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自卸车,大突破!太阳能大规模制氢成功,我国氢能源市场规模究竟有多大?

政府不补贴的话,单纯靠市场,氢能源的市场需求是零新能源自卸车。

首先,氢不是一种能源,它只是一种能量传递的中间介质。自然界比不存在可以大规模开采的氢矿。氢的来源无论是是石化、煤化工或者空分行业还是电解水,都是消耗能源以后的产物。这种把能源转化为氢,再由氢燃烧或者燃料电池的过程存在大量损耗。并不经济。

第二,氢即使液化,单位体积能提供的动力也不足汽柴油的三分之一,所以没有任何私家车愿意装着巨大的液化储氢罐上路。

第三,氢的液化技术含量高,投资大,本身消耗不少能源,没有补贴没人愿意投资。

第四,氢的运输是个大问题,需要建设遍布全国的管道,如果用车来运,则非常不合算。

第五,呼吁政府给氢产业补贴的理由是减排。但实际上现在的大多数氢是灰氢,也就是通过石化和煤化工产生的,并不能减少碳排放。

所以,说来说去,纯市场行为,需求为零。至于政府补贴后市场需求多大,还要看补贴的力度。

特斯拉上海临港工厂2018年1月7日开工建设,2019年1月7日就实现车辆交付,这个速度、这个效率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特斯拉是第一家。你难道仅仅以为这是特斯拉的功劳吗,如果没有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可能实现吗?关于特斯拉可以在中国独资建厂的政策依据是2018年6月28日商务部发布的2018年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其中第八条规定:在汽车制造业领域,除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汽车整车制造的中方股比不低于50%,同一家外商可在国内建立两家及两家以下生产同类整车产品的合资企业。(2020年取消商用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以及同一家外商可在国内建立两家及两家以下生产同类整车产品的合资企业的限制)。该管理措施意味着在专用车、新能源汽车方面,外资企业将允许在华独资建厂。不过这一政策的发布时间是2018年6月28日,而特斯拉上海临港工厂在2018年1月7日就开建了,土地动工与企业成立是分离的,这点其实并不奇怪。可以这样理解,在1月7日之前,特斯拉就已经被明确告知未来是可以独资生产电动汽车,只不过还没有明确的政策对外发布,为了早日投产,所以就提前开工了。6月28日政策发布后,一切就名正言顺了。也就是说,到现在,全球任何一家车企都是可以在中国独资建厂的,不过截至目前,真正落实了的,只有特斯拉。这里给大家讲一个历史典故,大家可能就是秒懂了:商鞅变法商鞅变法的法令已经准备就绪,但没有公布。他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就在国都集市的南门外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告示:有谁能把这根木条搬到集市北门,就给他十两黄金。百姓们感到奇怪,没有人敢来搬动。商鞅又出示布告说:"有能搬动的给他五十两金(古时的"金"实际为黄铜)。"有个人壮着胆子把木头搬到了集市北门,商鞅立刻命令给他五十两黄金(黄铜)。特斯拉,就是外资企业将允许在华独资建厂生产新能源汽车这一政策的立信之木。所以特斯拉在过去的一年,能够得到各方的大力支持。举个例子来讲,特斯拉超级工厂电力配套共涉及新建电缆排管16.7公里、新敷设220千伏电缆55公里,电力输送本就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但是,特斯拉的电力配套项目在国家电网的支持下从正式申请到完成送电仅用时168个工作日,创下了上海同等规模电力配套项目的最快接电速度,较同等规模客户的平均接电用时缩短约50%,比以往同类项目的最快接电时长进一步缩短约30%。试想一下,如果没有政府高层的支持,事情能办的如此顺利吗。另外,工厂的建设是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就能把工厂建设出来,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立马就可以生产并且销售汽车了。目前只是对车企的股比放开,这并不是说国家对于汽车的生产资质完全开放了。从政策上来看,外资可以在华申请独资建厂,但是建厂到产品能够真正销售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没有进入工信部新车公告体系,车辆就不能对外销售。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是2019年9月11日竣工的,并在10月15日进入调试阶段,但是2019年11月13日,工信部公告了第325批许可生产汽车、摩托车、三轮汽车的企业,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位列其中,这意味着其正式拿下在华造车资质。而目前国内还有一大堆新造车企业等着拿资质呢,并且还都没拿到造车资质。工厂竣工一个月就拿到资质,这同样是前无古人的。

新能源自卸车,大突破!太阳能大规模制氢成功,我国氢能源市场规模究竟有多大?

新能源自卸车,大突破!太阳能大规模制氢成功,我国氢能源市场规模究竟有多大?

新能源自卸车,大突破!太阳能大规模制氢成功,我国氢能源市场规模究竟有多大?

2021-11-26

2021-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