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新能源车不提丰田,是一件非常不礼貌的事情!

过去30年的中国乘用车市场发展,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关注到汽车安全。

燃油车时代,我们对安全的理解就是车身结构安全,所以我们有日德之争,才会有针对“吸能设计”是否合理的激烈讨论。

但电动车时代,我们却将对安全的考虑从车身结构转移到了是否会自燃上。今年一季度,统计在列的自燃事件达到640起,平均每天至少烧掉7台电动车。

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数据,新能源赛道的确给不少人带来了更好的使用体验,更平顺、更经济、更安静的出行舒适度,但同样也大大增加了安全隐患。而无论是插电混动还是纯电动车,都有自燃风险。

为什么?

电池代替了油箱作为储能装置,但电池的稳定性却远远不如已经非常合理的供油系统,而当下动力电池的发展方向,又是向着强储能形态发展,难免会忽略安全性。

主流的三元锂电池综合能量密度达到200kWh/kg,一部分企业甚至制定了300kWh/kg能量密度的发展目标,而能量密度这个东西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的确能够提升续航表现、降低电池包体积、减轻电池包重量,另一方面,越高的能量密度自燃风险越大,存在散热困难、稳定性差的问题。

从技术上来说,混合动力车型都是一样的步调:大电池、大电机、高功率发动机组合的方式,兼顾经济的同时,还可以照顾性能。

有些插混车型为了突出自己在EV模式下足够出色的续航表现,甚至能配备45kWh容量的大号电池包,的确能够做到200km+的纯电续航成绩,但自燃隐患也随之增高。

北京、上海已经陆续出台政策,混合动力车型以后路权与燃油车相同,这意味着混合动力车型从根本上来说相当于“挂着新能源号牌的燃油车”。

一旦如此,那么以后我们考虑的点,就是插混车辆是否拥有出色的可靠性,谁家的自燃率更低,就要跟谁学习。

如何制造更好稳定性的混合动力车型,其实这个行业中丰田非常有心得,而我们从技术角度、从底层逻辑分析新能源的时候,一定不能绕开丰田。

其实丰田的混合动力车型也是新能源车,只是在国内市场因为纯电续航没有达到50km以上,没有悬吊新能源号牌的资格,但这种定义新能源车型的方式不是从技术角度入手,而是从政策角度切入。

全世界范围内,携带发动机的混合动力车型,准确的来说都是“碳减排车”。

没错,包括比亚迪DM-i、吉利雷神混动、长城DHT、丰田THS、本田i-MMD、理想增程式其实都是“碳减排车”,他们都对碳中和做出了贡献。

如果未来所有混合动力车型路权平等,那么我认为最值得选择的依然是丰田的THS。

原因很简单,它经过了30年历史的洗礼,如今已经进化到第五代,无论是可靠性、稳定性都非常不错,一方面是丰田质量控制体系在做背书,另一方面则是THS的逻辑,是把发动机、电池、电机的工作压力进行完美平衡。

不过分依赖一个部件,让THS的稳定性很强。

从技术方向来看,THS截止到现在用的还是镍氢电池,容量只有两三度电,相比于插混车型40kWh的三元锂电池,更具有稳定性以及可靠性。

所以,丰田THS基本上不会自燃,还能拥有不管怎么跑,都是5L的最低油耗,比亚迪的DM-i溃电之后,油耗不也4-5L吗?

况且在日常使用时,丰田THS起步、倒车、低速都是电机+电池工作,只有完全跑起来的时候才是长行程发动机在工作。这套逻辑,既是为了减轻发动机低热效率区间的工作压力,也是照顾到了电池加入之后的系统不安全性。

所以说截止到今天,丰田THS在国内市场发展了十年有余,我仍未听到过任何一台THS因电池问题自燃,可以说这是“碳减排车”中自燃率最低的车型。

2023年补贴取消之后、混合动力车型路权回归燃油车之后(北京、上海),插电混合车辆其实和丰田THS都是一路技术,都是致力于碳减排而登场的技术。

而丰田THS因为凭借着技术的优势、为用户带来更平顺/更舒适/更安静/更经济的底层出行逻辑,也将会迎来属于自己的爆发期。

今天我们来看,插混车型之所以仍然规避不了自燃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是“既要续航、又要性能”的底层逻辑扭曲了未来真正的发展方向。

作为一台新能源车,首先应该是一台合格的车,其次才有资格谈“碳减排”,从这里来看,丰田THS还是有很多值得学习的点。

2022-09-21

2022-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