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人】1月汽车产销量环比下降,不必太在意

文 /《汽车人》齐策

在除夕前一天(2月8日),中汽协低调发布了1月份汽车产销数据。

中汽协强调了同比增长高,还将原因解释为新年促销和节前购车需求释放,以及去年春节月(2023.1)的低基数所致,对于环比大幅下降则未置一词。

环比下降的原因

今年1月,汽车产销分别为241万辆和243.9万辆,环比分别下降21.7%和22.7%,同比分别增长51.2%和47.9%。

其中,乘用车产销分别为208.3万辆和211.5万辆,环比分别下降23.2%和24.2%,同比分别增长49.1%和44%。乘用车的环比下降更多一些。

乘联会在8日倒是指出来,12月份有“部分销量透支”,这与《汽车人》此前的观点趋于一致。

而且,乘联会认为1月份部分车型价格回升,促销减少,构成了不利于1月销量的因素(环比下降)。这和中汽协的观点截然相反。这在历史上非常罕见,即两个行协面对非常相似的数据,给出180°的解读。

价格优惠是否在整体上有所收窄,很难计算。不过,新能源创业品牌正试图掀起新一轮价格战,是确凿无疑的。1月份,新势力(包括特斯拉)都有新的优惠活动出现。传统品牌是否在3月份跟进,重现去年的情形,有一定可能性。唯一有阻碍的是,去年12月,在渠道端压货有点超量,需要消化一阵子,能否有牌跟,是个未知数。

如果从环比角度,缩水由多到少的顺序,是乘用车、整车、商用车和出口业务(中汽协口径)。

出口受到影响更少。1月份汽车出口44.3万辆,环比下降11.2%,同比增长47.4%。

1月份整车出口有个比较重要的变化,就是奇瑞出口9万辆,同比增长71.5%,前者占据出口总量的20%,反超上汽(6万辆),首次拿到出口冠军。而且作为新加冕的冠军,其增速惊人,这意味着其优势趋于巩固,而非昙花一现。

当然,单月出口增速最高的是比亚迪,出口3.7万辆,增长2.2倍。未来两三年内,大概率出现奇瑞和比亚迪竞争出口冠军的格局,如果上汽仍能保有合资出口份额,守住第三问题不大。

燃油车混动化的进度分化

1月份没有出现产品序列大的变化。事实上,此前花了两年确立的趋势,也不可能在一个月内发生明显改变。中国品牌传统主机厂,仍在大刀阔斧地将全系燃油车混动化,资源投向、产品布局、市场销量都说明同一点。

在2024年第五周(1.29-2.4),插混销量比纯电高的车企有吉利、长安、长城。这三家非常符合刚才提到的趋势。而比亚迪已经完成了这一进程,其混动仍比纯电销量高。

赛力斯、理想是因为只有增程(理想纯电的MEGA尚未交付),而特斯拉、蔚来、小鹏、极氪只有纯电。对这些品牌而言,做两种能源方式的比较没意义。

上汽通用五菱、广汽乘用车、奇瑞、一汽-大众、零跑和华晨宝马,则是纯电产品超过混动。最多的是华晨宝马,纯电卖了2880辆,混动只有47辆,不具可比性。

这里面情况就比较复杂,上汽通用五菱所在的主力产品级别,纯电在很多场景优于混动,混动在10万元以下,性价比打不过纯电,这和品牌产品策略没关系。

而奇瑞、广汽乘用车都将重点放在纯电上,混动起步不慢,但产品加速度不如纯电。一汽-大众和华晨宝马情况类似。所有跨国车企对混动,表面上不够重视,实际上是在二代混动上(串并联)积累不够,有点跟不上竞争节奏。

后市看涨的理由

如果只看1月份销量数据,很难找到后市乐观的理由。

1月份动力电池装车量32.3GWh,同比翻倍,环比下降32.6%。其中,磷酸铁锂电池占据60.9%,同比增长84.2%,环比下降37.1%;三元锂电池同比增长131.9%,环比下降23.9%。

一般而言,装车量基本上等同于15-30天之后的销量。无论同比还是环比,基本上和整车产销量走势差不多。这表明交付周期还是相当短的,新能源库存周转应该比较快。

不过,1月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合计产量65.2GWh,环比下降16.1%,同比增长68%。这表明3月份之后,装车量将继续上扬,毕竟现在电池企业大部分都是按照长协单生产,能左右产量的,是未来整车销量,而非电池本身的量能。这预示着3月份新能源将继续迎来上扬走势。

作为经济大背景的1月CPI同比-0.8%,环比+0.3%;PPI同比-2.5%,环比-0.2%。CPI和PPI去年基期都比较高,不过这不是主要原因。CPI环比转正,表明筑底牢固。而国际大宗稳中有降,也反映到PPI上。

在地产仍然不振、中美利率仍然倒挂严重的情况下,CPI能环比转正,表明经济的韧性仍然比较强,这也暗示第一季度末尾,将迎来一波市场行情上涨。不过是否需要付出价格上的重大代价,还不得而知。

价格战有对冲效应,打价格战和补贴刺激一样,可以提前释放购买力,但无法建立长期需求。如果在一二季度连续走稳,表明整体经济走出谷底,消费者对收入和市场前景的信心,变得更充足。这对于整车市场是好消息,蛋糕落到谁手里,则是另一回事。

今明两年的竞争焦点

现在业内技术竞争正在转向无图或轻图NCA开城数量,这和去年《汽车人》预言的竞争焦点一。

如今开百城以上,有资格参与头部竞争,开200城可直驱上座,今年有极大概率出现“全国都能开”的无图和轻图方案。

而重图开几个城(只能局限于高清图资源丰富的一线、新一线城市),去年还值得大书特书,今年就成了落后生产力,至少不值得夸耀了。但《汽车人》可以再做个预言,仍然有品牌拿这一点做宣传,这可能不是技术线的原因,做技术的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也明白当前的生态位,只有急了乱抓的宣传口,才会饥不择食。

无图开城的背后,需要数据和算力中心的支持。如果是全国无限制,考虑到中国地理的广袤和用户数量,以及通信基础设施的不均衡,算力和数据中心分散部署,以至于逐渐寻求搭建“区域算力中心”,将成为2024年的新趋势。

眼下的主机厂不好干,不光要管生产、管品牌、管经销商,还要贴近终端用户,搞定数据和算力支撑(大模型)。后两者都是新课题。在AI时代,将同时考验车企的资源调度能力、技术前瞻性,以及运用技术实现品牌运营现代化的能力。

2024-02-09

2024-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