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帕克摩托车能否在雨天使用,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一枚硬币的生意也要做?看看犹太人的经商动机与财富密码

锋利的牙齿,敏捷的身手,强壮的身体,这些优势使鲨鱼成为海洋领域当之无愧的霸主。然而,在很久以前,鲨鱼却是海洋中唯一没有鱼鳔的鱼,由于缺少鱼鳔,鲨鱼不能任意在水中沉浮,只有靠不停地游动才能保证自己的身体不沉到水底。也正是由于不停地游动,造就了鲨鱼强健的体魄,使它成为鱼类中的最强者。

没有国家和土地的犹太人,如鲨

鱼一般,经过几千年在世界各地“游动”,登上了“世界第一商人”的宝座。他们虽然没有给人留下什么特别值得骄傲的宫殿和建筑,但却给我们留下了永恒的成功智慧。

塔木德智慧全集

一、成功是一种态度

1. 越是“不可能的”事做起来越顺当《塔木德》说:“世间的事非常奇怪,越是人们认为不可能的,做起来越顺当。”据说,犹太人哥伦布经常引用这句格言。

1485年5月,哥伦布到西班牙去游说:“我从这儿向西也能到达东方,只要你们拿出钱来资助我。”当时没有一个人阻止他,也没有人刺杀他,因为当时的人认为,从西班牙向西航行,不出500海里,就会掉进无尽的深渊,想要到达富庶的东方,是绝对不可能的。

可是,在哥伦布第一次航行成功,第二次又要去的时候,他不仅遇到了空前的阻力,而且还有人在大西洋上拦截并企图暗杀他。至于原因,非常明确,因为沿这条航线绝对能够到达富庶的东方,如果他再去一回,那儿的黄金、玛瑙、翡翠、玉石、皮毛、香料,会使他富比王侯,不可一世。

越是人们认为不可能的事,做起来越顺当。这一道理,在哥伦布死后就被人遗忘了。直至500年后,才在华尔街上被一位名叫巴菲特的美国人发现。

1973年,全世界没有一个人认为,曼图阿农场的股票能够复苏,有人甚至认为,曼图阿不出3个月就会宣告破产。然而,巴菲特却认为,越是在人们对某一股票失去信心的时候,这只股票越可能是一处大金矿。

果然,在他以每股5美分的价格买入2万股后,不到5年,他就赚了4700万美元。

哥伦布所发现的那个道理,前不久又被一个人发现。

这个人是法国的一个小男孩。这个小男孩7岁时,就创办了一个专门提供玩具信息的网站。当时没有一个人把他放在眼里,没有一家同类的公司视之为敌,也没有哪家行业公司会来找他签订行业约束条款。他们认为,这个网站只是一个孩子的游戏,成不了什么气候。

谁知结果却出人意料,这位小男孩不仅把网站做大了,而且在他10岁时,就通过广告收入成了法国最年轻的百万富翁。

越是一般人认为不可能的事,越是有可能做到。这话确实很有道理。大家都认为不可能,必然谁也不去关注,谁也不去攻击,谁也不去设防;再者,不可能实现的事,一般也没有竞争对手,第一个去做的人正好可以独自乘虚而入。

另外,一般人认为不可能的事,肯定是件十分困难、甚至难以想象的事。因为太难,所以畏难;因为畏难,所以根本不去问津,不但自己不去问津,甚至认为别人也不会问津。

犹太人相信,世界上真正的大业,都是在别人认为不可能的情况下完成的;在人类一步步从过去走向未来的过程中,没有不可能完成的事。

2. 成功不靠出身

《塔木德》说:“今天的穷人,明天未必还是穷人;今天的富人,明天未必还是富人;‘无’中可以生‘有’,‘有’也可以重新化为‘无’。”

拉比·约书亚是一个博学而朴实的学者。一天,罗马皇帝哈德良的女儿对约书亚说:“在你这么丑陋的人的脑袋里,怎么可能有了不起的智慧呢?”约书亚听了没有恼怒,反而笑容满面地问道:“在你父亲的宫殿里,葡萄酒装在什么样的容器里?”

公主说:“装在陶罐里。”

“陶罐!普通老百姓才把葡萄酒装在陶罐里,”约书亚说,“你应该把葡萄酒放在金银器皿里。”

于是,公主便令宫中的佣人把葡萄酒从陶罐里倒出来,装到金罐和银罐中,不久,所有的葡萄酒都变得淡而无味了。公主没想到事情会这么糟糕,于是就去找约书亚算账:“你为什么让我这样做?”

约书亚温和地说:“我只是要让你明白,珍贵的东西有时必须装在简陋而普通的容器中,才能保存其价值。”

“难道没有既出身好又博学的人吗?”

“有,”约书亚回答道,“但如果出身艰苦一些的话,他们的学问会更大!”

犹太人中的穷人遇到富豪子弟时,不会自卑,更不会觉得有什么可怕,因为出身富贵之家的人并不一定有学问。但是,对于有知识的人,无论穷人还是富人,犹太人都会对他非常敬重。这是因为犹太人只重视个人才华,而不会去看其家庭和出身。看重个人才华重于名门出身,是犹太人处世的重要观念,也是对待智慧和成功的态度,它激励了许多出身低下的人去积极进取,也体现了社会公平的原则,使许多出身卑微的犹太人成为杰出人物。这也是犹太人之所以能成功的奥秘。

3. 银行家罗斯的一封信

《塔木德》说:“如果你要成功,你应该朝新的道路前进,不要跟随被踩烂的成功之路。”

有一个年轻人,因为家贫没有读多少书,他去了城里,想找一份工作。可是,他发现城里没有一个人看得起他,因为他没有文凭。就在他决定离开这座城市时,忽然想给当时很有名的银行家罗斯写一封信。他在信中抱怨命运对他是如何的不公,“如果您能借一点钱给我,我会先去上学,然后再找一份好工作”。

信寄出去了,他一直在旅馆里等,几天过去了,他用完了身上的最后一分钱,也将行李打好了包。就在这时,房东说有他一封信,是银行家罗斯写来的。罗斯在信中并没有对他的遭遇表示同情,而是给他讲了一个故事。

罗斯说:在浩瀚的海洋里生活着很多鱼,那些鱼都有鱼鳔,但是唯独鲨鱼没有鱼鳔。照理来说,没有鱼鳔的鲨鱼是不可能活下去的,因为它行动极为不便,很容易沉入水底,在海洋里只要一停下来就有可能丧生。为了生存,鲨鱼只能不停地运动,很多年后,鲨鱼拥有了强健的体魄,成了同类中最凶猛的鱼。”最后,罗斯说:“这个城市就是一个浩瀚的海洋,拥有文凭的人很多,但成功的人却很少。你现在就是一条没有鱼鳔的鱼……当晚,这个年轻人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一直想着罗斯的信。最后,他改变了决定。第二天,他对旅馆的老板说,只要给一碗饭吃,他可以留下来当服务员,一分钱工资也不要。旅馆老板不相信世上有这么便宜的劳动力,便很高兴地留下了他。10年后,他拥有了令全美国人羡慕的财富,并且娶了银行家罗斯的女儿,他就是石油大王哈特。

依赖他人,追随他人去工作,自然要比自己动脑筋轻松得多。但是,若事事有人替我们想,替我们做,必定有害于我们事业的成功,也不利于我们的成长。自强自立,充分发挥自己潜在的能力,才能成为生活中的强者。

4. 受益一生的祖上遗训

《塔木德》说:“施舍的回报,决定于施舍中的友善程度。”

20世纪60年代,当他的家人带着他在美国迈阿密登陆时,全家所有的家当,是他父亲口袋里一沓已被宣布废止流通的纸币。

为了能在异国他乡生存下来,从15岁起,他就跟随父亲出去打工。

每次出门前,父亲都这样告诫他:只要有人答应教你英语,并给一顿饭吃,你就留在那儿给人家干活。

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海边小饭馆里做服务生。由于他勤快、好学,很快便得到老板的赏识。为了能让他学好英语,老板甚至把他带到家里,让他和自己的孩子们一起玩耍。

有一天,老板告诉他,给饭店供货的食品公司招收营销人员,假若乐意的话,他愿意帮助引荐。于是,他获得了第二份工作,在一家食品公司做推销员兼货车司机。

临去上班时,父亲告诉他:“我们祖上有一条遗训,叫‘日行一善’。在家乡时,父辈们之所以成就了那么大的家业,都得益于这四个字,现在你到外面去闯荡了,最好能记着。”

也许就是因为这四个字,当他开着车把燕麦片送到大街小巷的夫妻店时,他总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善事,比如帮店主把一封信带到另一个城市,让放学的孩子搭一下他的车,就这样,他乐呵呵地干了四年。

第五年,他接到总部的一个通知,要他去墨西哥统管拉丁美洲的营销业务,理由据说是这样的:该职员在过去的四年中,个人的推销量占佛罗里达州总销售量的40%,应予以重用。

他打开拉丁美洲的市场后,又被派到加拿大和亚太地区;1999年,他被调回美国总部,任首席执行官。随后,他又被提名出任下一届政府的商务部部长。

他就是卡罗斯·古铁雷斯。

现在,卡罗斯·古铁雷斯这个名字已成为“美国梦”的代名词,然而,世人很少知道古铁雷斯成功背后的故事。前不久,《华盛顿邮报》的一位记者去采访古铁雷斯,就个人命运让他谈点看法。古铁雷斯说了这么一句话:“一个人的命运,并不一定只取决于某一次大的行动;我认为,更多的时候,取决于他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小的善举。”

是的,一个人的命运往往取决于他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小的善举。自强不息者的前途是光明的。

5. 对自己有充分的信心

《塔木德》说:“一个人的价值不低于所有任何人的价值。”“超越别人的人,不能算真正的超越;超越从前的自己,才是真正的超越。”

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斯帕克急匆匆地回到家,准备把院子里一些必须做的工作处理掉。当他正在打扫院子里的落叶时,他5岁的儿子尼克走过来,拉了拉斯帕克的裤腿,说:“爸爸,我需要你帮我写一个牌子。

我打算把我的一些石头卖掉。”

尼克一直对石头很着迷,他自己从各处搜集了许多,此外,别人也送给了他一些,现在已有满满一篮子的石头,就放在他家的车库里。尼克定期为它们清洗、分类和重新堆放。它们是他的珍宝。

过了一会儿,尼克拿着他的牌子、一只小篮子和四块最好的石头朝车道尽头走去。在那里,他把石头一字儿排开,把篮子放在它们的后面,自己则在地上坐下来。斯帕克从远处注视着儿子,关注着事情的进展。

大约过了半个小时,没有一个人从那里经过。斯帕克走过车道来到儿子面前,想看看他在做什么。

“怎么样,尼克?”斯帕克问。

“很好。”他回答。

“这个篮子是做什么用的?”斯帕克问。

“放钱的。”他一本正经地回答。

“你给石头定价多少?”

“每块1美元。”尼克说。

“尼克,没有人会愿意出1美元买一块石头的。”

“不,有人愿意的!”

“尼克,我们这条街道一点也不繁华,没有什么人从这里经过,你为什么不把这些东西收起来,去玩一会儿呢?”

“不,有很多人从这里经过,爸爸。”他说,“人们在我们这条街道上散步,骑自行车锻炼,还有人开着他们的汽车到这里来看房子。这里有很多人。”尼克一直耐心地坚守着自己的岗位。

过了一小会儿,一辆小型货车沿着街道驶过来。当尼克精神抖擞地把他的牌子举起来使它正对着那辆小型货车的时候,斯帕克凝神注意观察着。当那辆小型货车从尼克面前慢慢经过的时候,他看见一对年轻夫妇正伸着脖子在看尼克的牌子上的字。他们继续沿着这条道路朝前方的死胡同开去,不一会儿,他们又原路折回来了。当他们再次从尼克身边经过的时候,车上的女士摇下了玻璃窗,斯帕克听不见他们的谈话,但他看到她转过头对那个开车的男人说了些什么,然后那个男人递给她1美元。她下了车,走到尼克面前,对那些石头做了一番仔细的观察比较之后,她选中了其中的一块,递给尼克1美元,然后开着车离开了。

斯帕克坐在院子里,看着尼克向自己跑过来,手里挥舞着那张1美元的钞票,嘴里大声嚷着:“我卖了1美元!”

相信自己是人生可靠的资本,它能使人努力克服困难,排除障碍,去争取成功。对于事业的成功,它比什么东西都更有效。如果你对自己有充分的信心,你就能做到任何事情!

