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势焦点:氢汽车2025年5万辆

汽势Auto-First|张驰

汽油车、插电混、纯电动的汽车能源结构之后,氢能将成为汽车的最新动力驱动方式,十四五期间将形成5万辆左右规模的市场。

国家发改委最新发布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 年)》,明确了“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战略地位。这意味着,氢能产业将成为汽车行业的全新赛道。

围绕氢能,规划明确为“十四五”至“十六五”三个阶段的目标。其中“十四五”期间,将形成较完善的氢能产业发展制度政策环境,产业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基本掌握核心技术和制造工艺,初步建立较为完整的供应链和产业体系。

规划中特别提到,到“十四五”末,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将达到约5万辆,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20万吨/年,成为新增氢能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00-200万吨/年。

在“十四五”的基础上,到2030 年,将形成较为完备的氢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清洁能源制氢及供应体系,产业布局合理有序,可再生能源制氢广泛应用,有力支撑碳达峰目标实现。

到 2035 年,将形成氢能产业体系,构建涵盖交通、储能、工业等领域的多元氢能应用生态。可再生能源制氢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明显提升,对能源绿色转型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据汽势Auto-First了解,“十三五”以来,国家陆续发布了超过二十条氢能产业政策,但以鼓励支持性政策为主,相关的技术规范类较少,直至2019年氢能产业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三年后氢能被国家提升到能源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战略地位。这对处于新四化转型的汽车产业来说,又呈现出了更为崭新的赛道。

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副司长王翔表示,氢能和电能都属于二次能源,需要一次转化获得,但氢能能量密度高、储存方式简单,是大规模、长期储能的理想选择,为可再生能源规模化消那提供了解决方案。随着燃料电池等氢能利用技术逐渐成熟,氢能-热能-电能能实现灵活转化、耦合发展,将成为新能源汽车的新生力量。

业内专家认为,目前如火如荼发展的锂电池汽车,由于对几种原材料的依赖性较强,产业链比较脆弱,近来的新能源汽车涨价就源于上游原材料价格飙升,导致电池价格上涨,企业无法消化后就传导到了消费端。氢的制备方式较多,而且电能可以相互转化,可以作为其它纯电动车型的能源补充,新能源汽车领域,燃料电池汽车的加入更有利于交通行业的能源安全。

和其它新能源汽车以乘用车优先发展不同,燃料电池汽车更适合在矿区、港口、工业园区等运营强度大、行驶路线固定区域,探索开展氢燃料电池货车运输示范应用,在有条件的地方,可在城市公交车、物流配送车、环卫车等公共服务领域,试点应用燃料电池商用车,此后才会逐步拓展到乘用车。

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比纯电动汽车发展滞后十年,目前正处于产品导入期,未来十年性能稳定性将得到大幅改善,应用成本快速下降。

目前一些车企已经提前布局:上汽集团在2025年前将推出至少十款燃料电池整车产品,长城汽车2025年推出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吉利氢燃料发动机热效率取得突破,海马转型深耕氢能源汽车。此外,现代、丰田等国际汽车集团也参与到中国的氢能源汽车示范应用,氢能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将迎来快速发展期。

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认为,燃料电池车辆只是氢能应用的突破口,长远发展应逐步拓展到交通、电力、化工、冶金等领域多源化应用,充分发挥氢能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高排放、高污染行业绿色发展中的重要支撑作用。(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2022-03-25

2022-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