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零跑t能源汽车什么价格?,

创业故事 如何“领跑”?零跑汽车的“全域自研”突围之路

随着新能源政策的推动,中国智能电动汽车产业蓬勃发展,智能电动汽车赛道的竞争异常激烈。本文描述了从安防产业跨界而生的零跑汽车,通过坚守“全域自研”之路突围智能电动汽车决赛圈的历程,以及其当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零跑的发展历程让我们深刻意识到企业掌握自主可控的关键核心技术的重要性,以及核心技术突破与互补资产利用对形成竞争优势的重要作用。

“你不懂车,造什么车?”这是2015年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零跑”)刚成立时,时年48岁的零跑创始人朱江明听到最多的质疑。

七年之后的2022年,朱江明带着火力十足的零跑强势回应——3月单月交付量破万;4月发布全球首款无电池包CTC技术,问鼎单月造车新势力交付榜首;5月推出主打“全域自研”的车型C01,交付量实现连续14个月同比增长超200%;6月迎来第十万台量产车下线,成为第五家达成“10万辆”交付里程碑的造车新势力;9月成为继“蔚小理”之后第四家在港上市的新势力车企。

“不被看好,是因为不被了解,不被看好,这让我们有了更多时间做自己的事情。我们在走一条和别人不一样的路,虽然有点慢,但是目标很清晰。”坚守自主研发之路,零跑加速入围了智能电动汽车的“决赛圈”,朱江明也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深耕全域自研的“内行人”。

但与此同时,智能电动车赛道已愈发拥挤。除了眼前的劲敌特斯拉,零跑还面临着并驾齐驱的老对手和更多弯道超车的新玩家。全域自研的加速后劲有多足?自研成本的燃油还能烧多久?品牌桎梏又将如何打破?加速向前的零跑,前路并不坦荡,朱江明也丝毫不敢怠慢,唯感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跌跌撞撞驶入赛道

将时钟拨回2015年,在切入新能源领域之前,朱江明被外界熟知的身份还是安防巨头大华股份副董事长兼CTO。这个把大华做到全球第二、管理超18000名员工、把产品卖到超180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家,毅然决然地在2021年12月申请辞去大华股份的所有职务。

“大华有一个千亿市值的梦想,而安防产业全球市场也就一千多亿的规模,更不可能由一家独得。”朱江明希望寻找到一个足够大的市场深耕下去。“2015年,我在西班牙一个富人小镇上看到满大街的雷诺电动车,萌生出再次创业的想法。”为何这一景象触动了朱江明的神经?身为连续创业者的他,敏锐察觉到其中的玄机:“我觉得汽车是为数不多中国比较薄弱的,还有机会进入的市场。截至2020年,中国品牌汽车的产销量是700万辆,全球产销量是9500万辆。中国的品牌占全球汽车品牌不到10%。但中国既是消费大国,又是制造业大国,我认为完全有可能在汽车赛道上做蛋糕;再加上新能源汽车慢慢进入大家的视野,电动化、智能化、无人驾驶正是我们这些做电子的创业者进入的最好机会。”

2015年12月,经内部孵化,零跑依靠着大华股份9000万的天使轮融资和多方面的支持横空出世。

判断是一回事,执行起来又是另一回事。汽车不同于摄像头,承载着更大“蛋糕”的同时,也意味着更大的成本或代价。

“2015年我刚想做汽车的时候,真不知道汽车有哪些专业,我去招人,要招哪些人,都是一抹黑。”在团队组建初期,零跑核心团队成员甚至没有任何汽车从业经历,在利用自有资金试错期间,还闹出了乌龙。

根据发改委和工信部共同发布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车企必须具备“产品资质”和“生产资质”才可生产纯电动汽车。为了解决生产资质问题,零跑在积极申请新能源汽车生产许可的同时,首先与长江乘用车第三方合作共同完成整车生产。后续花了3年时间,通过收购福建新福达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才解决了生产资质问题。

