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四款轿车销量均破3万台,自主合资平分秋色!

据乘联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虽然7月是车市传统意义上的淡季,但是乘用车市场销量达到了181.8万辆,实现了同比20.4%的增长,呈现出淡季不淡的良好态势。其中,轿车市场仍然是车市销量最高的领域,达到了90.3万辆,同比增长24.8%。从排行榜来看,7份轿车市场中有4款车型销量超3万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前五名轿车的销量及其排名情况。

东风日产轩逸(配置|询价)

7月销量:39065辆

7月轩逸以39065辆的成绩,排名第一。作为中国市场有史以来最成功的日系车,轩逸自进入中国以来,一直深耕家轿市场,持续为中国家庭打造符合时代需求的产品。目前轩逸家族拥有第14代轩逸、轩逸经典以及轩逸e-POWER等多款车型,覆盖不同用户的出行需求。

轩逸之所以能赢得了众多消费者的青睐,除了亲民的售价,还有时尚的外观,同时,得益于较大的车身尺寸,车内空间能够很好地满足消费者的日常用车需求,再加上移动大沙发的称号,能够给家人最到位的照顾。动力方面,第14代轩逸、轩逸经典全系搭载1.6L自然吸气发动机,稳定耐用、出色的燃油经济性是它们的最大优势。而混动版车型轩逸e-POWER,在油耗方面的表现更加出色,百公里油耗仅3.9L。

上汽通用五菱宏光MINIEV(配置|询价)

7月销量:37128辆

7月,宏光MINIEV的销量为37128辆,排名第二。自上市以来,宏光MINIEV的热度就没有减过,作为一款3万元级的微型电动车,相比于其它电动汽车,小巧的车身尺寸,不仅免除停车难的困扰,在小巷或是城市拥堵路段也都能穿梭自如,极大提升了日常代步出行的便利性。

同时,全系标配ABS防抱死系统、EBD制动力分配、胎压监测和倒车雷达等多项安全配置。虽然最低续航里程只有120公里,但对于日常代步的上班族和宝妈来说,他们根本就不会出远门,能够遮风挡雨就足够。不仅如此,使用成本也低,在家充电一公里只要5分钱,而且也不用像燃油车一样保养,都让其在同级别车型中有着极为不俗的优势。

比亚迪秦

7月销量:33933辆

7月秦家族延续此前的热销势头,销量达到33933辆,排名第三。在秦的销量中,秦PLUS DM-i车型的销量成绩相当优异,它不仅有着时尚、大气的外观造型,配置、空间、动力、油耗等方面均有可圈可点之处。比如空间方面,其长宽高分别为4765/1837/1495 mm,轴距为2718mm,这个尺寸超过了同级大多数车型。同时,还有20多项智能驾驶辅助功能。

秦PLUS DM-i之所以能实现热销,很大程度得益于比亚迪DM-i超级混动技术的加持,以骁云-插混专用1.5L高效发动机、EHS电混系统和DM-i超级混动专用刀片电池为核心,打造出以电为主的混动技术,即使在亏电情况下,百公里油耗还能低至3.8L,在满油的情况,续航里程可以达1100公里,长途用车也可以高枕无忧。

上汽大众朗逸(配置|询价)

7月销量:30257辆

朗逸7月销量为30257辆,排在第四的位置。在10万级合资车型中轩逸和新朗逸之所以遥遥领先,是因为它们两款车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新老车型同堂销售。其中10.09万元起售的朗逸启航,虽然产品力跟不上时代但成熟稳定,而且价格相对经济实惠;而12.09万元起售的新朗逸,在外观、内饰、车身尺寸和整体质感上都有了明显提升,消费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预算和需求做出不同的选择。

从外观上看,朗逸启航显得很沉稳,而新朗逸看起来更时尚,并采用“双前脸”设计风格。空间表现都不错,朗逸启航的轴距已达到2610mm,而新朗逸的轴距更是达到2688mm,且MQB平台的空间利用率还很不错,其空间表现更为出色。动力方面,有1.5L、1.2T和1.4T车型可以选择,可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用车需求。

比亚迪汉

7月销量:25270辆

汉作为国内唯一一款叫好又叫座的自主品牌中大型轿车,自上市以来,凭借其卓越的产品力,迅速得到了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销量更是稳步增长,7月销量达到了25270辆,创造了历史新高,排名第五。

对于一款售价在20万元以上的自主品牌中大型轿车来说,能够取得如此优秀的成绩,与自身的产品实力有关。尤其在今年新款汉上市后,不仅在配置上下足了功夫,还提供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两种不同动力形式的车型。其中汉EV最大续航715km,在满足超长续航的同时,安全性也有保障。而汉DM-i/DM-p凭借超级混动DM-i及四驱DM-p技术,为用户带来高性能、无焦虑、高智能的驾驶体验以及更低的能耗。

车叔总结

从7月轿车销量排行榜来看,进入榜单前五的车型,除了比亚迪汉外,其余车型月销量均突破3万辆。同时,我们也看到前五名中有三款都来自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车型,随着电气化时代的脚步不断加速,新能源车型都存在大幅增长,对于传统燃油轿车的竞争不断加大,生存空间也将受到新能源车型不断挤压。相信随着电气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未来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的竞争格局还将会发生新的变化,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2022-08-15

2022-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