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汽车影院车辆频繁发生火灾?,

看到这一幕,很多人在电影院落泪……影片《长安三万里》为何那么火?

最近

国风动漫电影

《长安三万里》走红

成为社交媒体上热议的话题

一部电影唤醒

刻在人们骨子里的诗情画意基因

很多人在看到临近电影结尾时

李白大喊出的一句

“轻舟已过万重山”时

不禁感动而为之潸然泪下

当流放的船舶行至古白帝城

李白接到了来自朝廷的特赦令

得知赦免消息的李白不禁狂喜

调转船头之际

一首诗已回荡在长江两岸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很多网友不禁发文感慨

“感动到热泪盈眶”

“突然就懂了,突然被治愈了”

“这是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DNA动了”

有网友说

突然明白

原来漫长的郁郁不得志的一生

才是那万重山

也有网友说

原来小时候背过的诗

都是长大后才懂的人生

还有网友表示

都说蓦然回首才算放下

可真正的放下,无须回首

没有完美的选择

只有自洽的人生

没看过这部电影的

小伙伴注意啦

下方涉及剧透

请谨慎“观看”

电影以诗人高适的回忆串起了李白、杜甫、王维等数十位“顶流”的大唐往事,令观众在“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中穿行大漠边塞,徜徉烟雨江南,在水墨意境与最新光影技术的完美融合里,感受辉煌壮丽的中华诗歌艺术。

在高适的视角下,观众看到了李白与高适之间的交往和友谊,他们青年时的意气风发,到中年时的郁郁不得志,再到晚年时的万丈豪情,电影中的风流人物,虽然才华耀眼,却都或多或少为时代所困、被命运拨弄。

高适与李白,性情一内敛一飞扬,都有报国理想,但怀才不遇。李白遭遇的挫折和困顿、高适在生活中的处处碰壁,同样也让我们从遥远的历史中跳脱出来,用他们的故事反思自己的人生。

我们天资各异,但都有过李白那一份自命不凡,在世间碰壁后,亦会生出逃离规则束缚的出离心,在他的大起大落里,我们唏嘘不已,同时感到一股提振人心的力量。高适沉潜修行,于乱世中大器晚成,我们钦佩他的信念感,也羡慕他最终在疆场回转天地。

无论身处什么样的时代,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克服的困难。

《长安三万里》,扑面而来的还有一份家国情怀,悲悯情怀。

影片里的诗人们个性迥异、命运多舛,但背后都是对于家国天下、黎民苍生的深沉责任。无论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还是“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都流露着对国家的忧思与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

李白的超脱,是他能在孔孟和老庄之间自由切换,进退有据,虽鼓盆而歌,但信念不灭。正是这种跌宕起伏的人生,洒脱不羁的个性,自信人生三百年的胸怀格局,造就了一代伟大诗人,创造了千古流传的好诗句。

再看高适的人生。祖辈的光环带给他一种荣耀感,种下了一颗报效祖国的伟大种子,与岳飞的“精忠报国”遥相呼应。当国家正需用人之际,他可以年老之躯披挂上阵,建立功勋。

我们或许不能和李白、杜甫等伟大诗人相提并论,但我们一样能思索,自己该怎么做,该怎么用自己的方式去实现梦想、追求幸福?

如果说千百年来,变的是时代洪流,变的是岁月蹉跎,那么不变的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无愧于天地的精神。

《长安三万里》的气势是磅礴的,主题是深刻的,但它并不想“教”我们怎样去度过一生。重要的是,看完电影之后,我们是不是能从中汲取营养,得到启发?

这可能就是本片能够火出圈的根本原因——我们都能从电影中看到自己,看到人生。

奔流的诗情中越来越多人为中国文化“打call”

据猫眼专业版实时票房数据显示

截至记者发稿时

影片《长安三万里》票房已突破8亿元

这部国风动漫自带流量

流光溢彩的诗歌显然为影片

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有哪个中国人不知道

李白、杜甫、孟浩然

不知道“床前明月光”“会当凌绝顶”

“春眠不觉晓”呢?