2019年3月,零跑S01终于正式上市,朱江明满怀期待地表示:“我们对这款车的销量很有信心,目标是2019年交付1万辆,到2022年交付20万辆。”但惨淡的销量给朱江明上了生动一课:截至2020年5月,S01共售出约1000辆,这与他的预期相差甚远。显然,消费者们对这一造型奇特的轿跑车不太买账。搭载着自主研发的一体式电驱总成,S01的动力表现强劲,但是其续航能力处于行业中端水平,品质、品牌、营销似乎也没有太大亮点。

此时,中国造车浪潮已经过了第一轮进入期,与零跑同一时期成立的“蔚小理”(蔚来、小鹏、理想)都已有所行动。蔚来上市了两款车,理想、小鹏均下线了量产车。如何与对手形成差异化竞争,已经成为关键问题。问题的解法,还要联系到朱江明在创业之初的“西班牙之旅”。

原来,朱江明几年前在西班牙看到的雷诺电动车,实际上是一种微型车,介于摩托车与汽车之间,外形酷似老年人的出行法宝“老头乐”。这种车的优势是,技术门槛低、价格便宜、普惠大众,“当前A00级市场上热门车型屈指可数,而且绝大部份的做工、动力、职能配置等都比较粗糙,市场缺少一款精品小车。”

为此,朱江明决定做一次别人不敢的尝试,推出一款微型车T03。即使是低端微型车,零跑也对T03进行了精心打磨。与国内市面的产品相比,它的做工、配置、空间存在明显优势,也是同价位唯一一款配备L2级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实现了越级的400km续航的车型,是一款真正的精品智能微型车。一经上市,T03便引爆市场,2021年交付量达3.9万台,占零跑汽车全年销量的80%以上。

凭借“老头乐”的爆红,零跑2021汽车销量排在了造车新势力的第5位,仅次于“蔚小理”和威马,终于驶进了智能电动汽车赛道的正轨。

全域自研积蓄原动力

尽管在市场方面表现得有些跌跌撞撞,进程也稍显缓慢,但是在技术方面,零跑却始终如一,从没停息脚步,行驶于“全域自研”路线上。如果说“全栈自研”更强调软件方面的自主研发,那零跑的“全域自研”便是要做到智能电动汽车软件与硬件核心技术全方位的自研自造,包括自研电驱、电池、电控三电技术、智能联网技术和自动驾驶技术。

“我虽然不懂传统的造车方式,但是我知道如何打造一家科技公司。”一路走来,朱江明坚定地认为这便是成功之道,“我们背后站着的大华股份,是中国头部智慧物联解决方案提供商。大华的技术本来就是从底层开始做起。”2002年,朱江明带领大华团队通过研发构建核心壁垒,率先推出了8路全实时嵌入式DVR,成功从外国人手中拿走价值100万美元的订单;2014年,通过技术创新与专利布局,HDCVI技术成为了全球安防监控摄像机的行业标准。也正是技术的坚守,帮助大华从零开始做到了安防行业全球第二。

图1 零跑汽车全套技术板块

相比安防,造车更是一个技术密集型行业,脚踏实地的强研发实力和专精产品的工程师精神才是制胜之道。“虽然自研自造投入很大,也非常辛苦,但造车是项长跑运动,自研核心技术是零跑坚持奔跑的原动力,可以帮助我们不依赖外部供应商。只有自身掌握硬件、软件,产品才能拥有绝对的竞争力。”

2015年成立时,零跑的技术开发人员比例一度达到80%,研发投入强度高达50%以上。7年时间里,零跑已自主研发了三大整车平台及“三电”系统、智能网联系统、自动驾驶系统三大核心技术,向外界证明:零跑是继特斯拉之后,全球第二家拥有智能电动汽车完整自主研发能力的厂商。

如果说微型车T03的推出是权宜之计,那么2021-2022年接连发布的中型SUV C11以及中大型轿车C01则是真正展现零跑技术实力的诚心之作,不仅搭载零跑自研芯片凌芯01,而且在三电系统、智能驾驶系统等方面展现出了强大的自研实力。

2020年10月,零跑发布了国内首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车规级AI智能驾驶芯片“凌芯01”,成为第一家自研自动驾驶计算芯片的国内车企,同时也是全球第二家,时间上仅晚于特斯拉。

