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洲卡车模拟石场如何获得更多的采石任务?,

一个采石矿的坑竟能凭空“长”出鱼来?纪录片的整个过程令人惊叹

从小到大,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疑问:

一个人工挖的土坑,因为下雨积水变成了小池塘,但为什么过不久,池塘里会平白无故长出许多小鱼来?

没有人工放养,雨水中也没有生物,小池塘是孤立的,没有跟其他水源连通,那么这些鱼到底是从哪儿来的?

一部法国纪录片的导演,有和我们一样的疑问。

于是他组织人手,专门观察了一个因采石而形成的池塘,并拍摄了一部纪录片,记下了池塘“长”鱼的全过程——《隐秘的天堂》。

虽然五十分钟的片长仅仅是在讲述一个不起眼池塘的形成过程,但这是一个关于生态奇迹的故事。

五十多年前,欧洲流行用砾石做建筑材料,于是在莱茵河畔,有大大小小成千上万个采石场,这个小池塘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

由于挖得很深,开采过程中有大量地下水涌入,加之雨水,这里就形成了一个小型的湖泊。

这个湖泊和自然形成的湖泊不同,它没有跟任何其他水体相连接,也没有人工干预培养,是一个完全隔绝独立的小世界。

挖掘设备撤出后,这个湖泊完全交给了自然打理。随着时间的推移,湖水周围长出了茂盛的植物,水中也长出了水草。

我们想要见到的鱼和其他生物,也要慢慢“长”出来了。

最早拜访这个小湖泊的动物,是蟾蜍,就是我们说的蛤蟆

春天,蟾蜍会寻找僻静有光照的地方产卵,只要有一只蟾蜍出现,就会有很多蟾蜍紧随其后。

这个小湖泊四处无人,也没有其他生物天敌,正好适合蟾蜍们做羞羞的事。

在没有鱼和水鸟吃蛙卵的情况下,蟾蜍开始大量繁衍。

蛙卵长成蟾蜍和青蛙后,每年都会回到出生的地方产卵,于是这里就成了一代又一代青蛙和蟾蜍的家。

到了春天,前来拜访的不仅有蟾蜍和青蛙,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拜访者,比如候鸟

从南方飞来的疣鼻天鹅就是其中之一,它们在这里寻找水生植物充饥,不会放过每一处水面。

这些天鹅,是池塘长出小鱼的关键。

因为天鹅到处飞翔采食,他们的脚掌和羽毛上经常会携带一些小生物,比如一些鱼的卵

因为第一批鱼卵并没有其他动物猎食,在适宜的条件下,它们就会生出小鱼——这就是这片无源之水“长”出小鱼的奥秘。

当然,鱼卵不仅仅是由天鹅带来的,还有其他飞禽和候鸟,蟾蜍和青蛙的躯体也有可能成为生命的搬运工。

一旦有了第一条鱼,就会有很多很多鱼。但仅仅靠动物携带是远远不够的。

这片湖泊所在的莱茵河畔,春季经常下雨。在雨季,河水暴涨漫过堤岸,各种水体连成一片。

不少以河流为家的动物,都会随着流水前往别处,在这座小湖泊里安家的鱼也越来越多,各种水草、微生物也越来越丰茂。

这样年复一年,经过了大概二十多年,这座独立的小湖泊,终于变成了一个与自然湖泊一样丰富出彩的生物世界。

看着是不是有点像热带海洋景观的错觉?

但它真的就只是一汪浅浅的淡水池塘而已,大自然的魔力就是这么神奇。

不过,随着这个小湖的“摇身一变”,很多观众应该会有和番茄君一样的疑问:莱茵河畔的采石场千千万万,为什么只有这一片变成了自然天堂?

