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鹤电动汽车价格,特斯拉又降价了,造车新势力跟不跟?

特斯拉降价是否需要「跟风」?特斯拉汽车近日对该品牌的电动车进行了又一次的大规模降价操作英鹤电动汽车价格,一些车辆都在“优惠处理”;似乎这让很多汽车爱好者感觉兴奋,“连特斯拉都降价那其他电动汽车肯定也要降价”,会不会这样呢?

英鹤电动汽车价格,特斯拉又降价了,造车新势力跟不跟?

理论上这是不可能的,而且也不应该这样操作;原因在于特斯拉的溢价本身就很高,初期定位高端就预留了这样的调整空间,后期一旦失去竞争力则可以“打价格战”。但只要进入这一阶段也就基本说明特斯拉的未来前景堪忧了,品牌人设的变化会让特斯拉彻底失去竞争力,这里所谓的人设就是其所谓的“高端印象”。

英鹤电动汽车价格,特斯拉又降价了,造车新势力跟不跟?

英鹤电动汽车价格,特斯拉又降价了,造车新势力跟不跟?

英鹤电动汽车价格,特斯拉又降价了,造车新势力跟不跟?

英鹤电动汽车价格,特斯拉又降价了,造车新势力跟不跟?

五菱推出宏光MINIEV不会令人惊讶,哪怕它的起售价甚至不足3万元;因为五菱的品牌人设就是主攻入门级车的廉价品牌,是美系合资品牌中定位最低的。

英鹤电动汽车价格,特斯拉又降价了,造车新势力跟不跟?

英鹤电动汽车价格,特斯拉又降价了,造车新势力跟不跟?

但是,奔驰、宝马、奥迪如果推出10万以内的电动或燃油动力代步车的话,怕是连这仨品牌的中高端车的销量也会大幅下探;因为选择这些车的初衷就是图个“贵”,别谈什么品质不品质,真实的故障率数据已经说明了这些车和“省心”是一毛钱关系都没有的。

所以大众汽车集团可以用EA211&6AT打造捷达,用相同发动机匹配低级的DQ200装备的奥迪A3/Q2却还要定出20万左右的价格;哪怕是“楞贵”也得贵,否则奥迪和大众汽车就没区别了,这个品牌也就彻底完蛋了。奔驰和宝马也有这样布局,不过随着1系、A级和A3等车的价格逐不下探,德系品牌的高端印象也快崩碎了;所以BBA也开启了与凯迪拉克、林肯、沃尔沃等品牌相同的“以价换量”模式,但这些车越便宜就会越大程度的丢失市场份额,可是以其技术标准如果车辆没有足够便宜的话又没有销量,那么这些品牌的失败也就是注定的了,这是个可以预测的规律。

回到主品牌:特斯拉的价格调整还有必要模仿吗?

特斯拉就像是手机里的iPhone,只不过系统的可靠性和硬件的稳定性相比iPhone在手机圈里的水平还要差一些;苹果之所以能热销有初期开放平台的安卓不够稳定的因素,但似乎还是开放平台更有魅力,因为系统有无限想象力。IOS系统的使用体验其实非常之差,一个限制其他公司发挥创造力来研发App的封闭系统,注定是没有什么可玩性的;所以真正的极客不屑于使用IOS&iPhone,苹果设备已经是“老年机”的水平了。

那么想要稳定市占率就只能“走高端”,打造出一种高端形象与养成消费习惯,稳定一批似乎也缺乏想象力但有较高品牌黏性的用户即可;这是苹果的聪明之处,至今也不下探产品定位使其苟延残喘的筹码,特斯拉没有坚持住高端品牌定位则结果必然是三星。

高端汽车市场的竞争力相对小,因为可选品牌少、可选车辆也很少,即便是特斯拉去造燃油汽车也可能分得一杯羹;而特斯拉又是以电动汽车起步,同期虽然也有自主品牌的起步更早,但这一阶段的消费者普遍认为外国车企才算是“技术风向标”。所以特斯拉的成功几乎是必然,高端定位加上“高新科技”是非常吸引眼球的;然而特斯拉没有什么技术储备,马斯克收购的特斯拉只是个造光伏发电与储能设备和电动车的企业,在业内也没有什么知名度。

所以特斯拉的硬件都是依靠采购,比如富田电机、松下电池、英飞凌IGBT等等,特斯拉唯一的卖点其实是“系统”,但FSD系统和IOS可不一样。

IOS的体验差也就差了,使用过程中出现BUG无非是不能正常使用设备,有足够的耐心则能够继续使用;但是特斯拉主攻的“全自动驾驶”,然而别说以特斯拉的技术储备,现阶段的汽车领域与IT领域的行业巨头即便进行资源整合与深度战略合作,可以说也无法打造出真正的自动驾驶、无人驾驶的汽车。因为系统鲁棒性和车辆可靠性都有很大不确定性,核心传感器的制造成本又极高,短期内是无法打造出高标准自动驾驶汽车的;可是特斯拉在三电方面没有任何竞争力,强行包装的高端品牌形象早晚会被起底,这就像“网红经济”一样,一旦“网红车去掉滤镜”结果会怎样呢?

所以特斯拉就不得不把它的远远未达到全自动驾驶标准的FSD包装成全自动驾驶,这算是个谎言,也是特斯拉给自己“刨的坑”。

还是那句话,IOS设备即便系统出现问题也只是影响用户体验,FSD出现问题会直接影响驾乘人员生命安全的;特斯拉的谎言让该品牌的车辆接连不断的出现问题,其中有很多严重的交通事故。这可不是继续包装就能掩盖的问题,特斯拉终将会因为系统而造成企业的崩溃,但纯粹依靠电驱又没有竞争力;那么最终就只能去打价格战,而价格战会让特斯拉丢失唯一的卖点——品牌光环。

所以特斯拉的价格下调是给它自己贴上了一个“催命符”,其他车企不应该模仿;品牌定位不应该轻易变化,特斯拉是注定要失败的“现象品牌”。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

天和MCN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点赞关注哦

2021-10-30

2021-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