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MG车标在汽车界备受认可?,

车友锐评 | MG名爵:从落寞英伦贵族到国产非主流网红

提到MG,或许还有很多人对这个汽车品牌不够熟悉,但提到名爵,它在消费者脑中的印象就变得深刻多了。其实,MG就是名爵,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只是曾经算是。这个源自英国的落寞品牌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依靠各种姿势蹭热点、上热搜的中国网红。

雪茄车身,标志性的“英国赛车绿”车身涂装,精致的镀铬装饰,这些经典的设计元素不止属于劳斯莱斯、宾利和捷豹,MG的产品上也留下了英伦设计的深刻烙印。回顾历史,走过百年的MG也曾有过非常辉煌的过去。

但是,为什么它现在变得越来越非主流了呢?这还得从英国品牌的调性说起。正如之前提到的劳斯莱斯、宾利和捷豹那样,它们都属于豪华甚至超豪华品牌,选择这些品牌的人本就凤毛麟角,在加上英国车独特的设计、同级偏高的价格(或者说是营造出来的高档印象)和一些不太好的口碑(品控不稳定)导致其仅能在英国本土或者欧洲市场获得少量订单,定位虽然低一些的MG也缺乏在新兴市场的竞争力。

长此以往,在市场风向发生改变的时候,英国品牌的较弱的抗风险能力就显露无疑。结果就是一个又一个知名英国汽车品牌或破产关闭,或委身于其他海外车企之下。劳斯莱斯给了宝马,宾利便宜了大众,捷豹路虎“远嫁”印度,路特斯被吉利收入囊中,MG和它的兄弟品牌ROVER(罗孚)也在历经辗转以后落户上海。

ROVER的故事以后有机会再说,这回还是主要聊MG。在经历宝马、南汽最终被上汽集团收入麾下之后,MG这个总是让“接盘侠”巨亏的品牌终于算是稳定了下来。

作为曾经备受英国皇室喜爱且在赛场上风光过的汽车品牌,初到中国的时候还舍不得低下高贵的头。南汽时代的MG名爵还是走的纯正英伦贵族范,旗下的产品也都是原汁原味的引进国产。MG7、MG TF和MG3系列产品给当时的中国汽车市场带来了新鲜的血液。

不过,这几道原味英国菜在新鲜劲过去以后,口味并不能适合中国人的胃口。它们的市场表现正好与价格排序相反,廉价的MG3最受欢迎,MG7也能在细分市场分得一小杯羹,MG TF则因为高昂的定价和玩乐跑车的定位基本与普通消费者无缘。小众、个性的标签在这个远道而来的品牌上留下了过于深刻的烙印。

MG拖累南汽的程度也不断增加,这一切都被已经拥有ROVER技术和工厂但却没拿到商标的上汽集团看在眼里。虽然MG也是典型的“不良资产”,但其纯正的英国品牌对上汽发展乘用车业务却意义重大。

从荣威品牌诞生的那天开始,上汽就一直在利用英伦风格进行宣传。当然,对于本就具有ROVER 75基因的荣威750来说也无可厚非。

但是,彼时靠着ROVER技术孵化出来的上汽荣威还不具备太好的营销亮点,自主品牌的身份让来自英国的技术和产品抬不起头来。

而南汽MG就不一样了,它与ROVER出自同源,二者之间的关系就好比劳斯莱斯与宾利。如果把ROVER看作是劳斯莱斯,那么MG就是宾利。本应该是比ROVER 75定位稍低的MG7却因为南汽手里的商标而给国内消费者留下了定位高于上汽荣威750的印象。

通过一系列资本运作之后,MG被上汽收入囊中,英伦元素的宣传手段也终于变得名正言顺。在消化吸收原MG ROVER技术并对国内消费市场进行重新调研以后,纯正的英国产品被迅速抛弃。

作出这种决定对于名爵来说不是坏事,毕竟当时引进的产品虽然设计具有特点,但却并不符合国人审美,技术老旧,性能表现也不占优势。这样的产品早晚都是要被市场淘汰的,与其坐以待毙,倒不如主动出击。

于是,抛弃掉雪茄车身,转而采用溜背设计,以运动性能为主打的MG6横空出世。在十年前还没有哪个合资品牌推出过如此动感的产品,中国品牌更是想都没有想过。MG6与荣威550共享车型平台,作为一辆轴距超过两米七的紧凑级轿车,它的运动性其实只停留在了设计层面。

对于当时的消费者而言,主打运动化的营销手段给了MG6一个鲜明的产品形象,在当时尚不成熟的汽车市场中也算独树一帜。虽然它只能在油耗层面与性能挂上钩,但名爵还是收获了不少用户。

赛事营销得心应手,那么国产名爵到底快不快呢?

