过电机和电池的布局位置灵活调节车身前后配重。

但从实际体验来看,型格e:HEV在高速稳定性、弯道循迹性、急变线响应性等方面,都妥妥地比小鹏P5和秦PLUS DM-i高出一个层次,在平潭岛曲折的山路上最能体现出这种差距。一些看似需要减速通过的急弯,型格e:HEV基本都能顶着油门过弯,同时还能保持极高的可控性,车身不会出现明显的侧倾,让你越开越想开快,越快越有信心。

▲我对自己的驾驶技术还算比较有信心,但依然很难摸清型格e:HEV的过弯极限在哪里。

在型格e:HEV上,你能找到类似小钢炮的驾驶感,并且是以不牺牲舒适性和静谧性为前提的,这对于一款HEV来说十分难得。目前大多数HEV追求的主要还是低能耗,驾控只是“选修课”,但型格e:HEV将能耗和驾控都视为“必修课”,省油和好开它全都要。要实现如此高规格的性能目标,仅通过一两个零部件的升级是不可能实现的,必须在整车架构层面进行全方面的优化。

与燃油版车型一样,型格e:HEV同样基于本田全新的Honda Architecture架构打造,领先的造车基准,让其车身具备高刚性、轻量化、低重心、低惯性的属性,这是发挥高水准驾控性能的大前提。在此基础上,型格e:HEV还配备了AHA敏捷操控系统、VGR可变转向比系统等常用于本田B级车的技术,进一步提升弯道性能。

▲高刚性的车身,是发挥一切性能的基础。型格e:HEV在A/B柱、门槛以及顶棚前横梁等关键部位都采用了抗拉强度1500MPa 以上的热成型钢打造,扭转刚性较老平台同级车提升了8%,弯曲刚性提升了13%。

由于在后排座椅下方布置了IPU动力单元(包含高压电池组、DC-DC转换器、电池状态监视器及连接板等),并增设了保证其安全性的横梁加强板,型格e:HEV的车身重心比燃油版还要低10mm,车身后部的扭转刚性提高了3%,前后配重也变得更为合理。为了适配IPU单元多出来的重量,工程师还对后减震器进行了针对性调校,让整车动态达到最佳的平衡。

▲除了拥有低重心的车身,型格e:HEV还提供了一个低臀点的坐姿,进一步提升了车内乘员的身体稳定性。

▲虽然型格e:HEV的坐姿很低,但驾驶视野依然十分通透,即便将座椅调至最低点,依然能看到发动机盖。另外,由于外后视镜安装位置较低,两侧视野同样十分开阔。(本人身高175mm,上图拍摄机位与我眼部平齐,图片由同车人员在安全状态下拍摄)

虽然型格e:HEV比燃油版重了约90kg,但驾控性能丝毫没有被削弱,这离不开Honda Architecture架构优秀的机械素质以及工程师的精心调校,更离不开与其匹配的本田第四代i-MMD混动系统的出色表现。

在发动机排量和系统综合输出上,型格e:HEV已达到雅阁e:HEV的水平,充裕的动力储备再加上i-MMD混动系统以电机驱动为主的特性,让它开起来游刃有余,无论是低速起步还是高速再加速,都有着随传随到的动力响应。

▲相较于第三代i-MMD混动系统,第四代i-MMD采用了全新的直喷发动机,热效率提升到41%,电控系统和混动变速箱也进行了优化,动力性能和NVH都得到同步提升。

最让我惊喜的,不是型格e:HEV的绝对动力有多强,而是它动力输出的质感非常高。它不会像某些纯电动车那样,在踩下电门的瞬间带来剧烈的推背感——加速G值在短时间内突然增大极易导致乘客产生眩晕,而是能根据我踩油门的速度与深度恰到好处地给到相应的动力,让提速表现与车内乘员的主观感受始终能保持高度同步。

▲在这次实测的三款车型中,型格e:HEV的电机输出功率是最低的,但它的动力响应性和动力输出质感却是最好的。

正常驾驶时能做到丝般顺滑,激烈驾驶时又能及时响应,这种对驾驶员意图高度拿捏的特性,是那些一味强调加速的车型所不具备的。

难怪返程时同事们都抢着开型格e:HEV,因为它不仅省时、省钱,而且还充满驾驶乐趣,开起来不犯困——这对于长途驾驶而言实在太重要了。Honda Architecture架构与第四代i-MMD系统的完美配合,让型格e:HEV成为我们这次实测综合评价最高的车型。

优秀的HEV是普通家庭购车首选

在这次长途实测之前,我们已做了一次中短途(广州-恩平)和一次中长途(广州-汕头南澳岛)测试,同样有纯电动车和混动车参与,而结果也是与这次类似——纯电组耗时严重落后于混动组,而且费用没省多少,充电体验还十分糟糕。

这三次实测,都印证了我们一贯坚持的观点:BEV并不适宜跑长途,即便在中国经济最发达、基础设施最好的地区,也只适合用于市区通勤、短途代步,混动车才是能应对各种复杂场景的最佳电动化出行方案。

▲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5,128元,整体而言,中国仍然远谈不上富裕,绝大多数家庭的经济能力只能负担一台车,在此条件下,出行自由度必须优先满足,因此各类混动车依然是电动化出行首选。

而在HEV和PHEV两大类混动车中,前者无疑更适合普通家庭。一款好的HEV,不仅出行自由度无限制,而且能在确保低能耗的前提下,给到你更好的驾驶体验。以我们这次开的型格e:HEV为例,它的全程总耗时远少于小鹏P5,综合油耗也比秦PLUS DM-i低,在驾控性能方面更是三款车中最好的。

▲秦PLUS DM-i的综合表现当然也很不错,但其优势更多体现在中短途出行,高速工况下的能耗表现还是不及型格e:HEV。在操控性能方面,秦PLUS DM-i主打舒适家用,与主打驾控乐趣的型格e:HEV不具备可比性。

更关键的是,在大家最关心的购车成本上,HEV的售价不仅远低于BEV,与燃油版车型的差价也小于PHEV,甚至可以做到与燃油车同价,即便价格相近,HEV在品牌、可靠性、技术成熟度、用户口碑等方面,往往也会比PHEV更好。

▲级别相同,HEV售价往往低于PHEV;价格相近,HEV在品牌、品质、可靠性等方面也往往优于PHEV。

因此,综合出行自由度、实用性、经济性,在不考虑限牌因素的前提下,普通家庭购车的优先顺序应该是:HEV>PHEV>燃油车>BEV。

目前市场上已有越来越多优秀的HEV车型出现,但像型格e:HEV那样高度讲究驾控性能的产品依然很少,它用最新的车型架构和混动技术让我们认识到,购买HEV的理由不仅是省钱、省时、省心,还可以是好开、好玩、有乐趣。(文|超人)

2022-10-27

2022-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