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车爱用车助网进口汽车配件城怎么样?,

时光深处的骡马市街

骡马市街,镶嵌在西安东大街上一条繁华的商业街,有点像北京的王府井大街。街两边的时装店、珠宝店、钟表店令人应接不暇,还有唐风酒馆、星空艺术馆、天曼潮流馆。所不同的是,街中间有一个“回”字形广场,在沿街的巷子里,分布着不少小吃摊,散发着浓浓的烟火气。街口的网红“脆皮五花肉”铺子前排满了长长的队伍,有人急不可耐地踮起脚朝里边瞅着。

这是一条引领时尚的商业步行街,街上有不少年轻的妙龄女子,穿着各式各样的艳丽服饰,涂着魅惑的百变唇膏。在一家刺青店里,一位穿着丝质短裙的女子,正坐在店里的镜子前,闭上眼睛,睫毛抖动着,牙齿轻轻地咬着下唇,感受着那种痛而美妙的感觉。过一会儿,她站起来,在店员们惊喜的目光中转动着身子,脸上露出一股掩饰不住的喜悦。

我查阅了一下史料,唐时这一片叫“耳窝坊”,为长安城少府监所在地。唐末都城东迁洛阳,皇城少府监渐成居民坊巷。因靠近钟楼,又紧挨着东大街,到了明代万历末期,这一片逐渐形成骡马交易市场,距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了。

据《明臣奏议》卷十《马步升:巡抚事宜疏》记载,明弘治年间,有陕西、河南客商,贩卖骡马,每年约有数万匹,俱经潼关,到河南、山东一带销售。另据清康熙元年西安府《咸宁县志》记载:“城内有粮食市,今在四门牌楼;骡马市,跌水河东……”。乾隆三十九年,《咸宁县志 县治东路图》首次标出 “骡马市”街名。其时之骡马市大街,南北走向,北与东门大街接口,南抵东木头市街,街道两旁有骡马店,门前栽有拴牲口的木桩、石桩。

骡马市街全长六百一十二米,宽七米。整条街由五条巷子组成,从北向南依次是“水车巷,肋子巷(后改为西柳巷),马王庙巷,戴家巷,惠家巷”。

先说这“惠家巷”,巷长不过五十米,巷内仅住一王姓大户人家,五弟兄分居前后院。三十年代中叶,集义社(尚友社前身)从三意社分出来后,戏园子的大门就设在这个巷子里,这样骡马市就有了两个秦腔戏园子。但不到一年时间,集义社又将大门迁到了东木头市,修建了尚友剧场,招收了一批学员进行培训。先后出了陈尚华、王尚志、康正绪、李正斌、王玉琴、李爱云、华美丽、傅凤琴等秦腔名家,演出的主要剧目有《铡美案》、《黑叮本》、《二进宫》、《三娘教子》、《游西湖》、《西厢记》等。这也是尚友社最为鼎盛的时期。

解放后尚友社改编的新戏《梁山伯与祝英台》连演数月不衰,轰动了整个西安剧坛。演员们还经常深入农村演出。那时尚友社的学员班就住在巷子的五号,“尚子辈”不少演员都在这里受过培训。 “三意社”社长苏育民,亦在此巷子住过一段时间。演员李爱云和他的丈夫、秦腔二团有名的作曲家魏钧也在这个巷子里住过。后来该社与易俗社合并,后分制,改为西安市秦腔一团。

再说戴家巷,此巷长约七十米,共有十个院落,九号住着鼎鼎有名的复兴泰银号副经理吕秀山,此君平易近人,常穿一件青色绸袍,坐在巷口对面的赵家茶馆品茗,偶尔抬头和进来吃茶的市民说上三言两语。

三号住着一位叫于福田的老先生,他在巷口摆了一个纸烟摊,生活也能过得去。这老先生有一门“独门绝技”,能治诸多外科疑难病症,如:连疮腿、疱疹、乳腺痈肿,以及无名肿毒等症,且“手到病除”,看病从不与病人计较价钱 ,医德甚好。特别是骡马市的人前来看病,一律分文不取。经他的手不知治愈了多少病人,可惜老先生去世太早,独创的“传世秘方”未能流传下来。

戴家巷口,有一赵家轿车铺,(街北口还有于家和王家轿车铺,五十年代初这三家都转行做了旅店)据说,赵家轿车铺卖的轿车,样式和电视连续剧里民国官员坐的那种车子一样,只是骡马市的轿车比早期民国官员坐的轿车还要阔气的多。民国初期,西安城里已时兴各式洋车(人力车),而轿车在当时算是上等的交通工具了。那个时候结婚用车是颇为讲究的,车外须挂一套鲜艳料子的车围,车内铺放质地上好的坐垫,内眷坐车还要挂上窗帘,此外,车轮也要洗得干干净净,纤尘不染。

在轿车铺北面有一个“正德元”洋车租赁行,约有八、九辆“洋车”,专供靠下苦力赚钱养家的人力车夫租赁。他们每天早起从行里把车拉走(拉车前必须找妥保人),到晚上把车交回来,并交清当日的租费,概不赊欠。

紧邻“正德元”的北侧是“马王庙巷”,因供奉“马王神”而得名。马王庙巷长约七十米,巷宽仅容一辆架子车出入,巷内住有不足十户人家,“马王庙”就设在巷子的正中间。每年的农历六月十七至十九日,西五台菩萨庙圣会,“马王庙”向市民开放三日,以供善男信女朝拜。