6. 如果你认为行,它就肯定不是梦《塔木德》说:“我们无法左右命运,也不要被命运所左右。”

如果没有哥尔达·梅厄,就不可能实现以色列国家的独立,她是个执著而富有动力的女性。牺牲着自己的个人生活来实现一个梦想——一个自由、独立的犹太民族。她是这样一个梦想家,绝不让日常危机动摇自己对自由的犹太国家追求的自信、旺盛的热情和执著的愿望。哥尔达·梅厄的令人不可思议之处在于她只有两套衣服,但却被朋友和敌人们,乃至情人的妻子看做是最具魅力和吸引力的妇女。她几经饥饿的边缘,却依然为自己的政党斗志高昂;多年来过着死神随时降临的生活,却依然乐观向上,她随时愿意牺牲一切来追回童年时的梦想——犹太复国主义。她多年艰苦卓绝的生活,随时面对灭顶之灾的恐惧练就成无坚不摧的坚强意志,成为她走向顶峰的漫漫征途上的航向灯。

1948年5月14日,联合国投票通过以色列脱离巴勒斯坦独立,哥尔达·梅厄的梦想终于实现了。政界权威们说:“如果本·居利安是以色列之父,那么哥尔达·梅厄则是以色列之母。”在庆典盛会上,目睹自己毕生奋斗的胜利果实,她不禁泣不成声。如果当时有人告诉她——哥尔达·梅厄将在20年后的1968年3月17日被一致选举为她所挚爱的国家的第4任首相,她会震惊万分的。

这位在密尔沃基贫民窟长大,只受过1年大学教育的俄国移民,成为以色列独立宣言中唯一的女签名人,第一任驻苏大使,第一任劳动及保险大臣,第一位女外交大臣,第一位也是仅有的一位女首相。哥尔达·梅厄的精神、坚韧和自信帮助她建立起以色列王国,并让她成为国家第一位女首相。哥尔达·梅厄成为以后的妇女领袖,如玛格丽特·撒切尔和英迪拉·甘地的先锋榜样,也是所有有志于成为世界要人的妇女的激励榜样。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阿拉伯人加入轴心国时,哥尔达·梅厄四处游说敦促年轻的国民加入英国军队,对33000名犹太复国主义者加入英国部队起了关键作用。战争期间,她是犹太复国政治部负责人,在英国战时经济顾问委员会工作。1943年,哥尔达·梅厄负责与英国方面交涉有关巴勒斯坦国家管理问题,面对英国法官的威吓,她决不退缩,当他盛气凌人地对她说话时,她告诉他:“你用不着以这种态势跟我说话。”

人们喜欢她的率直。

在战后争取成立永久的犹太人国家的战斗中,哥尔达站在本·居里安一派——他们在犹太复国国家历史上最关键的时刻被捕入狱,他们任命哥尔达·梅厄为政府的执行领导人。这时,“艾格索达斯号”载着4700名无家可归的犹太人,包括400名孕妇,试图从北欧赶到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和英国人共同策划政治阴谋,由英国破坏者阻挡开往巴勒斯坦的航线,制造国际事件。哥尔达·梅厄只身前往客轮,在甲板上抵抗英国军队,说:“你们有胆的往前冲。”艾格索达斯事件后,英国战争委员会主任阿尔伯特·斯本塞说:“哥尔达是我遇到过的最能干的妇女,像丘吉尔先生一样,她以最简单的方法解决一切难题。”

1946年,联合国最后投票通过以色列脱离巴勒斯坦独立。秘书长詹姆斯·福莱斯托当时说:“4500万阿拉伯人企图将35万犹太人推入海中。”正是这时候,犹太人最后停止了为独立而进行的战斗,开始为生命而战斗,战斗异常激烈。在联合国决定后的最初两周里,有93名阿拉伯人、84名犹太人和7名英国人被杀。哥尔达·梅厄负责耶路撒冷地区,那是战斗最为激烈的地区,她刚毅地面对死亡的梦魇和血腥的屠杀,她一连数月每晚只睡4个小时。她告诉新闻界自己是如何看待当时的境况的:“我们力图保存生命,我们的邻国希望看到我们死亡,这已毫无回旋的余地了。”1946年戴维·金斯伯格在犹太人会议上说:“活力是对她最恰当的称呼……这不是一种风格和形态,也不是她刻意培养和学得的,这是她所具备的简单方法,是她生活中一直拥有的方法,也是她将永远保持的方法。”哥尔达·梅厄,这位能言善辩的演讲者,能一语中的地描绘复杂事情,她对他们的存活作了如下述评:“我们有个秘密武装,别无选择。”

哥尔达·梅厄是两次战争中的幸运者,在独立前夕,她奉命前去会见约旦国王阿布杜拉,以制止一触即发的战争。当被朋友警告她会被杀时,哥尔达·梅厄说:“只要我的行动能挽救一个犹太战士的生命,争取到一丝希望,我入地狱也在所不惜。”

哥尔达·梅厄假扮成一名阿拉伯人的妻子,穿过边界与阿布杜拉会面。实际上,后者比她更害怕,阿拉伯司机是“如此害怕,在我们到达目的地前,他让我们呆得远点”,国王问她为什么急不可耐地要成立独立国家,哥尔达·梅厄毫不畏惧地说:“我不认为2000年的时间可以被称为‘仓促急躁’。”她告诉阿布杜拉战争可以打,以色列肯定会赢。

哥尔达·梅厄在自传中说:“就我而言,纯粹凭借胆量,但我知道我们必须获胜。”

哥尔达·梅厄在创立新国家中第二项使命是筹集必需的资金。阿拉伯人做好了进攻的准备,以色列前线官员让哥尔达·梅厄争取放弃土地,因为他需要用于战争的坦克要花费1000万美元,她答应说:“好吧,你守在这儿,我去设法弄来1000万美元的坦克钱。”她后来说:“我是胆大妄为,我到哪里去弄这1000万美元?”她立即前往美国,四处活动争取援助,从她的政治榜样、女英雄爱莉诺·罗斯福那儿着手。

亨利·曼托是美国犹太复国运动的头目,他是强硬无情的大国沙文主义者,不认为值得为世界另一头只有几十万人的区区沙漠小国花费这么多钱,但曼托和许多男人一样,被哥尔达·梅厄的魅力所倾倒。他告诉报界:“哥尔达的热情犹如火炉,这位妇女真是妙不可言。”他后来又称她是“当今世界最强有力的犹太妇女”,她确实当之无愧。哥尔达在以色列争取独立的长期斗争中创造了伟大奇迹,她凭借自己的魅力、吸引力和无尽的能量,在3个月内筹到了5000万美元。这一举动的伟大性显而易见,你只要想一下5000万美元相当于沙特阿拉伯1947年全年石油赢利的3倍就可以了。

哥尔达·梅厄的座右铭是:“如果你认为行,它就肯定不是梦。”

她刚强的意志使她的梦变为现实。

成功的人在起步时,一定有充分信任自己能力的坚强自信心。他们的心情、意志,坚定到任何困难险阻都不足以使他们怀疑、恐惧,由此,他们也就能所向无敌了。

二、战胜挫折与失败

1. 成功与失败是双胞胎

我们先来看一则犹太寓言:

有一天,一位农夫弯着腰在院子里锄草,天气很热,他满头大汗,汗珠不停地顺着脸颊流下来。

“可恶的杂草!假如没有这些杂草,我的院子一定很漂亮,神为什么要造这些讨厌的杂草来破坏我的院子呢?”农夫这样唠叨着。

有一棵被拔起的小草正躺在院子里,它很平静地对农夫说:“你说我们可恶,也许你从来就没有想到过,我们也是很有用的。现在,请你听我说一句吧。我们把根伸进土中,等于是在耕耘泥土,当你把我们拔掉时,泥土就已经是耕过的了;此外,下雨时,我们防止泥土被雨水冲掉;干涸的时候,我们能阻止强风吹起沙尘。我们是替你守卫院子的卫兵,没有我们,你根本就不可能享受种花、赏花的乐趣,因为雨水会冲走泥土,狂风会吹散泥土……所以希望你在看到花儿盛开之余,能够想起一些我们的好处。”

农夫听了这些话,不禁肃然起敬。从那以后,他再也不会瞧不起任何东西了。

犹太人强调每一件东西都有用处,事物的好坏在于人对其的发掘、转换、变化。好东西并不绝对的好,必定会有一些缺陷;坏东西并不绝对的坏,它也有自身的特殊用途。

犹太人认为,人也是这样,每个人都有坚强的一面,同时也有脆弱的一面。不过,在人们视之为脆弱的一面中,也往往包含着许多有用的因素。逆境和顺境、失败和胜利也都如此。每一个人都能有作为,关键在于自身的努力与否。

犹太人不但纪念胜利的日子,同时也纪念败北屈辱的日子。

也许世人会嘲笑和讽刺这种做法,但是,几乎所有犹太人都相信一点:只要记住失败的那一天,就会产生强大的力量。

在犹太社会的纪念日中,最隆重的节日应该算是“逾越节”了。这一天是犹太人纪念他们重返以色列的日子。

现在依照习俗,犹太人在尼散月15日要全家聚在一起,吃一顿叫“西德尔”(意为“命令”)的逾越节家宴。这是逾越节最隆重的节日活动。正统犹太人家要使用一套专供逾越节使用的餐具。根据传统,桌上要留一个空盘子,并为先知以利亚单留出一个酒杯。这个酒杯通常用玻璃杯或金属杯,流行款式多为铜合金制成,其上刻有犹太传统图案。

家宴上每人喝四杯酒,开始和结束各一杯,席间两杯,纪念犹太祖先在埃及受的苦难以及在上帝的指引下,摆脱奴役,回到迦南的历史事件。家宴开始时,身着白袍的家长举杯为节日祝福。全家人喝第一杯酒,然后洗手。接着,家长把生苦菜和其他生菜蘸醋或盐水分给每个人,又将象征古代逾越了供品羔羊的羊胫骨和煮鸡蛋从特殊的逾越节家宴盘中取出。这些鸡蛋作为节日食品,象征着犹太民族被放在火上煮的时间越长,鸡蛋就越硬、越难破碎。接着人人唱歌、朗诵祷文。斟第二杯酒后,家中最小的孩子要提出下列问题:“为什么今晚与其他夜晚不同?为什么只吃‘马儿’?为什么吃生菜时要蘸盐水?为什么今晚倚着椅背吃?”然后,全家人依次诵读《哈加达》,复述《出埃及记》中有关犹太人摆脱奴役、获得自由的故事,作为对上述问题的回答,回答完毕后,喝第二杯酒。全家人再次洗手,分食“马扎”及蘸有酒和果酱的苦菜,然后开始上主菜。主菜用毕,家中年幼者要找出事先藏起来的半块“马扎”,作为甜食由全家人分食,这半块“马扎”象征古代在家宴时所食的逾越节羔羊肉。

这时,斟第三杯酒表示对上帝恩惠的感谢。全家人在齐诵《颂赞诗篇》声中,将这杯酒一饮而尽。接下来,斟第四杯酒,同时将桌上的以利亚杯斟满。打开家门,诵读一段欢迎先知以利亚光临的诗词。传说,以利亚很可能突然出现在逾越节家宴上,预报救世主弥赛亚降临的喜讯。饮完第四杯酒后,所有盘子里的食物都要吃干净,家宴在“明年相聚在耶路撒冷”的祝词中结束。

犹太人认为,遇到的苦难愈艰深,败北的次数愈多,就会愈坚强。

逾越节上吃苦菜和未发酵的面包是为了回味当时的苦难。

人生有成功,也有失败,这是必然的,犹太人普遍对失败持一种容忍、接受的态度。犹太人认为,如果一个人沉湎于成功的甜美,而忘掉了失败的苦涩,终有一天他会再次尝到失败的苦果。因为成功会使人松懈,使人自满,而失败却使人奋进。回味意味着不断攀登成功巅峰,舍弃失败即舍弃成功。

在犹太人看来,失败并不能证明自己的无能,只要能够自强不息,失败将是一次难得的契机。不敢面对和承认自己失败的失败才是真正的失败。

犹太人面对失败、挫折,确立忍耐制胜的法则是:对“失败”持正确健康的态度,不要恐惧失败,要懂得失败乃是成功必经的过程。焦点不要对着过错与失败,应对准远大的目标,活用自己的过错或失败。遇到失败时,千万不能气馁,要坚忍不拔,矢志不移。发现此路不通时,要设法另谋出路,使自己顺应环境,适应潮流。要善于伺机借势,等待机遇。

