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上演变脸:比亚迪销往欧洲获赞,丰田唱衰美国电车销量被驳!

最近,看了外媒的两篇评论,对比一下非常有意思。一篇是英媒《Autocar》关于比亚迪的采访,大致内容是未来比亚迪考虑在欧洲本土化生产,以更有效的方式与特斯拉竞争,《Autocar》评价暧昧:中国品牌的新能源车,在欧洲市场的竞争力极强,能够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

另一则是关于丰田的,丰田北美销售执行副总裁杰克霍利斯表示:美国希望在2030年,纯电车型销量占比达50%的目标,过于乐观,目前电动汽车的配套设施不完善,售价也偏高,消费者对于电动汽车的需求没那么迫切。

美媒《Motor 1》回应:丰田的纯电汽车节奏有些落后,相比分析行业前景,更应该迅速解决bZ4X遇到的问题,而美国的市场整体销量保持了高速增长,消费者愿意花费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等待购买电动新车。

反差明显,受早些年的逆向开发等因素影响,外媒对中国品牌的印象比较差,咋到了新能源赛道,就对国内传统车企和新势力纷纷看好了?另一边则是丰田的冷落遭遇,稳定的美媒榜单座上宾,却因电车被频频吐槽。

比亚迪进军欧洲:与其他品牌不是对手,把市场做大做强

比亚迪销往欧洲的消息已经不是新闻,其选择了与经销商Hedin Mobility Group集团合作,先期在瑞典和德国进行销售,车型包括唐、汉及元PLUS(配置|询价),计划10月份在瑞典开设第一家门店,第四季度开始向客户交付。Hedin Mobility Group在北欧和西欧国家拥有230多家门店。

《Autocar》表示:由于中国品牌车型拥有更高的价值和出色的性能,如果在欧洲本土化生产,可以降低运输成本、缩短交付时间,像蔚来还有独特的换电服务,对于欧洲消费者来说是非常利好的。此前,蔚来也曾表示在欧洲进行本土化生产、或寻找OEM代工,但目前的进程偏缓。

另一个方面是与特斯拉的销量配比,今年上半年,尽管比亚迪的销量超过特斯拉,但国内本土市场占比过高,对于比亚迪来说,海外市场的空间更大,而特斯拉的柏林工厂已经是其全球产能的重要组成,年产能50万辆左右,比亚迪在欧洲建厂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说到底,技术还是核心竞争力,在新能源销量快速增长后,通过提前布局,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车企正在进入全球视野。

在《Autocar》的采访中,比亚迪表示:对于技术持开放态度,最新的e-Platform 3.0架构也可以开放给其它厂商使用,目前已与丰田合作,开发更实惠的纯电车型。比亚迪欧洲董事总经理助理Brian Yang强调:我们对整个行业都非常开放,不是竞争对手,希望共同努力,真正发展整个电动汽车市场。

《Autocar》非常乐观,凭借三电技术的优势,如果比亚迪和欧洲品牌之间能够达成类似合作,可以大大降低开发和制造成本,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

丰田北美继续“搞活”,消费者不需要太多电动汽车?

之前,我们也曾分享过丰田最近在北美的言论,《丰田投资350亿后改口电车不成熟,混动是最好方案,玩不转要放弃?》,从网友的评价来看:大家也都觉得丰田这次比较“坏”,自身电动化落后,市场又在飞速发展,所以需要更多时间来博弈。

核心问题是,之前的犹豫和不看好,错过了原始发展期,如今唱衰多少有些胳膊拧不过大腿。

丰田北美销售执行副总裁杰克霍利斯表示: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需求不足,今年汽油价格处于历史高位,才是电动汽车销量增长的主要原因,作为全球混动汽车销量冠军,丰田用了25年时间,混动车型的市场份额仍不足10%,这还是在混动车型不存在续航焦虑、对配套设施需求不强的基础上。

美媒《Motor 1》摆事实、讲道理了一波,2022年上半年,美国电动汽车销量占新车总量的5%以上,增速超过了去年的2倍,特斯拉的成功可以说明一些问题,尽管售价贵、等车时间长,但其上半年销量占比超过66%,消费者甚至愿意等待一年或者更长的时间。

换句话说,不是消费者不需要电动汽车,而是市场需要更多性能出色的新车。同时,混合动力汽车确实是比较折中的方案,但是依照节能的需求来说,拥有更多纯电续航的插混车型更受欢迎,丰田在这方面又不是特别突出。

同时,关于基础充电设施不完善的理由,也是有些牵强的,像特斯拉、Lucid等新势力,都在建设自己品牌的超级充电桩,来提升使用体验,坐等政策导向未免有些消极。

总结:

电动化已经是行业共识,面对改变是积极接受,还是墨守成规,市场与口碑已经给出了明确的答案。比较欣慰的是,我们可以发现头部中国车企确实正在换到超车,而有些像丰田这样的传统大厂,却节奏落后了。弱弱的问一句,您觉得bZ4X今年国产还有戏吗?

2022-08-31

2022-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