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为什么要吹捧中国?

马斯克多少有点坏,捧杀中国,制造中国先进言论,然后用全球的资源在美国吸引产业链,何小鹏多少有些悲观,10年领先的预测太悲观,小鹏短暂的阵痛不代表整个汽车行业的通病,我们的新能源又不是只有纯电啊。

文丨智驾网 王硕奇

小鹏汽车的董事长,何小鹏最近两天脾气可真是不太好啊。

怼完余承东,怼马斯克。

5月30日,特斯拉CEO马斯克发微博称,似乎很少有人意识到,中国在可再生能源发电和电动汽车领域正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无论你怎么看中国,这都是事实。

何小鹏转发该博文表示:“可再生能源发电不懂,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只是站在世界前列而已,要做到领先全世界,除了在技术和产品上要领先,更重要的是在全球市场上领先和商业上多赢,这些起码还需要10年的努力了。十几年前,我们在移动互联网上也曾有类似感知,但一旦真正科技战争开始,中国在移动互联网上的全球领先性点就不足够多了。”

而在此前2天,第二十六届粤港澳大湾区车展正式开幕。

问界(AITO)汽车是首次参加粤港澳大湾区车展,余承东表示:“纯燃油车时代会迅速结束,如果现在还买燃油车,就像当时智能手机时代刚来临时,大家觉得(智能手机)不够好,还在买功能机一样。”在现场为了将于6月底发布、7月底交付的问界第二款车型M7带货,放话:问界M7作为问界首款MPV,其舒适性和性能将会完全超越丰田埃尔法、雷克萨斯LM等百万级豪车。

而作为新势力的小鹏汽车CEO何小鹏立刻就回怼了过去:“听老余讲M7,超越百万豪车,我心里也想扔个鞋子上台,等老余讲第三款车的时候看他用什么形容词。”

看来何小鹏还是年轻啊,余承东从手机吹牛的经验来看一般是:完全超越-遥遥领先-踢出对比-重构想象,这才吹了第一个就怕人家明年没啥用。

不过从小鹏、问界、特斯拉三个品牌在中国的一季报来说,你也可以怀着同理心去理解,为什么何小鹏这么上火。

2022 年 5 月 23 日,小鹏发布了截至 2022 年3 月 31 日的第一季度财报,这个时间点可以说是姗姗来迟。

小鹏汽车第一季度总营收人民币 74.5 亿元(11.8 亿美元),环比下降 12.9%,同比增长 152.6%。

毛利率为 12.2%,相较而言,2021年同期为 11.2%,而 2021 年第四季度为 12.0%。

净亏损为人民币 17.0 亿元(2.7亿美元),同比扩大 53.5%,环比扩大 24.1%。

从直观的财报数据不难看出,受低毛利率影响,尽管总营收相比去年同期有所提升,但小鹏汽车的净亏损仍在不断扩大。

在问界生产商小康股份这边,2022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达51.31亿元,同比增长56.03%。得益于新能源汽车板块的快速放量,带动小康股份业绩增长明显,数据显示,一季度小康股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1.74万和1.42万辆,增幅达296.87%和207.43%。

而特斯拉这边第一季度总营收为187.56亿美元(1216亿人民币),其中来自于汽车业务的总营收为168.61亿美元(1094亿人民币),同比增长87%;归属于股东净利润为33.18亿美元(215亿人民币),创下历史纪录,较上年同期增长658%。

汽车业务作为特斯拉主要的收入来源,一季度汽车业务毛利率高达32.9%,单车净利润达到了夸张的1.07万美元(近7万),要知道特斯拉单车均价也不过5.62万美元(36万人民币)。

如果算上比亚迪一季度单车净利润仅为480至1510元,也就是说特斯拉的单车利润是比亚迪的100倍,但这可不是说比亚迪良心啊,这是生产效率的巨大差别,你以为比亚迪不想赚钱吗?

