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最担心的问题还是来了,上汽智己这个小号是不是练废了?

最为国内体量最大的一个汽车集团,2021年,上汽集团公开的乘用车销量约为546.4万辆,同比增长5.5%,连续16年保持国内第一。而随着国内汽车产业“新四化”浪潮的席卷,以及“双碳”政策的进一步落实,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已经非常明朗,对于偌大一个上汽来说,没有理由会忍住不去瓜分这块巨大的蛋糕:

由上汽集团、张江高科和阿里巴巴联合打造的高端智能纯电动汽车品牌—IM智己,就是上汽对于高端新能源市场的理解。不过很可惜的是,按现在的形式来看,这个传统巨头新开的小号,竟然隐隐有了练废的趋势?

不妨先来聊聊上汽官方对智己汽车做出的定义——“高端智能纯电动汽车品牌”,好家伙,又是高端,又是智能,定语使用上的气势已经压人一头了。那么,它所谓的高端智能,究竟有几把刷子呢?

从上汽集团公布的“新四化”战略中可以看出,智己汽车卖点主要围绕电动化和智能网联化展开,而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新能源和车联网系统都是它切入市场的亮点。

01 智己的高端智能之路,靠什么?

在智能方面,智己搭载了IM AD完全自动驾驶辅助系统,其自动驾驶软件和算法均来自于上汽投资的Momenta,这套系统放在国家法规允许和高精地图开放的情况下,可实现通勤全场景智能辅助驾驶体验,其中包含遥控移车、远程召唤、记忆泊车、代客泊车、红绿灯启停、领航辅助、超级辅助驾驶等功能。

听起来是不是很牛逼?更加值得一提的是,Momenta作为一家技术领先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供应商,它基于深度学习的环境感知、高精度地图和路径规划算法等技术,可以为用户提供L3-L4高阶段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及产品。

除此之外,在自动驾驶技术的储备上,上汽还在海外投资了智加科技Plus.AI和创昂智能Tron.AI两家科技巨头。前者是一家重卡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提供商,拥有L4级全栈自动驾驶技术研发能力;后者则由上汽前高级工程师邓昂创立,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着眼于ECU为依托的整车电子架构,以此发明的上汽PMDC/PMU(能源管理)系统,已经为上汽累计节约了逾1亿元。

在上汽的逻辑中,智己作为后来者,并且背负着传统车企“大象转身”的固化压力,仅凭技术上的故事是不足以打动人性的。所以,它们还准备了一个跟造车新势力品牌具备差异化的亮点:聚焦于“新时代消费者对于‘我’的自我认同和自我表达”。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拗口?没错,小编也觉得这个故事有点宏大而空泛。其实翻译成大白话来看,就很好理解了:我们想造一台能自适应用户需求的车。

再具体一点,就是通过车上一大堆的传感器,将单个用户的驾驶信息都进行收集形成相应的大数据,然后再经过深度学习算法形成相应的特定路段驾驶模式,之后在通过OTA下放给其他的驾驶者。

这样,其余驾驶者如果刚好行驶在这条路,就可以提前获得更加智能的驾驶体验——比如你在莫干山的盘山公路,和在早高峰时期的北京五环,需要的动力、驾驶模式,甚至听的音乐都是完全不同的,有了“提前”做好的这些功课,系统就可以轻松备考,这还不卷死其它车企?

落地到应用上,这就是智己汽车大肆宣传的IMOS操作系统。

02 产品之外,智己的酷炫亮点有什么意义?

除了上面提到的前沿技术,智己身上还有很多酷炫亮点,例如这个估计大家都没有听说过的区块链技术:趁别的品牌还没注意的时候,智己汽车在NFT方面已经先走一步,被很多人称为国内最懂区块链的新能源汽车品牌。

所谓的NFT,全称是Non-Fungible Tokens,意思是不可互换的代币,在国外是一种可以交易的数字资产,允许炒作,部分作品甚至被拍卖到上千万美元;而在国内则是一种不可交易的“数字藏品”,不论价值大小,价格大多定位在0到100元。

在未来的汽车行业,NFT更像一种数据库技术:汽车厂商可以把车辆参数以NFT的形式放在区块链上,在出厂时就生成NFT,这样以后大家都能很好地使用数据。而目前来说,国外的豪华汽车品牌,像劳斯莱斯、法拉利、保时捷、宝马等主流汽车品牌都已经进军区块链,并推出自己的NFT作品。

举个例子,劳斯莱斯在21年10月宣传下一款Black Badge车型的时候,就把同款的NFT作为赠品送给了车主;而前不久的宝马也在腾讯的NFT平台幻核上发布了500份数字车型藏品,目前已有近3万人报名参与,可谓反响热烈。

所以,对于智己跟这些汽车品牌来说,销售NFT收藏品并不是他们的目的,而以NFT这种炫酷的方式作为纽带打造自身生态,并吸引更多消费者,才是他们的目标。

好了,故事讲完,问题来了:作为智己汽车的“开山之作”,智己L7在去年上海车展开启天使轮预售后,曾创下发布4天收到2万台订单的记录,但是一年过去了,最近的第一批beta版才交了200台。

03 没交车的一年,智己都干了啥?

对此,智己做出的解释是:从去年4月的天使轮预售后,智己就不断在用户沟通和反馈中调整、优化产品,并累计实现了超过30项的产品优化提升。

啊这,小编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合着你们让用户下订的时候,车子根本就达不到量产状态?先把开发中的功能写上去,放在吹牛不坐牢,随便吹也没人核实,可惜的就是盲信的消费者。

我们并不知道智己在第一次权益制定时收集了多少用户的反馈,但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思想是根深蒂固的。不然的话,一个2021年发布的产品,使用了“超前5年”的技术,但它实际上却是个期货,根本就不能交付客户,这又是不是欺骗消费者呢?

所以说嘛,大家都很期待创新,但科技与创意的前提,是“落地生花”。先有交付,才能收到用户真实的意见反馈,然后厂家再去迭代更新,这样的思路,不是更符合当下快速迭代的互联网造车思维嘛?

总的来说

从2020年11月26日官宣,到12月25日企业完成注册,到2021年1月13日品牌全球发布,再到4月20日发布首款轿车智己L7的“天使轮”预售。现在距离预算开始已经差不多过去了1年,而距离品牌官宣也过去了2年,这时候还不交付新车,多少有点说不过去了哇。

事实上,不管你的技术背书有多强,作为一家新晋的新能源品牌,智己最危险的阶段恰恰就是从发布新车到交付产品的这段空窗期。你不趁着这个时候讲好品牌故事、做好用户互动,竭尽全力让消费者记住你,你搁这嘻嘻哈哈呢?

2022-02-24

2022-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