在竞争激烈的暑期档,《长安三万里》拿下漂亮的票房战绩,目前豆瓣评分8.2,票房与口碑齐飞。电影用票房证明,拥有文化自信、展现文化自觉的诚意之作,会受到市场和人们的肯定。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传统诗句中,奔涌着中华文化基因中的诗情,唤起无数观众心有灵犀的情感共鸣。

有观众统计,《长安三万里》中前后共吟诵了48首唐诗。诵读唐诗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个体记忆和集体记忆,当家喻户晓的诗句响起时,不少观众会情不自禁跟着吟诵。

这也引发了“观影时遇到孩子们大声背唐诗,要不要制止?”的争议,影院里上下共同背诵古诗,成了今年暑期档独特现象。

为何选择以唐诗为引?

此前《长安三万里》导演谢君伟和邹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因为一提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我们一下能想到大唐,而大唐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唐诗。我们以李白这个极致浪漫的诗人为代表,配合电影中群星闪耀的诗人,希望用《长安三万里》这个动画形式,将中国的唐诗文化传递给大家,感受这种文化的传承。”

除了唐诗魅力,影片对于真实大唐也仿佛给全民上了一堂“历史课”。

还记得频频出现的题诗板?这是唐朝诗歌发表的重要方式,墙壁题不下,就写在诗板上。所以,唐诗都比较短,诗板有限,不能写太长,一般是七律、五律或七绝,绝句更多一些。

高适下扬州找李白,扑面而来的江南风情,舞姬船上一支柘枝舞,诗意浪漫。大家知晓唐朝流行胡舞,其实不只胡腾舞和胡旋舞,柘枝(郅支)舞的流行度远在其上。

影片讨论热度不减,“李白最好的朋友是高适还是孟浩然?”“李白真的会相扑吗?”“为什么电影人物设计跟唐俑似的,上身长下身短?”等等议题,也在网络上引发了不少历史爱好者、传统文化爱好者的讨论与科普。

“中国风”早已成为瞩目文化景观

《长安三万里》聚焦“诗歌”大获成功并非偶然,这些年来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取材的优秀“国漫”作品每一部都令人印象深刻,《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缘起》《大鱼海棠》等,均凭借着精美的制作及出色的剧情,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与票房成绩。今年上半年大热的《中国奇谭》更是被盛赞为“封神之作”。

在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员刘润坤看来,“国漫”的亮眼表现离不开鲜明的国风内核:以中国传统文学文本为母题,对其加以现代阐释和改编,从而生成既传统又现代的全新中国风文化IP。这些IP由于其融汇古今的全新中国风格切中其生存体验和审美经验,备受Z世代追捧。

“随着中国经济崛起成长起来的Z世代对中国文化、中国传统有更多自信和认同”,刘润坤说,近些年来在网络短视频等媒介领域同样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中国风文艺作品,他们同国漫一道形成了中国风这一瞩目的文化景观。

借助B站、抖音等以短视频UP主为特色的社交平台,汉服、古筝、田园生活等古风文化成为Z世代最喜爱的“民族风”。近日抖音大火的西湖“卖花郎”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和点赞,视频中,卖花姑娘一身宋制,摇着扇子,身后背了个装着荷花的箩筐。卖花郎是唐时装扮,挑了个扁担,一头挑了一筐含苞待放的荷花,一头挑着雨伞、灯笼和杂物箱。

其实“卖花姑娘”陈喜悦是中国美术学院的一名2022届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毕业生。作为一名汉服爱好者,经常会在空闲时间穿汉服拍拍照。

同时她也会经常策划一些活动,通过把汉服穿到日常生活中,来唤醒大众对中国传统服饰的喜爱,“挑一担夏天”公益活动就是其中之一。此次的公益行动因路人拍摄的一段视频在网上走红了。对此,她直言,“没想到。但走红的不是我,是传统文化。”

将眼界打开一些,还能看到《只此青绿》《碇步桥》等国风舞蹈剧走红,“大唐不夜城”等城市文旅IP出圈,马面裙等传统制式服装的爆卖……

中国文化的意义和自信正在于此,越来越多青年成为中国文化“自来水”,彰显Z世代的文化自信。

回头看,轻舟已过万重山

向前看,前路漫漫亦灿灿

你的朋友圈

被《长安三万里》刷屏了吗?

综合:东方网、新华社、河南共青团、网友评论

部分文字作者:熊芳雨

来源: 东方网

2023-11-04

2023-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