因此,虽然绝对的销量上中国已经不再惧怕美国,核心技术指标上已经不再拥有代差,但要说电动汽车领域正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还需要时间,但要说这个时间还需要十年,智驾君认为保守了些。

无论是手机还是家电,当本土产业链齐全的时候,爆发式的增长也就三五年就完成了。

前阵子,乘联会发布了4月份全国乘用车市场深度分析报告,其中浓墨重彩地提到了一项关键数据。那就是从2019年到2022年1-4月,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已经由37.8%提升到了46%,超过了日系和德系之和,其中今年4月份更是达到了新高的46.4%。

而以往被看做高端代表的德系车,却遭遇了“滑铁卢”,市场份额从2019年的25%降低到了如今的20.9%,其中4月份更是只有19.4%。

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国产车在快速增长。

——01——

比特斯拉还差在哪里?

其实最为核心的就是特斯拉用更低的成本做到了别人做不到的事情。

区别于大多数车企在电动车上采用方形电池,特斯拉对圆柱电池情有独钟,虽然18650圆柱电池单体能量密度更高,但由于在电动汽车应用中所需电池数量较多,造成散热性差、管理较为复杂等问题。

从18650电池到21700电池,特斯拉携手松下实现了电池单体的自主研发,并在能量密度上实现了突破,达300Wh/kg。大幅抛离了特斯拉的竞争对手(对应电池系统能量密度为250Wh/kg)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目前均在180Wh/kg左右)

特斯拉电池成本领先于行业,2018年底已降至111美元/kWh,现如今成本早已突破至100美元/Kwh。在行业内标志着电动车的总和成本将接近甚至低于燃油汽车,这对于未来特斯拉产品乃至电动汽车的普及具有里程碑意义。

另外在自动驾驶层面特斯拉不依靠昂贵的硬件,仅仅依靠便宜的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成为率先实现自动驾驶技术量产的车企。5年来,特斯拉收集了数以十亿公里计的驾驶数据,领先其他厂商相当多的距离,路测数据作为自动驾驶领域的宝贵财富,成为了特斯拉一大竞争优势。

另外就是底盘组装,生产线的持续优化,特斯拉年报数据显示,其每辆车的成本 (COGS) 在 2021 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降至 36000 美元左右。COGS 代表“已售商品成本”,包括与产品生产直接相关的所有成本和费用。但不包括管理费用、销售和营销等。

也就是说随着成本的降低,包括Model3(配置|询价)和Model Y(配置|询价)在内特斯拉可以将售价拉低至20万以内,到那时依然有利润空间。

而特斯拉喊出中国最强的口号,更像是一种让别人学习的态度,毕竟无论是美国还是东南亚,对于制造业的渴望丝毫不亚于中国。

5月23据媒体报道,在进军印度市场的计划遇挫后,特斯拉正在进行最新扩张,该公司已提交进入泰国市场的申请,并且最快今年在印尼建超级工厂。

距离特斯拉上次进入一个全新的市场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近几年来,特斯拉一直以进入印度汽车市场为目标。考虑到巨大的人口基数,以及电动汽车低渗透率,印度电动汽车市场巨大的发展潜力吸引着特斯拉。

此外,5月6日消息,全球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对美国动力电池工厂的选址工作进入最后审查阶段。

据报道,宁德时代美国工厂将为宝马和福特提供产品,工厂的潜在地点包括肯塔基州和南卡罗来纳州。宝马在南卡罗来纳州设有汽车工厂,福特则在肯塔基州设有两家工厂。消息人士称,如果在南卡罗来纳州设厂,其目标是在2026年开始生产电池。

与此同时现代汽车集团已与佐治亚州达成协议,在美国建造其首个专用的电动汽车和电池制造工厂。

现代汽车集团在一份声明中说,该公司将于2023年初破土动工,投资额约为55.4亿美元。并计划在2025年上半年开始商业生产,2025年累计投资将达到74亿美元。该投资是为了促进美国未来移动出行及电动汽车的生产和提供智能出行解决方案。年产能为30万辆电动汽车,打算创造约8100个就业机会。

