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汽车导购杂志是否还在发行,还有其他类似的杂志吗?,

「威奥时光」常用的营销媒介(下):颓势中进化

在新媒体席卷之下,很多人说,传统媒体已难挽颓势,只能垂死挣扎。但实际上,在经过多年的转型之后,传统媒体或者以新的方式发挥着引流作用,又或者演变成其他的形式生存。

报纸

对于报纸来说,广告满天飞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昔日的辉煌,一去不复返。如今,除了奢侈品、房地产偶尔在报纸上做个半版或整版硬广之外,其他企业已经很少在报纸上以广告的形式露面了。

虽然,在互联网时代,单纯投放硬广的商家已经少之又少。那么,报纸广告就不用投放了吗?不是的。需要强势宣传品牌信息的商家仍然可以在报纸上做硬广,但你要确定你的目标客户会从报纸上看到消息。

在硬广之后,报纸软文成为了新的广告形式,也更受到企业的青睐。尤其在商业网站尚未获取采访权的时候,网站虽然信息传播率高,但却存在无法自主采访的硬伤。也就是说,网站的内容得从传统媒体上转载或整编,那么,企业就需要先通过传统媒体发布信息。

2012年,营销者在推广褚时健种的褚橙时,就曾借助了报纸的力量。当年10月27日,《经济观察报》刊登了《褚橙进京》的稿件,文中通过采访褚时健、到访褚橙基地,向公众发出了褚时健70多岁种橙,计划在北京销售的信息。一时间,这篇文章在网络上被各网站疯狂转发,褚橙因此一炮而红。

不仅是在北京,褚橙在成都、云南、重庆等地的第一波热潮也是从报纸开始的。2012年中旬,褚橙在成都的营销者“i有机”农业联合成都几家媒体,发布褚橙的相关信息。如:《哀牢山中种“褚橙”九年》《“烟王”褚时健70多岁出狱》《85岁又成亿万“橙王”》,将褚橙风吹到了成都。

这些首先刊登在报纸上的稿件,既是新闻稿,也同时宣传了褚橙产品,经过网络传播的发酵后,引发了消费者的购买潮。目前,也许报纸并不是信息传播最快最广的渠道,但报纸的权威性和引爆力仍然应当被重视。

值得注意的是,软文投放一定要遵守法律底线。目前,有的报纸媒体为了获取广告收入,恶意报道某些公司的负面新闻,使其商誉受损,以此要挟企业投放广告。同时,有的企业虽然没有引流或者营销需求,但为了防止报纸采写负面新闻,也会在报纸上投放大笔广告。但是,这样的方式已经违背了引流的本质。

近年来传统的纸质报纸逐渐退出了舞台,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报纸”会消失,现在各大报业机构都陆续推出了自己的电子报刊,从传统的纸上转移到网络上,尽管载体会一直升级换代,但是信息的价值永远不会过时!

电视

从“只要998”这类口号的叫喊式电视广告、电视直销,到电视剧广告插播,再到电视栏目推荐、电视节目冠名赞助、电视剧广告植入,这些通过电视广告引流的方式也经历了诸多变化。

最明显的变化是,插播广告已经无法将商家信息强势地传递给观众。因此,为了长时间地与观众达成联系,节目冠名和电视剧植入成为了新兴的电视广告形式。

《神犬小七》电视剧在湖南卫视热播时,剧中的几位主角常常吃一款鲜花饼。由于这款鲜花饼出镜率比较高,引起了观众的注意。有感兴趣的观众就在网上搜索“神犬小七同款饼干”,结果发现是一款名叫“我是花吃”的云南鲜花饼。

而实际上,这是该品牌在电视剧的一次广告植入,便成功引发了消费者的搜索购买。在京东商城上,“我是花吃”产品的介绍页面就注明了《神犬小七》食品类唯一赞助品牌的身份,并被归为影视类衍生产品。

一般来说,冠名赞助或者植入电视节目需要投入的费用会比较多。而随着电视节目的多元化,商家也有机会小成本地加入到某个节目的拍摄过程中。

尤其是在某个电视节目的开创初期,节目本身就需要寻找好的素材。如果你的产品正好符合节目需求,也能够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地在电视上露脸,甚至还有机会享受到客流从四面八方涌入的感觉。

以知名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为例,随着节目的热播,节目里拍摄的店家产品也火了起来。《舌尖上的中国2》播出后,参加节目拍摄的面馆、火锅店、木榨油坊等等商家一夜之间爆红。

比如,杭州菊英面馆的食物故事在《舌尖2》播出后,平均每天的销量从300碗暴涨到600碗,销量最好的一天卖了780碗,而且这样的好生意一连持续了一两个月。

重庆晓宇火锅也是如此。《舌尖2》相关专题节目播出后,这家火锅店从日均100桌的销量攀升至200桌,并且很快就在其他城市开了加盟店。

如今网络流量的疯狂侵袭使得电视不在是娱乐的主流媒介,”送礼只送脑白金“的呐喊式广告在电视的曝光量也是一年不如一年,但是转型升级的综艺节目赞助式广告和热播电视剧植入式广告却为商家带来了显著的效果。

