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爵发布新车MULAN,外观不错,但留给上汽的时间还有多少?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5月份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36万辆,同比增长91.2%,成为拉动汽车行业走出低谷的主力。与此同时,传统厂商向新能源转型依然显得不够顺畅,除了已经完成华丽转身的比亚迪之外,表现最好的广汽埃安月销量也只有2.1万辆。

因此传统汽车厂商还要加把劲儿。6月13日,上汽名爵正式公布了旗下全新纯电跨界车MG MULAN,中文名为“木兰”。这款车基于上汽星云纯电专属架构打造,关注度算是比较高的,那么这款车,能够为上汽的新能源方面带来什么呢?

新车新平台

最近几年的名爵汽车在设计方面越来越年轻化、运动化,逐渐走出了一条与荣威品牌不一样的赛道。新发布的MG MULAN,也遵循了同样的设计思路。

三段式进气口、狭长的大灯组,配上跨界造型,整个车看上去有一种小钢炮的感觉。4287mm的车身长度不算突出,但2705mm的轴距堪称惊喜。除此之外,官方宣称这款车百公里加速时间仅为3.8秒。从账面数据上来看,这是一款还算不错的纯电动车型。

与新车相比,上汽官方着墨更多的是星云纯电专属架构。这是一个通用型纯电架构,支持从紧凑型车到大型车、从轿车到跑车的各种车型,支持换电、充电和双高压平台。简单来说就是,目前电动汽车行业的主流要素,它基本上都支持。

不错的车,不错的平台,看上去上汽在新能源领域的准备相当充分。但在新能源销量排行榜上,上汽集团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进入主流市场。那么从2012年就开始进入新能源市场的上汽,究竟出了哪些问题呢?

品牌多到眼花缭乱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上汽新能源”,是不包括上汽通用五菱旗下车型的。严格来说神车五菱宏光MINI EV(配置|询价)也归属上汽集团,这款车是一个奇迹,连上汽自己都无法复制。以上汽的体量和愿景来说,它显然不可能依靠这样的低端小车来实现自己的新能源梦想。上汽新能源的希望,在荣威、名爵以及智己、飞凡上。

目前上汽新能源的思路很明确,荣威、名爵在传统厂商的壳子里继续探索,同时打造出独立子品牌智己、飞凡来专攻新能源,这也是很多传统厂商在向新能源转型过程中的通用做法。但这种做法有一个明显的问题:花多眼乱。

早在2012年,荣威品牌就以一款微型车E50正式进入新能源市场;但到了2021年,荣威品牌最能走量的新能源车型是6万元级别的微型车科莱威CLEVER(配置|询价)。

而荣威那些不能走量的新能源车,则是Ei5、i6MAX新能源、RX5 eMAX等等,在中国市场上,这些车型都有一个不太雅观的名字:油改电。同样道理的还有名爵品牌,在MG MULAN出现之前,名爵的新能源板块全部由油改电车型组成。

至于上汽智己和飞凡汽车,前者定位于30万元以上的高端市场,后者定位稍低,试图在15-30万元的中端市场有所表现。理论上来说,两个牌子可以形成高度搭配,但实际上两个牌子的影响力都比较一般。更别提他们现在连量产车都还没有。

油改电车型不能丢,微型车市场不想放,中端车型要争取,高端市场也要试探,上汽集团似乎仍然忘不了自己是国产一线厂商。但这样的四处出击会让整个新能源业务无所适从,花多必然眼乱,多线作战必然导致“备多力分”。到目前为止,上汽还没有拿出一款能让消费者广泛接受的电动汽车。当然,神车宏光MINI EV除外。

不掌握核心技术

除了发展战略上,上汽新能源业务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那就是不掌握核心技术。就以这次发布的MG MULAN为例,这个星云纯电平台,最大的亮点在于采用了CTP电池技术,但实际上这种技术两年前就已经不再新鲜。

当然,不掌握核心技术,这并不是上汽一家的问题。可以这么说,除了比亚迪之外,其它国产新能源厂商都没有多少能够拿得出手的核心技术。但上汽的问题在于,它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了所谓的智能化等方向上。

2021年4月份,上汽举办了全球首个汽车SOA开发者大会,正式推出零束银河全栈式SOA软件开发者平台。推概念,这没错,问题在于,没有销量的“概念”,始终只是个概念而已。上汽所强调的软件定义汽车之类的概念,消费者听起来,远没有跑多少公里、后备厢有多大来得实在。

最近两年的事实证明,核心技术仍然是新能源行业的第一生产力,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比亚迪。这是一家既不怎么强调自动驾驶,也不怎么强调智能化的厂商,但却能够以一敌十。原因很简单,那些其实都不是刚需,电池之类的,才是消费者最在乎的。

写在最后

上汽新能源的问题,其实也是很多传统厂商的问题。手中没有核心技术,但却四面出击,在新能源方向上无所适从。好在传统厂商是个比烂的圈子,上汽们还有时间,但谁都知道,这个时间也不多了。

2022-06-15

2022-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