我想大家应该想到答案了:

人的干预,对这样的小生态系统来说是致命的。

人类不经意的几脚,就会破坏在这里生长多年的植物,甚至对湖中浅滩水草有破坏性的打击。

那千千万万的采石坑,不少还未被大自然改造,就已经变成了人类的乐园,大自然当然也没法把它们重新变成生物天堂。

人类还会给水塘带来几百年甚至更长时间无法分解的垃圾,自行车,汽车轮胎和塑料等,不仅会污染地下水,而且会彻底破坏这样的小湖泊。

更可怕的,是人们的自作聪明,尤其是那些垂钓者。

他们会向水中放养自己想要吊上去的鱼类。而欧洲的垂钓和中国还有些差别。

在中国,大鱼吊上去肯定上了饭桌,但在欧洲,他们只享受垂钓的乐趣。

钓完鱼后,合影留念,钓上来的鱼会被重新放回到水中。

这看似很爱护生命的举动,对这个小湖泊的生物多样性来说,却是一场灾难。

鲤鱼的数量会越来越多,因为鲤鱼又大又壮,其他鱼类基本无法存活。

为了钓到更大的鱼,这些垂钓者还会投入大量包含有机物的饵料,这些饵料中大量的营养物质则会导致藻类数量激增。

过量的藻类繁殖惊人,吸收了水中大量的营养和氧气,其他生物也便渐渐死亡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废弃采石场所形成的小湖泊,是不可能变成一个自然天堂的。

所以,这样小生态系统的形成,既需要大自然的改造,也需要十足的运气——而纪录片导演选择的这个小湖泊,就符合这样的条件。

它周围没有什么马路,而且四周都是茂密的树木,如果不在高空俯视,是很难发现它的。

更重要的是,随着二十几年时间的过去,虽然它距离城市很近,却已经被人们遗忘。

没有人的干扰,它才能如此生机盎然。

别看它小,每一点意外的改变,都会成为只属于它的惊喜。

比如:岸边一棵树的突然折断,枝干和叶子都浸在了水里,这看似是个意外,其实却是好事。

树枝树叶在水中形成以独特的空间,错综复杂的枝叶为鱼类提供庇护空间。

鲈鱼最早发现这里,随后习惯在夜间活动的六须鲇鱼来了,它把这里当做白天的临时卧房。

丁鲷也加入阵营,开始在树下的湖床翻找它最爱的螺类和蠕虫。

这棵死去的树不仅成了鱼群的栖息之地,就连螺类也爬到了树枝上吃附在上面的藻类。

还有一种叫苔藓虫的生物也聚集在树枝上,它们捕食浮游生物,只能以非常缓慢的速度移动,只有用延时摄影才能看得出。

湖底还有一些色彩艳丽的细菌菌落,它们依靠阳光和水中的含硫化合物存活。

我们常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细菌菌落养活了水蚤等浮游生物,浮游生物又养活了小鱼,就这样形成了一整条食物链。

站在这个湖食物链顶端的是一种叫狗鱼的鱼类。

它有尖利的牙齿,会吞下一切能吞下的东西填饱肚子。雌性的成年狗鱼身长达1.5米,是湖中的霸主,寿命可达到30年。

狗鱼生性凶残,在小小的时候,为了生存就会吞噬同类,更别说其他生物了。

温暖的季节过后,冬天来临。

只要湖面没结冰,湖底的世界就依旧精彩。

因为采石的时候留下的坑深深浅浅,最浅的地方只有一米,阳光能照射到,深的地方温度能达到4摄氏度,这适合大多数鱼类过冬。

就这样,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生活在这个小采石场中。

表面上很普通的一汪水,其实是一个伟大的自然世界。

人类总是自以为是地忽视自然的力量,但时间会证明,在自然面前,我们的小聪明不过是一个个对于生命的错误。

欧洲有成千上万座类似的废弃采石场,它们很多已经具备成为自然天堂的条件。

只要给他们时间和宁静,大自然自会安排好一切。

(电影烂番茄编辑部:洋洋)

2023-11-23

2023-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