电台

与电视广告发展类似,叫喊式的广播广告早已过时,节目冠名和节目植入式广告成为了目前广播广告的主打模式。常见的现象是,对于一个一边开车一边听广播的受众来说,他会自动屏蔽广播插播广告,但他却会留心广播节目的内容。

因此,受众会更容易注意到节目主持人亲切推荐的企业品牌、产品或服务,当主持人讲话的时候,他们的信息接收渠道是开通的,不管是节目内容还是广告信息都会溜进受众的耳朵里。久而久之,企业信息就被受众的耳朵记住了,才有可能引发后续消费行为。

如今,广播节目已经不再局限于以收音机为接收终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出现了一大批通过手机App播放的电台,比如豆瓣电台、蜻蜓电台、咕咕收音机等等。这类电台不仅发挥了传统收音机的作用,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细分电台节目,在这些平台上生存。

以往,一个电台有很多种类的节目,比如早间新闻、下午音乐、晚间故事。但如今,一个节目就可以是一个电台,只要节目内容精彩,就算不随时更新,也会积攒到很多忠实的听众。

于是,这类细分的广播节目在分散听众注意力的同时,不仅分走了传统电台的广告主,也吸引了一些新广告主的投放。
以迷笛音乐节为例,该音乐节除了在豆瓣网站上建立了小组、小站,发布迷笛相关话题之外,还赞助了豆瓣电台的一个品牌频道,音乐爱好者可以在迷笛的音乐频道内听到许多好听的歌曲。这样一来,迷笛就无声无息地传递了品牌价值,也收获了喜欢迷笛音乐的一众粉丝。

目前,在荔枝电台、蜻蜓电台、喜马拉雅电台等平台上,有许多的图书作品通过主播们的声音传递到听众的耳朵里,很多熟悉的国内外作品,比如《异闻录:每晚一个离奇故事》《鬼吹灯》《何以笙箫默》等等,都以有声书的形式出现在大众面前。这种形式有两个好处,一方面,图书的生命力得以延续,另一方面,部分听众从电台听到图书阅读后,会产生购买行为,成为新的流量。

杂志

《瑞丽》杂志宣布其品牌旗下的《瑞丽时尚先锋》于2016年1月起停发纸质版刊,只保留电子版并发展电商业务。

几乎同一时间,《外滩画报》也宣布将会停刊,全面转型做新媒体;美国国际期刊出版集团康泰纳仕对旗下两本时尚杂志《GQ》和《Glamour》进行了裁员,并宣布旗下男性杂志《Details》也将停刊。以上都是国内外风靡一时的纸质杂志,现在却不得不关停印刷制品。

有分析认为,知名杂志相继关停,与杂志广告收入关系颇大。《GQ》裁员的原因之一就是《GQ》的平面杂志广告锐减,数据显示,《GQ》平面广告从2015年1月至9月下降了17.6%,而单页广告销量也同期下跌了28.3%。

不仅时尚类杂志陷入困境,其他类型杂志也是如此。由于互联网的冲击,杂志失去了一部分订阅读者,读者群体发生了转移,广告成本却在不断增加,广告商不得不减少对杂志广告的投放。数据显示,2015年的Vogue九月刊中,有1289个广告主投放了广告,同比下降了2.3%。

即便是不缺钱的汽车厂商和奢侈品品牌也不愿意死守杂志广告了,一位汽车杂志广告营销人说,广告主宁愿在一个汽车公众号上打广告,也不再愿意花钱买一张精致的广告页了。

尽管如此,一家发行量可观、读者群体特征明显的杂志仍然具备广告价值。只是,能保存实力或者创造新高的杂志越来越少了。和报纸一样,杂志读者的流失已是不争的事实,另外,其保存时间长久的优点也在逐步弱化。目前,还有一些导购网站正在代替时尚杂志的角色,为消费者提供更便捷的选购引导服务。

价值手册

对于营销者来说,手册并不陌生。但什么是一本有价值的手册?其实,营销者有很多办法来打造一本价值手册。首先,当然是制作精美,但最重要的是手册内容具有价值。一本有内容价值的手册,不仅是在传递企业品牌、产品信息,更会让人有精神收获。
2014年,褚橙成都地区的营销者“i有机”公司在每箱褚橙内附赠一本名为《褚时健传奇》的手册。这本32开的手册以橙色为封面色,内文排版简洁大方。

重要的是,其编排的内容非常吸引人,分为了《最牛的橙子》《王石对话褚时健》《褚时健如是说》《大佬眼中的褚时健》《媒体看褚时健》五大章节,而且还在文末提供了数字阅读地址。

可以说,购买褚橙的大多数人对褚老本人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想知道褚老更多的故事。“i有机”这本免费赠阅的《褚时健传奇》手册,正好满足了消费者的求知欲。

消费者可以一边吃橙子一边花几分钟时间读完这本小册子,感受褚时健精神的可贵。与此同时,消费者加深了对“i有机”品牌的印象。当他们想到褚橙的时候,会想到“i有机”这个品牌。

