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汽车董事长女儿的名字是什么?她对公司发展有何看法?,长城汽车董事长女儿

她是张自忠95岁的女儿,反对邓超演自己的父亲,理由只说了7个字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2015年,正是抗战70周年纪念日。

在这样特殊的日子里,除了国家举办了各种纪念仪式之外,国内许多艺术工作者也将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搬上大银幕,让后人体会那段峥嵘岁月。

但是2018年,一位老人在看到八一电影制片厂制作的《百团大战》时却连连摇头,对着身边的儿女说,这个电影拍得不对。

原来这位老人是张自忠将军的女儿张廉云。

这个时候的她已经95岁,当看到银幕上扮演自己父亲张自忠的演员是邓超时,连连摇头,十分反对。

子女问起原因时,张廉云老人只说了七个字。

这七个字究竟是什么呢?让我们来先了解张自忠将军的一生,才能真正理解这其中的原因。

一、 出生名门,一心报国

张自忠出生于1891年,生在英雄豪杰辈出的山东地区。

他出生时,父亲还是清政府的官员,官至五品,家里也是当地的名门望族。

在这样的家庭里出生,张自忠自小的眼界格局就比同龄人要高。

当时的清政府软弱无能,对于外敌的侵略只会一味的退让,这些在张自忠成长的路上都有很深的影响。

他在读岳飞的《满江红》时,想到现如今祖国的现状,心中一腔报国热血汹涌翻腾。

父亲在世时,希望张自忠还是学文参政,6岁时就把他带在身边一同南巡江苏。

在父亲的悉心教导下,张自忠的文采斐然、胸有丘壑。

但是意外在张自忠14岁的时候就到来了,14岁那年,父亲死于疾病,他心中悲痛不已,随母亲将父亲的骸骨带回了山东。

回到山东的张自忠也曾消极过一段时间,后在母亲的安排下与门当户对的妻子成亲,过上了普通人的生活。

到了1911年,这个时候的张自忠已经二十岁,他考上了天津北洋法政学堂。

在学校里,张自忠接触了之前在家接触不到的思想,第一次了解到“三民主义”,第一次能够将心中的抱负与未来的方向相结合。

在同年,他加入同盟会,正式开始向心中的正义与保家卫国前进。

接触了新式思想的张自忠,跟随同盟会的同志们一起为革命运动活动。

但是逐渐的他发现,在这个乱世当中光会写宣传文章、上街喊口号,作用都是微乎其微的,真正能够说得上话的人,还是手握枪杆子的人。

张自忠从来都不是空想派,想到这里,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去当兵!

抱着这样的想法,他通过朋友的引荐来到了冯玉祥的西北军。

在军队当中他似乎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冯玉祥对于他这个有文化的高材生也十分看重,但还是建议他从基层历练。

于是张自忠从排长做起,不断磨砺自己。

经过几年的磨砺之后,他从排长升迁至旅长,到了1927年的时候,已经升任至二十八师师长。

张自忠能够一路迅速成长,和他的学识与眼界是分不开的。

因为出生名门,他的行事做派皆有儒将之风,但是对于部下的管理上,他也有着自己的坚持。

张自忠对于部下的要求十分严苛,对于士兵的训练也是一日不曾松懈。

有一个冬天,张自忠在军营里巡查,发现一个营的士兵们没有训练,他立马叫来了营长,询问是什么情况。

营长战战兢兢地回答道,因为今天下了雪,天气实在太寒冷了,于是就安排士兵进行一些室内的训练,就不到操场拉练了。

张自忠听完之后一言不发,只是脱下了自己的棉衣,首先跑到了操场上,其他士兵见状,心中顿感佩服,于是也跟在张自忠的后面,自觉开始拉练。

最后,他对着士兵说:

“如果敌人在下雪天来袭,你们难道也有这种畏难情绪?区区一场雪是无法阻止士兵的操练的!”

这样的严苛要求不是为了为难士兵,而是为了训练出一支真正的强军。

战场并非儿戏,战争是残酷的,如果在战场上不够强大的话,那么等待自己的只有悲惨的命运。

张自忠看似严苛对待士兵,实际上是用高标准让他们迅速成长。

在冯玉祥的西北军里,张自忠确实对于带兵打仗很有自己的研究,将士们害怕他,但是更多的是爱戴和敬重,大家从心底里认可这个统帅。

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了,几大军阀为了各自的利益宣布开战。

在几个月的大战当中,冯玉祥的西北军宣告败北,冯玉祥选择隐居山林,西北军也降的降、散的散。

想留在西北军里报效国家的希望破灭了,张自忠不得不再找出路。

而这个时候正是蒋介石收复北方军阀残余势力的时候,负责这个任务的是时任陆海空军副总司令的张学良。

张学良对于张自忠的感观还是很好的,蒋介石的本意就是把北边残余部队改编成边防军,从残部将领当中选一个做军长,张学良也有意让张自忠担任。

没想到张自忠却没有毛遂自荐,而是谦虚的说道:

“我的资历尚浅,我认为这个军长更应该由宋哲元先生来当,他的资历和声望都在我之上,由他当选实至名归。”

