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卡观察|迭代升级,盘点入局电动重卡的各路玩家

传统重卡市场增势疲软,电动重卡成为转型首选,各路玩家争先恐后入局。

综合分析发现,传统重卡企业、工程机械类车企以及造车新势力均推出了电动重卡车型。

那么,各类企业押注电动重卡赛道为哪般?生产制造电动重卡各有何优势?“一叶知秋”,让我们通过这些企业的“入局”情况,来电动卡车的“朋友圈”资源。

“经验”开路,传统重卡企业造电卡的影响力“卖点”

传统重卡市场集中度高,以中国重汽、一汽解放等为龙头,排名前五的企业市占率超过80%,格局较为稳定。

但近年来因为经济不景气,叠加疫情、新基建缓慢等因素,传统重卡市场持续低迷。而在“双碳”战略的促使下,以纯电动为主要路线的新能源重卡受到市场关注,各大传统重卡也纷纷布局。

目前,中国重汽、一汽解放、东风商用车、陕汽、福田等均开始布局电动化赛道,出台发展规划、推出相关产品。

比如,一汽解放在2021年成立了新能源事业部,并发布了新能源“15333”战略,布局重、中、轻、微、客五大整车平台,在纯电、混动、燃料电池三条技术路线上全方位进行技术储备。同时,一汽解放还携手宁德时代、博世动力、远景科技等伙伴组成新能源商用车产业发展战略联盟,加强电动重卡全产业链的布局。

中国重汽在新能源发展战略上以完全自主开发的全系列电驱桥技术和混动系统技术等为核心,全面布局纯电动、混合动力、氢燃料电池三大技术路线,多技术路径全面发力。资料显示,2022年,中国重汽清洁技术研发费用投入近3亿元,其新能源重卡也在多地实现批量销售。

例如:2023年8月,40台豪沃TX纯电动牵引车交付潍坊特钢;6月,批量豪沃新能源纯电动牵引车交付河北平山某物流公司;5月,首批100辆中国重汽豪沃TX纯电动自卸车在日照港投入运营……

重汽表示,未来将继续加快新能源产品推广,实现跨越式发展。一是聚焦北京、成都、广州、深圳等政策先行城市,加快中央驱动和电驱桥产品导入市场;二是围绕港口、钢铁厂、渣土车、环卫车等应用场景市场开拓,探索新能源销售模式,通过试点租赁、充换电一体化解决方案等方式推动销量提升。

福田汽车在2022年就将新能源汽车作为未来战略发展重心,2023年4月,福田汽车又发布新能源战略2.0,确立福田新能源30·50业务战略:2030年新能源比重超过50%,成为世界一流新能源商用车企业;2050年实现碳中和,成为全球绿色交通生态领导者。

其他企业的情况就不再例举。

其实,传统重卡企业转型布局电动重卡有很多其他企业没有的优势。

一是传统重卡车企供应链、制造经验丰富,在品牌影响力、产能等方面也有深厚的积累,足以支撑其在新能源商用车领域大展拳脚。

二是传统车企资金实力雄厚,电动化、智能化等技术的研发都需要足够的资金来支撑。这方面传统的车企更有优势,能够为新能源商用车的研发、生产提供保障。

既有经验,也有产能,更有资金,传统重卡企业造电卡也在情理之中。

共贯同条,工程车龙头抢占电动重卡的“用户”卖点

一面是房地产基建市场萎缩,一面是电动重卡市场潜力巨大,工程机械企业“强链、补链、延链”毫无疑问首选重卡。

与传统重卡企业转型类似,老牌工程车企业在供应链、产能制造、资金、技术等方面均有优势,况且自卸车、搅拌车等重卡车型也可以归类到工程机械车的类目。

“双碳”背景下,工程机械的电动化转型也被提上日程,从重卡入手也可以提前为其他工程机械提供技术和制造的支撑。

三一重工、徐工汽车、中联重科等都开启了电动重卡技术的研发以及产品的生产制造。

2021年,以新势力姿态登台的三一新能源重卡以1497台的销量跃升行业第一;2022年,三一重卡继续体现出行业领头羊优势,其累计市场份额已达到18.29%;2023年上半年,三一再次夺得了新能源重卡的销量冠军,并同时创造了牵引车、自卸车、搅拌车等细分市场的冠军。

