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运动员是如何出行的?看完才明白“中国智造”的魅力!

2月4日,北京冬奥会正式开幕,短短几天,震撼世界的开幕式、比赛中碰手传递信任的任子威和武大靖、在演播间喊出“我的眼睛就是尺”的王濛、堪称“学霸”的冠军女孩谷爱凌……这些名字和他们的故事让我们牢牢记住并深受鼓舞。

  在这场举世瞩目的赛事背后,离不开有力的交通服务保障将场内场外快速高效的连接起来。据了解,为了确保能够满足每一位冬奥参与者的交通出行需求,北京冬奥组委一共筹措了各类车辆共计4090辆,囊括新能源和清洁能源、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等多个领域的前沿科技。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许勤华告诉车讯网,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2021年八项重点任务之一,这一任务需要落实到各个层面,奥运会作为一个庞大的工程和事业,其实是具体落实和实践碳中和工作的一个很重要的体现,因此,冬奥会将成为一个碳中和的示范性工程。

  作为整个赛事重要一环的交通服务用车同样肩负着这样的使命。北京冬奥组委官方显示,在所用车辆中,节能与清洁能源车辆在小客车中占比100%,在全部车辆中占比85.84%,大比例氢燃料电池车投入使用无疑成为一大亮点。

  具体来看,丰田作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方赞助商,提供了超过2200辆赛事服务车辆,其中包括氢燃料电池车型第二代MIRAI(140辆)和柯斯达(配置|询价) 氢擎(107辆),纯电动车车型奕泽E进擎,以及多款燃油车型如亚洲龙、皇冠陆放(配置|询价)、RAV4荣放(配置|询价)、卡罗拉等。此外,为了能够更好的服务冬残奥会,丰田还将提供柯斯达、海艾士、赛那车型的福祉车,为残障人士使用。

  乘用车方面除丰田之外,北汽集团也提供了330辆纯电动车型EU7用于北京赛区T3场景。

  在氢燃料电池的重要应用场景——商用车方面,福田欧辉提供多款氢燃料客车参与冬奥保障工作,包含欧辉BJ6116、BJ6122、BJ6906和BJ6956等共计515辆,占本次赛事氢燃料大客车的80%。

  宇通客车提供包括氢燃料客车(185辆)、T7在内的700余辆车在北京冬奥会上为赛事提供出行保障;中通客车则提供40辆最新一代新N系氢燃料客车参与张家口赛区的赛事交通保障工作。

  那么这些氢燃料电池车究竟可以为“绿色办奥“做出多少贡献呢?据相关机构预测,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使用的氢燃料车、纯电动车等赛事交通服务用车将减排约1.1万吨二氧化碳。笔者也找到一组中国电力中关村延庆园加氢站数据(该站是北京目前唯一一家“两证一照”,即氢气营业许可证、气瓶充装证和营业执照手续齐全的加氢站),整个冬奥保供期间预计加注氢气10吨,可代替柴油42.5吨,减排二氧化碳153.4吨,按一棵树年吸收18.3公斤二氧化碳来计算,该加氢站减排的二氧化碳相当于种了8383棵树。

  在本届冬奥会上,中国展示给世界的“黑科技“同样令人震撼。作为人工智能应用的重要领域,自动驾驶技术自然不会缺席,北京冬奥组委办公区所在地首钢园区已经将自动驾驶技术和产品应用落地,包含中巴公交、物流车、清扫车、Mini巴士、智能共享轿车、Mini配送车与Mini清扫车七种类型的无人车,承担起园区内接驳、清洁、快递派送、共享约车等各项工作。

  (注:文中图片来源于企业官方及清华大学官网)

  据了解,这些车辆由清华大学与首钢集团牵头,联合智行者科技、福田、百度、交管局、国汽、千寻、公交集团、清研捷运、启智新源、超星未来等十多家参与单位研制,自动驾驶级别达到L4级,它们所搭载的雷达和摄像头传感器能够精准识别道路标识,从而指导车辆对路况迅速做出反应。

  据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杨殿阁教授介绍,该自动驾驶车辆使用了AI人工智能的技术,同时还搭载了北斗高精度定位,充分发挥中国大数据云平台、车路协同技术、高精度地图以及5G车联网通信技术的优势。

  放眼现阶段的中国汽车消费市场,L2级自动驾驶渗透率在不断走高,据工信部数据,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我国L2级乘用车新车市场渗透率已经达到20%。笔者在统计中发现,搭载L2级驾驶辅助系统的车辆价格已经从30-40万及以上车型下探到10万元级别,这也意味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能够体验到这一技术,从而使它更广泛的被市场接纳和验证。

  2020年发布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将智能网联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发展期2020-2025年、推广期2026-2030年、成熟期2031-2035年。而在近期,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智能网联研究院副院长朱雷博士给出了更为乐观的市场预期:“预计2025年智能驾驶渗透率大约能到80%。” 他指出,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和车路协同的不断完善,2022年将进入更加务实的“落地期”。

  近几年,中国在能源与技术上的不断探索与突破让世界看到了 “中国智造”的魅力,在北京冬奥会这一巨大舞台上,更多前瞻性的新科技得到展示,随着这些科技逐步商业化,进入寻常百姓家,人们的生活也将发生巨变。

2022-02-12

2022-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