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势力这半年:从威到危,掉队的威马没有“故事”

被质疑掉队的威马,本月初再度噤声。

在一片大干快上的造车新势力中,这也不是威马第一次“迟交”作业了。

今年以来,造车新势力各家无不取得销量新高,“蔚小理”直指年销十万目标、零跑和哪吒月销一万…

回首威马,虽然新车和IPO的声量不小,但从“销量”来看,实在难以乐观。

这只反应出一个事实,相比于“蔚小理”,昔日的冠军威马已走入相当“艰难”的境地,甚至在二线造车新势力里都已不占优势。

从“威”到“危”,先行者威马究竟还能讲出什么样的“新故事”?在这背后,又到底是怎么走到如此境地?

威马的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中国车企格局基本是‘3+3+3+3’角逐下两轮,除了3家央企、3家地方国企和3家民企,3家新势力是理想、蔚来和小鹏”。

我的脑海里,仍然记得2019年王兴对对未来车企格局的判断。

彼时,作为最早步入新能源造车行列、且销量强劲的威马而言,这种“看衰”当然难以忍受。

沈晖直接反击:“如果威马能挺进造车新势力前三名,希望美团创始人王兴亲自送外卖;如果威马进入前三失败就送一辆车给王兴。”

但这样的反击没有得到王兴的回应,更没有在业内激起任何浪花,这多少让沈晖感到尴尬。

然而更尴尬的是,时至今日,威马似乎真的上演了王兴的剧本。

我始终认为,威马从“领先”到“掉队”,其实是一系列产品战略失误的连锁反应。

首先是威马的产品配置。

威马旗下的系列产品始终给人一种感觉——该有的都有了,可就是不够领先,也不够吸引人。

如今,在造车新势力自动驾驶L2.5迅速普及的时候,威马仍然是L2,甚至在去年还发布了一辆L1级别的新车。

目前威马在售的 EX5、EX6(配置|询价)、W6(配置|询价)及E5等车型,都是基于第一代架构和平台开发。相比之下,小鹏从第二款产品 P7开始,就是基于第二代新平台 SEPA 打造;蔚来也在第二代平台基础上,推出 ET7和ET5等新产品。

这带来的后果是,威马在续航、自动驾驶、智能化配置方面,已经没什么太大优势。

根据威马招股书披露的数据,其目前拥有87项注册专利,涉吉利纠纷的专利数占近三分之一。而零跑汽车有1495项与自研技术相关的专利及专利申请,“蔚小理”三家车企的专利数也多达上千。

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威马对于产品技术的不够重视。

其次是电池。威马一方面想控制成本,自己做封装和电池管理;一方面又想让供应商充分竞争,方便压价。

最终是两头不讨好,电池质量良莠不齐,导致出现了一系列安全问题。

2021年底及2022年初,威马持续被曝出其他零星起火事故,相关监管部门已介入调查。

如果说,毫无亮点的产品,是威马产品的一大败笔。那么性价比,则是压死威马的最后一根稻草。

譬如同样是做小型SUV的哪吒,在配置和设计上没有太大不同,但价格却便宜一个档次。

可以说,在产品上,威马连性价比的这张牌都被抢了,可谓毫无优势。

既然你的产品一没技术亮点,二没性价比优势,还有安全隐患,消费者为什么还要选你?

总结来说,威马就是手握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威马的“故事”,还不够动人

问题大家都懂,但威马还能讲出新故事吗?

此前,沈晖在社交平台发文称,“主流与高端纯电市场的价格战已经拉开。”

着眼新能源车这一片蓝海,已经开始泛着红光,竞争的激烈也有目共睹。

对于威马而言,如今首当其冲的是,在消费市场重新思考自己的产品定位,并讲好“新故事”。

当前来看,目前较为成功的造车品牌的品牌定位都十分清晰,理想和蔚来都是很好的例子。

而威马的定位,一直以来都非常模糊,缺少对自己品牌的定义。

向大众提起品牌时,无法说清自己能够带来什么,这也一直是二线新势力的“通病”。

没有清晰的产品定位,就没有清晰的目标客户群体,自然产品也就难以持续成功。

今年下半年,威马将推出的旗舰轿车 M7,2023年起推出基于下一代 Caesar 底盘平台的产品。

它们承接了威马诸多新技术框架,包括与特斯拉类似的集中式三区电子电气架构,整车的 SOA(软件服务),高级别自动驾驶等。

同时,威马 M7也在智能化方面发力,自动辅助驾驶硬件方面全车装配了 32枚传感器,包括3个自主变焦超视距激光雷达、5个毫米波雷达等,几乎是行业里热门的硬件配置。

可以说,M7是威马品牌上攻的核心车型。而如何围绕M7来讲好“新故事”,也将是威马未来一段时间的关键命题。

其次,在资本市场,威马还要改善自身的经营状况。

威马虽然获取了造车新势力中最多的上市前融资,背后明星资本不断,但是对于选择重资产之路的威马汽车而言,资金仍然捉襟见肘。

招股书显示,在营收方面,威马汽车实现了不断增长,连续三年的收入分别为17.62亿元、26.72亿元、47.43亿元,同比增长51.6%和77.5%。

但威马经营亏损却在持续扩大,近三年为41.45亿元、50.84亿元和82亿元,累计亏损174亿元;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40.4亿、42.25亿和53.63亿元,累计超136亿元。

综合销量来看,威马每销售一辆车,就要亏损近12万元。

卖车亏损,销量又差,资本看不见尽头,谁还敢投你?

目前威马的唯一出路,就是通过IPO“补血”,并讲好“新故事”提振销量。

否则,恶性循环持续,威马危矣。

智驱公论

还记得“威马”品牌发布之初,称其名字取自德语 Weltmeister,意为“世界冠军”。

而今,销量惨淡、造车六年迟迟没能上市的威马,还有多少时间与机会重回第一阵营,乃至问鼎“世界冠军”?

这恐怕是沈晖午夜梦回时思考最多的问题吧。

2022-07-07

2022-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