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D1的出现,彻底撕下了比亚迪“亲民”的标签

文/桃李

人总是会变的,一个企业、一个品牌同样如此。过去比亚迪是大家拒绝它的理由,而现在的比亚迪似乎成了很多消费者难以拒绝的一个选择。

不可否认,比亚迪的影响力、技术实力以及市场表现放在当前的市场绝对首屈一指,而价格的不断上探也让不少消费者怀疑:现在的比亚迪是不是开始飘了?这一点笔者不置可否,向上发展是每个品牌都会经历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以前以“亲民”著称的比亚迪,现在正在撕掉“亲民”的标签。

从B端到C端,比亚迪D1(配置|询价)这一步迈得有点大

可能有人认为笔者所说的不再亲民是因为比亚迪最新推出的高端品牌—仰望,据悉该车的价格或许会逼近百万大关。不过,正如前面所说,品牌向上发展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仰望的意向客户本来也不是普通大众,跟“亲民”沾不上半点关系,真正让笔者觉得比亚迪离“亲民”形象越来越远的还是比亚迪D1这款车。

相信很多消费者都见过甚至亲自感受过这辆车,作为一款比亚迪与滴滴合作的车型,比亚迪D1一直是面向的B端用户,也就是专供网约车这类营运车。而前不久,新款比亚迪D1正式上市,而且还首次面向了个人用户销售,售价为15.78万-16.78万元,虽然看上去只是从B端转向了C端市场,但是背后却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我们考虑。

比如,消费者能否接受它作为家用车的新身份?要知道,此前比亚迪最被消费者诟病的就是其之前网约车的身份,而作为一款被人熟知的网约车,新车的外观相较于之前也没有太大的改变,网约车和家用车长一个样,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担心被别人调侃“是不是在开网约车?”

从外观来看,整个车都是方方正正的设计,外部造型十分简洁,尤其是绿色和白色的拼接车身颜色看上去多少有点廉价的感觉,作为家用车而言实在有点不妥,白色车身相对而言更容易接受。很明显,虽然意向用户从B端转向了C端,但是该车的设计理念并没有改变,没有为进入新市场做出相应的准备,而是完全照搬过来了。

这就难免让人怀疑比亚迪是为了转移部分用户,减轻其他产品在产能上面临的压力。

比亚迪的“电动侧滑门”值15万?

仔细研究比亚迪D1这款车,大概有两个比较核心的竞争力。首先是这车的空间,虽然车身尺寸为4390/1850/1650mm,但是其轴距达到了2800mm,所以整个后排空间十分的富裕,还具备后排座椅加热功能,照顾到了后排乘客的舒适性。

另外一个则是这车的右侧配备了电动侧滑门,可以方便老人和孩子上下车,停车也不会担心受到空间的限制打不开车门。

不过,除此之外,这车似乎就没有太多的亮点可言,整个内饰似乎也是延续了作为网约车的简单设计风格。三幅式多功能方向盘,10.1英寸悬浮式中控大屏,旋钮式换挡,估计不少网友看过之后应该会给出“毛坯房”的评价,给人的感觉就是没有花太多的心思进行家用化的设计。

而在最重要的续航上,比亚迪D1两款新车都搭载的53.6kWh的磷酸铁锂刀片电池,续航只有418km,保持了大部分网约车的续航水准,但作为家用显然不太够用,没有慢充也进一步弱化了其家用车的属性。

就连10万出头的代步车海豚(配置|询价)续航都能达到400km左右,结合其15.78万-16.78万元的售价,难免让人觉得有种“智商税”的感觉。在笔者看来,如果这车早几年出现或许还能掀起一股热潮,但放在现在,作为家用车,除非换上DM-i或者价格下探至13万左右,否则很难打动消费者。

而在整个市场中,它也很难与自家的比亚迪元 PLUS(配置|询价)进行竞争,而外部则有哪吒U、埃安Y这样的强劲对手,上述这几款车的空间虽然略逊一筹,但是起售价更低,而且续航却都比比亚迪D1要长,还没有网约车身份的束缚。如果要选,笔者显然更愿意从后面几款车中做选择,而不是比亚迪D1,虽然它是比亚迪,尽管它有电动侧滑门,但性价比实在太低。

写在最后:

从消费者的反馈来看,大部分消费者对于比亚迪D1也表现出无法接受的态度,就连部分迪粉都绷不住了,至少在这车上,笔者看不见半点比亚迪曾经的亲民形象,也感受不到比亚迪对于这款车的重视。当然,比亚迪一直以来都是从质疑声中走过来的,笔者也很好奇,这一次,比亚迪还能否获得消费者的拥护与支持。

2022-11-15

2022-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