在传统汽车链条中,多数车企由于无法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被锁定于产业链条的中下游,沦落为零部件的“组装厂”。智能时代,汽车产品开始逐步向电子行业靠拢,朱江明意识到只有从芯片级的底层电子技术逐个突破,才有可能摆脱传统车企遭遇的困境。特斯拉便是最好的例证,在掌握三电系统和自动驾驶技术,摆脱Mobileye之后,才能不受英伟达和英特尔束缚。

想要不在技术上被“卡脖子”,零跑唯有采取与特斯拉类似的逻辑。朱江明曾公开表示:“我们不需要Mobileye这样的芯片供应商,因为我们就是做这个起家的,对所有的底层玩法非常清楚。”他的底气在于,老东家大华自2006年起便开始了芯片自研,目前40%的芯片都由自己内部研发,内部使用。

凌芯01体现了零跑与其他造车“新势力”的根本差异。在汽车芯片供应短缺的全球背景下,凌芯01实现了中国化自主知识产权智能驾驶芯片从无到有的突破。

除了自主研发芯片,2022年4月,零跑更在国内首发了自主研发的智能驱动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再度成为了继特斯拉之后全球第二家发布CTC技术的车企。

图2 零跑CTC技术演进过程

何为CTC?简单来说就是“Cell-to-Chassis”,将电池电芯直接集成到车身底盘上,减少零件数量,以便在有限的空间里组装更多的电池。目前,续航和成本已经成为影响新能源车普及的两个重要因素。由于锂电池的密度问题,动力电池可提供的续航已经接近天花板,难以通过电化学体系的革新来提升续航里程。所以,在工艺以及结构上下功夫的CTC动力电池技术无疑是目前提升续航的最优解。“CTC电池技术将使新能源车成本能直接和燃油车竞争。”谈及CTC电池技术,宁德时代掌门人曾毓群毫不吝啬赞美之辞。

探索CTC动力电池技术的赛道中,绝不缺少等闲之辈。2020年,特斯拉就首次公开了CTC技术;除此之外,LG、宁德时代、沃尔沃和大众等电池和车企巨头也对其“垂涎欲滴”。谁能想到,零跑将这一新能源车的关键命脉抢装上车。

早在2016年,朱江明就从手机电池由分离式变成机身一体化中获得灵感,提出了电池底盘一体化概念,彼时还未有CTC动力电池技术的信息和定义。朱江明成立了跨部门项目组,亲自监督项目推进。经过不断的研发投入,2018年,零跑成为行业内较早完成CTP大模组方案的厂家之一。随后两年,零跑先后两次改版了CTC技术的工程实践方案,完成了CTC方案的设想,在不断试验论证及改进完善后,才最终成为全行业内最早实现CTC技术落地的企业。

坚守于全域自研战略,零跑每一款汽车的电池包都坚持自己研发,掌握了基于电芯、制造整个模组、电池包和BMS的技术能力,并且在车身、底盘设计等架构设计方面苦下功夫,才最终实现一体化设计。零跑CTC 技术的应用能够增加14.5%的电池布置空间,增加10%的综合工况续航,减少20%的零部件数量,提高25%的整车刚度。

后续零跑的所有产品都会采用CTC方案,除此之外,零跑还主动将该技术共享开放。零跑车身开发总监陈智家表示,“第一,对外开放可以广泛提升CTC集成技术的应用,让更多车企以及消费者了解CTC技术;第二,助力CTC技术的研发,像特斯拉和丰田一样,在原有的基础上开放会产生更多价值,促进更多创新。”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大华对全球HDCVI技术标准确立的贡献。

超越特斯拉?

