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动版多少钱一辆?百度优化为什么重要?,

特斯拉又双叒叕降价!国产车进退两难,降价成为“救市良药”?

23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一开局就压力陡增。1月份的新能源市场显得有些春寒料峭。

乘联会专家团队预测,正在进行中的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很有可能高达850万辆,渗透率将攀升至36%。

然而,市场的变化总是瞬息万变的。

国家补贴退出以及春节假期的因素影响,加上特斯拉几次连续降价操作,1月份的新能源市场呈现罕见的产销双降,产销分别为42.5万辆和40.8万辆,环比均下降50%,同比呈现个位数下降。

特斯拉的降价大战在开年之初就开启了“狂飙”模式,1月份,它家率先在中国市场开启最大幅度降价,Model 3基础款价格直接拉低至22万元左右。并将降价举措复制到了北美、欧洲、日本等更多国家和地区。

这一切其实早有预兆。特斯拉的“降价”,从去年就开始了。

22年4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马斯克强调“价格真的很重要。”在马斯克看来,“人们很多时候渴望有一辆特斯拉,只是他们囊中羞涩,负担不起。”

回顾一下特斯拉的降价之路。

22年11月8日,特斯拉变相降价。通过特斯拉合作的保险机构购买车险,就能享受保险补贴,最高降幅8000元。

12月7日,特斯拉高调宣布:凡是22年内购买符合条件的特斯拉现车并完成交付的用户,将获得6000元补贴的“限时优惠”。

23年1月2日,特斯拉推出新年限时福利,只要买车就能享受6000元红利。,申请任一合作金融机构贷款或特斯拉融资租赁方案,并完成车辆交付的订单,可享受优惠年化费率3.5%。

1月6日,特斯拉再次大幅调价。Model 3起售价降至22.99万元,此前起售价26.59万元,Model Y起售价降至25.99万元,此前起售价为28.89万元。

26万的车降了快四万,历史最低价。

不得不说,特斯拉此举带来的杀伤力和竞争力立竿见影。以豪车标签入场的特斯拉,如此大幅度的降价,让不少消费者抵不住“真香定律”。

马斯克宣称,特斯拉订单量在1月份达到了最高水平,几乎是工厂产量的2倍。据说部门城市门店的订单环比12月份增幅高达500%。

面对突如其来的“降维打击”,在市场份额和盈利之间,更多车企被迫加入这场没有硝烟的降价战。

如刚上市不久的一汽丰田bZ4X直降6万元,东风日产纯电SUV ARIYA艾睿雅优惠+补贴降价6万元,宝马i3部分区域实现10万元的优惠,坚持不降价的蔚来汽车部分库存车的综合优惠也高达10万元。

包括小鹏、问界、零跑等造车新势力,均在特斯拉降价不久后就宣布了跟随降价,而这几家企业1月的销量降幅都大于50%。然而咬牙跟进特斯拉降价,却发现销量还是不见涨,最终“降了个寂寞”。

降价显然不是良药,却是越来越多企业无奈应对之举。

特斯拉大幅降价的“底牌”

1.持续增长的销售和夯实的盈利能力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数据显示,特斯拉1月中国产汽车销量为6.6万辆,同比增长10.3%,去年1月的销量为5.98万辆。

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财报显示,其在2022年四季度实现了有史以来单季度最高营业收入、最高营业利润和最高净利润。也有分析认为,在漂亮的业绩表现基础之上,特斯拉还有进一步降价的可能。

特斯拉表示,从现阶段来看,不可控因素造成的因素影响越来越小,供应链体系相对稳定,其通过供应管理、产品创新、生产制造技术迭代等多方面控制成本,让利消费者,提升产品的可负担性。

毕竟,隔三差五冲上热搜的特斯拉,曾凭借最初进入国内市场时卖到百万的惊鸿一瞥,定格了消费者心目中妥妥的“豪车”标签。

并且特斯拉仍然具备其他国产新能源车企无法企及的巨大降价空间。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特斯拉汽车业务的毛利润率达到29.3%,单车毛利率更是达到了惊人的30.6%,尽管在后期随着多次价格下调导致毛利率小幅下滑,但特斯拉的盈利能力和毛利率仍然领先其他车企。

2. 降本增效效果显著。

特斯拉的降本增效举措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

特斯拉长期规划是提速储能业务全球布局,在全球范围内建造更多的超级工厂,而超级工厂的目标是每45秒生产一辆汽车。

并致力于不断优化车辆自身成本,提升造车效率。特斯拉将率先在Model Y尝试一体化压铸,将电池包和前排座椅一起组装,最终实现整车只需要组装一次的效果。这样带来的好处就是进一步减少零部件供应量,以此降本。

特斯拉还颠覆了传统主机厂的组装方式,将序列组装和平行组装同时进行,从时空角度提升了大约30%的生产效率。在不损失既有产能基础上,并可减少40%的生产占地面积。因此,进一步降低车辆的制造成本。