2. 执著的人才能成功

《塔木德》说:“当压力出现,迫使我们改变自己的法规时,我们要不顾一切地战斗,即使面临强敌也要战斗,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在《圣经》的《出埃及记》里,摩西表现出了超凡的“执著”。

当年,摩西带领他的人民逃出埃及。尽管有法老的战车在他们身后追击,但他们还是安全地通过了红海。他们认为危险和痛苦从此将远离他们了。但是不久,他们发现摆在面前的是一条漫长而又艰难的道路。

他们进入的国家是一片呈带状的土地,不很宽,在它的一侧是大海,另一侧是巍峨的群山。在大海和高峻的山脉之间是一片平坦的沙砾地。白天,灼热的太阳直晒头顶,找不到一片可以遮阴的树林。

他们走了很长很长的路,一直找不到水源。当他们终于在沙漠中找到一处水池时,里面的水却无法饮用。他们把这地方叫做“玛拉”,因为水苦。百姓们质问摩西:“我们拿什么解渴呢?”摩西呼求上帝帮助自己。他看到沙漠中生长着一些灌木丛,就把灌森木扔进水中,它们的叶子改变了水的味道,那水就能喝了。

随后,摩西带领他的人民来到一个叫“以琳”的地方。他们在那里找到了12眼泉水,附近生长着70棵棕树。对于这些在沙漠中跋涉的人来说,以琳简直像是天堂,于是他们就在这片绿洲安下营寨。

但是他们不能在以琳待很长时间,因为从埃及带出来的食物很快就吃光了。为了寻找食物,他们不得不继续上路。一离开以琳,他们发现自己又置身于茫茫沙漠,情况看来比以前更糟。大多数犹太人并不如摩西那么勇敢,他们中的一些人开始大声抱怨。他们对摩西说:“上帝还不如让我们留在埃及死掉好了,在那儿我们有肉吃,有足够的面包。你把我们带到这旷野,是要把我们全都饿死吗?”

摩西没有发火,仍然保持着他的勇气。他说上帝会帮助大家的。

晚上,当人们抬头望天的时候,他们看见天空中有一片像云一样的东西。当它飘近了,他们发现那不是云,而是成百上千只鹌鹑,被一阵强风从海上的岛屿吹向陆地。精疲力竭的鸟儿落到了地上,人们就把它们逮来吃了。

这夜露水很重。早上当人们醒来时,发现地上有许多像霜似的白色碎屑。摩西说:“这是上帝赐给你们吃的面包。”以色列人把这种东西叫“吗哪”。它是沙漠中的灌木分泌出来的一种树脂,必须在日出前捡拾起来,因为太阳一升起,它就会融化并消失。从他们以鹌鹑和吗哪果腹的地方出发,犹太人又沿着海岸继续前行。随后,摩西让他们改变方向,向着山区迈进。这是一些高峻、光秃和可怕的大山。他们再一次受到缺水的煎熬,一个个唇裂舌燥。“给我们水喝!”他们对着摩西叫嚷,“你带我们走出埃及是要让我们全都渴死吗?”

摩西以前曾经在这群山中生活过,在这里上帝教会了他许多东西。

他带领他的人民来到何烈山上的一处峭壁前,用他的手杖击打岩壁,一股水流喷射而出。这下犹太人感到满意了。当摩西把他们带到另一处绿洲时,他们更加心满意足了。在这个荒凉之区,这片绿洲是一个最葱茏、惬意的地方,到处是一排一排的棕树,泉水涌动向四处流淌,汇集成一条潺潺小河。许多个世纪之后,这片绿洲仍因其美丽而被称为“西奈的珍珠”。

犹太人都希望在此安营扎寨,长期居住下去,但是在此耽延时日对他们是一件危险的事情。沙漠中的野蛮部落之间为了争夺绿洲,经常发生战争。摩西挑选了一个叫约书亚的年轻人担任犹太人的军事指挥官,以防不测。

不久,一群亚玛力人出现在他们面前。他们骑在骆驼上,手执长矛,向以色列人发起了猛攻。摩西站在一座山顶上激励部众的士气,并向上帝求告。在他祈祷时,亚伦和户珥扶着他的手。由于摩西的祈祷,约书亚和他的战士赶走了亚玛力人。

尽管如此,他们不能在绿洲继续待下去了。摩西知道每一天都可能有比亚玛力人更强大的部落前来攻击他们。此外,摩西希望将他们带到能在那儿定居的国家,它还在山那边很远的地方。

于是,摩西带领他的人民继续前进,越过高山和深谷。那些高峻的山峰并不欢迎他们的到来。其中有些是火山活跃地区,时不时传来火山爆发的隆隆声,有时还会发生地震。但正是在与此类似的地方,当摩西第一次从埃及逃亡时,他看见了燃烧的荆棘,并听到上帝的声音,告诉他把他的人民带出埃及。就在同样的山中,摩西还将听到上帝的声音告诉他一些事情——甚至比以前听到的更加重要。

当以色列人在一个山谷中安下营寨后,摩西独自登上了最雄峻的西奈山。以色列人一直看着他,直到看不见为止。时间一小时一小时地过去了,摩西一直没有回来。

独立山顶,苍穹之下,群山环绕着摩西,他沉思着、祈祷着。上帝希望他怎样教导他的人民?他希望他们怎样做人?

摩西终于看到了他想知道的事情。摩西看见上帝的荣光走过身边,并听到上帝的声音告诉他应知的事情。上帝将从今以后所有人应遵守的诫约传授于他。

摩西在给百姓传授了十诫之后,又教导他们更多彼此相处的规矩。

他教他们如何在途中搭设帐篷,怎样保持洁净、健康,当有病人之时应如何行事。他告诉他们以什么来纪念上帝并侍奉他。他们要做一个漂亮的小柜子,称作“约柜”,将记有十诫的石板放在里边。他们还要用动物的皮做一个帐幕。无论他们在何处安营,都要将它竖起,以此作为他们向上帝祈祷的场所。

不久,以色列人离开了西奈山脚的谷地,接着上路,约柜抬在他们前面。摩西仍做他们的领袖。他经常遇到困难,就像刚刚离开埃及时那样,因此他们中的某些人一直抱怨不已。他们说吗哪已经吃腻了,他们也厌倦了长途旅行中的干渴。在茫茫沙漠中,他们甚至很难找到一眼泉水。他们怀念在埃及的日子,彼此说他们真希望此刻仍在埃及。当他们在埃及的时候,他们最渴望的事情就是逃出埃及,但他们现在忘记了这些,只记得在那儿能吃到好东西。

“我们思念的味道,”他们说,“黄瓜,还有甜瓜。”在埃及,尼罗河中的鱼任人捕捉,有新鲜的蔬菜、水果。但这儿除了沙子、灼热的太阳和空虚以外,一无所有。有一两次他们差不多要造反了。

当摩西从百姓的帐篷前经过,听到他们的抱怨时,他甚感悲伤,但他不能让他们看出他失去了勇气。他独自走到一边,在向上帝的祷告中诉说每一件事。看来上帝要他做的事情超出了任何人的能力。“我不能独自领导人民,”他说,“这担子对我太重了。”但是,当他祈祷时,上帝给了他新的力量,使他坚持下去。

经过漫长的旅行,他们终于抵达了遥远的北方,将山脉远远地甩在了身后,靠近了摩西相信是上帝指定给他们的地方。这也是很久以前亚伯拉罕听到的地方,它被称为“应许之地”。虽然摩西本人最终因为太老了没有进入那应许之地,但是他的执著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犹太人。

实现理想依赖的是执著的追求和埋头苦干的精神,而非动人的言辞。除了努力工作之外,没有任何捷径,更没有任何替代品。

3. 遭受挫折而不沉沦

《塔木德》说:“战胜自己的人,比战胜一座城池的人更有勇气。”

1958年,年轻的达斯汀·霍夫曼决定离家去纽约闯天下,他对家人说:“丢丑也决不丢在家门口。”

到了纽约后,霍夫曼几经挫折,终于被一家有影响的戏剧学院录取。课余时间,他打过各种短工。一开始,他到一家精神病院当护理员,他还记得第一天在男病房时的情景:“我简直吓呆了!一个中年人冲进大厅,对我说:‘下个星期我就出院了……我的荷兰老婆是个清洁工……小家伙,你的牙齿真漂亮,是你的吗?’那人漫不经心地来回走动,突然,他张嘴模仿起恐怖的响声,把我吓得六神无主。”

大约一个月后,他觉得在疯人院里待够了,就去当打字员和售货员,后来又找到一家剧院当检票员。他还干过如舞厅看门人、编织夏威夷花环及跑堂等几种临时性工作。这以后,他又去过纽约一家儿童俱乐部教授表演艺术。

霍夫曼事业上的转折是在他加入波士顿戏剧公司,成为一名性格演员以后开始的。刚进公司时,他在9个月中演了10部戏。评论家们说,他最出色的表演是在《等待戈多》中扮演奴隶司机波佐。该剧公演结束后,霍夫曼接到了百老汇一些演出商的邀请。导演格罗斯巴德有意让他担任《桥上眺望》的助理导演。直到1965年12月11日,《桥上眺望》剧组才结束了它连续780场的成功演出。

然而,霍夫曼并没有因此沾沾自喜,而是赶去百老汇参加试演,争取在《哈里,中午与黑夜》中得到角色。入选以后,为了能使自己更好地把握所饰演的角色,他干脆闭门谢客,躲了起来。

一天,他又不知去向,连导演也不知他躲在哪里,可第二天当他回到舞台参加排练时,他又对自己的角色十分熟悉,而且演得有板有眼。

之后,不断有制片商邀请他在百老汇担任重要角色。

然而,命运又捉弄了他,在参加完第一天的排练后,晚上霍夫曼来到他的女友家。当他用牛肉乳酪准备晚餐时,装乳酪的锅突然爆裂,滚烫的油溅了他一身,并引起厨房着火。当时霍夫曼慌忙用双手把火扑灭,结果他的手被烧成三度灼伤。事后他既没有去医院,也没有去找医生包扎,唯恐因此而失去百老汇获奖剧中的角色。但他的双手烧伤程度远比他自己想象的严重得多,感染扩至血液里,他不得不留医一个月。

经过一个月的治疗,霍夫曼康复出院。他不顾手上还裹着几层绷带,就急切地返回剧组排练。但当他来到剧组时,才知道他的角色已被别人抢去,这使他非常伤心。

为了能重返剧坛,霍夫曼每个星期都参加挑选演员的小品表演。大约一个月后,他又交上了好运,被选入另一家剧组。不料到了排练的第6天,导演关照他回去休息一两天或更长时间,言下之意是不用再回来排练了。导演明显对他的表演和一些怪癖不满。这一类意想不到的挫折,对霍夫曼来说已屡见不鲜,他已习惯在争议中激流勇进。失去又一次的登台机会显然又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但霍夫曼并没有就此罢休。

之后,由于在《第五匹马的旅程》一剧中演出成功,霍夫曼开始奠定了他在舞台剧中作为性格演员的地位。该剧演出结束后,他又在英国喜剧《哦》中成功地扮演了一个反叛角色——一个负责管理一间半自动化印染厂的锅炉房里的古板又可笑的管子工,这是他生平第一次担任主角。

霍夫曼成名后,《毕业生》、《午夜牛仔》、《伦尼》等影片为他赢得了巨大的声誉,《毕业生》甚至还获得了5项金球奖,不过在3次奥斯卡评奖中却失败了,这使霍夫曼受到了很大打击。当然,他最终并没有沉沦,他觉得自己的表演仍有巨大的潜力。

经过不懈的努力,1980年4月14日,在充满节日气氛的盛大授奖仪式上,霍夫曼一举夺得美国最有级别的第52届奥斯卡金像奖,成为美国电影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此后,他还连续两届担任金像奖授奖仪式的颁奖人。

没有纷乱就没有平静,没有紧张就没有轻松,没有悲伤就没有欢乐,没有奋斗就没有成功,这是我们生存和成功所要付出的代价。

4. 生活总会苦尽甘来

《塔木德》说:“笑对苦难,它最终也将会向你露出微笑。”

贝里·马卡斯的父母于20世纪20年代从俄罗斯来到美国,他们在纽威克的一个穷人聚居区安顿下来。他的父亲做木工活维持生计,母亲则料理家务。当时,马卡斯已有了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他的母亲在40多岁的时候患上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卧床不起。她的手脚关节变得像树枝似的粗糙和弯曲。为她看病的医生建议她再生一个孩子,认为怀孕将有助于她的风湿病的康复。于是,马卡斯便在第二年5月母亲节那天来到了人世。除医生外,每个人都对他的母亲能重新下地行走惊奇不已。

