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合、理想轮流澄清“车内不雅照”事件

本文转自:每日商报

高合、理想轮流澄清“车内不雅照”事件

谁来保护我的车内隐私安全?

商报记者 郭雨昕

近日,接连曝光的车内不雅照事件将高合、理想汽车推向舆论漩涡,这两家新能源车企被网友指责“车内摄像头泄露车主隐私”。在官方的回应中,车企方均坚决否认能远程调取或泄露摄像头影像,并强调车机后台在技术和法律层面上均无法实现此类操作。

尽管车企再三保证,仍然加剧了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在车联网时代个人数据与隐私安全的忧虑。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普及,车载摄像头被大范围运用于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部位。面对消费者的隐忧,部分车企开始采取措施解决该问题,例如增加摄像头镜头盖、取消座舱预埋摄像头等。

理想、高合回应:

技术和法律上均无法调取本地影像

4月15日,一张理想MEGA(配置|询价)车内不雅图片在网上流传,理想汽车官方迅速回应,并因此冲上热搜,引发大众对于车内个人隐私问题的讨论。

面对质疑,理想汽车声明称,理想汽车已交付的超过70万辆汽车,没有任何一辆车的车内传感器具备远程查看,以及存储图片、音频、视频的能力。理想汽车把隐私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连行车记录仪都只允许车主本地存储,且不录制声音。理想汽车尊重和保护用户隐私安全,所有的数据处理行为均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相关要求。

随即,有网友发布实测对比图击破“谣言”。对比图显示,理想实际车内摄像头角度和位置与网图存在差别,网传图片极有可能是采取第三方设备拍摄得来。

类似的剧情发生在高合身上。4月10日,座舱内不雅照被传播,高合汽车官微第一时间回应,声明绝不存在高合官方获取或泄露相关图像的行为,高合车机后台从技术和法律上都无法远程调取摄像头本地影像。

加遮罩盖、一键隐私模式……

车企花式解决摄像头隐私问题

眼下,智能网联车型广泛普及,摄像头含金量以及数量已成为车企重要卖点。车内摄像头按功能大致分为五类:驾驶员监测系统、乘员监控系统、人机交互、娱乐与社交功能,以及安全监控。在高端车型中,安装车内摄像头渐成潮流。

随着车上的摄像头越来越多,在给车主带来用车便利的同时,也带来隐忧:这些摄像头会不会泄露个人隐私?

记者查阅了多个品牌车型的《隐私政策》,内容均声称摄像头捕捉的图像数据主要在车端处理,仅少数运行参数和结论上传云端。

业内人士建议,相关部门、车企、消费者三方需共同努力,加强数据安全管理与技术创新,保障智能汽车数据合规使用与信息安全。

相关部门应规划智能汽车数据底座建设,设立数据安全标准。法律层面,2021年,由国家网信办、发改委、工信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这也是我国首部针对汽车数据安全制定的法规。其中倡导汽车数据处理者在开展汽车数据处理活动中坚持四大原则:车内处理原则,除非确有必要不向车外提供;默认不收集原则,除非驾驶人自主设定,每次驾驶时默认设定为不收集状态;精度范围适用原则,根据所提供功能服务对数据精度的要求确定摄像头、雷达等的覆盖范围、分辨率;脱敏处理原则,尽可能进行匿名化、去标识化等处理。

行业公司应规范数据处理,聚焦信息安全关键技术,应对信息安全风险。对于摄像头隐私方面的处理,记者走访发现,部分品牌如理想和比亚迪采用物理盖板防范数据采集和泄露。全新极氪001(配置|询价)取消了座舱内摄像头,以后排车顶的毫米波雷达替代。拥有互联网基因的小米SU7(配置|询价)打造“一键隐私模式”,可以直接关闭车内外所有感知设备。华为系则对于座舱摄像头的设计更加人性化,问界的座舱摄像头自带开关保护盖,智界S7更是采用升降摄像头设计,从物理上隔绝隐私泄露风险。

另外,消费者也要着重培养自身隐私意识,关注敏感数据保护。

2024-04-18

后面没有了,返回>>电动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