张学良对于张自忠的品格十分佩服,但是也尊重他的决定,最终任命宋哲元为边防军军长,张自忠则成为38师师长,负责长城一带的守卫工作。

二、 身死报国,只留战书不留家书

在喜峰口战役当中,因为日军火力凶猛,人数众多,38师的士兵渐露疲态,于是张自忠身先士卒,前往前线指挥。

他的亲临前线大大鼓舞了士气,最后终于将日军击退。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日军对我国开始了全面侵华,他们已经不满足于东三省,而想要全面侵吞中国广袤的土地与资源。

彼时,张自忠被任命为59军军长。

张自忠与日军的首次交锋在淝水,虽然成功拖延住了敌人进攻的脚步,但此战结束之后,并没有太多的时间留给他的部队休整。

1938年3月初,张自忠接到李宗仁的电话,要求他去解救被日军围困的庞炳勋一部。

其实李宗仁给张自忠打这个电话还是很有顾虑的,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两条。

第一条就是因为张自忠刚在淝水与日军打了艰苦的一仗,59军上上下下都需要休息调整。

如果让他们接着去临沂解救被围困的庞炳勋,那无疑又要面对一场恶战,这对于战士们的消耗确实是比较大的。

第二条原因就是私人原因了,当时张自忠和庞炳勋在中原大战当中都属于冯玉祥的手下。

但是开打之后,庞炳勋联合蒋介石背刺张自忠,带着自己的人马反而与张自忠开战,差点导致后者被抓。

照理说,面对这样一个背刺过自己的人,于情于理张自忠都应该不情愿去解救被围困的庞炳勋。

但是当李宗仁打电话给张自忠的时候,张自忠听完只回了两个字——可去。

李宗仁不免也惊讶,和他再次确认,张自忠只是说,为了民族大计而领兵打仗的人,都是友军。

这样的胸怀不禁令人动容,对于张自忠来说,个人的情感与民族大义相比,前者根本不值一提,他的心中是装有天下的。

在接到命令之后,张自忠要求全军急速前进,在命令要求的前一天就到达了临沂。

庞炳勋对于张自忠的到来十分意外,但是心中更多的是羞愧。

经过庞炳勋与张自忠的连夜探讨,他们决定在第二天凌晨全军暗度沂水,趁着日军在休息的时候,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这个策略十分有效,日军都还在睡梦当中,就被突然的袭击打懵了,立刻下令撤退,庞炳勋这时候立马打开城门,乘胜追击。

但是由于日军的数量庞大、武器精良,即使通过战术取得先机,之后日军与张自忠的部队也打了几天几夜。

双方在沂水岸边交锋数十次,每一次的交锋都伴随着大量的人员伤亡。

张自忠所部原本就刚经历了淝水之战,没经过多久的休整又奔赴临沂,全军的伤亡数字十分惊人。

就在这个时候,张自忠连下三道命令,将将士们的士气鼓舞起来,最终在3月18日击退日军,临沂被成功的守住了。

但是日军嚣张的气焰并没有被扑灭,日本对于中国的侵略仍然在继续。

1940年,李宗仁下令要在枣阳截住日军向南的步伐,而负责完成这一任务的,就是张自忠带领的33集团军。

这一战,无疑要付出的巨大代价。

张自忠深知此次任务的艰巨,他也似乎像预感到了什么一样,平日里朴素的衣着换成了笔挺的军装,带领着33集团军,奔赴枣阳这最后的战场。

到达枣阳之后,张自忠向全军发布了作战计划,但是电报被日军截获,日军通过密码破译,获得了张自忠所部的行动轨迹。

在其与大部队失去联系的时候,日军以三个师的兵力将张自忠带领的74师围困在南瓜店一带。

陷入孤立境地的张自忠决定正面迎敌,以剩余1000多人的兵力对抗日军6000多人,最终74师全体战死,包括张自忠。

在最后决战之前,张自忠让副官带了一封信给战区司令部。

他或许预感到了自己最终的结局,在信中仍然鼓舞其他还在战斗的同志们,信件内容至今读来仍然振聋发聩。

这就是张自忠,将军热血洒疆场,只留战书未见家书。

三、 邓超饰演张自忠,为何其女儿反对

在抗战胜利70周年的特殊日子里,由宁海强执导的《百团大战》上映。

其中,饰演张自忠将军的是知名演员邓超。

但是对于这个演员的人选,张自忠将军的女儿张廉云却不是很满意。

许多人对于张廉云的反对之声都十分不解,因为这部电影在剧情上突出了张自忠将军那令人动容的精神,并且演员邓超的演绎也十分精彩。

那么究竟是什么造成了张廉云的反对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只有七个字——邓超不是山东人。

首先,身为江西人的邓超在身高体型上和张自忠有一定的差距。

其次,邓超在饰演这个角色的时候只有30多岁,而事实上张自忠将军牺牲的时候已经快50岁了,年纪上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所以在表演的时候部分地方有些违和。

因为这些原因,张廉云并不认可邓超来饰演自己的父亲。

其实,无论哪个演员来饰演张自忠将军,可能身为女儿的张廉云都会觉得差一些精气神。

而对于观众来说,谁来演绎张自忠将军都不是最重要的。

重要的是我们作为中华儿女,需要将这种为国为民、不畏牺牲的精神牢牢记在心中,只有这样才无愧于先辈的付出。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2024-04-04

后面没有了,返回>>电动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