马卡斯家以前都用犹太人使用的国际语——依地语。他的母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巴谢特”。这句话的含义是:“这是上天的安排,生活总会苦尽甘来。”这是他的母亲面对艰难困苦时的一贯态度。她认定一切苦难都会过去,事情总会有好结果的。马卡斯的出生对她来说,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那就是“巴谢特”。

马卡斯后来说:“虽然母亲的风湿病没有完全康复,但她从不抱怨。她不时取下手上缠着的石膏绷带扔在一边,在冷水管下为我们洗衣服,或在大热天待在炎热的炉灶旁为我们做饭。春去秋来,严寒酷暑,尽管生活艰辛,她始终相信苦尽甘来这一道理。在我上学后不久,她便宣布,在家里谁也不准再讲依地语,必须讲英语。”她陪着马卡斯一字一句地学起了英语。

马卡斯的母亲就这样学习着成为美国公民。虽然离开了故土,放弃了自己的母语,但对她来说,这算不了什么,成为美国公民,为全家寻求更好的生活,这便是“巴谢特”。

马卡斯从小的理想是上医学院,毕业后成为一名大夫。作为一个穷学生,他就近进了路特格大学的纽威克校区,这样便可以住在家里而省下住校的费用。马卡斯开始学习医学预科课程,并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一天,系主任通知他,已经为他争取到了上医学院的奖学金。 但接下来的消息却令人失望:马卡斯仍需另外缴纳1万美元的费用。毫无疑问,他拿不出那么多钱。没办法,马卡斯只好退了学,搭顺风车到佛罗里达州去找工作。半路上,马卡斯和母亲通了电话。他告诉她,自己再也不可能成为一名大夫了。

“别着急,”她说,“说不定好事还在后头呢!”

马卡斯在餐馆当了一年服务生,然后到新泽西州,进了那里的药学院。毕业后,他开始营销药品,这让他接触到了商品零售业,并开始喜欢上了它。

后来,马卡斯跳槽到西部一个名为“便民”的公司,这是一家小型家装物品公司。在这里,他常看到不少自己动手装饰和修补住房的人来买各种家装必需品,但他们不可能在一处一次就买齐。为此,他突然有了一个主意:如果能有一家大商场,把所有的家装材料店,如厨卫设备店、涂料店、木材店全都包括进来,顾客岂不更方便?要是所有经销商都懂得修马桶或怎样安装吊扇,岂不更好?这便是马卡斯的梦想的起源。

如果不是马卡斯与老板的那次会面,他的梦想也许无法实现。1978年的一天,老板召见马卡斯,他便向老板谈了自己的建议。虽然他们过去在一些问题上有过分歧,这次,马卡斯仍希望老板能采纳自己的建议,把企业做大做强,将“便民公司”变成一家可能赢利的大型连锁超市。但老板认为马卡斯在他面前过分炫耀,自以为了不起,无视他的权威,因而将马卡斯解雇了。

这无疑如一记闷棍,打得马卡斯晕头转向。“我该怎么办?我如何才能重新找到工作?谁需要已进入中年的我?我怎么才能付清家庭开支的账单?”马卡斯当时有两个孩子正在上大学,还有一个在读高中。他向银行借的大笔抵押贷款必须按期偿还。他根本承受不起失业带来的后果。“我在‘便民公司’埋头苦干多年,为什么这种事偏偏发生在我身上?”

这时,马卡斯想起了母亲的那句口头禅。面对这种局面,他知道她的态度。虽然母亲已经过世,但此时,他仿佛听见她在说:“巴谢特。”对,总会有苦尽甘来的那一天,甚至到了这一步也不会例外。

于是,马卡斯抓住这个被解雇的机会,从头开始,决心自己当老板,着手实现创建一个大型家装材料总汇超市的构想。这个超市将面向人口众多的工薪阶层,他们是自己动手搞家装的主力,他这样做正好为他们提供了及时而又恰到好处的帮助。

马卡斯找到几个志同道合的合伙人,于是,一个名为“家庭”的大型家装材料公司应运而生。他们的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后来业务遍及全美,甚至开始扩展至全球。

现在,马卡斯已年满72岁。他一直忙忙碌碌地在零售业营销市场上工作了50余年。那时,他还不知道将来会怎么样,实际上现在他也不清楚将来会怎样。但有一件事他是清楚的——那就是母亲的口头禅,充满哲理的人生经验“巴谢特”——苦尽甘来。

耐心与时间甚至比力量和激情更为重要。年复一年的挫折,终将迎来收获的季节。所有已经完成的,或者将要进行的,都少不了那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坚忍不拔的拼搏过程。但是,生活总会苦尽甘来。

5. 驾驭和摆脱痛苦

《塔木德》说:“痛苦之中蕴含着一种力,而且痛苦是一笔财富。”

痛苦,不管愿不愿意,几乎每个人都会遇到。况且,痛苦是客观的,具有存在的必然性。痛苦有其特定的空间局限性和时间变动性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人们可以摆脱它、战胜它,以至将它转化为一种力量。也正是由于这些特点,决定了并非一切不幸都是痛苦,一切痛苦也并非都是不幸。问题是怎么控制和利用,也就是驾驭痛苦。正如犹太教牧师古许纳在其畅销书《好人遭受不幸时》中所说:“我们必须摆脱那些以过去的痛苦为中心的问题,例如‘为什么发生在我身上’之类的问题,改为提出展望将来的问题,例如‘既然这件事已经发生,我该怎样应付?’”

一个人如果能够把自己的痛苦发泄出来,痛苦就会自然地在自己的掌握中。但对于痛苦的过程,每个人必须以自己的方式去度过。因为要把心灵的创伤医好,最重要的就是要积极采取某种行动,而这种行动也就是对痛苦的控制和利用。

对痛苦的控制无非两种方法:一是摆脱,二是引导。摆脱痛苦最成功的办法就是寻找慰藉和转移注意力。但摆脱痛苦需要时间,痛苦必须用时间去克服,至于时间的长短,要视痛苦的程度和情形而定。必须注意的是,不管是哪种情况,如果对身处痛苦之中的人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认为他们应能够驱逐一切失眠、焦虑、恐惧、愤怒和自疑等痛苦症状并“迅速恢复正常”,往往会使他们感到彷徨、内疚和失去自信,令痛苦的过程更加长久、更加难以结束。痛苦的极至便是解脱。对于痛苦来说,获得解放的门径,往往也是脱离痛苦的门径。所以,在痛苦阶段,恰恰是在似乎一切行动将完结的时辰,新的力量诞生,产生莫大的支助,而这正是合理引导痛苦的结果。

聪明的犹太人相信,痛苦是一种财富,合理地控制和利用它,它将给你的人生以鼓舞和动力。

当然,犹太人是反对因痛苦而烦恼,整天郁郁寡欢的。《塔木德》说:“人死了以后,会被虫子吃掉,而活着的时候,也会被烦恼啃得体无完肤。”犹太人认为,不良情绪对健康是十分有害的,因此,一定要努力疏导和排解。以下是犹太人总结出的几种方法:(1)自然发泄

排解不良情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使之“发泄”。很多人有这样的体会和感受:当受了委屈或者悲痛欲绝之时,只要痛痛快快地哭一场,就会感到解除了抑郁、忧愁和悲恸,颇有轻松之感。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事例:突如其来的巨大悲痛,令人难以排解,这时有人劝说“哭出声来吧”,结果痛哭一场,往往能使人从悲痛中解脱出来。

“长歌当哭”当然也是一种排解的方法,此时的“哭”比“笑”

往往更有奇效。一些研究者对眼泪进行分析后认为,哭或其他感情冲动时流出的眼泪,其化学性质与眼部受机械刺激时流出的眼泪是不同的,前者中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其中有些生物化学物质,正是能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速或消化不良的“罪魁祸首”。当人哭时,这些物质较多的随眼泪排泄出来,对健康自然是有利的。从这个角度说,哭是机体对有害物质的一种自我调控功能。并且,“哭”出了烦闷、抑郁和悲痛,使人心情变得略为舒畅,也是对精神(心理)的自我调节方式之一。

(2)逐渐宣泄

情绪压抑,有时不宜一下子发泄出来,可采取分散疏导,逐渐宣泄的形式。一个人遇到不顺心的事,比如在恋爱中遭到挫折、亲朋好友去世、生活中发生重大事故、工作学习上或家中有不愉快的事等,怒由心头起,或心中泛起阵阵愁云时,首先应冷静下来,控制一下自己的感情,然后找诚恳、乐观的知心朋友或亲人,向他们倾诉自己的苦衷,或给亲人朋友写书信诉说苦闷、烦恼,在他们的开导、劝告、同情和安慰中得到力量和支持,消极的苦闷、忧愁和烦恼之情便会随之消散。所以,广交知心朋友,扩大社会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医治心理不良情绪的良药。

另外,写诗作赋,撰写文章,抒发自己的情感,也是宣泄不良情绪的有效方法。

(3)投身工作

任何理智和情感都可以化为行动的动力,无论是愉快满意的情感,还是悲痛不快的情感,都能激励人去工作和学习。人们常说的“化悲痛为力量”就是如此。意志坚强者可避免不良刺激,增强抗病能力;意志脆弱者,多神怯气虚,易遭受刺激而发病。事实证明,胸有大志,毅力坚强的人,能够有意识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4)转移化解

各种情绪的产生都离不开环境。避免接触强烈的环境刺激,有时是必要的,但最好能学会情绪的积极转移,即通过自我疏导,主观上改变刺激的意义,从而变不良情绪为积极情绪。比如,遇到烦恼、郁闷时,如果你爱好文艺,不妨听听音乐,跳跳舞;如果你喜欢体育运动,可以打打球、游游泳等,借以松弛一下绷紧的神经;如果你喜欢观景看戏,可以观赏一场幽默的相声、哑剧、滑稽电影;如果你天生好静,可以读一读内容轻松愉快、饶有风趣的小说和杂志。总之,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采取自己喜爱的活动,可以舒体宽怀,消忧排愁,怡养心神,有益于身心健康。

此外,当你心情不快、痛苦不解时,也可以漫步在绿树成荫的林荫大道上或视野开阔的海滨边。如果有条件,还可以作短期旅游,使自己置身于绚丽多彩的自然美景之中,陶醉在蓝天白云、碧波荡漾、鸟语花香的自然怀抱里,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会使你拥有豁达的心境,一切忧愁和烦恼之情也将随之消散。大自然可使你舒畅气机,忘却忧烦,寄托情怀,美化心灵。

6. 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塔木德》说:“不要自贬身价,以免别人看轻。”

一位犹太作家指出,积极的自我形象是走出贫民窟、危机和不幸童年的门票。女性幻想家格洛丽亚·斯坦内姆、奥普拉·温弗雷、简·芳达、艾恩·兰达、莉莲·弗农、玛丽亚·卡拉斯、玛丽·凯·阿什、哥尔达·梅厄和艾斯蒂·劳达等,都克服了贫困的环境或巨大的悲痛而达到成功的顶峰。她们早年生活环境并非如媒介所描绘的如同田园诗般美好。哥尔达·梅厄和艾恩·兰达两人年幼时便不断地与死亡抗争;丽莎·克莱伯恩和莉莲·弗农都是逃脱纳粹恐怖魔掌,以落魄的移民身份分别来到新奥尔良和纽约的;玛丽亚·卡拉斯在希腊从受战争蹂躏的饥饿线上挣扎过来;玛格丽特·撒切尔少年时代在二战炮火袭击的英格兰幸免于难。这些女性都在年少时从所失去的和所遭受的危机中学到了东西,并以此作为鞭策动力,她们善于将不利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以构建伸缩自如的自尊。她们早年的经历给她们留下了惊吓,但纯粹是生理上的,她们受伤的零件在伤口愈合后更为强健,通过将需求升华为积极的内在能量,她们都达到了各自领域的顶峰。

帮助她们克服早年不幸的一个因素,是内在对自己强烈的信任。

犹太人经常教导他们的孩子要树立强大的自我形象,不断警告他们是伟大而强盛的,他们由此臭名远扬(这些妇女中有六人至少有一位犹太父母)。甚至那些不是犹太父母的,其父母也沿用犹太人的传统,灌输自己的孩子树立无所不能的自我形象,她们被宠爱、受崇拜,并不断被灌输自己是伟大、不凡、聪明而又美丽的,可超过其他人,这种说教构造了有弹性的自尊,帮助她们克服早期的不幸与灾难。大多数女性以后承认,她们那时便相信自己长大后会不平凡。