而像是碳化硅、稀土这些用在电控、电机上的贵重材料,特斯拉大量减少使用。碳化硅晶体管的数量下降75% ,稀土更是完全不用。

特斯拉的成本控制,连只剩一块屏幕的低压电系统也没放过。

不仅车内屏幕的成本已经降低了 24% ,马斯克还打算只用一根电线给屏幕在内的所有低压电器供电。成本控制已经到了极致的程度。

这才让特斯拉有底气发声,下一代的车型价格将有望进一步降低。

马斯克早在去年三季度就对外透露,特斯拉正在研发下一代汽车平台,成本只有Model 3/Y的一半。

3. 极致规模化远景。

决定其在新能源战场掌握主动的关键点,是马斯克对品牌长远发展的顶层设计。

从马斯克的“书面企划”来看,在2023年到达生产400万辆电动汽车里程碑的特斯拉,将用赚到的钱生产价格更实惠的车。

在降价拉低特斯拉毛利率后,在被分析师问到该如何提升时,马斯克曾给资本市场画出过一张大饼,即硬件相关利润将伴随着软件相关利润的成长而加速,如特斯拉的FSD,软件订阅收费,将是远超汽车销售的利润来源。

不过,以最近发布的去年四季度财报为例,特斯拉依靠FSD的收入仅有3.24亿美元,相比汽车销售收入的200多亿美元,仍有极大的追赶距离。而且,在北美试运行2年的 FSD订阅服务,如今又遭遇监管调查。

2月16日,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公告称,特斯拉FSD Beta系统 “可能会增加车辆碰撞的风险,让车辆在十字路口附近不安全”,告知特斯拉需通过无线软件更新(OTA)方式解决这一问题。

受此影响,特斯拉在2月底被爆出已经在美国暂停销售1.5万美元的FSD订阅服务。

降价大战,国产车品牌的困境:跟还是不跟?

国产电动车为了抵御特斯拉打响的降价大战,不得不明里暗里地推出不同力度的降价促销活动,不过实际效果却强差人意。

1月份的国产电动车业绩不大理想。看看新势力交出的答卷:零跑1139辆,环比大跌87%,同比下降85.9%;小鹏交付5218台,同比下降59.6%,环比下降53.8%;哪吒下降45%。整体大盘收缩,虽然在一定程度受到国家补贴退出和春节因素影响,但由此可见特斯拉在市场上的影响力还是非常强势的。

但,特斯拉进一步低价的策略似乎还在继续。近期,关于低价车型“Model Q”即将面世的消息频出。不少人猜测该款车型定价或15万元左右,同价位同级竞品将锁定位小鹏P5、比亚迪海豚等国产车型。

甚至业内有消息传出,特斯拉3月份大概率会酝酿新一轮的降价。

相较之下,大部分国产新能源车企却根本不赚钱,至少现阶段仍是“卖一台亏一台”。

相关数据显示,在单车利润方面,国产新能源车企和特斯拉存在明显的差距。

理想汽车单车平均亏损883美元、小鹏为9889美元、蔚来则每卖出一辆车亏损15290美元,持续亏损的经营现状下限制了国产电车和特斯拉血拼价格战的资本和底气。

如果跟进降价,原本就不赚钱反而导致亏损扩大;如果不跟进,又将面临特斯拉抢走市场的残酷现状,进退两难之间,以目前的形势看来对于国产电车显然愈发不容乐观。

新能源汽车行业后期更加考验车企的产品和技术竞争力,以及成本控制能力,不降价根本无法争夺市场,而一味跟风盲目降价,又只能导致亏损扩大。因此,降价降本双管齐下,才更符合当下行业现状和市场趋势。

结尾的思考

笔者以为,以更实惠的价格,购买到更优质的产品,当然是消费者梦寐以求的。

但,特斯拉降价的背后,也存在着割韭菜的嫌疑。或许是一种变相的成本转嫁。

举个例子大家就懂了。

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电动车,要是遇到了小事故,比如说被追尾,蹭了底盘、划伤了电池,只要更换受损的部件一般就能修好。最多就是再多花点钱,换个电池包。

重点来了,如果采用了电池底盘一体化和一体式压铸后,就算受到小碰撞,也可能必须要更换整个部件了。

这是因为,一体式冲压的部件材料大都是铝合金,要是出现变形或者破损就只能换,价格比较高。

而遇到电池受损就糟了,因为CTC结构中电池和底盘的设计是通过胶水等结合在一起的,不能单独分离。换电池是不可能的,只能选择换车。这暗搓搓的小心思,像极了当年苹果把电池集成在手机和笔记本里无法单独拆卸。

所以表面上看,消费者可以买到更便宜的车子,真相却是后期维保费用飙升,大概率保费也会跟着水涨船高。

当然,适当的降价会促进产业的良性循环,车企们不断优化供应链管理,深耕技术研发,降本增效,促使新能源车企从拼营销、讲故事的竞争模式,迅速进入到实打实的拼成本控制、技术储备和研发自主的硬实力阶段。

除此之外,产品的差异化路线也是国产车未来值得探索的方向,毕竟,建好自身独特的护城河,才能在高手林立的新能源市场站稳脚跟,迅速崛起。

别着急,新能源市场何去何从,等一等,时间会给出答案。

2024-04-27

后面没有了,返回>>电动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