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老大”不好当

最近的王传福或许有点郁闷。

不仅是因为这家曾经市值破万亿的企业,相较巅峰回落近三分之一的市值。还因为这家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最高的车企,不是在辟谣就是辟谣的路上。

如果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曾经有一个靶子是特斯拉的话,如今的比亚迪似乎俨然承担起了这个角色。在舆论社交平台上,有关于比亚迪的各种消息,总会以超乎常规的方式发酵,成为关注的焦点。

高处不胜寒,比亚迪这个“第一”多少当的有些不自在。

比如,前不久一则比亚迪长沙工厂出现工人“离职名额已满”的传闻,不到3个小时就传遍了全网;再比如,比亚迪全资收购易安保险,能够第一时间让各大新闻APP的小编推上首页;亦或者,王传福本人站在比亚迪工厂前因为保安不让进、上海车展坐地铁等“花边新闻”,都能以非常超常规的方式传遍全网。

背后的原因可能极其复杂,但不可否认的是,跃居中国最畅销汽车企业第一宝座的比亚迪,已经成为了所有人目光关注的对象。热捧者有之,认为比亚迪代表了民族工业;讥讽者有之,认为爬得越高摔得越惨。

回归过去一年,比亚迪的两起舆论事件都和长沙工厂有关。

去年5月,“比亚迪工厂污染疑致多名儿童流鼻血”的话题登上热搜。比亚迪紧急回应称,园区排放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及标准。针对网传“排放超标引起流鼻血”的情况,比亚迪表示,这属于恶意捏造关联,已报警,并将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时隔一年,一则比亚迪长沙工厂“排队辞职”再度冲上了热搜。比亚迪不得不回应“经核实,‘离职名额已满’、‘排队辞职’等说法与事实不符。目前,长沙园区人员招聘工作正常进行。目前公司订销良好,市占率稳中有升,今年1至4月销量位居行业第一。”

在不少行业人士看来,有关于比亚迪的新闻不管正负面,总会以超常规的方式曝光。相比一般的汽车企业,比亚迪的“各种新闻”似乎接连不断。

在上述人士看来,一方面是比亚迪确实当前站的位置过于的高。去年的宁德时代也是这种情况。舆论总是乐于聚焦那些站在金字塔尖的企业和个人。另外一方面则是,比亚迪粉丝对于比亚迪的事件高度关注。在国产品牌中,很少有一个品牌能像比亚迪一样,有那么多的拥趸者,只要你在网上指出比亚迪的缺点,总是会被群起而攻之。反之,如果你称赞比亚迪,也会有无数的粉丝为你点赞。

不过在庞大的粉丝之外,外界更为关注的是比亚迪市场占位带来的舆论光环。

2022年6月10日,比亚迪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市值突破一万亿,成为第一个跻身万亿市值俱乐部的中国车企,同时超越大众汽车,继2021年11月后再一次跻身全球汽车企业市值前三,仅次于特斯拉和丰田汽车。

同时,2022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全年销量为186.35万辆,同比大增208.64%,超越特斯拉卫冕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冠。

就像若干年后回忆上学的青春岁月,班级里,印象最深的要么是学习最差的那个,要么是学习最好的那个。

好学生的比亚迪,必然要被更多的关注。更何况,他的身后还有一群为好学生喝彩的“迪粉”。

客观而言,无论是王传福还是比亚迪本身,发展到今天这一步是远远超出自己预期的。这其中既有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大浪潮,也有当下旺盛的市场需求。

踩准了风口的比亚迪确实做到了趁势而起。在这种评价下,舆论总有一种声音认为,比亚迪是最有可能和特斯拉掰手腕的中国企业,承载了中国的汽车强国梦想。

客观来说,尽管从市值上比亚迪距离特斯拉还有一些的差距,但在规模上,比亚迪已经完成了对特斯拉的超越,年销近两百万辆的规模就是最好的证明。

但问题在于,世界汽车产业的竞争远不是规模取胜,或者说在新汽车的时代,规模已经不再是评价汽车企业的唯一标准。除此之外还包括智能技术、产品质量、营销服务等。

在这些标准当中,销量只能代表他们在进行阶段性的发展以及战略趋势,而不能作为衡量他们的价值标准。核心的原因在于,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迭代趋势非常迅速。今天的领先未必能够明日领跑,当下的创新不能代替明日的创造。

不停的创新、不停的在市场中夯实自身优势,是最终所有企业经营的“终极宝典”。

归根结底,特斯拉不是软柿子。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鼻祖,没两把刷子特斯拉活不到今天。

超越特斯拉,绝不仅仅是打打嘴炮能够实现。

2023年,延续了13年的 “国补” 正式退出历史舞台。补贴 “断奶” 后,车企普遍面对万元以上的成本增加,成本阵痛势必带来行业新一轮洗牌。

这也是比亚迪的最大隐忧。在2022年的财报中,占同期净利润的62.5%。也就是说,比亚迪每销售一辆新能源车,大概可以获得近6000元的补贴。如果剔除掉新能源车补贴的话,比亚迪净利率只有1.5%,看起来似乎并不理想。这还是包括了锂电池业务在内的净利率。

如何追赶上特斯拉更为高效的利润率,考验着比亚迪。

而在前不久,特斯拉廉价车型被传即将进入市场。多位人士猜测,特斯拉或将杀入比亚迪拥有定价权的 “10万元-20万元” 价格区间。这就意味着,未来15万元,甚至15万不到,买一辆特斯拉,将成为可能。许多网友更是表示,“15万元的特斯拉,估计会卖疯掉。”

更为重要的是,15万左右的特斯拉一旦推出,可谓直击比亚迪的大本营。

比亚迪目前最火最热销的几款车型,定价区间就在10万-20万。比如:宋 Plus DM-i低配版售价15万左右、元PLUS(配置|询价)定价在14万-17万、海豚(配置|询价)售价11-14万。

2022年,比亚迪销售了180万辆车,单车利润8600元人民币左右。而特斯拉卖出130万辆,单车利润约为9600美元,是比亚迪的七倍。

特斯拉降价,比亚迪当然可以跟。但特斯拉可以一直降价,因为特斯拉的销售渠道以及不管不顾的决心,比亚迪学不来。先别管比亚迪内部怎么理顺关系,像特斯拉那样的价格调整,估计经销商就能把比亚迪的天灵盖掀飞。

比亚迪也许很明白,自己绝对不能和特斯拉卷细分市场,所以比亚迪则选择进击高端。

4月18日,在2023上海车展上,比亚迪正式发布了仰望U8豪华版和越野玩家版,预售价格为109.8万元。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表示,仰望品牌将在今年三季度末开始交付。此外,另据李云飞透露,比亚迪专业个性化品牌(F品牌)将聚焦60-80万元市场,将在成都车展上首发亮相,四季度开始交付。

这些品牌很难说有巨大的成功,但它们的出现宣示了一种态度,比亚迪和特斯拉扳手腕的方法,不是跟在特斯拉后面。

不愿跟随的前提是,比亚迪能否能自成一派。

但事实上,比亚迪在诸多方面的创新上,似乎还是一个传统汽车的转型者形象。比如王传福高呼的自动驾驶不能实现、延续新能源补贴等等。即便是在用户最受用的补能层面,比亚迪至今也没有建立起一根共用充电桩。

倒不是说一定要去做用户型企业,但至少为用户多想一点总没错。

“马斯克向下,王传福向上”,不同的进击策略,势必带来不同的经营成果。相关车企的一系列动作把新汽车推向了高潮,但这场大战,或许才刚刚开始,技术与资本同步的战场,才是对比亚迪最大的考验。

2023-05-12

2023-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