她们中许多人儿时在学校被认为早熟或比别的孩子聪明。奥普拉·温弗雷、琳达·沃切纳、艾恩·兰达、麦当娜和简·芳达都承认自己有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她们认为自己比朋友们更聪明,更有才能,这一自我认识使得她们在学校和日后的生活中取得更大更高的成就,也强化了她们的自我形象,她们相信自己不同寻常。她们以精神优越感行事,从而激励自己攀行。

这些妇女往往对自己的卑弱和不安进行过度补偿。强大的个体由不安和超成就所驱动,以平息内心的恐惧。她们中许多人是与众不同的,这在她们很早的生活中就定势以“不同”观点作为积极的品格,而非不利因素。因而,当同伴告知自己与众不同,只会成为她们自尊强化的积极因素,她们往往将自己的与众不同作为一种财富,而绝非负担,以此来强固自我形象。

自信使我们确立超凡的形象,能够应付任何挑战;自尊使我们表现出色,而热情是自信和自尊的根源。

7. 坚持不懈地朝目标迈进

《塔木德》说:“生命有限,时光荏苒,只有奋斗不已,方能生生不息。”

罗森沃德是全美最大的百货公司西尔斯·罗巴克公司的最大股东,他也是全美20世纪商界风云人物。然而,这个做服装生意起家的富翁也经历了许多创业时的失败与艰辛。

罗森沃德于1862年出生在德国的一个犹太人家庭,少年时随家人移居北美,定居在伊利诺依州斯普林菲尔德市。

罗森沃德的家境不好,为了维持生活,中学毕业后,他就到纽约的服装店当跑腿,做些杂工。罗森沃德从年幼时就受犹太人的教育影响,他拥有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他确信凡人皆有出头之日,一个人只要选定了目标,然后坚持不懈地朝目标迈进,百折不挠,胜利一定会酬报有心人的。本着这种精神,罗森沃德十分卖力地赚了几百美元。

“我要当一个服装老板。”这是罗森沃德的奋斗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除了在工作中留心学习和注意动态外,把全部的业余时间都用于学习商业知识,找有关的书刊阅读。到1884年,他自认为有些经验和小额本金了,便决定自己开家服装店。可是,他的商店门可罗雀,生意极为不佳,经营了一年多,把多年辛苦积蓄的一点血汗钱都赔光了,商店只好关门。罗森沃德垂头丧气地离开纽约,回伊利诺依州去。

痛定思痛,罗森沃德反复思考自己失败的原因。最后,他找出了缘由:服装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但也是一种装饰品,它既要实用,又要新颖,才能满足各种用户的需求。而自己经营的服装店,没有自己的特色,也没有任何新意,加上自己的商店未建立起商誉,没有销售渠道,所以注定会失败。针对自己出师不利的原因,罗森沃德决心改进。他继续学习和研究服装的经营办法。他一边到服装设计学校学习,一边进行服装市场调查,特别是对世界各国时装进行专门研究。一年后,他对服装设计已有了一些心得,对市场行情也看得较为清楚。于是,他决定重整旗鼓,他向朋友借来几百美元,在芝加哥开设了一间只有10多平方米的服装加工店。服装店除了展出他亲自设计的新款服式图样外,还可以根据顾客的需求对已定型的服饰改进,甚至完全按顾客的口述要求重新设计。由于他的服装设计款式多,新颖精美,加上灵活经营,很快博得了客户的欣赏,生意十分兴旺。两年后,他把自己的服装加工店扩大了数十倍,并把服装店改为服装公司,大批量生产各种时装。从此以后,他便财源广进、声名鹊起。

在人生的征程中,失败时常发生,每个人都不必悲观,因为失败并不意味着没有希望,相反,“失败”是成功之母,活用失败与错误,是自我教育和提高的有效途径。

三、寻找做事的方法

1. 确立明确的目标

《塔木德》说:“一位百发百中的神箭手,如果他漫无目标地乱射,也不能射中一只野兔。”成功的犹太人非常清楚明确的奋斗目标的重要性。

在人生的竞赛场上,没有确立目标,是不容易取得成功的。许多人并不缺乏信心、能力、智力,只是确立目标或没有选准目标,所以没有走上成功的道路。道理很简单,正如一位百发百中的神技射击手,如果他漫无目标地乱射,其结果可想而知。又如驴子一天到晚绕着石磨不停地转动,但是什么地方也到达不了,也是因为它没有目标的缘故。

犹太人大卫·布朗是英国的一位商人,他的发迹过程,就是他一生确立目标的实现过程。他出生于1904年,父亲经营一间小型齿轮制造厂,几十年来一直惨淡经营,仅能赚取一点生活费。尽管如此,布朗的父亲还算是一个头脑清醒的人,他总结自己没有选好奋斗目标的教训,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

为此,他严格要求布朗勤奋学习和读书,每逢假日就规定他到自己的齿轮厂去参加劳动,与工人们一起艰苦工作,绝无特殊照顾。

在家庭的教育下,布朗在工厂里工作和生活了较长时间,养成了艰苦奋斗的精神,熟悉了工业技术的知识,形成了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

这样,布朗父亲的目标总算实现了。而布朗自己的奋斗目标,不在于齿轮厂方面,而是利用自己在齿轮业务积累的经验,往赛车生产这个目标去奋斗。通过观察,他发现当代人对汽车使用已普及,预感汽车大赛将会成为一种流行的娱乐活动。于是形成了他的奋斗目标——大力发展赛车。就这样,他克服了重重困难,成立了大卫布朗公司,不惜成本聘请专家和技术人员搞设计,采用先进技术设备进行生产。1948年,在比利时举办的国际汽车大赛中,布朗生产的“马丁”牌赛车夺魁,大卫布朗公司由此一举成名,订单如雪片般飞来,布朗从此走上发迹之路,他的父亲及他自己确立的目标都实现了,可谓一箭双雕。

爱因斯坦一生所取得的成功,是世界公认的,他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他的一生,亦是典型的为目标奋斗一生。

爱因斯坦出生在德国一个贫苦的犹太家庭,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加上小学、中学的学习成绩平平,虽然有志于往科学领域进军,但他有自知之明,知道必须量力而行。他进行了一番自我分析:自己虽然总体成绩平平,但对物理和数学有兴趣,成绩较好,看来只有在物理和数学方面确立目标才能有出路,其他方面是不及别人的。因而他读大学时选读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物理学专业。

由于奋斗目标选得准确,爱因斯坦的个人潜能就得以充分发挥,他26岁就发表了科研论文《分子尺度的新测定》,以后几年他又相继发表了4篇重要科学论文,发展了普朗京的量子概念,提出了光量子除了有波的性状外,还具有粒子的特性,圆满地解释了光电效应,宣告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及人类对宇宙认识的重大变革,取得了前人未有的显著成就。

由此可见爱因斯坦确立目标的重要性。假如他当年把自己的目标确立在文学上或音乐上(他曾是音乐爱好者),恐怕成就就不如在物理学上那么辉煌了。

爱因斯坦确立的奋斗目标的实现,与他能准确地选择学习目标和道路是分不开的。他在16岁时就意识到,知识的海洋浩瀚无边,学者不宜在这个海洋无方向地漂荡,而应选定一个距离自己最有利的目标扬帆前进,避免耗费人生有限的时光。爱因斯坦在学习中善于根据目标需要进行,使有限的储存空间得到充分的利用。他创造了高效率的定向选学法,即在学习中找出能把自己的知识引导到深处的东西,抛弃使自已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东西,从而使自己集中力量和智慧攻克选定的目标。他曾说过:“我看到数学分成许多专门领域,每个领域都能费去我们短暂的一生。……诚然,物理学也分成了各个领域,其中每个领域都能吞噬一个人短暂的一生,我不久学会了识别出那种能导致深化知识的东西,而把其他许多东西撇开不管,把许多充塞脑袋,并使其偏离主要目标的东西撇开不管。”他就是这样指导自己的学习的。为了阐明相对论,他专门选学了非欧几何知识,这样的定向选学法,使他的立论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和正确完成。如果他没有意向创立相对论,是不会在那个时候学习非欧几何的。如果那时他毫无目的地涉猎各门数学知识,相对论也未必能这么快就产生。爱因斯坦正是在10多年时间里专心致志地攻读目标相关的书和研究相关的目标,终于在光电效应理论、布朗运动和狭义相对论3个不同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爱因斯坦不但有可贵的自知之明,而且对已确立的目标矢志不移。1952年,以色列国鉴于爱因斯坦科学成就卓越,声望众高,加上他又是犹太人,当该国第一任总统魏兹曼逝世后,邀请他接受总统职务,他婉言谢绝了,并坦然承认自己不适合担任这一职务。确实,爱因斯坦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这是他终生努力奋斗才实现的。如果他当上总统,未必会有多大建树,因为他未曾显示过这方面的才华,也未曾为此目标做过努力。

犹太人不论从商从政还是从事科学事业,都注重确立人生奋斗目标,然后全力以赴,终至成功。目标决定了一生,激励人们不畏千辛万苦,充分发挥其潜在能力。犹太人在确立目标时注意切合个人实际和环境,不会把自己的奋斗目标确立在可望而不可即的位置上。比如,爱因斯坦不会把自己的奋斗目标确立在总统位置上,即使别人推崇他往此目标去,他也不接受。生活中有的人心比天高,却力不从心,甚至不肯做出努力,最终必将以失败告终。

2. 把心专注在一个地方

《塔木德》说:“得到太多,必有所失。”“把你的心(思想)专注在一个地方。”

《塔木德》中有这样一则故事:

一个人找到智者约瑟,看到约瑟正在树上摘苹果。

“尊敬的约瑟,我有一个问题要问你。”这个人喊道。

“我现在不能下树回答你的问题,因为我今天受雇于这里的庄园主,我的时间是属于他的。”

约瑟因为在树上说了拒绝回答问题这一句话,影响了摘苹果,收工后主动向庄园主提出扣下一点工钱。

由此可见,做事专注、集中精力也是犹太人的一个特征。

犹太人因其民族的特性和所处的环境,普遍都能从小怀志,确立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正因如此,许许多多的犹太人能集中人生有限的时间和力量去攻克一个目标,所以成功率比别人高。

聪明人能够专注地干一件事,直到成功,勒韦就是这样一个聪明人。

勒韦是美国著名的医师及药理学家,1936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1873年,勒韦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的一个犹太人家庭。他从小喜欢艺术,对于绘画和音乐都有一定的造诣。但他的父母对犹太人深受各种歧视和迫害心有余悸,不断敦促儿子不要学习和从事那些涉及意识形态的行业,要他专攻一门科学技术。他们认为,学好数理化,可以走遍天下都不怕。

在父母的教育下,勒韦放弃了自己原来的爱好和专长,进入斯特拉斯堡大学医学院学习。

勒韦是一位勤奋志坚的学生,他不怕从头学起,他相信专注于一,必定会成功。带着这一心态,他很快进入了角色,专心致志于医学课程的学习。心态是行动的推进器,他在医学院攻读时,被导师的学识和专心钻研精神所吸引。这位导师叫淄宁教授,是著名的内科医生。勒韦在他的指导下,学业进步很快,并深深体会到医学也大有施展才华的天地。

从医学院毕业后,勒韦先后在欧洲及美国一些大学从事医学专业研究,在药理学方面取得较大进展。由于他在学术上的成就,奥地利的格拉茨大学于1921年聘请他为药理教授,专门从事教学和研究。他在那里开始了神经学的研究,通过青蛙迷走神经的试验,第一次证明某些神经合成的化学物质可将刺激从一个神经细胞传至另一个细胞,又可将刺激从神经元传到应答器官。他把这种化学物质称为乙醚胆碱。1929年,他又从动物组织中分离出该物质。勒韦对化学传递的研究成果,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突破,对药理及医学上作出了重大贡献,因此,1936年,他与戴尔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尽管勒韦是杰出的教授和医学家,但他和其他犹太人一样,在德国遭受到纳粹的迫害,当局把他逮捕,取消他的德国国籍并没收全部财产。后来,他逃脱纳粹的监视,辗转来到美国,并加入了美国国籍,受聘于纽约大学医学院,开始了对糖尿病、肾上腺素的专门研究。勒韦对每一个新的科研项目都能专注于一。不久,他这几个项目都获得了新的突破,特别是设计出检测胰脏疾病的勒韦氏检验法,对人类医学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生活中,一个人确定的目标要专一,不能经常变幻不定。