一向低调的零跑,在2021年7月2.0战略发布会上高调宣布“三年内超过特斯拉”。此话一出,便掀起了轩然大波。面对质疑,朱江明却表现淡定。首先,所谓的超越特斯拉,指的是智能化领域的超越;其次,在中国市场上,智能汽车的弯道超车是完全有可能的。

在朱江明的定位中,未来的汽车将与传统汽车有很大的区别,不仅仅是在技术方面,更是在产品方面。未来汽车将有两种不同的商业模式,一种是完全代步的无人驾驶汽车;而另一种是人们的第三空间,是除了家和办公地点外最常使用的场景。我们将不再需要方向盘、油门、刹车,而是在这个第三空间内休闲娱乐、办公生活,这将是智能汽车的终极目标。也正因为基于智能底层技术,朱江明才会对超越特斯拉保持乐观。

朱江明预判,第一,从大环境来看,中国的人工智能技术已经世界领先,有非常多的技术人才,也理应在智能驾驶领域做到全球第一。第二,背靠大华,零跑间接拥有了超1700人的算法工程师团队和上万名技术研发人员,在智慧城市的车路系统中拥有雄厚基础,这是其他车企无法比拟的先天优势。第三,经过几年积累,零跑已经具备全域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vanced Driving Assistance System)的自研能力,在被誉为“智能驾驶奥林匹克”的谷歌Waymo智能驾驶算法2D实测中取得了第一名的佳绩,很有机会成为破局者。

截至2022年1月,零跑已获得及申报中专利1474项,已授权专利939项,发明专利占比超过40%,是专利技术领域覆盖最广,算法、电驱专利总数比第一的造车新势力企业。

2022年上半年,零跑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疫情和供应链“芯片荒”“电池荒”的困难,销售数据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同比交付量增长超265%,成为了增速最快的造车新势力。6月28日,零跑汽车迎来第十万台量产车的下线,成为了第五家达成“10万辆”交付里程碑的造车新势力。从5万台到10万台,零跑仅历时半年。

零跑之路,驶向何方?

2022年9月,零跑在港交所上市,成为继“蔚小理”之后第四家在港上市的新势力车企。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前路坦荡,零跑的加速之路依旧荆棘密布,对手如林。

零跑IPO募集资金总净额中约40%用于研发;约25%用于提升生产能力;约25%用于扩张业务及提升品牌知名度;约10%将用于运营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从比例上不难看出,零跑在全域自研的道路上,还需要更多的资金作为加速度的燃料。

根据招股书,2019-2021年,零跑的研发开支占比普遍高于第一梯队的“蔚小理”。然而,全域自研却还未能直接体现在市场竞争力上,让零跑独自承受了巨大的成本和风险。全域自研的代价是,每卖出一辆车,净亏损就达到了6.5万元,在外人看来,这无疑是一件赔本赚吆喝的买卖。

从融资情况来看,零跑自2018年1月启动Pre-A轮融资,至2021年8月C2轮共募集资金118.66亿元。虽然仍有“挥霍”的空间,但全域自研意味着要把自研的范围覆盖得足够广,然后再逐个深入。相比其他造车新势力,把一个细分技术吃透再扩展到更多领域的造车逻辑,零跑似乎要付出更多。

另一方面,性价比会不会成为品牌桎梏?

“为国人造豪车”是朱江明在零跑第四款车型C01发布会上喊出的口号。

18万~27万元,这个价格哪怕是买到一辆中大型燃油汽车,也称得上高性价比,更不必说是一辆车身超过5米,具备500km以上续航里程的纯电动车,而这就是零跑首款中大型纯电动轿车的定价,性价比一目了然。

实际上,零跑一直主打性价比的产品战略。两年前,零跑微型车T03便以超高性价比惊艳全场,时至今日仍是销量担当,一度助力零跑跻身造车新势力销售榜榜首。

在零跑的规划蓝图中,还将有八款定价区间为15万元至30万元的全新产品进一步冲击中国中高端主流新能源汽车市场。但显然,现阶段零跑的品牌储备,还缺乏“豪华”的气质。

当前中国新能源市场的基盘虽还在快速膨胀,但用户的需求也变得更为挑剔。多方混战之下,格局仍在变得愈发扑朔迷离,没有谁能够轻易拿到“决赛”的入场券。“核心竞争力的塑造本就非一朝一夕可以形成,零跑有这个心理准备,也相信当核心竞争力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可以厚积而薄发,拥有更多发展空间。慢,也就变成了快。”朱江明如是说。


2024-04-12

后面没有了,返回>>电动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