此外,骡马市还有一个群众自发组织起来的“铜器社”。在庙会期间,全市近百座寺庙都要朝拜奏乐,然后由一人开赞诗。那也是极有讲究的,所谓什么神开什么赞。如关圣帝君赞词是:“汉封候,宋封王,清封大帝,儒称圣,佛道称天尊”。观音菩萨赞是:“南海紫竹普陀山,玉瓶杨柳救苦难,大慈大悲莲台坐,佛光普照万民安”。唱的曲有:“佛爷高调”,“关老爷桃杏花”,药王爷“长安城”,还有“乱八仙”,“终南山”,“天发芽”,“五云登空”,“彩花浪子”,等数十首词曲。

骡马市牲畜交易市场在三意社的南侧,成立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至今有八十多年历史了。当时,每天都有外地商人和本地人来这里进行骡马交易,后来因交易的人多了,场地便显得狭小,于是在三十年代后期迁到西稍门去了。

在交易市场的东边,有一个名气不小的 “毛家茶馆”,门口放着几张茶桌,供顾客喝茶。到骡马市买卖牲口的人,不少都是这个茶馆里的坐上客,他们一边喝着茶,一边将手伸进袖口内捏着码子,讨价还价,直到生意成交。

此外,毛家茶馆门前还有一个象棋场,天天有人到这里来下棋,解放前后的棋坛名流刘道平先生曾在《说古道今》一文中说:毛家茶馆是老店主毛友邻在1870年前后(清同治年间)开设的,而且老掌柜毛友邻还制了一盘枣木棋子,摆在门前招览茶客。因此,全城象棋名手,常云集毛家茶馆砌搓棋艺。到了第二代店主毛振海,更是爱棋如命。因之,三十年代的象棋四大金刚赵栓柱、王新民、秘洞和尚、尹和亭及刘道平、王羽平、谢惠成等象棋名手,时常光顾毛家茶馆,在这里进行象棋比赛,切磋棋艺,以棋会友,引得无数市民聚拢到茶馆来,筒着手,拎着鸟,围观喝彩。

五十年代初期,一些商铺为了生存和发展,都一股脑地瞄准了旅店业,骡马市街如雨后春笋般办起了二十余家旅店。其中除了光明,中和公、惠民,新时代等四家较好的旅社外,其余如益民、同鑫、德盛、兴记、五一等二十家都是小店。但这些设施简陋的小客店收费非常低廉,通铺一人每晚仅收两角钱,二人房间八毛、一元不等,在当时极受欢迎。特别是每年“五一节”和“国庆节”前后,四面八方的市民云集西安观礼,巷子里每天人来人往,各家旅店床铺爆满,晚上连“走廊”和“过道”都住满了人。

一九五六年公私合营以后,西安市福利公司对骡马市旅店业进行了全面整合,在“新时代旅社”和“仁义客店”的基础上翻建了气派的“东亚饭店大楼”,将 “兴记”和“宝德福客店”合并为“农民旅社”。 “五一”和“于家客店”,合并为“劳动旅社”。 剩余十余家客店全部撤消,并在“同兴”和“德益店”的地址上,修建了一座小剧场。由于规模不大,小剧场只适合一些一般的小型剧团演出,最终未能形成气候。

进入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各方的能人个体户,都涌向骡马市前来淘金,街道两侧开满了经营服装的店面,不少居民把自己住的临街房屋改造后租给个体户经营。在这里,高、中、低档服装都有,花色品种齐全,生意红火,市场空前活跃。

到了九十年代,在骡马市街的北口,竖立起了一座“骡马市服装一条街”的高大牌楼。如今的骡马市已被改建为西安地区第一条商业步行街,营业面积达七万余平米,成为西安市重要的商业、餐饮、购物、休闲、娱乐、住宿中心。以前的旅社都发展成了星级、连锁酒店,茶馆也被酒吧、喜茶、茶百道等年轻人喜欢的饮品店所取代。

五条巷子已完全变了模样,大都改建成了各式风味小吃街,里边人流熙攘,无敌锅锅米线、钵钵鸡、馄饨、臭豆腐、蟹黄捞、蜀儿郎鲜牛肉串串、味子夫鸡柳等,卖什么的都有,且各家门前顾客如云,生意兴隆。

沿大街由北向南,走到尽头就是东木头市风味街了。在这里有很多老字号店铺,如老马家牛羊肉煮馍、百盛祥泡馍、老潼关肉夹馍、三姐妹饺子馆等。也有卖冰糖葫芦、小糖人的。

遗憾的是,我在街上转了几圈,也没找到一处昔日的茶馆。以前的“尚友社” (秦腔一团)戏园子已并入了曲江的西安秦腔剧院,巷子里已没了婉转高亢的秦腔演出,临街的酒店大楼上,一遍遍地播放着时下乐坛流行的歌曲。

与骡马市的喧闹相比,旁边的印花布园胡同,倒是多了几分清净。阳光静静地照在巷口的椿树上,我一边往胡同里走,一边抬头打量着两边的楼房。忽然眼前一亮,一位穿着浅绿色旗袍的女子,臂弯里挎着小包,腰一扭一扭地向前走去,一边走一边抬起手,朝后拢着耷拉下来的秀发。我看得眼都直了,恍惚间,似乎又回到了时光深处的骡马市。(贠靖

责任编辑:安心 审核:杨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报料关注西北信息报微信公众号(xbxxbwx)留言或加编辑微信号:y609235490 投稿邮箱:xbxxbxmt@163.com>

2024-02-21

后面没有了,返回>>电动车百科