确立目标之前需要做深入细致的思考,权衡各种利弊,考虑各种内外因素,从众多可供选择的目标中确立一个。

同时,一个人在某一时期或一生中一般只能确立一个主要目标,目标过多会使人无所适从,应接不暇,忙于应付。

有一位房产商人,居然记不清自己手头到底有多少宗交易。他先是做一座建筑物的生意,接着增加到两座,后来范围更大了,终于扩展到别的业务。他回忆说:“刺激得很,我在试验自己的极限。”

有一天,银行来了通知,说他扩张过度,冒了太大风险,决定停止给他信贷。于是,这位奇才失败了。起初他怨天尤人,埋怨银行,埋怨经济环境,埋怨职员。最后他说:“我明白我没有量力而为,欲速则不达。”

答案是重定目标,找出他最拿手的生意——发展地产。他熬了好几年,终于又慢慢振作了起来。如今,他又成了一位成功的商人,做事也更有分寸了。

生活中有的人之所以没有什么成就,原因之一就是经常确立目标,经常变换目标,所谓“常立志”者就是这样一种人。

在太多的领域内都付出努力,难免会分散精力,阻碍进步,最终一无所成。那些对奋斗目标用心不专、左右摇摆的人,对琐碎的工作总是寻找遁词,懈怠逃避,因而注定要失败。如果我们把所从事的工作当做不可回避的事情来看待,就能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迅速将它完成。

3. 凡事都有解决的窍门

《塔木德》说:“办法总比困难多,凡事都有解决的窍门。”

有一天,两个女人来见所罗门王,站在他面前。其中一个说:“陛下啊,这女人跟我住同一个屋子,我在家生孩子的时候,她正住在那里。我生了一个男婴,两天后她也生了一个男婴。这屋子里只有我们两个,没有别人。一天晚上,她不小心压死了自己的孩子,就半夜起来,趁我熟睡时抱走我的孩子,放在她床上,然后把她那死了的孩子放在我的床上。第二天早晨,我醒来要给孩子喂奶,发现他已经死了,再仔细一看,才知道那并不是我的孩子。”

另一个女人说:“不!活着的孩子是我的,死的才是你的!”

第一个女人回答:“不!死孩子是你的,活着的是我的!”

她们在所罗门王面前就这样争辩起来。

所罗门王心想:“既然她们都说活孩子是自己的,死孩子是对方的,那么……”他对待从说:“拿一把刀来!”侍从把刀拿了进来。

所罗门王下令说:“把这活着的孩子劈成两半,一半给这个女人,一半给那个女人!”

孩子的母亲心疼自己的儿子,就对所罗门王说,“陛下,千万不要杀这孩子!求你把他交给那女人好啦!”

另一个女人却说:“不必给我,也不要给她,把这孩子分成两半吧!”

所罗门王说:“不可杀死这孩子!把她交给第一个女人,因为她才是孩子真正的母亲。”

以色列人听说所罗门王这个英明的裁决,都非常敬佩他。他们知道上帝赐给他智慧,使他公平地审判案件。所罗门王不愧为睿智的君王,眉头一皱,就解决了一桩棘手的疑案。

那个“恶毒”的女人,不仅想夺人之爱,而且还想将孩子一分为二,以求心理平衡。但上帝是公正的,正义终将战胜邪恶。

由此可见,凡事都有解决的窍门,只要我们肯动脑筋,勤于学习,善于运用自己的智慧,也会像所罗门王那样充满睿智。

4. 脚踏实地,循序渐进

《塔木德》中有一句流传甚广的格言:“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1872年,犹太人哈同来到中国上海谋生,当时他24岁,年轻力壮,但身上除了穿着外,几乎一无所有。他立志来中国赚钱发财,但他一无资本,二无专业知识和技术。为此,他决心先立足,因其长得身材魁梧,他在一家洋行找到了一份看门的工作。换作别人也许是不愿干的,相貌堂堂,年轻高大,却屈于当站门雇员。但哈同却不那么想,他认为看门赚来的钱也是一种报酬,没有丢脸和失身份的感觉。而且,他有更深层次的考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这份工作上找个立足支点,今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积蓄力量,最后能找到赚更多钱的路子。

在当看门工时,哈同非常认真,忠于职守。晚间,他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阅读各种经济和财务方面的书籍,知识增进很快。不久,老板觉得他工作出色,脑子精灵,便把他调到业务部门当办事员。

哈同一如既往,工作业绩不错,逐步被提升为行务员、大班等。这时,他的收入大为增加了,早怀壮志的他并没有因此而知足。他认为自己创业的时机到了,1901年,他辞职了,开始独立经营商行。

哈同自办的商行取名为“哈同洋行”,为了赚取更多的钱,以经营洋货买卖为主。他卖的洋货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品相对较少,消费者难以“货比三家”,因而赚取了高额利润。几年间,他赚了许多钱。

随着资本的增多,哈同没有放缓自己的追求,开始从事买卖土地和放高利贷的业务。他买入的土地大多从一些急于等钱用的人手中获得,所以他把价钱压得很低,卖主不得不就范。接着,他将低价买入的土地租给别人造屋,到一定年限后收回,这样连房产也归他所有了。此外,他自己也投资建造楼房用于出租,从中获取惊人的利润。就这样,他成为了大富豪。

和哈同一样,犹太巨商大多是白手起家,刚刚从业时多从事最底层的工作。他们的一大共性是都能将平凡的工作干得十分出色。

洛克菲勒16岁开始为一个小商人做会计助理,因工作有条不紊,精细认真,深受老板赏识;钻石大王彼德森16岁到一家珠宝店当学徒,敲敲打打一丝不苟,仅5个月手艺就得到了师傅的认可;股票超人约瑟夫·贺希哈从14岁到17岁,伏案画股票行情图一画就是3年。类似的事例太多。

他们还有一个共性是工作之余爱看书学习。有个说法,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主要在业余时间。他们就是利用业余时间使自己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

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身居高位多年,仍对经济理论和经济运行的细节了如指掌,尤其对统计数据非常在行。他在这种境况下犹能如此踏实,当属罕见。《塔木德》上告诫后人:“别想一下就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反观某些人,不屑于做小事,只想做大事,结果不仅缺乏根基,而且信心屡屡受挫。

5. 流泪撒种,必欢呼收割

《塔木德》说:“流泪撒种的,必欢呼收割。”“那流着泪出去的,必要欢欢乐乐地带禾捆回来。”

犹太人认为,勤勉和成功是相辅相成的,常常有人因为勤勉而成功,但却很少有人因懒惰而成功。尽管勤劳并不一定能获得成功,但只要能够辛勤工作,也能够获得个人最大限度的成功。

在犹太人心中,成功的背后定有辛苦。远古犹太人升火,要花很长的时间去摩擦木头或石头;要吃果实,就爬到很高的树上去摘。

勤勉或懒惰不是天生的,很少有人一生下来就是辛勤的工作者,也很少有人是天生的懒虫,大多数人的勤勉或懒惰都是后天养成的,是习性所致。此外,孩童时期的家庭环境以及所受的教育,也有很大的影响。勤勉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外力强迫的勤勉,一种是自己自愿的勤勉。

在贫穷的时代,犹太人必须在劳动条件非常恶劣的环境中,从事长时间的劳动,否则便无法维持生活。犹太人认为这是自愿的勤勉。

犹太人在埃及受奴役期间,曾经长时间从事田里的工作,劳动量大得使人们听了都会打寒战。但是,辛勤工作的结果并没有使他们的生活得到改善,这是因为这些辛勤是外力强迫所致。

外力强迫的勤勉对人自身不会有什么作用,因为一旦外力消失,这种勤勉就会荡然无存。自愿的辛勤较易产生属于自己的东西,从而逐步培养自己,久而久之,就能确立一个完完整整的自我。

有这样一个故事:

罗马皇帝哈德良看见一个老人在努力工作,种植无花果树。他问老人道:“你是否期望自己能够享受果实?”

老人回答说:“如果我不能活到吃无花果的时候,我的孩子们将会吃到,或许上帝会特赦我。”

“如果你能够得到上帝特赦而吃到这树的果实,”皇帝对他说,“请你告诉我。”

时光流逝,果树果然在老人的有生之年结出了果实,老人装了满满一篮子无花果去见皇帝。见到皇帝时,他解释说:“我就是你看见过的那个种无花果树的老人,这些无花果是我劳动的成果。”

皇帝让他坐在金椅子上,把他的篮子装满了黄金。

这时,皇帝的仆人反对道:“您想给一个老犹太人那么多的荣誉吗?”

皇帝回答说:“造物主给勤劳的人以荣誉,难道我就不能做同样的事吗?”

后来,老人家附近有一个懒惰的邻居,他的妻子听了老人的故事,对丈夫说:“皇帝爱吃无花果,给他点无花果,他就会给你金子。”

丈夫听从了妻子的话,也拿了满满一篮子无花果到皇宫,要求换取金子。

仆人报告皇帝,皇帝大怒道:“让这个人站在皇宫门口,每个进出的人都可以向他脸上扔一个无花果。”

黄昏时,这个可怜的人被送回了家,浑身又青又肿。“我要把我得到的全给你!”他冲妻子喊道。

犹太人认为,懒惰使人一事无成,上帝和人们都是奖赏勤勉的人的。

因此,犹太人的生存之法是培养勤勉的习惯,因为这才是成功的关键。

6. 从错误中学习经验

《塔木德》说:“人生是要犯错误的,不犯任何错误的人,是一无所成的人。”

股票大王约瑟夫·贺希哈小时候是个乞丐,但他却发誓一定要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在流浪街头觅食时,他每天拾取别人废弃的报纸,坐在街边的石椅上看个不停,晚上借助路边灯光阅读捡来的书。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他慢慢对书报上的经济信息、股市行情产生了兴趣,于是,他决心在股票方面发展自己的事业。

一个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一无所有者,竟然想发展股票事业,人们觉得他简直是异想天开。但是,约瑟夫·贺希哈凭着一股顽强进取的精神,一步一步地朝这个目标前进。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了,纽约证券交易所和其他证券交易所都因经营惨淡而关闭,很多证券公司也岌岌可危。就在这个时候,约瑟夫·贺希哈却到证券交易所去找工作。几位在交易所门口玩纸牌的人听说他来找工作,不禁哄然大笑起来,认为他在股市大崩溃的情况下还想做股票工作,肯定是神经有问题。

贺希哈没有灰心丧气,他转身到别的交易所去寻找工作。尽管接连受到讥笑,但他仍不放弃自己的追求,最后,他来到百老汇大街120号的依奎布大厦,在爱默生留声机公司里找到了一份工作,这是一份干办公室勤杂和午间总机接线的工作,工薪很低,每周12美元,但他很乐意地接受下来。

他满腔热情地开始了工作,并十分珍惜这一机会,利用晚间和假日认真钻研股票业务和市场行情。不久,贺希哈发现爱默生留声机公司也发行股票,于是,他时刻注意着公司的经营情况。他想,自己现在从事的勤杂工作与高层次的股票工作差距太大,怎样才能使自己靠拢它乃至参与它呢?

一天上午,他鼓起勇气,敲开总经理办公室的门,大胆地提出:“总经理先生,我可以做您的股票经纪人吗?”总经理十分惊讶,他稍沉默了一会,盯着这位犹太小伙子,觉得他半年来工作勤快、反应灵活,于是对贺希哈说:“胆量是股海冲浪的首要条件,你既然有这种勇气,就试试看吧!”