传单与海报

2002年,成都创业者赵炜在宽窄巷子创立了龙堂国际青年旅舍。创立初期,旅舍会在一些当时知名的贴吧上发帖,吸引背包客、徒步旅行或登山爱好者进店住宿。

经营到2009年的时候,赵炜连续两年都花好几个月的时间背着背包去往全国各地的青年旅舍,包里放的全是自家旅舍的DM宣传单和海报。每到一家店,他会和老板商量好,把DM单和海报放到这家店里,一来一往,他也认识了许多业内同行。

就这样,通过到全国各地发传单、海报的地推方式,赵炜将成都国际青年旅舍推广到了全国各地。当年,像赵炜这样一步步地推的商家还有很多,张贴海报和发DM单是他们常用的引流媒介工具。

如今,好十几年过去了,传单的使用率越来越低,有的演化成顾客问卷调查的形式,而海报也经过了不断的升级换代。多数时候,传单海报已经无法作为唯一的引流方式,只能作为辅助手段继续使用。

图书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图书出版可以作为企业品牌宣传的一个重要媒介工具。

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黎万强曾写作出版《参与感》一书,揭秘小米产品和营销秘诀,该书在三个月内就销售了数十万本,并且受到读者持续好评。相信每个看了这本书,认同小米理念的消费者,会对小米的产品抱有好感。

对于小米的忠实粉丝而言,他们会更加坚定地拥护这个品牌,小米则能够保持原顾客群体。而对于没有使用过小米的消费者来说,当他看了《参与感》,并且产生了相同的理念之后,也会在有需要的时候考虑购买小米的产品。

除了小米之外,万达集团出版了《万达工作法》《万达哲学》,京东出版了《创京东》,SOHO创始人潘石屹则前后写作出版了《我的价值观》《既要成功,也要成仁》《我用一生去寻找》等图书,在表达企业价值理念的同时,得到了更多消费者的认同。
图书是最具保存价值的媒介之一,它能让读者在阅读中慢慢产生与作者相同的价值观,建立起精神上的连接。因此,它能达到其他媒介难以实现的效果。

然而必须指出的是,有的企业或企业家抱着出名的心态,也出版过图书,但却与市场需求不符,难以得到读者的认同,从而浪费了巨大精力,赔了夫人又折兵。最终,这些不被市场认可的书籍还可能给品牌带来不好的影响。

其他物件

在引流媒介的研究中,我们发现,有一些不起眼的配件或者礼品反而能发挥不小的作用。比如,有一家名叫Cake Plus的蛋糕店,在配送蛋糕的同时会向客人赠送刀叉。和其他蛋糕店不一样的是,这家蛋糕店赠送的刀叉是银质的,外形美观精致,很多顾客用过之后会将刀叉保留,有时候会发个微博和朋友们分享下精美的蛋糕和质感高级的刀叉,甚至有顾客为了多要几套刀叉再次订购蛋糕。

再如,褚橙季的时候,“i有机”公司在每箱褚橙里放了两个剥橙神器。顾客用这种简单的工具,能够轻松地把橙子剥开,又快又不脏手。这样的小物件成本很低,却引来了消费者的追捧。有的消费者为了多要几个剥橙神器,又再次在“i有机”购买了褚橙。

这些创意做法,不仅吸引了顾客的再次购买,而且将品牌贴心服务的精神送达了消费者内心。与其类似的,坚果品牌网店“三只松鼠”在产品内还会附赠纸巾、吐壳袋、剥壳器等物件,为顾客提供尽可能周到的服务。

这些做法,无不是为了给引流加分。新顾客会因为某家店赠送了他所需要的小物件而决定购买,老顾客会因为店铺持续的贴心服务而忠诚于品牌。

实际上,赠送小物品这些做法并不新鲜,但营销者把老方法玩出了新花样,才得以成功引流。

在引流研究中,我们注意到,一些改良的办法也能起到不错的作用。比如,一位营销者在工作中发现,每当他把名片递给顾客的时候,很少有顾客会保存下来。于是,他把名片设计成了可以裁剪的形式,上面既有公司和个人信息,又有产品折扣券,收到卡片的顾客可以剪下折扣券来店里使用。由此,店里又多了一些收到卡片前来消费的顾客。

在新时代,引流媒介发生了变化。盲目开辟引流媒介通道的行为绝不可取,引流者需要做的,是在研究消费者的基础上,做到有的放矢。

对于高参与度的媒介,学会互动学会玩是最重要的,这些媒介看似小巧简单,但玩起来却各有学问;对于中等参与度的媒介,并不适用于所有商家,在采取使用之前,要考量你的消费者是否在媒介的另一端,不然就会吃力不讨好;对于低参与度的媒介,如果能够挖掘一些不起眼的新媒介,也许能带来引流惊喜,而对于报纸、电视、电台三大媒体来说,它们在转型中的新引流方式也值得关注和尝试。

2024-02-28

后面没有了,返回>>电动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