可以见得,中美之间的角逐从高科技逐渐演变成产业链,而除了马斯克中国领先的电动车,还有另外一项重要的事情可再生能源。

——02——

中国汽车的可再生能源领先吗

就在今日(5月30日),财政部网站30日发布《财政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提到,支持光伏、风电、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及平稳的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

简单来说就是支持光伏、风电、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及平稳的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完善支持政策,激励非常规天然气开采增产上量。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先行先试,因地制宜发展新型储能、抽水蓄能等,加快形成以储能和调峰能力为基础支撑的电力发展机制。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设备的节能监察,组织开展能源计量审查。

《意见》提到,大力支持发展新能源汽车,完善充换电基础设施支持政策,稳妥推动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工作。

这个燃料电池虽然有甲醇、氢气等选择,但目前主流的路线为氢气。

据IEA预计,我国2030年对氢方面的年投资量将在500亿左右,2060年将达到5000亿人民币左右。

可以看到,近两年,氢能源在车企侧的热度只增不减:2022年5月,丰田汽车与多家公司签署氢动力开发协议,考虑进军公交、重卡领域;2022年4月,长安汽车正式推出全新品牌深蓝,其首款车型SL03将推出氢电版;2022年3月,现代汽车集团广州氢燃料电池系统生产销售基地正式动工;2021年10月,广汽集团宣布,旗下首款氢燃料电池车AION LX Fuel Cell于如祺出行平台开启示范运营;2020年12月,东风旗下氢能源子品牌东风氢舟的氢燃料电池SUV,东风氢舟e·H2都已向工信部进行了申报;2020年9月,上汽集团首款燃料电池MPV上汽大通MAXUSEUNIQ 7亮相...

日前,有媒体爆料,长城汽车已完成对燃料电池乘用车的产品规划,并计划以独立品牌推出,定位高端。据接近长城汽车的业内人士透露,“长城汽车燃料电池乘用车品牌及产品内部已准备就绪,原计划今年二季度推出,但疫情因素估计要推迟到年底。”

但是马斯克对于氢燃料电池一直不看好,但却看好再生能源的合理解释是,他有清洁能源产品,但没有氢能源汽车。

近日,在《金融时报》汽车未来峰会上,特斯拉CEO马斯克公开炮轰氢能源,“我已经强调很多次了——我被问及氢的次数可能超过了100次,甚至有200次,重要的是要明白,如果想要一种储能方式,氢能不是良选。”此前,马斯克也多次说出,“最好的氢燃料电池并不能胜过当前的电池”,“你不可能看见氢能用在汽车上,再过10年也不可能,背后的物理学根本不合逻辑”等言论。

但无可争论的事实是,在冬季的体验中,氢能源确实比纯电车型好用,并且我国西部大量的光伏风力电能,也可以直接转换为氢气,再来一次西气东输,氢能源也就变成了一种储能的方式。

这里必须要强调一下,无论是风电还是光伏,我国的装机量是遥遥领先的。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旨在锚定到2030年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的目标,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这个目标,至少看起来优势巨大。

或许,最难受还是小鹏,何小鹏的坏心情可以理解,华为已经证明它的实力,无论是广汽、长安、还是北汽、比亚迪都拉入了其阵营,而长城吉利也在积极转型,电气化的实力已经跟上,长城和上汽的氢能源也真的不远,而这接二连三的争论无论是小鹏还是华为还是特斯拉,都在为自身阶段性的目标唱多,没有对错也没有好坏。

但更重要的是,华为在汽车市场上有底气吹牛了,何小鹏的略带不理智的回应说明技术流的市场不孤单了,特斯拉吹中国可以解读为羡慕产业链了,中国的国产品牌和新能源逐渐强大起来了,这些都是事实。

2022-05-31

2022-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