之所以能有如此成绩,与三一先进的技术和完善的产品布局分不开。

技术是制胜的法宝,也是取得市场第一的底气。从2019年开始布局新能源重卡领域以来,三一便组建全新的团队进行正向开发。

底盘方面,三一拥有的滑板底盘技术,可以让车辆布局结构更紧凑合理;电池方面,三一独创的MTB魔塔电池集成技术,实现了大容量电池组与车辆的完美融合;电池管理系统方面,三一拥有先进的BMS技术,可分布式对每颗电芯进行管理;补能方面,三一独创四枪快充技术,充电功率800kW,实现快速能量补给。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6月6日-7日,车+货总重40.45吨的三一魔塔1165电动重卡从长沙全程高速抵达深圳,再转道东莞物流园,成功创造“一次充电、续航817.5公里”世界纪录。

一直以来,三一就坚持大电量、长续航的电动重卡攻关,此次的测试就是最好的成果。

此外,三一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同时具备电动重卡和换电站全方位解决方案的企业,其顶吊式智能换电站及换电系统具有高效便捷、配套完善、操作建议、高度集成、投入更小、适应广泛等特点,可帮助客户快速搭建完整运营生态链。

与三一不同,电动重卡的布局,徐工的优势在换电技术。徐工汽车是国内最早研发、倡导换电产品方案,最早推出了侧换电重卡,最早采用吊装式换电装置,最早推出国内首个新能源渣土车示范项目的企业。

同时,徐工也在全国积极推动固定式换电站、移动式换电站、综合补能中心建设,在2022年4月推出新能源重卡充换电站钢结构模块化建筑。

目前,徐工汽车已有近4000台电动重卡先后在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江苏、内蒙古、新疆、广州等地批量投入使用,车辆总运营里程已达20400余万公里,减少碳排放22.5万吨。

此外,徐工的电动重卡出海进程也顺风顺水。2022年9月,325台徐工纯电动牵引车、自卸车、宽体自卸车开赴南美,创下全球金额最大、台量最大的新能源物流车出口订单。

为什么三一、徐工的重卡产品市场快速推进,这恐怕不得不羡慕他们在挖掘、施工等环节的长期积淀,使得其产品在特定场景下,客户都是现成的。

资本破局,造车新势力的电动卡车智能化“卖点”

行业的发展总会不断涌现出新生力量。电动重卡领域,也出现了众多的造车新势力,比如DeepWay、前晨汽车等。

虽说在产量规模、制造经验以及供应链等方面与传统重卡企业差距不小,但造车新势力也有自身独特的优势。

比如,新势力业务较为集中,集中力量办大事,更容易实现产品的研发与突破。DeepWay专注于智能新能源卡车的研发和制造,前晨汽车目前是重点发展新能源轻卡。

同时,新势力重视技术背景,对于技术格外看重,且主要都是对电动重卡的正向研发,有助于其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尤其是当前智能化发展方兴未艾,电动重卡的智能化技术路线就成为新势力的攻坚的重点。

例如,DeepWay就是由百度与狮桥联手打造的。百度在自动驾驶领域深耕多年,背靠百度的DeepWay在自动驾驶方面可以说是自带加成。

其研发生产的首批智能新能源重卡 DeepWay・深向星辰也于2023年6月实现了批量交付。车辆搭载了基于百度自动驾驶技术研发的 HIS,算力可扩展至超过 500TOPS,可满足高速路 L4 级自动驾驶的需求。

此外,新势力更容易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获得融资,如此也可以持续推动电动重卡的研发与业务开展。当前,DeepWay已累积融资超过12亿元。

乘商并举,乘用车企“两手抓”