与早期的汽车品牌一样,MG的诞生轨迹也少不了赛车元素。在赛车氛围浓郁的英国,MG品牌自打诞生之日起就与这一运动结下了不解之缘。悬挂着MG车标的赛车曾屡次挑战速度记录,在民用车市场MGB、MGF、MG TF等也都在跑车领域获得过相当不错的成绩。

在2005年MG XPower SV-R问世以后,这个品牌的命运就发生了剧变,它与性能和运动的联系方式也不同于以往。

上汽手中的名爵在斥巨资改造出MG6 BTCC赛车之后,还请来了英国著名车手Jason Plato。在之后的BTCC英国房车大奖赛上,MG6 BTCC赛车与Jason Plato的组合多次斩获佳绩。

名爵也将这些战绩都归功于全新的MG6上,号称运动血统,一脉相传。但你能买到的MG6仍然还是那辆开起来步伐沉重,过弯反应不甚灵敏的家用掀背车。

捆绑英伦文化,重塑品牌形象

赛车运动的辉煌历史嫁接上来之后,对于它的老家英国,名爵也进行了深度捆绑。把MG品牌创建百年历史中的所有黑点都抹去,留下的都是诸如赛道精英、皇室用车等辉煌的篇章。

虽然曾经的MG凭借经典的MGB系列车型成为了英国皇室众多豪车当中的一员,但来到中国变身名爵以后,这个品牌的产品已经不再是精英阶层首选。接地气的一系列新产品面对的目标人群与它在英国的时候大相径庭。

不过这些都不影响名爵大打英国牌,目前依然独立存在的MG Live车主狂欢节仍然每年定期在英国银石赛道举办。品牌归属发生改变以后,名爵仍然大手笔的参与到了这项属于英国MG车主的活动当中,并且把早期属于中国市场特供的产品给植入到了里面。

虽然国产MG6、MG3并没有在海外MG粉丝心中掀起什么波澜,但它却能够用来在国内车主里引起共鸣。

产品重构,从轿车到SUV的战略转移

前文提到过MG变成名爵以后,产品定位和设计都有明显改变。尝到赛车营销和英伦品牌的甜头以后,名爵开始放手打破MG曾经的形象,在SUV成为中国市场上最热销细分车型的时候,勉强赶上了这趟车。

作为MG品牌诞生百年里的首款SUV,最早问世的锐腾与国产MG6采用了类似的营销方式,“8秒破百、39米刹停”的名号让这款车具备了与主流合资品牌同级产品相抗衡的底气。不过,偏高的油耗和有些脱节的驾控感受仍然拖累着它进一步收割市场份额。

慢慢的,除了MG6被保留下来继续更新以外,名爵陆续结束了其他几款轿车研发进程,开始主攻SUV领域。曾经以轿车、跑车为主要产品的MG终于慢慢变成了以SUV为主的名爵。

一言难尽的土味营销

或许是因为SUV热销的影响,名爵品牌硕果仅存的轿车表现乏力,不敢寂寞的名爵6又开始走另外一条博人眼球的道路。

有着赛车血统,岂止于快的名爵6这次将PK的对手定成了中国高铁。一辆新款名爵6与高铁展开了长达1分钟的追逐,有媒体预估当时这辆车的速度超过了170公里/小时。在赛道里这算不上什么,但是在开放的公共道路上,这就是不折不扣的违法行为。

本以为这只是某个脑残车主干出来的荒唐事,没想到名爵官方却暗戳戳的买热搜来进行回应。官方微博下齐刷刷的水军评论似乎也是对网友智商的一次嘲讽。

然后,名爵顺水推舟的冠名了一列高铁,并且迅速向市场投放了一款高铁版名爵6新车。这样的操作就没法让人不怀疑之前大战高铁的违法飙车行为不是名爵自导自演的了。

博眼球的名爵花样也层出不穷,单纯靠速度已经无法满足。把运动性能再包装一下,“奔跑的荷尔蒙”理念闪亮登场。这个绞尽脑汁想出来的点子当然不能给名爵6独享,属于品牌层面的东西必然要用更高端的手段来推广。为此,名爵又在年轻人喜爱的新浪微博平台上展开了与著名成人用品品牌搞暧昧的互动。

性能的热点逐步被稀释之后,设计上还可以再走一波预算。为了能够让国内小白用户能够有深刻的印象,名爵把设计焕新的马自达作为了假想敌,一大批指责“马自达抄袭名爵”的文章出现在网络当中。这就让人脑海里充满了很多问号,凭借魂动设计叱咤世界汽车舞台的马自达什么时候沦落到抄袭八杆子打不着的名爵了?

这其实是源于消费者的选择,在购买紧凑级轿车的时候,名爵6的对手总是绕不过马自达旗下的昂克赛拉。为了能够压人一头,作出这种超越常理的做法也就不稀奇了。本田思域也没少在这上面吃过亏,名爵总是能够在合适的时候出手,用尽各种手段来蹭对手的热点。

这就是全部了吗?其实不尽然。某名爵4S店在户外广告里“一不小心”把价格打错,导致消费者上门要求以13块钱买车的事件又是名爵另一场拙劣的表演。

面对这些质疑,名爵其实很容易甩锅给经销商。但如果不是背后的默许和怂恿,经销商们也不会如此肆无忌惮的依靠下限越来越低的营销手段来卖车。不知道英国那帮MG品牌的绅士车主们看到名爵在中国的所作所为会有何感想。

作为一个仍不忘把国际化当作卖点的品牌,名爵也陆续把国内产品引入到了海外市场,其中工业包括MG的老家---英国。只是,面对重新回归的名爵,英国汽车媒体给出的评价似乎更不友好……

2023-10-28

2023-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