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6000元比亚迪大涨价,补贴取消电动车或全面涨价,油车机会来了?

“价格即将上调,订车抓紧”“保价活动进行中,千万抓住最后的机会”“国补退坡倒计时!买新能源车要趁早”……飞灵汽车小编的朋友圈今天被比亚迪的销售顾问们轮番的广告轰炸刷屏。

11月23日,比亚迪宣布将对王朝、海洋及腾势相关新能源车型的官方指导价进行调整,上调幅度为2000元-6000元不等,2023年1月1日之前付定金签约的客户不受此次调价影响。比亚迪方面表示,此次价格上调主要有两个原因:一、电池主要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二、新能源车补贴退坡。

根据2020年4月财政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实施期限延长至2022年底,2020-2022年补贴标准分别在上一年基础上退坡10%、20%、30%。

目前的新能源补贴政策为,售价30万元以下的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小于300公里,无补贴;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在300-400公里,补贴为9100元/辆;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大于400公里,补贴为12600元/辆;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NEDC工况下续航里程大于等于50公里,补贴为4800元/辆;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WLTC工况下续航里程大于等于43公里,补贴为4800元/辆。这一新能源购车补贴政策将于今年12月31日终止,之后上牌的车辆将不再享受国补,持续13载的新能源国补将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比亚迪是第一家针对国补即将结束而涨价的企业。此前,不少新能源车企高管呼吁延长国补。而据路透社在5月份报道,工信部等多个部委正与汽车制造商们就延长新能源汽车补贴问题进行会谈,是否会延期还不明确。易车研究院院长周丽君认为,比亚迪此次提前、明确发布了2023年调价信息,意味着新能源补贴政策截止2022年底。“大家不要抱有再延长的幻想了。”周丽君说道。

不少人认为,比亚迪此次率先发布涨价通知,除了给消费者提前打涨价的“预防针”外,还有刺激销量的目的。比亚迪主攻的是10-25万元级别的市场,这是最为主流的消费市场。对比“百花齐放”的10万元以下和25万元以上的市场,比亚迪在这一细分市场一枝独放。据了解,比亚迪目前手握3个月的订单储备。因此,有观点认为,比亚迪提前公布涨价消息,一来可以稳住现有的未交付订单,二来可以“以涨逼订”,储备更多的订单。“2022年底多囤点订单,更好应对2023年的不确定性”周丽君说道。

与此同时,近期特斯拉通过保险补贴、降价等方式促销量,甚至有传言称特斯拉由于订单增长不及预期,将再度降价。因此,在比亚迪发布涨价消息后,不少网友纷纷调侃:“特斯拉降价,比亚迪涨价,是梁静茹给你的勇气吗?”但不得不说,在这个节骨眼上,唯一有底气涨价的新能源车企应该就是比亚迪了。

此前,特斯拉降价之时,问界、福特、小鹏、岚图、奔驰等多家企业通过直接降价或变保险补贴等方式变相降价跟进,以刺激销量。但在比亚迪发布涨价通知后,截至发稿,还没有车企跟进,均处于观望状态。“大家都有充足的产能,缺的是订单。几个品牌都在拼命找第三方渠道走产能,都在为年底交付发愁。这时候谁敢涨价,其他几家开心的后槽牙都能露出来。”一位业内人士说道。

而从涨价幅度来看,比亚迪大概提了国补一半的价格。目前,比亚迪在售车型所享受的补贴有插电混合动力4800元/辆,纯电12600元/辆两种。换言之,就是国补退出后,比亚迪厂商和消费者将各承担一半。

回看我国的新能源补贴政策的13年,其设立初衷是为了引导和刺激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在政策推行的过程中,曾出现过“骗补”等恶性事件,但随着补贴门槛逐步提升(如:提高续航里程标准,新增电池能量密度和百公里耗电量标准等)逐步回归正轨,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普及起到了重要作用。中信证券认为,2020年以前,新能源汽车销量受补贴逐年退坡政策影响较大,尤其是A00级;2020年以后,补贴退坡对于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影响逐渐减弱,对各车型影响差异不大,新能源汽车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发生转变。

中汽协数据显示,2017年-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为77.7万辆、125.6万辆、120.6万辆、136.7万辆。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呈现出爆发式增长,销量达352.1万辆,同比增长157.5%。进入2022年,新能源汽车逆势增长,1-10月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443.2万辆,同比增长107.5%,已经超越了2021年全年。

明年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即将由“温室中的花朵”迈进真正的市场化竞争阶段。但对于车企来说,国补结束并不是一个好消息,尤其是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比亚迪和特斯拉已经形成了或接近年销百万的规模,在成本管控上更具有优势。而吉利、长城、长安和奇瑞等传统企业,虽然电动化较慢,但其自身的技术储备、品牌声量和资金规模足以支撑其大象转身。

反观造车新势力,成立至今不过几年,在新能源补贴和传统企业缓慢转型的夹缝中获得了快速的发展。目前,仅有“蔚小理”和哪吒四家造车新势力累计销量达20万辆的规模。而从财报来看,已上市的四家(“蔚小理”和零跑)均处于亏损状态。一方面是传统车企和比亚迪、特斯拉的双重夹击;一方面是国补结束、原材料涨价带来的成本压力。对造车新势力来说,2023年将是尤为艰难的一年。

2022-11-24

202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