之后,贺希哈成为爱默生留声机公司股票行情图的绘制员,他运用自己积累的股票知识和行情资料,很快就上手了。在工作中,他对股票买卖的领悟更深了,为其日后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贺希哈在爱默生公司工作时,每天除了花很少的车费、午餐费和零用钱外,把其余的工资都积蓄下来。同时,他还替另一家股票交易所跑腿,这份兼职工作是从每天下午6时到第二天凌晨2时,来回跑送有关文件,每星期从中赚取12美元的报酬。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他积累了2000美元。于是,他根据自己的奋斗计划,成为了一名独立的股票经纪人,从此走上发迹之路。不到一年时间,他已经拥有了168万美元的资产。

股海是风云突变的,它不为人们的意志所左右。当贺希哈的财富积累到超亿美元时,有一次股市骤然下跌,他买进了一家钢铁公司的股票,结果所赚到的上千万美元及其他多宗赢利一下亏光了。

这一次惨败没有打倒贺希哈,相反使他更坚定信心,变得更聪明了。他回忆说:“这次失败只给我留下4000美元,几年的奋斗积累几乎输光了,那是我一生中最痛苦的一次错误。但是,我认为,一个人如果说不会犯错误,他就是在说谎话。我如果不犯错误,也就没有办法学到经验。”

确实,经过这次失误后,贺希哈经营股票顺利多了。到1928年,他已经成为每月可以赚20万美元的股票大王。1929年是他最辉煌的一年,也是股市历史上最热闹的一年,几乎全民都加入了股票买卖的行列。丰富的经验使贺希哈认定大雨和风暴即将来临,他果断地将1928年末及1929年初大量买入的各类股票,一分不留地抛售,得到了相当于原来投资10多倍的回报,他一下又赚了上亿美元,成为当时赫赫有名的股票大王。

人生不可缺少胆量和勇气。有了勇气,每一次从失败中得来的经验教训,都会成为有益的经验,使我们更加小心地避开前方的错误。

7. 永不逃避责任

犹太人认为,好事可以分享,自己的责任一定要自己负。放弃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是可耻和罪恶的。

不论是把事情推给别人,还是归咎于环境,自己的责任仍然存在,所以犹太人从来不把责任推给别人,而是自己动手去做。

人既然生存在这个世界上,自己就不能被完全抹掉,当然也不能抹消自己的全部责任,只要存在一天,人就会负担一天的责任,即使可以把其中的一半责任推给环境,但自己仍须负担另一半的责任。

不朽的上帝对他的使者盖傅瑞儿说:“去!在那些正直人的前额上用墨水做个标记,这样破坏天使就不会伤害他们;在那些恶人的前额上用血做标记,破坏天使就会消灭他们。”

这时,正义站在上帝面前说:

“宇宙之王,第一种人和第二种人有什么不同?”

“第一种人是彻底的好人,”上帝回答说,“第二种人是彻底的坏人。”

“宇宙之王,”正义争辩道,“正直的人有力量反抗其他人的行为,可是他们没有这么做。”

“你知道,”上帝回答说,“即使他们反抗过了,邪恶的人也不会听他们的话。”

“宇宙之王,”正义说,“你知道那些坏人不会改变,可是那些正直的人知道这一点吗?”

由于正直的人没有反抗,上帝改变了主意,没有把他们和恶人分开。

这是上帝对一个放弃自己责任的人的处置。

在现实生活中,犹太人在任何时候都不逃避自己的责任,为了负起自己的责任,他们甚至可以倾家荡产,可以牺牲性命。所以,他们在别人心目中讲究诚信,注重契约。

有个犹太人接到了美国芝加哥一个公司3万套刀叉餐具的货单,双方商定的交货日期是9月1日。这个商人必须在8月1日从本港运出货物,才能在9月1日如期交货。

但是,由于一些意外事故,商人没能在8月1日赶制出3万套刀叉餐具。他陷入了困境,但他丝毫没有想过要给对方写封情真意切的信,要求延期交货并表示歉意,因为这已是违背契约,不符合犹太商法,并且也是逃避责任的做法。

结果,这位犹太商人花巨资租用飞机送货,将3万套刀叉如期交货,而他为此损失了1万美元。

不逃避责任正是犹太人取得非凡成就的基石。

8. 学会控制和改变自己

《塔木德》说:“谁是英雄?战胜自己情欲的人是英雄。”

在生活中,犹太人主张“有所为,有所不为”,他们非常善于控制和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对待吸烟的问题即是如此。现在,吸烟的犹太人所占的比例较其他民族要小得多。

一位犹太人指出,世界上有千千万万的成年人吸烟,其中大多数据说已经上瘾。“上瘾”这个名词的含义是他们不能自制,亦即身不由己。但我们也知道,有很多吸烟的人不必经过治疗便戒掉了烟。他们只是决定把它戒掉——然后就这样把它戒了。

假如他们是上了瘾的话,又怎么能够把它戒掉呢?上瘾的定义不是说上瘾者处于一种身不由己的状态吗?

所以说,吸烟基本上是个习惯,并非上瘾。你和吸烟的人谈论时,把习惯和上瘾区分清楚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承认戒烟或戒除其他陋习时,会带来诸多不舒服的“症状”,使抗拒引诱更加困难,但这并不是办不到的。

球王贝利戒烟的经历或许对我们有所启迪。

世界球王,被人们称为“黑珍珠”的巴西足球运动员贝利,自幼酷爱足球运动,并很早就显示出超人的才华。

有一次,贝利参加了一场激烈的足球赛,累得喘不过气来。休息时,贝利向小伙伴要了一支烟。他得意地吸起烟来,嘴里吐出一缕缕淡淡的烟雾。贝利有点陶醉了,似乎刚才极度的疲劳也烟消云散。

这一切全被他的父亲看在眼里,父亲的眉头皱起了一个大疙瘩。

晚上,父亲坐在椅子上问贝利:“你今天抽烟了?”

“抽了。”贝利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事,他红着脸低下了头,准备接受父亲的训斥。

然而,父亲并没有发火,他从椅子上站起来,在屋里来来回回走了许久,才平静地对贝利说:“孩子,你踢球有几分天资,也许将来会有出息。可惜你现在就开始抽烟了,抽烟会损坏你的身体,使你在比赛时发挥不出应有的水平。”

贝利的头低得更下了。父亲又语重心长地接着说:“作为父亲,我有责任教育你朝好的方面努力,也有责任制止你的不良行为。但是,是往好的方向努力,还是往坏的方向滑去,做决定的是你自己。我只想问问你,你是愿意抽烟呢,还是愿意做个有出息的运动员?孩子,你该懂事了,自己选择吧!”说着,父亲从口袋里掏出一些钱,递给贝利,并说:“如果你不愿意做个有出息的运动员,执意要抽烟的话,这点钱就作为你抽烟的经费吧!”说完父亲便走了出去。

贝利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仔细回味着父亲那深沉而又恳切的话语,不由地哭了。他哭了好一阵子才止住哭声。之后,他拿起桌上的钞票去买了一双运动鞋,并坚定地说:“爸爸,我再也不抽烟了,我一定要当个有出息的运动员。”

从此以后,贝利不但与烟无缘,还刻苦训练,球艺飞速提高。他15岁参加桑托斯职业足球队,16岁进入巴西国家队,并为巴西队永久占有“女神杯”立下奇功。如今,贝利已成为拥有众多企业的富翁,但他仍然不抽烟。

“有所为,有所不为”是成就大事业的基本前提。一个人想要征服世界,首先要战胜自己。

9. 成功和失败都是习惯

《塔木德》说:“成功和失败都是习惯。”下面的故事对此进行了生动的阐释:

亚里山德拉大图书馆被烧之后,只有一本书保存了下来,但并不是一本很有价值的书。于是,一个识得几个字的穷人用几个铜板买下了这本书。这本书并不怎么有趣,但里面却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东西!那是窄窄的一张羊皮纸,上面写着“点金石”的秘密。

点金石是一块小小的石子,它能将任何一种普通金属变成纯金。

羊皮纸上的文字解释说,点金石就在黑海的海滩上,和成千上万与它看起来一模一样的小石子混在一起,但秘密就在这儿。真正的点金石摸上去很温暖,而普通的石子摸上去却是冰凉的。于是,这个人变卖了为数不多的财产,买了一些简单的装备,在海边扎起帐篷,开始检验那些石子。这就是他的计划。

他知道,如果他捡起一块普通的石子并且因为它摸上去冰凉就将其扔在地上,他有可能几百次地捡拾起同一块石子。所以,当他摸着石子冰凉的时候,就将它扔进大海。他这样干了一整天,却没有捡到一块是点金石的石子。然后,他又这样干了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三年……还是没有找到点金石。然而,他继续这样干下去,捡起一块石子,是凉的,将它扔进海里;又去捡起另一块,还是凉的,再把它扔进海里;又一块……

有一天上午,他捡起了一块石子,而这块石子是温暖的……结果他把它随手就扔进了海里。他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把他捡到的所有石子都扔进海里。他已经如此习惯于做扔石子的动作,以至于当他真正想要的那块石子到来时,他还是将其扔进了海里!

一个伟大哲学家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看来,习惯有时会成为阻碍你成功的障碍,让你扔掉握在手里的机会,坏的习惯尤其如此。

犹太人相信,健康和富足都是习惯的产物。在犹太人中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有两个人,一个是体弱的富翁,一个是健康的穷汉,他们相互羡慕着对方。富翁为了得到健康,乐意出让他的财富;穷汉为了成为富翁,随时愿意舍弃健康。

一位闻名世界的外科医生发现了人脑的交换方法。富翁赶紧提出要和穷汉交换脑袋。其结果,富翁会变穷,但能得到健康的身体;穷汉会富有,但将病魔缠身。

手术成功了。穷汉成为了富翁,富翁变成了穷汉。

不久,成为穷汉的富翁由于有了强健的体魄,又有着成功的意识,渐渐又累积起了财富。

但同时,他又总是担忧自己的健康,一感到稍微不舒服便大惊小怪。由于他总是担惊受怕,久而久之,他健康的身体又回到原来多病的状态里,或者说,他又回到了以前富有而体弱的状况中。

那么,那位新富翁又怎么样呢?

他总算有了钱,但身体孱弱。然而,他总是忘不了自己是个穷汉,有着失败的意识。他不想用换脑得来的钱相应地建立一种新生活,而是不断地把钱浪费在无用的投资中,应了“老鼠不留隔夜食”这句老话。

钱不久便被挥霍殆尽,他又变成了原来的穷汉。然而,由于他无忧无虑,换脑时带来的疾病也不知不觉地消失了,他又像以前那样有了一副健康的身子骨。

最后,两人都恢复了原来的模样。

现在,你要努力开始学习对付一个最顽固的敌人——你的坏习惯。

不妨手中拿一支笔,把你认为自己最需改正的一些坏习惯一一写下来,然后再身体力行。

10. 形象是最好的名片

《塔木德》说:“人在自己的故乡所受的待遇由评价而决定,在外乡则由服饰而决定。”

一位犹太企业家认为,人与人初次交往,90%的印象来自服装。英国前首相丘吉尔也认为,服装是最好的名片。在社会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的着装,力求在某些特殊的场合因得体的服装而获得某种交际优惠。

中国也有句俗话说:“人靠衣裳马靠鞍。” 因此,衣着是十分重要的,绝不可马虎了事。 一位牛津大学的教授指出:“衣着可以代表个性,但个性不一定需要衣着。”

在追求个性的现代社会中,衣着的个性化是必然趋势,个性将是衣着时尚成功与否的标准。走在前面的人,当然要领先一步。

当然,个性不一定需要衣着体现,但有衣着的装点总比没有衣着的装点好。普通人惯于以貌取人,追求个性应该用衣着来树立自己的外表,而不是回避它。

在商界,衣着有时代表着优良的经商品质和经济实力。

10多年前,刚从本科毕业的贝克,面临着两个选择:一是踏入商界,二是留在学院。后来发生的一件事使他决定留在学院。有一次,贝克遇上一个好机会,有人愿意给他投资10万英镑,他未顾及衣着,匆忙赶去洽谈,结果对方单刀直入地对他说:“小伙子,你的衣着表明你在商业上缺乏才能,你没能在经济方面给我一个可靠的承诺。”

当时的贝克如遭当头棒喝。他以为凭自己的智力和满腹学问可以说服别人。实际上,那次会面,他根本没有机会说出心中的蓝图。因为他的衣着,别人已经下定决心不和他合作了。

过了很多年,贝克仍能回想当时的寒酸表现。想想看,别人投资是为了赚钱,经济上缺乏承诺的人能相信吗?钱再多也不能朝水里扔。即使要朝水里扔,他自己也会扔,为什么要借别人的手扔呢?

所以,贝克自那以后就开始讲究衣着了,他知道了衣着的重要性。

成功并不完全,甚至也不首先取决于一个人的穿着打扮,但着装打扮却是多数人迈向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吻合个性的衣着可以强化你的自信。

这里所说的讲究衣着,绝不是教你从此陷入表面满足虚荣的泥坑。

在用衣着表现自信的同时,的确应该表明你的身价和地位。需要提醒的是, 我们不是为了追求奢华而打扮,而是为追求成功而打扮。

11. 正确的思考可以成为富人

《塔木德》说:“仅仅知道不停地干活显然是不够的。”对此,犹太人的建议是:与其默默无闻地埋头苦干,不如多动些脑子!