其中,吉利和比亚迪最具代表性。

2014年,吉利聚焦“绿色智能”的新一代商用车技术路线,专注发展新能源智能化商用车,并于2016年正式推出中国首个专注于新能源领域的商用车品牌——远程。

远程新能源商用车坚持“纯电+醇氢”两条腿走路的技术路径,围绕平台化、模块化、新能源化、智能化、轻量化、前瞻化、醇氢多元动力等进行技术创新。

重卡方面,远程专注新能源,合纵连横,通过资本运作将汉马科技等车企集结到旗下,形成“制造中心+商业生态”的战略布局。同时,远程还在换电技术方面进行布局,其重卡充换电站完全自主研发,换电技术行业领先。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行业当前主流的“油改电”技术,远程积极进行电动重卡的正向研发,于今年5月推出国内首个正向研发的新能源重卡数智架构GXA-T,一并推出了基于全新架构打造的远程星瀚G系列重卡。

比亚迪研发商用车的时间比吉利稍早,2008年就开始布局,卡车项目组于2012年成立。2015年,比亚迪提出“7+4”全市场战略,包括城市建筑物流、城市商品物流、环卫等七大常规领域,以及仓储、港口、机场、矿山等四大特殊领域车辆电动化。

目前,比亚迪的纯电动自卸车及垃圾车、洗扫车等均实现了批量销售。2021年,比亚迪纯电动卡车交付荷兰宜家;2022年,比亚迪与百威英博达成零排放卡车运输合作,使用纯电动牵引车8TT运输百威全新款“零碳水化合物”啤酒。

不难看出,不管是吉利还是比亚迪,乘用车的制造经验与市场规模让其拥有了进入商用车市场的底气。

但更为重要的是,近年来新能源商用车发展势头迅猛,政策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尚处于政策红利期,乘用车企业开拓此业务意在扩大自身的市场份额与品牌影响力,丰富产品矩阵并试图通过新能源商用车实现“弯道超车”。

转型做电卡,客车跨界的必选项

客车企业转型做卡车已经不是新鲜事,目前,所有的主流客车企业均开发出了多款卡车产品。

高铁、地铁、飞机四通八达,私家车和网约车普及,客车市场的三大板块:公路客运、公交、旅游客车等都在全面萎缩。客车企业造卡车既是客车市场天花板难突破的无奈,也是良禽择木而栖的选择。

以宇通为例。卡车电动化浪潮下,宇通2021年起正式进军新能源商用车领域,并呈现了稳中求进的状态。依托四大整车工厂、五个零部件基地,宇通集团产品已涉及5~18米全长度段客车以及牵引车、自卸车、矿卡、轻卡、环卫车、清扫车等新能源商用车全领域市场。

目前,新能源环卫车辆市场占有率达28.5%,位居行业第一;卡车业务快速抢占市场,新能源重卡上市首年便跨入行业第一梯队。

之所以能有如此成绩,与宇通的提前布局和技术研发分不开。2013年,宇通推出新能源睿控“三电”技术,攻克了新能源客车在电池、电机、电控领域的技术瓶颈。时隔十年,2023年,宇通带着焕新升级的睿控E平台,为包括电动卡车在内的新能源商用车的发展提供强大助力。

宇通睿控E平台,实现了软硬件一体化融合,在高集成化电机及电芯、八大功能深度集成的多合一动力域控制器、新一代高效轻量化集成式电驱桥、首台量产多源超低温热泵,以及宇通高效补能技术、智能驾舱、智能网联云平台的多重加持下,搭载睿控E平台的宇通新能源商用车出勤率高达99%,且续航里程直接提升至500公里,满足了更加高效的运输需求。

此外,经过多年精耕新能源客车市场的经验,宇通集“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于一体,打造出了宇通的“三链能力”。这对电动重卡同样受用。

每年有5%以上的研发投入,宇通还与国内外有同样价值观的合作伙伴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比如宁德时代、汇川、采埃孚、博世、亿华通、重塑、文远知行、速腾(配置|询价)聚创等,与合作伙伴围绕新能源技术共同开展创新研发,实现价值共创。

各方势力群雄逐鹿,当前电动重卡市场稳定的格局尚未形成。这也说明,该市场也具有更多的机会。

比如,当前市场上电动重卡产品同质化较高,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更能脱颖而出,不能寄望“油改电”,只有正向研发才会成为制胜行业的“杀手锏”。

随着新的增长周期、电池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及相关充换电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电动重卡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而各玩家想要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就需要提供高性价比、运行稳定、服务完善的产品。

这,需要行业继续努力。

所以,“卷”起来吧。

2023-08-19

2023-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