自从有传言说有人在萨文河畔散步时无意发现金子后,这里便常有来自四面八方的淘金者,他们都想成为富翁,于是寻遍了整个河床,并在河床上挖出很多大坑,希望找到更多的金子。的确,有些人找到了,但也有一些人因为一无所得,只好扫兴离去。

也有些人不甘心落空,便驻扎在这里,继续寻找。彼得·弗雷特就是其中的一员。他在河床附近买了一块没人要的土地,一个人默默地工作。为了找金子,他已把所有的钱都押在这块土地上。他埋头苦干了几个月,翻遍了整块土地,直到平地全变成坑坑洼洼,但连一丁点金子也没找到。

6个月以后,他连买面包的钱也快没有了。于是,他准备离开这里,到别处去谋生。

就在他即将离去的前一个晚上,下起了倾盆大雨,并且一下就是三天三夜。雨终于停了,彼得走出小木屋,发现眼前的土地看上去好像和以前不一样了:坑坑洼洼已被大水冲刷平整,松软的土地上长出了一层绿茸茸的小草。

“这里没找到金子,”彼得若有所悟地说,“但这块土地很肥沃,我可以用来种花,并且拿到镇上去卖给那些富人,他们一定会买些花装扮他们华丽的客堂。如果这样的话,我一定会赚许多钱,有朝一日我也会成为富人……”

彼得仿佛看到了将来,美美地撇了一下嘴说:“对,不走了,我就种花!”

于是,他留了下来,花了不少精力培育花苗,不久田地里长满了美丽娇艳的各色鲜花。

他拿到镇上去卖,那些富人一个劲地称赞:“噢,多美的花啊,我从没见过这么美丽鲜艳的花!”他们很乐意付少量的钱来买彼得的花,以便使他们的家变得更富丽堂皇。

五年后,彼得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了一个富翁。

“我是唯一一个找到真金的人!”他时常不无骄傲地告诉别人,“别人在这儿找到黄金后便远远地离开,而我的‘金子’是在这块土地上,只有勤于思考、积极行动的人才能靠勤劳去采集。”

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与正确的思考方式分不开的。动脑筋想方法是通往成功的必由之路,是打开幸运之门的钥匙。

12. 创造成功的机会

《塔木德》说:“我见日光之下,跑快的未必能赢,力战的未必得胜,智慧的未必得粮食,明哲的未必得资财,灵巧的未必得喜悦,所临到众人的,是在乎当时的机会。”

20世纪50年代初期,有个叫丹尼尔的年轻人,从美国西部一个偏僻的山村来到纽约。他走在繁华的都市街头,啃着干硬冰冷的面包,发誓一定要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然而,对于没有进过大学校门的丹尼尔来说,要想在这座城市里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简直比登天还难,几乎所有公司都拒绝了他的求职申请。

就在他心灰意冷之时,有一天,他接到一家日用品公司让他前去面试的通知。他兴冲冲地前往面试,但是,面对主考官有关各种商品的性能和如何使用的提问,他吞吞吐吐,一句话也答不出来。说实话,摆在他眼前的许多东西他从未接触过,有的连名字都叫不出来。

眼看唯一的机会就要消失,在转身退出主考官办公室的一刹那,丹尼尔有些不甘心地问道:“请问阁下,你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主考官微笑着告诉他:“这很简单,我们需要能把仓库里的商品销售出去的人。”

回到住处,丹尼尔回味着主考官的话,突然有了一个奇妙的想法:不管哪个地方招聘,其实都是在寻找能够帮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既然如此,何不主动出去,去寻找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想,总有一种帮助是他能够提供的。

不久,当地一家报纸上登出了一则颇为奇特的启事,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谨以我本人人生信用作担保,如果你或者贵公司遇到难处,如果你需要得到帮助,而且我也正好有这样的能力给予帮助,我一定竭力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让丹尼尔没有料到的是,这则并不起眼的启事登出后,他很快就接到了许多来自不同地区的求助电话和信件。

原本只想找一份适合自己工作的丹尼尔,这时又有了更有趣的发现:老约翰为自己的猫咪生下小猫照顾不过来而发愁,而凯茜却为自己的宝贝女儿吵着要猫咪却找不到卖主而着急;北边的一所小学急需大量鲜奶,而东边的一处牧场却奶源过剩……诸如此类的事情,一一呈现在他面前。

丹尼尔将这些信息整理分类,一一记录下来,然后毫不保留地告诉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而他,也在一家需要市场推广员的公司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不久,一些得到他帮助的人给他寄来了汇款,以表谢意。

据此,丹尼尔灵机一动,辞职注册了自己的信息公司,业务越做越大,他很快成为纽约最年轻的百万富翁之一。

成功没有固定的模式。幸运从来不会主动光顾你,要靠自己去寻找、去争取。有时候,给别人帮助的同时,其实也为自己创造了最好的成功机会。

13. 不要盲从权威

《塔木德》说:“两个犹太人就会出现三种意见。”由于受到迫害而产生的反权威主义,赋予了犹太人独立性的因素。犹太人充满了反叛精神。正是由于他们不重视权威的性格,才产生了卡尔·马克思这样的社会改革家。也由于不重视权威,成功后自己也不会成为权威,这就是犹太人的特征。

犹太人常常脱离常轨考虑问题,伽利略、喀布拉等人都曾向他们所处时代的天文学挑战;爱因斯坦也是因为敢于脱离常轨,才推动着人类历史一步一步地前进。

有一个故事,就是讲犹太人不盲从权威的。

一次,拉比以利扎·本·西蒙从老师家里出来,悠闲地骑着毛驴,感到很快活,因为他刚刚学习了不少《律法书》上的知识,心中充满了骄傲。突然,一个非常丑的人向他打招呼:“祝你平安,先生。”拉比以利扎不向人家打招呼而是说:“你可真丑陋啊!你周围的人都和你一样难看吗?”

那人回答说:“我不知道,但是你可以去跟我的造物主说:‘你造出来的东西多么丑陋啊!’”

拉比以利扎意识到自己犯了错,于是向这个人鞠躬,说:“我在您面前低头,请原谅!”

但是,那个愤怒的人说:“我不会原谅你,除非你到我的造物主那里说:‘你造出来的东西多么丑陋啊!”

拉比以利扎跟在那人身后,来到自己的镇子上。当镇上的人看到他们的拉比,都来致意,说:“祝你平安,老师!”

“你们这是在跟谁致意?”那个人问道。

“跟在你身后的那个人。”人们回答说。

“如果那人是一个拉比,”他大声说,“以色列再没有和他一样的人。”

人们很奇怪,便问他为什么这样说,他就讲了刚刚发生的事情。

“可是你应该原谅他啊,”他们催促着说,“因为他是一个很好学的律法师。”

“为了你们,我会原谅他。”那人最后说,“但是他以后再也不许做这样的事情了。”

这个非常丑的人之所以愿意原谅拉比以利扎,是因为他并不需要随时向权威挑战,只需适当模仿别人的做法,就能很快乐。但如果一味地追随,乃至故步自封,就会陷入盲从的境地。

犹太人相信,接受权威人士所给你的负面评价是最大的不幸。对于许多白手起家的犹太富翁来说,他们选择了另一条道路,那就是不相信那些贬低他们,而且是反复贬低他们的权威人士。他们有远见、有勇气、有胆量地向老师、教授、业余批评家和教育测试中心所给出的评价进行挑战。

虽然犹太人懂得应当谨慎地对待他人的意见,但大多数犹太人不会把他们的批评者当做一回事;而且坚决不接受那些会削弱自己决心的负面评论或预言。不理会恶意的批评,与经济成功或事业有成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

一位犹太学者指出:成功者,不论其智力如何,都会比不成功者受到更多的批评。事实上,批评对于锻炼一个人是很有必要的,就像百炼成钢,就像是对新兵的训练。问问当今有代表性的百万富翁,他们大都经历过许多这样的“新兵训练”。

14. 不停地工作,不断地倾注于细节《塔木德》说:“在成功的道路上,如果你有耐心去等待成功的到来,不怕工作的简单、单调和琐屑,就能够干出惊人的成绩。持续努力,适当的时机做适当的动作,你就可能让一颗顽石点头。一点一点地做,你就能完成原本你自己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只要你持续不断地努力,就几乎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克服一切障碍,完成一切任务。 ”

艾斯蒂·劳达凭着一个梦想建起了一个化妆品王国,她没有资金,没有营销资历,没有任何护肤和美容方面的技术特长,也没有经商经验,然而,她却能营建一个别人难以与之匹敌的美容王国,她是与皇族关系密切、拥有几十亿美元化妆品王国的未加冕的皇后,她制造的产品出现在世界各地男女人士的梳妆台上:艾斯蒂护肤霜、青春露浴波、阿拉美斯男士护肤品、格林尼格抗过敏美容霜、JHL、白而宁霜和修复晚霜。

劳达是一个有无穷能量、不知疲倦的工作狂,她的精神、美感和洞悉眼光使这一切发生,为什么呢?她是“形象”的主人,她精心构建着自己和产品的形象,以优雅的姿态、完满的谎言使两者变为现实。她小心翼翼地将她的犹太移民背景改编成她小时候一直想象的人物形象,决定从容貌、举止、行为等一切方面都像一位上流社会文雅人士,荡涤那个在皇后街五金店长大的女孩子的一切痕迹,她成功了。她成为自己形象的再生品,她同样成功地塑造了自己的产品和公司形象,让它们能够吸引“上等顾客”的产品。产品形象如同她的自我形象塑造一样重要,劳达在这两种努力中只求拥有最佳形象,完美是劳达所擅长的,她以其独有的优势实现了这双重目标。在过去30年,人们很难,也不可能辨别艾斯蒂·劳达故事中的真实世界和想象部分,她从皇后街迅速闪现,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私营化妆品公司的嫡主和慈善社会领袖。贫穷的移民女孩的痕迹荡然无存。

劳达与第一夫人南希·里根、温莎公爵及其夫人、格莱丝公主、雷格姆·阿戛·凯因、电影明星和媒介巨头都有交往,而劳达是凭借其意志力做到了这点的。她精心雕塑自己的形象来赢得“化妆品皇后”的美称。艾斯蒂·劳达所作所为证实了“思维使之成真”。

心理学权威们告诉我们,披上与希望的职业相配的“角色”或“形象”,这一职位便会为我们所有,仅仅是因为我们适合那一角色的形象或“特征”。艾斯蒂·劳达便是这一理论的生动例子,她不仅从想象中构造了自己的形象,而且能从自己的想象中创造出艾斯蒂·劳达化妆品王国。

艾斯蒂·劳达39岁时凭借一个梦想建造出世界上最大的私营化妆品公司,90年代初,其年销售利润已超过20亿美元,只有雅芳和莱弗龙超过它。劳达是个创造幻想家,凭借自己勃勃雄心、非凡才能、高度能量、完美的品位、持之以恒的精神、革新的推销术和勤奋工作达到了自己的目标,她是个急切的卓越成就者,剔除一切干扰,达到了竞争极其激烈的化妆品业顶峰。劳达的梦境已成现实,艾斯蒂·劳达创建了她神奇的王国后,让这个非凡的梦想变得比她曾想象的更加“真实”,使劳达成为各地年轻妇女竞相效仿的偶像。

曾经一度沿街叫卖推销面霜的劳达,现在已生活在童话故事的真实场景中,成了曼哈顿府邸的主人,在伦敦有套寓所,在棕榈海滩有个海边修养地。一个没有钱财、没受过正规教育,又毫无技术特长的女性,要实现这一切真不简单。小伊斯提(她小孩时的称呼)拥有所有伟大成就者必备的因素——一个梦想。这是一个绝对依靠头脑的灵感而不是物质力量的故事,但具体过程并不那么简单,劳达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可从她的《艾斯蒂》(1985)一书中得到有力佐证:“所有这一切的神秘诀窍是能保证神奇秘方的出现和瞬间成功的实现,我以泪洗面,那是不停地工作,不断地倾注于细节,牺牲睡眠时间,操心和头痛换来的。”

劳达升到了高峰,她认为所有代价都是值得的,这位化妆品皇后不愧为有才能的幻想家,值得为她对改变化妆品世界所作的贡献受到嘉奖。

所以,不要因为没有成功,就责备这个世界的不够完美与现实,这是可笑和可鄙的。你要像所有成功者那样追求自己火热的、谋求成功的梦想,不停地工作,不断地倾注于细节。

2024-01-18

2024-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